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画简介(叙画)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9 04:47:58 浏览
1、叙画

王微《叙画》中有对绘画认知功能的表述:“宫观舟车、器以类聚、犬马禽鱼、物以状分,此画之至也。”这句话将车、器按类型分类,犬马禽鱼按照形状分类,绘画也是如此。艺术的审美认知功能一方面是艺术家在创作时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艺术作品中,另一方面时艺术家把自己想要大众认知的要点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出来,使欣赏者在艺术欣赏过程中获得对客观世界的了解。历史的兴衰看似是一件件偶然,但其实每一个王朝的兴衰都是必然,我们无法回到大唐看风靡一时世界性的大都市长安,也无法回到宋朝逛繁华的汴京,但我们可以通过一幅幅中国传统绘画,可以了解当时皇室和百姓的真实生活。

2、叙画的理论意义

【唐小宫‘女人美灵院的镜像之旅】2023年3月23日接下来该介绍哪些画作呢?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主力军,我们就回顾一下山水画的演变史吧。在网上找到一篇《中国山水画发展简史》(作者:渭水华过)的文章,简要摘录如下:1、山水画的萌芽时期。六朝以前的山水画只作为人物画的衬景而出现。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画的山水树木也只有轮廓形象而已。2、山水画的成长时代——晋代。东晋的顾恺之是使山水画从人物背景中脱胎出来形成一种过渡形式并进而推动山水画向独立方向发展的代表人物。3、南朝山水画继续向前发展。宗炳、王微把山水画作为独立画科加以理论阐述,著有《画山水序》和《叙画》。4、隋代是山水画渐显独立的时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卷》是我国现今所见早的卷轴山水画。5、唐代山水画逐渐形成独立画科。山水画在唐代建立了两种不同的风格。一派是以李思训及其儿子李昭道为代表的青绿山水,被后人尊为北派山水的始祖。另一派是以王维为代表的水墨渲染,画山水皴法甚简,用笔简练奔放,是南派山水之祖。6、五代、两宋时期的山水画。至五代有荆浩,关仝和董源的振起。荆浩、关仝与北宋的李成、范宽形成了北方派系。宋室南渡以后,水墨山水画风大变,出现了“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斧劈皴派系与以前的水墨画分道扬镳。7、元代山水画的主要倾向和特点。元代早期的山水画以赵孟頫为中心。元代中、晚期被称为“元四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倪云林)和王蒙,或以“简劲浑朴”,或以“苍茫繁密”,或以“恬淡疏寂”,或以“浑厚华滋”而独行天下。8、明代山水画三大派系。明代山水画分为浙派、院派、吴派,戴进和吴伟是浙派代表,周臣、唐寅、仇英为院派代表,沈周、文徵明、董其昌为吴派代表。9、清代山水画。清代初期的“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hui),与“四王”齐名的还有吴历与恽(yun)寿平。清代初期还有被称为“四僧”的八大山人、石涛、髠(kun)残和弘仁。10、鸦片战争至今的山水画家。在这段时期有影响力的画家有陈师曾、黄宾虹、傅抱石、张大千、黄君璧等等。

3、叙画清源

《无梦令·当下美盲泛滥》词/一笑居士杨革风怎奈乌鸦满世,倒是天鹅有罪。且看美盲人,一派胡言歪理。愚昧,愚昧,说起来心已碎!让人心痛,让人发怒。今下午忍无可忍!奋笔疾书写下《无梦令·当下美盲泛滥》词。并说几句关于书法的真心话。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凡夫不可语道。但继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华夏儿女的职责,所以不吐不快。当今中国书法,能拿毛笔写字的都自称自吹自己是书法家,更有甚者自称大师,什么世界书家等颁发证书,作品拍卖多少多少钱。更有网上一些跟本没有读过几本中国书法理论和书法史的人,愚蠢到了,信口雌黄,胡评论。自己吃几碗干饭,难道自己不知道吗?自己到底几斤几两自己不知道吗?中国书法不是简单的谁都能拿起毛笔书写的。古代毛笔承担着二种责任。一抄写实用;二是文人墨客作为书法赏析。中国书法博大精深,不仅是书写汉字艺术,更是蕴涵中华民族文化。有了文字,就有了文字文化内涵。从艺术角度来看,漂亮是表层上的,好看;美是内在的,是有趣味。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挑一。这句话可以用在书法的审美中,非行家,正正规规的字,甚至俗不可奈的字(现被称为江湖体、老干部体等),非行家认为好看,也就是非行家认为的美——漂亮。其实不然,中国书法到底是什么?我认为中国书法首先是要满足这三个条件,一是中国汉字,二是书写,三是艺术。也就是说是中国汉字书写艺术。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汉字造字的结构本身就有造型艺术和文化内涵。从汉字的起源来说,古人分析汉字造字的理论。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还有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中产生的艺术美。汉字有了象形,也就是具备了象画一样的立体空间艺术。汉 许慎 《<说文>叙》:“及亡 新 居摄,使大司空 甄丰 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 孔子 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 秦始皇帝 使 下杜 人 程邈 所作也。四曰左书,即 秦 隶书。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晋书·卫恒传》说与此同。参见“ 六体 ”。亦称“六体 ”。指古文、奇字、篆书、左书、缪篆、鸟虫书六种字体。中国书画同源,以先秦诸子的所谓:“河图洛书”为书画同源的依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此为早的“书画同源”说。《殷契》古文,其体制间架,既是书法,又是图画。所以说书法不仅仅是通俗的拿毛笔写写实用字,还有近现代出现了硬笔,硬笔的产生是为了携带方便和在日常实用抄写用。一定要把实用性的写字实用性的美和书法的艺术美区别开。更不能浑为一体。书法不仅是书写汉字艺术的艺术美,更是要有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美。比如书写不具备基本的三要素,一汉字,二书写,三艺术,当然不能称为书法。但具备这三要素的不一定都能称得上是书法。艺术美不是一般实用性的好看美。是建立在中华民族文化灵魂上的艺术美。附上我刚刚疾书的词手稿。边吟边书,不计工拙,一气呵成。并发部分我临古代的习作。

4、叙画原文

仓颉造字,出自《荀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著作!张彦远(815年~907年),字爱宾,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县)人。唐朝大臣、画家、绘画理论家,中书令张嘉贞玄孙,殿中侍御史张文规之子。出身三代相门,博学有文辞。擅长书画,精于鉴赏,初为左补阙。大中初年(847年),迁任祠部员外郎。咸通三年(862年),任舒州刺史。乾符初年(874年),任大理卿。天祐四年(907年),去世,享年九十三岁,著有《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彩笺诗集》《三祖大师碑阴记》《山行诗》等。其《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源流》中总结和梳理了唐以前关于书画起源的种种说法,通过研究和考证,提出了“书画异名同体说”。他说:“按字学之部,其体有六:一、古文;二、奇书;三、篆书;四、佐书;五、缪篆;六、鸟书。在幡信上书端,像鸟头者,则画之流也。颜光禄云:‘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又周官教国子以书六书,其三曰象形,则画之意也。是故知书画异名二同体也。”张延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顾陆张吴用笔》,他认为书画不仅同体同源,而且笔法相同,并且二者在发展过程中互相促进。在此之外,他还提出了“识书人多识画”和“工画者多善书”的观点,并通过具体事例加以阐述。他对“书画一体”的观点做了全面的论述,他的这种看法被后世继承与发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书画同源”与“书画同法”理论对后世影响深大,对之后书画理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有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同时,他也强调了“书画用笔同法”,“昔张芝学崔瑗……国朝吴道宏,古今独步,前不见顾、陆,后无来者,援笔法于张旭,此又知书画用笔同矣。”赵孟頫《洛神赋》用笔精纯、圆润,结体严谨、遒媚,章法平和、潇洒。赵孟頫师法“二王”,得其笔法,又结合自身的特点,其行书呈现出清俊、典雅之风,《洛神赋》亦是将他的审美理想呈现得淋漓尽致。在《洛神赋》中,“中和”之美充斥全篇。表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内心深处自然无为的思想!有中国传统哲学思髓之意!赵孟頫山水画主要学习了前人众多名家,脱离精勾密皴的画法,参照唐人古、简的意趣,自创新格。形成了厚重工稳、秀润清丽的总体风貌。人物画多保持唐人风范,法度严谨,风格古朴。花鸟画融合郭熙、黄筌二体,兼工带写,不事工巧,清疏淡雅。绘画理论上,他提倡复古,主张“画贵有古意”,崇尚唐人,反对南宋院体中柔媚纤巧的画风。他大胆尝试将书法运用于绘画,形成书法和绘画相结合的“书画”,熔诗、书、画于一炉。他枯笔淡墨、浅绛设色,格调疏淡隽逸。后来很多书法家兼画家,如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的书法绘画 四大才子 徐谓 文征明 唐伯虎 清代郑板桥的书法 兰花等都是书画一家!明代董其昌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董其昌擅于山水画,也师法于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本人愚见,中国字起始于中国古人对天地 星河 山川 河流 动物 植物的观察描绘变换而来,甲骨文 金文 钟鼎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等!其实古文字也就是象形转换,也就是绘画出来!所以说“书画同源”是有原由的,虽然西方字母来源于古拉丁文 拉丁文来源于古希腊字母 古希腊字母溯源于埃及象形文字,但是基本上脱离了象形!书法 水墨画,从用笔上讲,都是对毛笔的使用 掌控熟练后书写 绘画出的!从毛笔使用技巧上是相通的!毛笔用笔上的 “起笔 运笔 行笔 收笔”等,水墨画的线条 点 墨水是国画的起源,以笔墨运用的技法基础画成墨水画。线条中锋笔,侧锋笔,顺锋和逆锋,点染,擦,破墨,拨墨的技法。都是“书画同源”的基础!综上所述,“书画同源”。中国书法 中国水墨画是产生于中国华夏文明之中!扎根于华夏文明之中!只有我国的毛笔字才能上升为“书法艺术”,西方的字母书写没有称之为“艺术”。“书画同源”反映了我国古代文人对书法 水墨画等艺术的提炼 提升 对美的感受及记抒和反馈!对大自然的热爱!“书画同源”反映了我国古代文人老庄思想的感受和内心描述及外物表现!

5、叙画翻译

西汉画家有毛延寿、陈敞、刘白、龚宽、阳望、樊育;东汉画家有张衡icon、赵岐、刘褒、刘旦、杨鲁、蔡邕icon​的《讲学图》、《小列女图》等。魏晋南北朝的时候,除了三国演义、文史野历之外,还有顾恺之icon的《论画》、南北朝 谢赫icon的《古画品录icon》、 姚icon的《续画品》、 宗炳的《画山水序icon》 、萧绎icon的《山水松石格》、 王微的《叙画》。[机智]读历史读先贤可溯源~[我想静静]吃货的兴趣在于尝~阅读的乐趣在于悦~画画的有趣在于勤~写作的妙趣在于学~思想的志趣在于悟~生活的乐趣在于乐~文章也需要不断进步,润色一下~[机智]业精于勤而孜孜不倦~[呲牙]#叙画简介#

6、叙画的主要观点

古代版本主要有六本:上海图书馆所藏方薰手稿本、董棨手抄本、知不足斋丛书本、画学心印本、美术丛书本与檇李遗書本。六本中,董棨手抄本不可见,但依据近代美术丛书本所记载,此本是依据董棨手抄本所刻,由此可窥见董棨手抄本的部分面貌。方薰手稿本全篇为竖排繁体字书写,不分句读。开篇更改处较多,全篇内容不超过百则,且内容多摘录前人所书画论,所书自身见解较少。依美术丛书所记载的董棨手抄本内容为一百十四则,内容没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多。知不足斋从书本共二百四十四则内容,竖排版,无句读。此本与方薰手稿本面目差异较多,全篇摘录前人画论部分较少,且增加自己的见解。不光如此,此本中还记录了方薰自身学画总结出的经验,包括山水、人物、花卉、墨竹之法;此书还对元四家和明清部分画家作了品评;后一部分则是记载自身所见画作;文章末尾则是濂为此文所书的序。画学心印本与檇李遗書本都是依据知不足斋丛书本进行影印,但画学心印本与其它版本相比,此本进行了句读。美术丛书本的内容是依据董棨手抄本而来,故两本内容基本一样。此古代的六种版本的《山静居画论》比较下来,兹以为知不足斋本的《山静居画论》为详细明了,方薰手稿本应为初的版本,此时的方薰可能只是写了一个开篇综述,内容也多未古人所说过的言论,随后添加了一些自身并未完成。董棨手抄本应当是第二个版本,内容较方薰的手抄本,其内容不光有开篇综述画学泛论的部分,且内容相比于手抄本少了许多陈习古人言论,较多的是阐述自身的画学思想,并且在这些画学思想中夹杂着自身学画作画的技法与感悟,之后还评价了一些画家的画作。方薰晚年交给鲍延博的版本应当是完整的,且鲍延博依此版本可能做了整理,所以终呈现出来的《山静居画论知不足斋本》为详细完整的版本。画学心印本则是在此基础上分句读。近现代的《山静居画论》多为排印本与点校本。中国画论类编本的《山静居画论》则是正文被分在各个不同的篇章,但并没有被全文收录进去,仅收录了画学泛论、人物画法与山水画法。《丛书集成初编》影印本收录于《丛书集成初编》的第1644册,与《松壶画忆》成一本。此本《山静居画论》以知不足斋本为底本,分为上下两卷,分句读。郑拙庐点校注释的《山静居画论中国画论丛书》排印本则是第一本点校本,此本在前言部分介绍方薰生平与画论内容,并将画论分为四部分:画学泛论、各种画法、历代画家品评与所见名画著录。分句读,文中添加注释,且每则之后添加翻译,并发表自身看法。《山静居画论艺文丛刊》排印本由林远见点校,与盛大士的《溪山卧游录》成一本。此本《山静居画论》分句读,有附录,摘录蒋宝玲的《墨林今话》卷五写的方兰士擅众长、王世襄著的《中国画论研究》和方薰著的《山静居遗稿》中的悯农诗两首。《山静居画论聊聊诗聊聊画》排印本由杨亮编译,此本分句读,且根据郑庐拙所分之法再次细分。此本除了在每则后面进行翻译以外,还加入了有关史料和图画进行知识拓展,但添加的图画与史料并不是那么贴合画论的内容。近现代整理的《山静居画论》多以鲍延博所编的知不足斋丛书本为底本。此版本的画论分段明朗、条理清晰,全书共二百四十四则。除去此本以外,《美术丛书》本是依据董棨手抄本为底本,全书共一百十四则,虽内容不完整,但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知不足斋丛书本与董棨手抄本这两个古代版本的差异与先后顺序,前代众多学者都曾做了对比研究:余绍宋在《书画书录解题》中提到知不足斋本与董棨抄写本仅是“微有同异”。郑拙庐认为知不足斋丛书本比董棨抄写本要好,董棨抄写本为初稿;野残在美术丛书本后记中认为,董棨抄写本为方兰坻原著之真本。笔者有幸在上海图书馆找到了方薰所著的《静居绪言》手稿,并在其中发现了手稿版的《山静居画论》。故笔者在此对手稿版本、知不足斋版本、董棨手抄版本《山静居画论》的差异进行补充与时间的先后进行推测。《静居绪言》共四部分内容,分别包括了绪言、论诗、论书、论画与题画诗。画论部分的封面右侧写“光绪己丑嘉平董东初持赠丰润张韦孺志”,左上角写“方兰士太子真迹”,总共钤“韦孺收藏书画”白底朱文印与“小农”“耀”两方朱底白文印。此本全文以行草撰写,无句读,分段不明确且不过百则,修改部分较多。通篇内容以画学泛论为主,且多摘录古人所言,有王微的《叙画》、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论树石山水与论画体工用搨写、王维的《画山水诀》、荆浩的《笔法记》、韩拙的《山水纯全集》中的论用笔格法气韵之病、郭熙的《林泉高致》中的运墨之法、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邓椿的《画继》、沈颢的《画麈》和黄庭坚的《题李汉举墨竹》。知不足斋本则全文有二百四十四则内容,有画学泛论、各种画法、历代画家品评和所见名画著录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