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的故事,大家都熟悉,但花木兰是哪里人?你问100个人,估计99个都不清楚。毕竟早记录花木兰的故事的《木兰词》里面,也没有记载。只是到了明代,文学家徐渭将《木兰诗》改编为《花木兰替父从军》,剧中自称:“妾身姓花名木兰,祖上在西汉时,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 ”按照这个说法,木兰的故乡应该是河北省永年县,也就是南北朝时期的曲梁。听上去似乎有道理,但清按照康熙年间的《黄陂县志》和焦竑在其《焦氏笔乘》记载,却认为木兰应该是黄陂人。这个地名听上去似乎有些陌生,但在历史上知名度极高,制始于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拥有4400年筑城史、1800余年建置史,历史上两为国都,六为州府,现在隶属于武汉市,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那里风景优美,拥有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这个5A级景区。其中包括了「木兰山」、「木兰天池」,「木兰云雾山」,「木兰草原」四大细分景点,极具文化特色和趣味性。不管是想游山,还是玩水,或者纵横草原,纵览美景,都能满足。近一段时间,正好武汉在搞2021年乡村旅游节,想要了解木兰文化,体会生态美景的伙伴,一定不要错过。,@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
2、木兰诗发生在什么时候【品读经典 传承文化】木兰诗·乐府诗集【品读经典 传承文化】木兰诗·乐府诗集来源: 廊坊新闻频道
3、木兰故里的简介1997年,何赛飞在拍《花木兰》时被马重重甩到齐胸高的弹坑里,众人把她拉上来送往医院诊断为脊椎损伤,那时34岁的她已经怀上宝宝。后来生孩子面临剖腹时,因为脊柱受伤的缘故医生不敢给她打麻醉,说打麻醉会有后遗症,可能导致下半身瘫痪,可是不剖腹产的话,大人孩子都有生命危险。危急时刻,丈夫的一番话让何赛飞落泪。何赛飞常扮演一些悲剧女性,内心冲突激烈,经历复杂。她曾是越剧舞台上的大青衣,后来在谢铁骊的电影《红楼梦》中扮演妙玉,从此走上银幕。很多与何赛飞合作过的导演和演员都夸赞,说她表演动情,真诚、刻苦。何赛飞也塑造了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如《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三姨太,《大宅门》中的青楼女子杨九红,《孝庄秘史》里的宸妃海兰珠。何赛飞出生于浙江岱山,家中有三姐妹,她排行第二。五岁时,因为父母离异,母亲带走了姐姐和妹妹,何赛飞跟着父亲。母亲的离开一直是何赛飞心里的痛,那次母亲说带何赛飞去拍照,她满心欢喜,可是转身就把她送到外婆家交给了父亲。何赛飞哭着追母亲,父亲一把把她抱了回来,还说:“我不相信养不大我的孩子,我绝不再娶。”结果,父亲真的一直没有再娶。父亲很多年都不允许何赛飞再见母亲。一次,是17岁那年,何赛飞偷偷找到母亲做衣服的裁缝店,当时,她隔着布帘在灯光下看了母亲一眼,觉得母亲很漂亮。后来直到母亲去世,再也没有见过她。何赛飞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平时喜欢音乐,看何赛飞乐感不错,就让她跟着一个老师学唱越剧,1982年,浙江岱山越剧团招人,何赛飞凭借《祥林嫂》中的出色表演被顺利录取。1983年,20岁的何赛飞调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那一年,她不仅有事业上的飞跃,还遇见了一生所爱——杨楠,这也是她一次恋爱经历。杨楠从事陶艺工作,一次他去学校,有人推了何赛飞一下,说:“那个就是黄老师的儿子。”杨楠的母亲是何赛飞学校的老师,那天,杨楠穿了一身中山装,胸前别了一只钢笔,文质彬彬,样子很像郭凯敏。其实何赛飞以前见过杨楠,是老师家的一张全家福,那张照片一直让她觉得温暖,后来她见到杨楠本人也觉得莫名亲切。后来通过介绍,两个人有了好感。也许是父母离异的关系,何赛飞对感情十分谨慎,她眼中爱情是一生一世一双人,杨楠是她的初恋,但是,得知杨楠此前谈过恋爱,何赛飞提出了分手。谁想何赛飞的父亲查出癌症,何赛飞整日以泪洗面,那段日子杨楠常常安慰她,何赛飞演出无法照顾,杨楠干脆请了假,陪在何赛飞父亲身边。那段经历让何赛飞看清,这个男人值得托付终身。1988年,在父亲去世后一年多,何赛飞和杨楠结婚了。婚礼很简单,何赛飞在新房贴上“欢迎杨楠”四个字,连顿饭都没吃,只照了一张结婚照。后来,何赛飞为了演戏,有十年一直没有要孩子,杨楠不仅没有埋怨,还让她安心拍戏,不要担心家里。1997年九月,何赛飞在某炮兵基地拍《花木兰》的一场骑马的戏,被马重重地甩到齐胸高的弹坑里,众人把她拉上来送往医院,诊断为脊椎损伤,那时34岁的她,已经怀上宝宝。后来何赛飞面临剖腹产,因为脊柱受伤的缘故,找了好几个医生,都不敢给她打麻醉,医生说打麻醉会有后遗症,可能导致下半身瘫痪。可是不剖腹产的话,大人孩子都有生命危险。那时何赛飞的父亲已经去世,母亲也断了联系,终丈夫杨楠做了决定。他毫不犹豫就在手术单上签了字,并告诉何赛飞:“你就是瘫痪了,我也会养你和孩子。”听后,何赛飞眼泪刷就下来了。后来,何赛飞顺利生下了儿子,孩子跟着她姓,取名“何啸风”。儿子一岁多,何赛飞就回片场了,丈夫杨楠依然支持她的工作,那些年,何赛飞在外拍戏,杨楠甘愿成为“家庭煮夫”,一直照顾家庭和儿子。@情感小圆桌 初恋就能找到自己的幸福,让多少人可望不可求。何赛飞出道多年一直毫无绯闻,如今何赛飞与丈夫结婚34年,感情一直和睦,儿子也长大成人,很帅气。一次采访,何赛飞谈起婚姻,说杨楠从没有对她说过“我爱你”,但是“他有一种让我踏实的感觉”。虽然童年缺失一个完整的家,但是丈夫的爱为她抚平了伤痛,用行动给了她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愿余生有人陪你立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对一个女人来说,婚姻中追求的就是这份安心,一句“有我在,你放心”,就是大的幸福。
4、木兰辞历史简介花木兰,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事迹流传,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无确载。在古代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共有过四个“木兰”的艺术形象,个个都是不让须眉的侠胆烈女。
5、木兰诗哪个时期的当年刘亦菲演花木兰时好评如潮,有记者问易中天:北魏时期能出现花木兰这样的人物,这是不是说明历史上的北魏是一个经济文化都十分强盛的时代?易中天苦笑道:恰恰相反!易中天是这样解释的,他说:“你想想花木兰她父亲那么大岁数了还要从军打仗,说明人口太少了,而那个时候人口太少多半又是因为打仗,老百姓实际上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记者:这么一看那个时代宁愿没有《花木兰》的故事,才好一些……易中天:有些时候得从一些细小处才能窥见历史的真相,比如大部分史书介绍唐朝都是长安的繁华,唐三彩的绚丽,皇帝,才子们的风流雅致……可是你读读杜甫的《石壕吏》一诗再看看,三个儿子都战死沙场了,抓兵役的还来,老头以为翻墙跑了没事,没想到后把老太太也带走了,去军营给士兵做饭……记者:嗯!这么看《石壕吏》不是诗,更像个历史记录片……谢谢易老师接受采访,作为我个人来说很受教。1947年易中天出生于湖南长沙,6岁随其父易庭源来到湖北武汉,并在武汉开始接受教育,在武汉度过小学、初中、高中时期,后来因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到新疆支青数年。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武汉大学文学院文学硕士专业。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为EMBA学院授课,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研究,著有《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著作。2005年央视《百家讲坛》"开坛论道"的学者。2006年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汉代风云人物》《易中天品三国》。2008年主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2013年宣布写作36卷本《易中天中华史》。2013年12月5日,荣获第八届作家富豪榜佳历史人物。2019年12月26日,入选新中国70周年百名湖湘人物榜单。易中天在那个年代,有着自己不为人知的经历。易中天当语文老师时,老师和学生都公认他是教得好的,可他的工资却是少的,为什么?他没读过大学。他想到了去考研究生。为什么不考本科呢?不行,因为他带的是高中毕业班,不能和学生一起考大学呀。他想,直接考研吧,考不上还有个说头。于是,易中天成了武汉大学文学院文革后招收的第一批研究生。1978年,易中天以同等学历考取了武汉大学的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武大三年的学习生活是易中天人生的转折点。易中天不属于那种埋头苦读的学生,课堂上也是一个好动分子,下课后更不闲着,文学、历史、哲学、经济、理科(当时武大还没有工科),几乎听遍了所有的讲座。广交朋友,也能多长见识。易中天就是在那样的氛围里一步步让思想趋于开阔、理性和成熟的。毕业时,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刘道玉说:“人才难得”,坚持要把易中天留下来。为此还惊动了当时任教育部部长的蒋南翔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委书记王恩茂。后,教育部专门为易中天的毕业分配下了一个文件。于是,易中天留校任教,直到1992年赴厦门大学中文系。有些人不明白,易中天在武大如鱼得水,为什么要离开?其实,当时的易中天踌躇满志,又有着刘道玉的支持,想要好好地在武大教书,哪怕是住在40平米的小房子里,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是,刘道玉退休之后,他就被人排挤,学校停了他的课,还不给他评职称。这也许就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吧,饱受排挤的易中天无奈之下,来到了厦大,没想到从此一飞冲天。不仅评上了正教授,还分了大房子,而且,还被推上百家讲坛,从此踏上了人生的巅峰。但是,易中天并没有骄傲,为了让自己风格延续下去,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华历史和中华文化,他潜心九年写了一套《易中天中华史》。这本书一问世,销量就多达六百多万册,阅读人数达到几千万,读者的评价也几乎都是赞赏,这套书饱含了易中天对历史的见解,是他多年学史读史的智慧结晶,为大众带来了不一样的中华历史。读史使人明智,易中天的历史涵养和智慧人能比,易中天打造的这套《易中天中华史》是他多年的心血,倾心打造,涵盖了他多年的读史经验与智慧结晶,用易老的话就是这部书籍是他一生的心血与经验,是不一样的“中华史”。好在,这部易中天历时数年的佳作得到了市场认可,一上线就卖出了670万册,阅读人数超过2300万人,一个个好评不断,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寒假来了,家长朋友也可以带上孩子以前读一读这套书,一来丰富孩子的历史知识,增长见识,而来亲子一起学习有助于和善和孩子的关系,还能增长自己的历史阅历。知识是无价的,学到了就是自己的,同时知识也是自己有益的。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获取!#木兰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