辟支塔简介(济南灵岩寺辟支塔有地宫吗)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9 02:17:40 浏览
1、济南灵岩寺辟支塔有地宫吗

济南的四大千年古塔。一、四门塔。位于南部山区柳埠镇,建于隋代(611年),已经1612年历史,被誉为中华第一石塔。塔内东侧佛头曾被盗卖到台湾,后来台湾圣严法师购得并亲自护送回归四门塔。二、辟支塔。位于长清区万德镇灵岩寺内,建于唐代(753年),已有1470年历史。灵岩寺也与南京栖霞寺浙江国清寺湖北玉泉寺并称四大名刹,三、龙虎塔。位于四门塔景区内,具体建造年代失传,按照建筑风格属于隋唐时期,因塔身刻有龙虎而得名,附近还有千佛壁。四、九顶塔。建于唐代,一千余年历史,因塔上有九个顶而得名。另外还有两处墓塔林,规模较大是灵岩寺墓塔林,有历代高僧的墓塔167座,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墓塔林片段即在此拍摄。另一处是四门塔景区的墓塔林,规模小很多,有高僧墓塔41座。南部山区还有一些古塔,不如这四个有名。

2、辟支塔为什么叫辟支

灵岩古刹一日游 千年历史有看头为繁荣旅游市场,近期,山东推出全省132家景区免门票活动,其中4A以上的70多家,对广大旅游爱好者来说,是一利好消息[赞]。近,济南的天气也像过山车,31日(初十),气温到了15度,有点儿春天到来的感觉,正得闲暇,决定到西南50余公里的千年古刹灵岩寺一游。沿104国道出市区,行驶一个小时便可到达,10点之后是入园高峰,停车10元不限时,算是良心价了。灵岩寺地处长清万德街道泰山北麓的灵岩峪方山之阳,始于东晋(朗公),建于北魏(法定),盛于唐(慧崇)宋,修葺于明清,跨越1600余年,与浙江国清寺、江苏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位列其首。盛时有殿宇50余间,僧侣500余人,东西南北各十余里,故有“大灵岩寺”之称。现有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千佛殿、御书阁等古建筑和数座已毁殿宇遗址。三个小时的走马观花,感觉这里自然景色壮美,泉水众多,历史厚重,大有看点。一是标志建筑辟支塔。初唐朝高僧慧崇(753年)组织修建, 后宋朝重建(994-1057年),历时63年完工。"辟支"出于佛教,辟支塔意即辟支佛塔。塔身为一座八角四门九层楼阁式砖塔,高55.7米,塔基为石筑八角,上有浮雕,镌刻有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门等故事。塔顶上置铁质塔刹,下垂八根铁链,由第九层塔檐角上的八尊铁质金刚承接,在塔内延续到地下避雷。辟支塔气势雄伟、造型美观、结构复杂、比例适当,典型的宋代风格,站在景区任何方向,均可见宝塔耸立峭谷,为灵岩寺标志性建筑。二是活灵活现的千佛殿。因殿内供置众多佛像得名,始建于唐(627一649年),几经风雨,现存木结构已为明代建筑,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前檐下八根石柱,柱础皆雕刻有龙凤、花叶、水波及莲花等纹样,雕工精美,凸显唐宋之风。殿内正中塑有通体贴金的"三身佛",仪容端庄,衣纹流畅,服饰简洁,极具艺术感染力。受令人称道的是40尊彩色泥塑罗汉像,其中32尊塑于宋朝,8尊补塑于明朝,现有12尊封闭修复。塑像环坐于大殿左右后三面80公分高的砖砌座上,头顶距座面高度在105至110公分之间,与真人身高接近。观其表,或端恭、或合掌、或口讲手指、或侧耳细听,形态各异;察其神,有的勇猛愠怒,有的和善老成,有的闭眸沉思,有的笑容可掬,形象传神;仔细看,其手背血管脉络清晰可见,可谓是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呼之欲动。1982年维修时还发现, 彩塑罗汉腹腔内有用丝绸做的五脏六腑,位置与人体器官一致,还有五铢钱、开元通宝和宋代铜币、铜镜、墨书题记等文物。 1912年,清末学者梁启超来此游览,赞誉千佛殿泥塑罗汉像为"海内第一名塑"。艺术大师刘海粟观后,挥笔写下"灵岩泥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赞语。三是石刻艺术博物馆--墓塔林。墓塔林是灵岩寺历代高僧的墓地,中部为一南北甬道,其北端建有砖石结构、单层重檐式北魏祖师塔(法定墓塔),甬道两侧有北魏至清代石塔167座,墓志铭、石碑81通。据说寺庙有按“晨敲钟,暮击鼓”报时的规矩,依据高僧圆寂时间区分,早上为钟形,晚上为鼓形,白天为方形,故墓塔依塔身形制分为方碑形塔、钟形塔、鼓形塔、喇嘛塔、经幢式塔、亭阁式塔六种,墓塔旁通常有墓碑,记载着高僧的经历。墓塔,造型各异,雕刻细腻,技法多样,精美绝伦,是研究雕刻艺术和佛教发展史珍贵历史宝库。四是众泉汇聚,飞瀑成潭。有名的是"五步三泉",千佛殿东侧崖壁下,卓锡泉、白鹤泉、双鹤泉,五步之内,三泉相临,泉水从石涧中冒出,泉水甘冽,终年不竭,注入一石池中,宛如明镜,营造出"镜池春晓"的美景。其中,卓锡泉,亦名锡杖泉,世传为法定禅师用锡杖敲击山石,水随锡杖飞涌而出得名,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白鹤泉,亦名双鹤泉,旧传法定禅师寻水时,经山中樵夫指点,于双鹤呜处见泉,故名。袈裟泉,位于转轮藏遗址东侧崖壁下,因泉旁立一形似袈裟的铸铁块而得名,该处危崖峭立,袈裟伴泉,鱼戏池中,曲廊环绕,别有情趣,袈裟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寺院东北数百米的甘露泉,泉水以露珠般泄出,叮咚作响,清冽甘美,故名"甘露泉",有"灵岩第一泉"之称。僧人常于此汲水煮茶为炊,入夜,常于此说法经,"清凉境界"为灵岩八景之一。驻足灵岩,群山环抱、柏檀叠秀;古迹荟萃、佛音袅绕。这里不仅有高耸入云的辟支塔,宋代的彩色泥塑罗汉像;更有"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一线天”“朗公石”等自然奇观。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有"灵岩是泰山背幽绝处,游泰山不至灵岩不成游也"之说。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山花烂漫时,灵岩迎客笑,欢迎您的到来,山下炒鸡一绝[可爱]。折叠

3、灵岩寺的辟支塔作用

济南灵岩寺辟支塔的风采

4、辟支塔是什么意思

济南灵岩寺辟支塔辟支塔,雄伟壮观。基座被淤土所掩,高出地面部分约54米,九级十二檐,横截面呈八角形,东西南北四面设门。基石刻有精致的图案,塔身以青砖砌垒。塔顶有高耸的塔刹,自宝盖下垂八根铁链分别连接八尊铁质金刚。此塔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7-650年),宋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重修,元、明相继修之。古代建筑古代佛塔#辟支塔

5、灵岩寺辟支塔简介

山东灵岩寺辟支塔始建于宋朝,是灵岩寺标志性建筑。大佛殿内有名的就是宋代罗汉彩塑。画家刘海粟题字:灵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塔林也很壮观,有一百多座形式各异的石塔。

6、济南灵岩寺辟支塔描述

辟支塔周围也有几个有意思的地方,可以慢慢来看。南面是般舟殿的遗址,早用于放置罗汉。始建于唐代,到如今只剩下几根孤零零的台基,在荒草中坚守着。好在旁边有一棵古银杏树,在四季中为这抹荒凉增添一份颜色。北面是一些古青檀的展示,根据不同的造型赋予了不同的吉祥名字。我不太喜欢这种刻意的方式,失了自然的趣味,显得有些呆板。因此只记得有一棵叫做“一帆风顺”。顺着展区往西北走上一条小道,进入功德林,门口是赑屃驮着功德碑,往里走首先看到的是一块佛字石立于草丛墙角处。这里应该是寺里鸟儿多的地方,大概也是为了替寺里感谢那些捐款捐物的人。再往前便是缘字石和一纵石塔,在绿树青砖的衬托下也是别有一番美丽。缘字石旁有一棵树,落下的叶子是心形,似乎是为了见证些什么。从功德林穿出,或者从辟支塔旁的大道往西走,前面是一片林荫小道。9月的天还是有些微热,我选择在路口的石椅上坐了下来。这里并不会有人过多停留,都是来去匆匆,我可以安静地喝杯茶,消化一下前面的所见所感,顺便看看周围的景致。旁边不远处有一条渠样的砖石通道,从山顶蜿蜒而下,一直通向下方。我猜想这大约是泄洪用的水道,当雨水过多时,可以从山上引流而下,不得不赞叹济南灵岩寺设计者的考虑周全与巧思啊。稍事休息,就踏入了林荫小道。我这人对林荫路毫无抵抗力,再加上两边古树林立,野花盛开,蝴蝶起舞,更是挪不动腿。印象深刻的是一株侧柏,估计得有千年的历史了,恐怕两个人合抱也有些困难。树干一侧深深的凹陷进去,纹理清晰。裸露在外的树根突起,盘根交错,有种岁月的厚重和沧桑感,有种雄壮之美。徘徊了许久,想着前面的慧崇塔和墓塔林,还是依依不舍加快了脚步。

7、辟支塔解说词

灵岩寺应该是山东第一名寺吧,唐朝时就被誉为“海内四大名刹”之首,唐高宗、武则天封禅泰山时,就驻跸灵岩寺,乾隆皇帝每次路过都把灵岩寺当做行宫,还亲自考证灵岩之谜“铁袈裟”的来历。历代文人墨客更是留下了上千首诗词!灵岩寺还有宋代的泥塑罗汉像,活灵活现,为海内第一名塑。历代高僧长眠的祖师林是中国第二大墓塔林,堪称古塔博物馆;辟支塔也是中国古塔中的精品。灵岩寺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古迹,在山东古寺遗存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值得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