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18年,21岁的霍去病,陪他的姨夫汉武帝狩猎。刚到甘泉宫,他突然拉弓,对着李广之子李敢,就是一箭,李敢当场身亡。汉武帝却面无表情地说:“他是被鹿角撞死的。”堂堂的汉武大帝,为何要撒谎呢?这要从漠北之战说起了。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刘彻以卫青、霍去病为帅发起漠北之战,企图一举击溃匈奴主力。但飞将军李广认为,如果此战不出,以后或许就再没有了与匈奴交战的机会,况且打了一辈子仗连个“侯”都混上,实在心有不甘。所以他极力请命,以先锋主力出征匈奴,但后经不住李广三番五次的请求便任命其为前将军。大军出塞后,卫青让李广单独领军从东路出发绕道敌后,对于此举李广认为主帅卫青是想让亲信公孙敖立功。从而将自己这位前将军调离,因此在得知这个将令后,李广感到愤愤不平。虽然李广在当时很有名气,士兵都拥护他。但他有个致命缺点,就是个人英雄主义太甚。和他一起任职的程不识说:“李广治军喜欢简单随性,但敌人突袭时,他却无力回天。可士兵却都甘心为他拼命。”李广太过于自我,以致孤军突袭,遭遇敌军主力,经常是刚立下功劳,眼看要封侯,却又损失惨重。如此一来,许多当初职位不如他的人,包括他的儿子李敢都已封侯,但李广封侯还是遥遥无期,这让他心中很是郁闷。所以在卫青给他任务后,他几次要求卫青更改命令,都被拒绝。后李广在愤怒之下,直接带兵从东路出发,结果迷了路,错过了和卫青合击匈奴单于的时机,导致单于的逃脱。汉武帝本就对这次战争寄予厚望,调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希望的就是一举铲除匈奴。可伊稚斜却因为李广迷路,成功逃脱了,李广应该负一定的责任。所以,卫青传讯李广,要求对方说明怎么回事?李广一听,顿时气愤,自己前锋被换成侧翼,后还要像罪犯一样受审。于是李广心一横,干脆自刎,“飞将军”李广至此悲壮收场。可他的儿子李敢却与他截然不同,作为“飞将军”李广的小儿子,李敢也很勇猛。公元前121年,李敢跟着父亲李广去打匈奴。匈奴4万骑兵奔袭而来,马蹄声和嘶吼声震耳欲聋,想要把李广的4千军队吞了。为了稳定军心,李广必须派人突围。这时李敢站了出来,率领几十名骑兵,直插匈奴阵地,从匈奴的左右两翼杀出,安全返回。这次漠北之战也同样如此,霍去病带领李敢等人,挺入漠北2000余里,与匈奴左贤王部遭遇,双方展开激战。终霍去病部共敌7万余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其他将领83名,并到达瀚海,封狼居胥。霍去病部取得大胜,李敢表现出色,汉武帝论功行赏,升李敢为郎中令,赐爵关内侯。但由于父亲的去世,尽管自己封侯了,他也十分的不开心。后来,李敢了解到事情的经过,感觉卫青故意排挤父亲,于是主动上门找卫青理论,后又情绪失控,将卫青打伤。可是,李敢并不了解内幕,他不知道卫青的做法,是汉武帝授意的,一味地认为卫青私心害了父亲。卫青对于李广的死,也十分的愧疚,所以也没有同李敢计较,也没让汉武帝知道。但年少气盛的霍去病看不下去了,他认为舅舅不能受这样的窝囊气。终于,机会来了,公元前118年,汉武帝组织皇家围猎,先射中猎物者有赏。李敢与霍去病同时举起了弓箭,当李敢瞄准了猎物时,霍去病却偷偷瞄准了李敢。李敢率先射中猎物,兴奋异常。霍去病的箭也放了,只不过是射向了李敢。突如其来的一箭,直接射死了李敢,所有人都惊呆了。要说在汉武帝的眼皮底下杀人,而且杀的还不是一般的人,可见霍去病的嚣张气焰。但事已至此,汉武帝于公于私都不能治霍去病的罪,霍去病立有不世之功。况且,匈奴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当时霍去病才23岁,汉武帝可不会“自断一臂”,将霍去病治罪。所以在霍去病射死李敢后,先是大怒,怒斥霍去病放肆,可是他对霍去病的喜爱,又让他狠不下心来惩罚他。所以汉武帝撒谎了!在众目睽睽之下,汉武帝开口道:“李敢是被鹿角顶死的,厚葬。”而李敢身为李广的儿子,骁勇善战,原本是可以建功立业封侯拜相的。但却因为一时的冲动,丧失了自己的性命,可悲可叹啊!【小鹏历史故事馆】霍去病一生之中为豪言壮志的一句话,莫过于:“匈奴未灭,何以为家”。换句话说,只要霍去病不英年早逝,他曾经“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诺言很快就可以实现了。然而老天没有给他兑现诺言的机会,公元前117年,仅23岁的霍去病去。无论如何,霍去病他短短六年的从军生涯,打出了别人几辈子的战绩。不仅打出了大汉的威风,还打出了大汉的霸气,更打出了西汉王朝和平发展的时期。岂无霍去病,能不以家为! #李广心简介#
2、“孝”字的含义忠孝节义礼仪廉耻,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中的重要部分。在这里,我只想对其中部分内容作一定的解说。“忠”字,上面是“中”字,下面是“心”字,两个字组成上下结构的一个字“忠”。有人说“忠”字是一个形声字,我基本认同,但是我还是要补充说明一下,“忠”字应该是“会意”加“形声”的字。“中”,是“口”的中央加上一“竖”,不左不右,表示“中间”。这个“中”字应该是一个“指事字”无疑。“忠”表示不左不右,不偏不倚,“处中而立”,就是这个字的本义吧。“心”字是一个形象字,用概书无法表现,只能用甲骨文才可以。“心”的本义是心脏,如“心之官则思”,这里指心脏,心灵,情感等,现指则指人的大恼,大脑的功能是思维、思考。这是古人今人对“心”认识的巨大差别。“忠”字,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字。但是“忠”所表达的含义并不复杂,那就是在“心”之上是“不左不右,不偏不倚,始终持中”的不变的坚守。难道不是吗?我们看过楚国屈原的故事,看过汉朝苏武的故事,看过“飞将军李广”的故事,看过唐朝颜家兄弟的故事,看来岳飞、文天祥等人的故事,看过明代郑和、戚继光、史可法的故事,也看过林则徐、邓世昌、冯子材等人的故事,还看陈天华、秋瑾、林觉民等人的故事,同时更看过瞿秋伯、陈铁军、赵尚志、杨靖宇、赵一曼、刘胡兰、许云峰、彭永梧、江竹筠、黄继光、邱少云等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中的人物无不是为国尽“忠”的历史人物。他们因为“忠”,不受任何的诱惑,如金钱、高位、美色,甚至是死亡等。他们的“心”始终“持中”不动摇。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坚守啊!“忠”是中国传统美德中的重要内容,首先是对自己的祖国和民族要“忠”,不能做任何有损于国家与民族的事。其次应忠于自己所服务的企业和个人,不做有损于他们的事情,守“忠”的人是被世代颂扬的对象。“忠”这是人性,也是人品。不“忠”的人,是会受到道德的谴责的。这是我个人对“忠”字的解说。不知对否?
3、李广南下北上,去山海关一试身手。这是个有情怀的人,江湖三十载,初心未改。
4、走西口与敕勒川若干年前的一个深秋,我来到了河北张家口,群山苍茫,凉风萧瑟,环顾大镜门长城及其标志性的“大好河山”匾额,我拍了几张照片上传朋友圈。友人看后留言:“再出去就是口外了。”他说得没错,也让我想起了那首著名的山西民歌《走西口》。所谓口外,指的是河北、山西、陕西北部的长城上各个关口以外的内蒙古地区。清朝初期,经过康雍乾三朝的修养生息,到乾隆朝,中国的人口突破了三亿大关,激增的人口给可耕地造成巨大的压力。而山西一带的土地贫瘠,生态脆弱,加之连年灾荒,迫使许多人背井离乡,跑到口外谋生,也就是走西口。严格来说,真正的西口在山西右玉县境内的长城关口——杀虎口,与之相对应的东口就是河北张家口。大部分的山西人正是通过杀虎口走西口的。那首哀婉悲伤的山西民歌《走西口》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打工者跑到口外的内蒙古谋生,不知何年马月才能返回故乡,痴情的妻子或者恋人只能望眼欲穿,苦苦期盼,一曲《走西口》唱出了灾年荒岁中的男女生离死别的悲情,令听者闻之动容。那么,山西人走西口究竟跑到了内蒙的那些地方呢?打开地图,其实不难发现,走西口的落脚点就在河套地区。河套的周边,西面是贺兰山,北面是阴山,东面是吕梁山。黄河经过宁夏的银川,向北流到内蒙的巴彦淖尔一带,遇阴山阻隔,折向东边,流过包头等地,进入山西地界便掉头朝南,流往保德、河曲。它们呈几字形的走向,宛如一个套子,把沿途地区套在里面,所以叫河套。常言道:“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历史上,黄河中下游地区由于大量泥沙沉积,导致河床抬高,河水容易泛滥,给两岸人民带来了莫大的灾难。然而,黄河上游流经的河套地区却孕育出了三块水草丰美、宜耕宜牧的绿洲,即西边的银川平原,西北角的巴彦淖尔平原,以及东北部的土默川平原,它们被誉为“塞北江南”,是走西口的首选。河套地区由此成为匈奴民族的发祥地,也是他们南下侵扰劫掠的前进基地和跳板。有汉一代,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国力大增,兵强马壮,筹谋已久的汉武帝果断发起战略反击,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便是夺取河套地区。公元前127年,卫青率领大军出击匈奴,他采取迂回侧击的战术,绕到匈奴后方,切断河套与匈奴王庭(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一带)的联系;随即飞兵南下,一举击败河套地区的匈奴军队,成功占领了河套。汉武帝下令在此筑城移民,屯垦驻兵。从此,汉军节节胜利,连续收复阴山以南的多座城池,把匈奴人赶到了阴山以北。“但师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飞将指的就是抗匈名将李广,阴山以北是茫茫的沙漠,把匈奴赶出阴山,中原农耕文明占据上风不言而喻。河套东北部的土默川平原人们也许比较陌生,但它的另一个名字敕勒川,你一定耳熟能详。南北朝时期有一首著名的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歌唱的就是那里粗犷壮美的风光。它的首唱者是北朝将领斛律金。公元546年,东魏权臣高欢率军与西魏大战于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苦战五十天,东魏军队遭遇惨败,损失七万兵力,无奈退兵。高欢忧郁成疾,军心动摇。为了稳定人心,他召集将军大臣们聚集一堂。席间,斛律金见气氛沉闷,便唱起了这首《敕勒歌》。高欢闻声而和,慷慨激越,热泪盈眶。也许是歌声释放情感与压力,军心因此神奇般地得到稳定。斛律金是用鲜卑语引吭高歌的《敕勒歌》,后来它被翻译成了汉语,因而在华夏大地广为传诵,至今不绝。战争是铁与血的较量与碰撞,但也促使文化的交流与文明的融合,《敕勒歌》即为一例。
5、西汉名将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勇猛,被称为“飞将军”。有一次,他带人去冥山南麓打猎,不觉天色已暗,还刮起了风。风吹草动,忽然发现前面草丛中隐隐约约似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心下大惊,迅速取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拉满弓向着猛虎一箭射去,只听“嗖”的一声,没了动静。此时天色已黑,看不清状况,随从们面面相觑,无人敢上前查看。李广自恃箭法精准,认为老虎一定中箭,必死无疑,决定次日天亮前去查看。第二天李广带人来到夜里射虎之处,发现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连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及随从都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再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其实,李广突遇猛虎,天色又暗 ,心中大骇,精神紧张,集中精力射出的一箭,是人处于危机时刻的超常发挥,等到第二天白天,看清状况,心情放松,就很难再有超常的发挥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一成语便由此流传下来。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如果集中精力,全神贯注的去做一件事情,就会有超常的发挥,即使是困难如金石般坚硬,也能够克服。后来卢纶还为此做了一首诗:《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每天一个成语故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释义:精诚:至诚,诚心诚意.。指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同“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出处:《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汉·王充《论衡·感虚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