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纯线条”艺术?馆阁体是“俗不可耐”?启功:想写好,真不容易随时代的发展,书法的审美不断地发生变化,魏晋崇尚气韵,唐代讲究法度,以文人为主的宋代书法家,更喜欢意境。而元代,在赵孟頫的影响下,书法重新向魏晋古人学习,书风偏向秀美飘逸一派,讲究书体优美与意境相结合,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元明清尚态”!当然,清代中晚期,碑学的复兴,开始“碑帖”相结合,开辟一条新途径!书法,发展今天,审美出现前所未有的割裂:民间书法爱好者,喜欢古人的书法,以王羲之、赵孟頫等为主,而以中书协为主体的书法家们,把书法当成“纯线条”的艺术,甚至开始脱离汉字本身来创作,比如王冬龄、邵岩等等国展评委的书法。审美出现割裂,自然就会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主流书法圈,把明清时期盛行的“馆阁体”视为“俗书”,在他们看来,这样的书法,没有创新,是“俗不可耐”!而广大民间书法爱好者,坚决反对那些脱离汉字的“纯线条艺术”,认为脱离汉字创作都是“丑书”!关于“馆阁体”,启功先生早就说过:馆阁体也是书法艺术,想写好,真不容易!连启功先生的书法,都深受“馆阁体”的影响,众所周知,他的书法就是学清代“馆阁体”大师梁诗正。梁诗正,是乾隆御用书法家,也是清代书法巨著《三希堂法帖》的主编,也是“清四家”梁同书的父亲。根据百科介绍:工书法,初学柳公权,继参赵孟頫,晚年师颜真卿,编历代名家书法真迹《三希堂法帖》!他的墨迹多见于很多名画古帖,书风集赵孟頫的妍美、董其昌的清秀为一体,可以说是笔笔精到,结体讲究,洋洋洒洒之中,显示出了过人的书法造诣。以他在《清明上河图》的跋文《骆宾王帝京篇》为例,用笔精纯、圆润,结体严谨、遒媚,章法平和、潇洒,骨骼秀挺,气息连贯,文雅错落,疏朗分明,被誉为“清代美的行书”!《骆宾王帝京篇》虽为跋文,梁诗正写得一丝不苟,行中兼楷的结体、点画,深得二王遗意,现在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样的书法,被国展评委视为“俗书”,认为不值一学,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留言!今天特别向大家推荐梁诗正的《骆宾王帝京篇》的高清复制品,采用博物级的复制技术,宣纸材质,期待您的喜欢!#点画的简介#
2、点画的特点汉字的笔画:重新认识之“点"画严格地说,汉字作为线形文字,现在是没有点画的。甲骨文初的点,经历史演变也均变成短线表达了。点即是线,直线,短线,短斜直线,方向不同而已。例字如:字、学、心、焦、冰、流、门、立、寸等。甲骨文→金文→篆文→今简化字,没有真正的"点"画。因为象形文字中,为达意,圆点远没有线条变化更丰富。
3、点画的种类及例子古人把书法的线条并不叫作线条,而是叫作点画。重视书法线质,是因为人们以线条的标准来衡量书法高低的。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曾说:“草以使转为形质,以点画为性情。”这里,孙过庭说,点画(线条)则能表达出人的性情,可见古人对点画(线条)的重视程度。如果线条是衡量书法高低的标准,那么,古人也是在点画(线条)中来说明它的质感及意趣形态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当代书法家对书法线条的质感认知与古人是站在同一看法基础之上的。当代一些书法大赛中,许多评委也都把书法的线条及其质感放在了第一位,而并不是它的字形。
4、点画的八种类型賢女帖漢· 崔瑗文】賢女委頓,積日治此,為憂懸憔心,今已極佳,足下勿復憂念。有信來數附書知聞,以解其憂。松江佘山鄉人錢文軍臨於癸卯闰二月十三京南馬家堡【簡介】崔瑗(78---143),字子玉,琢郡安平(今河北)人。擅草書,點畫精微,神變無礙。王隱謂之「草賢」,以工草書於前代。其草書師法杜操,甚得筆勢,結字工巧而略疏,與杜操齊名,後世稱之為「崔杜"。
5、点画的详细讲解他被敌人幽禁三年后殉国,留下一卷草书照耀河山,这字外行都说美!相对于其他书体,草书的受众要小得多,不懂草书的人说的多的就是“鬼画符”,“一个字也不认识”。其实草书也有很多“草法”,比如将草书这一书体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还可以分为今草,章草,小草……历代草书家写出的草书风格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王羲之的草书气韵充足,行云流水;“草圣”怀素、张旭两位作为狂草艺术的代表人物,其笔下的草书则是浪漫奔放的;而黄庭坚的草书又被称为理性的草书,其长枪大戟,纵横捭阖的书法很多人并不能欣赏。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南宋书法家文天祥流俊清疏的草书《木鸡集序》,他的这卷草书,我相信没有人会说是“鬼画符”,就算是外行看了不认识字也会说一声真美。你也许对这个人并不熟悉,但是你一定听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在国破家亡,山河动荡之际发出的顶天立地的呐喊与宣誓,而他,也真的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豪言壮语。古代读书人痛恨的事情就是当“贰臣”,在书法史上因人废书也是常有的事情。比如赵孟頫为大宋皇室后裔,当了元朝的“贰臣”,这是导致人们对他的书法评价呈现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又比如明末清初书法家王铎面对清军大开城门投降,哪怕他的书法老辣纵横,却依然遭受了万千唾骂,但是文天祥没有给任何人诟病指责他的机会。南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兵败被捕,元人将他幽禁了三年,他两个女儿也都充入宫中为婢。当时忽必烈顾念其才能,不忍将其杀害,文天祥知道只要自己低头就能与家人团聚,但是他依然选择了从容赴死,以身殉国,终年四十七岁。这卷《木鸡集序》作于宋度宗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时年文天祥三十八岁,这卷作品是他应乡人之邀所作。文天祥书法章法学的是王羲之,笔力得唐代怀素神韵,收纵有度。这卷草书《木鸡集序》又是书法史上“字如其人”的一大力作。《木鸡集序》布局舒朗,行间距要比文字间距大很多;文字结体也较为萧散通达,这基本上就奠定了这卷草书简远疏散的整体艺术风格。但是铁骨铮铮文天祥要写出真正的空灵散淡之风也不容易。《木鸡集序》当中多中锋行笔,虽笔画细瘦,但骨力阳刚,充满中正之气。其中文字点画开合有度,收放自如,这种潇洒之气乃是继承了怀素的笔风。笔画刚健之余,文天祥用笔婉转,后造就了这卷草书婉润多姿而又骨力贞劲的草书风格。文天祥擅长的其实是小篆,但是他并没有小篆真迹传世。英雄留下的这一卷草书《木鸡集序》行笔流俊,尽显骨力,就已经足以照耀千里河山了。《木鸡集序》它既满足了人们对于草书典型的潇洒开合的风格要求,又带有文天祥人格当中的刚毅不屈,此种书风,只文天祥一家。我们将这一卷草书《木鸡集序》进行了1:1超高清的复刻,与原作别无二致,期待您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