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嗣简介(魏嗣是怎么当太子的)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9 03:24:44 浏览
1、魏嗣是怎么当太子的

有一天,曹丕在家中正与好友吴质密谈,突然,有个人敲门进来,与曹丕耳语几句,曹丕听后,吓得大惊失色。怎么回事呢?《智囊》这样记载,【丞相主簿杨修谋立曹植为魏嗣,曹丕患之,以车载废簏,纳吴质,与之谋。修白操,丕惧。】原来,曹操晚年,世子悬而未决,曹丕和弟弟曹植都盯得死死的。杨修跟曹植关系不错,一直帮曹植出谋划策。曹丕担忧,把好友吴质藏在车中,偷偷接进府,商量怎么办。吴质是曹魏大臣,与曹丕交好。此人足智多谋,在曹丕争夺世子过程中,出力不少,与司马懿、陈群、朱铄称做曹丕“四友”。簏是什么呢?竹篓!为了掩人耳目,曹丕把吴质藏在竹篓里,也够小心的。挺秘密的事,没想到,却被杨修看到了。杨修立刻报告给曹操,还添油加醋,给曹丕上了不少眼药。怎么那么巧呢?有一种可能,杨修暗中监视曹丕。曹丕也不是白给的,老爹身边,早就有眼线。杨修告刁状,立刻有人密报曹丕,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一幕。曹丕吓一跳,杨修这一招够毒,立世子的关键时刻,老爹得知我与人密谋,严重影响印象分啊。曹丕慌了,问吴质:“这可怎么办?”吴质笑曰,“没关系,杨修这是活的不耐烦了。”然后,如此这般与曹丕耳语一番。第二天,曹丕府中又来一辆车马,杨修马上跑去告诉曹操。曹操派人拦车检查,结果,装的是丝绸,连个人毛都没有。《智囊》记载,【明日复以簏载绢入,修复白之,推验无人,操由是不疑。】还有一次,曹操要外出征战,曹丕兄弟和大臣们都到城外送行。曹植恃才傲物,当然,也有可能是提前准备好了,立刻写了一首辞赋,并高声朗读,对老爹歌功颂德。这篇辞赋写得很好,曹操听后,感觉很受用,咧着腮帮子,笑得合不拢嘴。毕竟,谁都喜欢听奉承话,这是人性,曹操也未能免俗。曹丕急了,眼瞅着风头都被弟弟占了,老爹眼里只有曹植,视自己如无物一般。可是,吟诗弄赋也不是自己的强项啊,这可咋办呢?曹丕正在发呆,吴质拽拽他,偷偷说:“大王马上就要走了,你赶紧哭,哭得越真越好。”《智囊》这样记载的,【质曰:“王当行,流涕可也”】意思是说,咱不玩虚的,来点实惠的,真诚的,表达出对父王的牵挂之情。曹丕作文不行,但是智商并不差,立刻明白了其中深意,于是,牵着曹操的坐骑,边走边抹眼泪,哭着哭着,自己都感动了,后,竟然泣不成声。果然,引起了曹操注意,问他为何如此伤心?曹丕哽咽着说:“儿子不争气,父王岁数都这么大了,还要亲自带兵出征。父亲在外面风餐露宿,儿子却在家里锦衣玉食,一想起这个,心里就特别难受,所以就忍不住哭了起来。”曹操一听,也不禁老泪纵横。拉着曹丕的手,动情地说:“儿啊,你有这片孝心,为父很欣慰。”大臣们一个个也都感动了,对曹丕的孝心大加赞赏。就这样,公元217年,在吴质等人帮助下,曹丕战胜弟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曹丕继位魏王,终于笑到了后。这个故事,记录在《智囊》中。看完后,不得不为吴质的智谋所折服。杨修虽然聪明,但是他的聪明跟吴质比,不过是小聪明罢了,吴质才是大智慧。第一,吴质已经看透了曹操的心思,而杨修还一直自作聪明。曹操本就怀疑曹植有夺嫡之心,所以,对杨修的小把戏心知肚明。曹操那么多疑,如果他不信任曹丕,怎么可能拦车搜查一次就停止呢。后来,曹操借“鸡肋”口令杀了杨修,很多人认为是曹操嫉妒杨修之才,实在是小看曹操了。曹操杀杨修,【亦以孤植而安丕】,什么意思呢?不过是想孤立曹植以稳固曹丕的地位而已。第二,吴质给曹丕制定的竞争策略高明,主要有两点,一是“立孝”。曹植有文才,曹丕不要以己之短与对方之强抗衡,怎么办?另辟蹊径!从孝道上寻求突破,这是能打动老爷子的。二是“间疑。”杨修既然上眼药,我就给你下套子。吴质断定曹操会派人拦车检查,然后以丝代人,曹操就会怀疑杨修,甚至怀疑背后的曹植,这样,就起到了间疑之效。《智囊》是明代鬼才冯梦龙所著智慧故事总集,人称小“资治通鉴”,这部书记录了从先秦到明朝1238个谋略智慧故事,个个哲理通彻,计谋深远。看过此书的人说,哪怕悟透十之一二,都受益匪浅。清代康熙大帝,将《智囊》作为御下锦囊。曾国藩也对《智囊》爱不释手,每天无论多忙,抽空也要读几章。大才子纪晓岚,更将《智囊》倒背如流。杜月笙也很喜欢此书,偶然得之,立刻让人讲读,边听边感慨说:“读懂这本书,才算读懂社会。”不管做什么,必然涉及为人处世,竞争博弈,沟通劝谏,自保防身,都能从《智囊》找到灵感。所以,我强烈建议大家读读《智囊》,有时你感觉缺少机会,实际是缺少智慧。我看的这套很好,有原文和翻译,谁都能看懂。而且有冯梦龙的精彩点评,犹如画龙点睛。看故事,学智慧,得有高人指路啊!上下两册只要79元钱,对很多人来说连两包香烟的价钱都不够,却能换来丰富的人生智慧。想要购买的朋友,点击文末的商品就可以购买了:#魏嗣简介#

2、魏嗣公主

帝国东出之际群雄虎视眈眈谁主沉浮。大魏王再次被逼疯了。这次是他的乖儿子,为了保住太子之位,魏嗣再次杀了自己的亲兄弟。魏高从小就被送到楚国当人质,受尽屈辱惊吓,没想到终于回了国,还是被这个哥哥给杀了。大魏王是真的难,一个儿子死在战场,两个儿子死在另一个儿子的手中。魏嗣还说自己不贪恋王位,一切都是为了魏国着想,他顾不上千夫所指,他只在乎魏国的存亡。立储之事大魏王迟迟不下定论,为的是秦楚相争,这些魏嗣都知道。但是自从弟弟回国,朝野人心晃荡,他们不想着如何拒敌,而是个个奔走送礼。眼看魏国就要四分五裂了,孩儿是不忍你还知道你是儿臣,杀了哥哥和弟弟。下一步是不是就要弑君了?你自以为自己很聪明,但现在是什么时候得罪了楚国,魏国得罪的起吗?大魏王怒气冲天,让魏嗣滚出大梁,见魏嗣无动于衷,来人呐把这个逆子给我轰出大梁。可惜这宫禁早已被魏嗣掌控在手中,任他再歇斯底里,恐怕这命令也传不出这间屋子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魏嗣来执掌整个魏国。赢华已经带兵进入魏国境内。张仪下令魏军不到不准开战。秦齐两国士兵已经无聊到组队踢球了,秦国连输两局,赢华气的亲自上场。不料却遇到小人耍赖对他行刺,但还是没能阻拦住赢华进球。他也终于为秦国足球队出了一口鸟气。就在他们喝酒庆功时,齐国使者来了,给他送上了刚才那厮的人头。礼尚往来,赢华也派人给齐将匡章送去了秦酒和羊肉。他这一送不打紧,勾起了齐军里老秦人的思国之心。有好多人都来投效,还有人愿意开战时倒戈攻齐。赢华思虑再三,让查明底细后编入辎重营,赢疾从陕城回去。赢驷问他怎么看秦齐交战这件事,赢疾面色沉重,步子迈大了怕是容易扯到淡。两国从未交手,胜负不好说。但他还是说就当试试吧。摸一摸那东方强国的底,赢驷看出了他的心思。此次秦国不能败,如果败了,三晋便会倒向与齐国。那是山东列国若再合纵攻秦,秦国可真就完了。希望张仪导的这出戏能收场。其实从张仪辞去秦国相位到魏国为相,一切都是他俩商量好的,只为把魏国拉到秦国这边。这个局不可谓不大,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公孙衍则布了一个更大的局,马上就可以收网了。秦国这次怕是要栽了。

3、魏嗣是好君主么

帝国东出之际群雄虎视眈眈谁主沉浮?公孙衍佩戴五国相印。张仪的表情亮了,他这辈子怕是也比不上这个宿敌了。几分钟前他还在嘲笑。五国合纵看似名头挺大,实则各怀鬼胎貌合神离。就连魏嗣告诉他公孙衍佩戴五国相印,并且被推为统帅的时候,张仪还是满脸不屑。臣听到梦魇之语,一般是不置一词不屑一顾,直到公孙衍拿出这五国盟书和相印。张仪彻底懵了,如此秦国危矣,但存亡与否还得一战后才知道,先不说其他国,魏国是真的败不起了。魏嗣当场怒了,还没出兵就诅咒他兵败,当即把张仪给压下去择日祭旗。公孙衍连忙说情,他可一定要保住张仪,否则这世间再也没了他的对手岂不寂寞。何况他还想看看张仪这次究竟能不能破了他的合纵。魏国使者步入了秦国朝堂,赢驷很是欣赏魏嗣的魄力。上位后第一件事就罢免相国张仪,这次秦国败于齐魏联军,张仪难逃其责,秦国他也休想再回来了。不过魏嗣应该比老魏王更了解秦国,他让魏使回去转告魏嗣。再若入秦可不是质子那么简单了,赢驷心里恨啊。昔日秦国的大良造公孙衍,今日竟腰配五国相印抗秦。联魏攻齐这个策略的确是张仪他俩弄巧成拙了。但张仪始终是大秦的人,他命令赢疾,一定要让张仪平平安安的回到秦国。智囊做事自不用多说。前几日就已经派人秘密接应了。公孙衍来到囚牢,对自己的不择手段向张仪致歉。从张仪入韩的那一刻,就已经掉入了犀首的圈套,但犀首又在魏王前为张仪讨得一命,也算是两不相欠了。他让张仪离魏,否则他可不了张仪的安全了。但不幸的是魏嗣还真没打算放过他。召来了亲信卫氓,着他半路截杀张仪,务必带回他的人头,不能为他所用的便杀。魏嗣这人果然心狠不择手段,这一点比他老爹强多了。张仪这次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4、魏嗣是雄主吗

一口气看完战国七雄-魏国17日年历史。一口气看完战国七雄之魏国178年历史。公元前403年,周魏列王册封晋国大夫。魏斯、韩度、赵籍为诸侯,是为三家分晋。自此,魏斯正式建立魏国,是为魏文侯。魏文侯在建立魏国前,就已经用李悝进行变法,使魏国很快就、富强起来,是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的。当时魏文侯文有、李悝、翟璜,武有、吴起、乐羊、西门豹,使魏国向灭亡中山国,向东打败齐国大军,向西则攻占了秦国的河西地区,并将秦国压制在洛水以西长达八十年之久,魏国也一跃成为战国初期的头号强国。前三百九十六年,在位7年的魏文侯魏斯病逝,终年76岁。同年,其子魏击即位,是为魏武侯。前389年,秦惠公为夺回河西失地,举全国之力调集50万秦军大举伐魏。此战,魏武侯派吴起率5万魏武卒,大败50万秦军,史称阴晋之战。前387年,魏武侯派吴起再次征伐秦国。此战,吴起一路势如破竹,向秦国腹地推进。但此时魏武侯却听信公叔座的逸言猜疑吴起,致使吴起离开魏国投奔楚国。前370年,在位25年的魏武侯魏击去世。魏武侯在位期间,虽然在作战指挥上与其父魏文侯相上下,但在用人方面以及战略眼光上,就大大逊色于其父魏文侯。魏武侯虽然取得了诸多战争的胜利,但却未能得到实质性的战略进展,反而结仇于诸侯,致使魏国国力衰竭,走向没落。同年,其子魏密即位,是为魏惠王。前362年,病重的魏相公叔痤向魏惠王推荐商鞅,但却没有被魏惠王采纳。次年,公叔痤去世后,商鞅投奔秦国,得到了秦孝公的重用,并实施了著名的商鞅变法。前360年,魏惠王开始重用庞涓为将。虽然庞涓曾击败秦军,使魏国的军事实力大增,但他却因嫉妒同窗孙膑的才能,便陷害于他,致使孙膑逃脱入齐,成为了魏国衰败的隐患。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率军围攻赵都邯郸,赵国随机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此战孙膑采取围魏救赵的战术迫使庞涓在回援途中中伏战败,史称桂陵之战。·前四十八、五万年魏惠王被补偿桂陵之战的损失,派太子魏申和庞涓领兵攻打韩国,韩国不敌遂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派孙膑和田盼前往救援。此战孙膑以减灶计来麻痹魏军,致使魏军在马陵中伏大败,主将庞涓也拔剑自刎。史称马陵之战。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了霸主地位,而齐国则开始称霸东方。·前三百四十一年,秦孝公采纳商鞅的建议趁魏国马陵战败大举去世,此战秦军大败魏军夺取数座城邑。·前三百三十四年,在接连战败后魏国国力大大削弱,于是魏惠王采纳惠施之计,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也承认魏惠王的王号,史称徐州相王。此后魏国与齐国的关系得到缓和。·前三百三十二年,秦惠文王派军进攻河西之地。此战魏军大败被秦军斩首四点五万人,秦军顺势收复了被魏国夺占八十多年的河西之地。·前三百一十九年,在位五十一年的魏惠王魏婴病逝。终年八十二岁,其子魏嗣即位视为魏襄王。魏襄王在位期间为夺回河西之地,任命力主合纵的公孙衍为相邦。公孙衍组织起五国联军攻打秦国,但由于各国君主各有打算,五国伐秦终失败。此后魏襄王放弃了合纵的战略,开始对秦国采取亲近的策略。·前二百九十六年,在位二十三年的魏襄王魏嗣去世,其子魏邀即位是为魏昭王。·前二二百九十四年,秦昭襄王派白起攻打韩国,魏昭王得知后立即派兵援助。此战魏韩两国起倾国之兵对秦国进行反攻,结果魏韩二十四万联军被白起全歼,史称伊阙之战。·战后,韩魏两国的精锐丧失殆尽。·前二百七十七年,在位十九年的魏昭王魏邀去世,其子魏图即位是为魏安王。魏安王即位后,封其弟魏无忌为信陵君。·前二百五十七年,长平之战赵国惨败后秦军包围了赵都邯郸。危急时刻魏安离王的弟弟信陵君魏无忌从魏安离王的卧室内盗出兵符后率领魏军击溃秦军解救了赵国。战后魏无忌因盗取兵符之故怕受到魏安离王迫害,所以一直留在赵国。十年都不敢回去。·前247年,秦庄襄王派蒙骜进攻魏国,国难当头魏安灭与魏无忌和解。拜他为上将军。终信陵君魏无忌大败蒙骜拯救了魏国。但在战后秦国使用反间计使魏安离王对魏无忌产生猜疑。于是魏安离王夺取了魏无忌的上将军之职。此后魏无忌终日借酒消愁,不久郁郁而终,从此魏国失去了后的顶梁柱。前243年,在位34年的魏安离王魏图去世,其子魏午即位是为魏魏王。魏王即位后魏国已经千疮百孔。此时秦始皇赢政即位后不断攻伐魏国,使魏国的地盘越来越小只剩国都大梁附近的数座城邑。前228年在位15年的魏王魏午去世,其子魏假即位史称魏王假。魏王假在位期间秦始皇已经灭亡了韩国和赵国。此时的魏国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前225年,秦始皇派王贲领兵进攻魏都大梁。此战王贲引黄河之水冲灌大梁城致使城垣崩塌,魏王假被迫出降,魏王假投降后被王贲杀害。自此立国178年传8位君主的魏国灭亡。我是历史与小白,感谢点赞!

5、魏嗣后结局

公元前406年, 韩、赵、魏三家分晋,标志着中华历史进入了七雄争霸的战国时代,然后魏国是一颗耀眼的明星,魏国开国君主魏文侯,在位50年,期间重用李悝、吴起、西门豹、乐羊等能臣良将,率先在国内推行变法,魏国在战国初期迅速崛起,并且国内发展经济,北灭中山国。西取秦西河(今黄河与洛水间)之地,遂成为战国初期强大的国家。李悝主持魏国的变法工作和法制建设,影响了中国政治两千年,后面秦国献公、孝公和商鞅变法都是以魏国为蓝本的,在位期间发动秦魏少梁之战,秦魏西河之战,灭中山国之战,联韩赵伐齐之战。公元前396年,魏文侯病重,临死前,召见吴起、西门豹、北门可等人,将太子魏击托付给他们。文侯去世,由太子继任为君主,是为魏武侯魏武侯在位25年期间,任用军事家吴起进行改革,国力继续上升,不断东征西讨,夺取楚国在中原的大部分土地,为后来政治中心的东移打下基础,魏国是战国初期当之无愧的第一强国。其在位期间保持韩赵联盟,多次伐秦,战齐,攻楚。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魏武侯取得了辉煌的城际,便骄傲自满。公元前383年,赵国攻卫国,卫国求救于魏,魏国与赵国交战,这是自晋阳之战后,魏氏与赵氏的火并,标志着三晋联盟的瓦解。一年后,公元前382年,魏国又与赵国交战。卫国仗着有魏国撑腰,就肆无忌惮的去攻打赵国,竟然夺取了赵国河东的大片土地。于是赵国便请求楚国支援,此时的楚国已经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便出兵魏国的大后方,魏国尾难顾,赵国趁机反攻,魏国不得不求和。魏武侯在位期间,四处征战,树敌太多,并未取得实质性的战略目的,齐、楚、秦、赵等都在潜移默化的渗透着魏氏的霸权,本是力量悬殊,把秦国按在地上狂揍的局面,却让秦国有了喘气的机会。魏武侯崩逝,二子魏缓与魏罃争位,赵国与韩国都参与魏国废立之事。后魏罃击败魏缓,成为了魏武侯的继承人,是为魏惠王。魏惠王九年(前361年),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从此魏亦称梁。魏惠王敬贤不识才,流失了许多乾坤大才,错失了孙膑、卫鞅、张仪,后来这些人在战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重用庞涓,军事实力大增,然而庞涓陷害同学孙膑,而魏惠王全然不知其中利害,导致孙膑逃脱后入齐,随后便发生了著名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魏军惨败,庞涓自杀,魏国彻底失去了霸主地位,魏惠王感叹“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公元前319年,魏惠王逝世,在位51年,子魏嗣继位,即魏襄王。公元前318年,魏、韩、赵、楚、燕五国合纵攻秦,无功而返,此时的魏国国力早已今非昔比,甚至被立太子都需要秦国指定,公元前296年,魏惠王去世,在位23年,太子遬即位,是为魏昭王,信陵君的父亲。公元前293年,魏国帮助韩国攻打秦国,秦国将领白起率军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打败魏国二十四万大军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伊阙之战”。公元前284年,魏国联合秦、赵、韩、燕五国一起攻打齐国,在济西打败齐军,齐国国君齐湣王出外逃亡。燕国军队单独进入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同年,魏昭王与秦昭襄王在西周相会。公元前277年,魏昭王去世,其子魏圉继位,是为魏安釐王。在位时间,约公元前277年到公元前243年,共计34年。长平之战后,前257年,秦国的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形势危急。赵国平原君的妻子是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请求魏国救援,魏安釐王惧怕秦国,不敢进军,后面便是著名的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前247年,秦将蒙骜侵略魏国时,魏安釐王在国难中与信陵君和解,拜之为上将军,信陵君有国际威望,立即召集了五国联军抗秦,大败蒙骜,拯救了魏国。但战后魏安釐王对信陵君开始猜疑,更兼秦人使用反间计,使魏安釐王怀疑信陵君,并夺取了其上将军之位,信陵君只好终日藉酒浇愁。前243年,安釐王与信陵君同年病死,魏增继承王位,为魏景湣王,在位15年。魏景湣王元年(前242年),秦拔魏二十城,以为秦东郡。魏景湣王遣人出使赵国,与其结盟,并提出抗秦合纵。赵、韩、魏、楚、燕五国组成联军,共推赵将庞暖为帅。魏景湣王十五年(前228年),魏景湣王去世,其子魏王假即位。魏王假元年(前227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赵政,被秦王政发觉。魏王假二年(前226年),新郑有人反叛秦国,遭到镇压。魏王假三年(前225年),第三月,秦国将军王贲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城,城内死伤无数,魏王投降,魏国灭亡,凡八传,历九君,立国179年。秦灭魏,设其为郡县。魏国多么优秀的一首王牌,终却经过不断的任性自作,落个如此下场。失败的终原因无非不过以下两点:第一,人才的流失,吴起、商鞅、张仪、范雎、乐毅、孙膑、公孙衍、尉缭子等,倘若能其中一人为之所用,成就一翻霸业何尝不可?第二,与周边国家交战频繁,毫无战略方向,仗着早期国家的强盛,到处盛气凌人,树敌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