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其实大部分人都不适合发财,因为钱的反噬力大,一个人没有很高的德行和智慧,很难扛得住。一般人,当他的财富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无视规则、礼仪,无视底线、人格、道德,他们会把这些全部卖给钱。”金钱是一个秤杆,它可以集美妙、邪恶于一身,让深彻的人更深彻,让浅薄的人更浅薄。金钱是众人都渴望的宝贝,多少人做着一夜暴富的梦,想要破圈跨越,内心的渴望犹如猛虎一般,强烈非凡。一夜暴富的梦想可以有,但是,你做好迎接它的准备了吗?其实大部分人都不适合发财,因为钱的反噬力大,一个人没有很高的德行和智慧,很难扛得住。让一条一直呆在鱼缸里的鱼,突然放进大海会怎么样?周围陌生的环境,无望无际的海水,汹涌激烈的暗流,带给小鱼的是海阔天空任它游,还是乱窜乱游,心慌无比。手上突然有大钱了,内心的欲望忽然被极度满足,似乎可以为所欲为了,他可以让人,有钱以后,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也可以让人迷上不该迷恋的东西。偷偷拿钱去赌博,短短的时间里,把钱败个精光,弄得家里生活大不如前。金钱真是个可怕的东西,它可以毫无征兆地改变一个人。小赌怡情,大赌要命。这一把,让人下了滩,却翻了船。“赌”网恢恢,“输”而不漏,赌是碰不得的野兽。这忽如其来的金钱,侵蚀了人的欲望,在金钱的魅力之下迷失自我。富人是近亲戚,穷人是远亲戚,很现实的一句话,让多少人为之痴狂。德厚载物,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苏格拉底曾说:“知足是天然的财富,欲望是人为的贫穷。”人一旦陷入难填的欲望,就会失去节制,在诱惑丛生的世界,失去方向,终因小失大。不做欲望的俘虏,不被欲望绑架,享受知足与坦然。索提那克禅师说:“人生欲望,如树上杂枝,你无法完全消除,却需要定期修剪。”我们拼命地赚钱不过是为了把握生命的主动权,而不是被金钱这个数字驱使、奴役,那不是本末倒置了吗。每个人都有内在丰富的钥匙,行有所止,欲有所制。有钱的意义不在于挥霍,而是让你的爱情更纯粹一点儿,让父母的晚年更夯实一点儿,让子女更快乐一点儿,让选择更自由一点儿。不要让金钱变成人性的放大器,吞噬一切,你的善良,你的勇气,后被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我们拼命赚钱,并不是为金钱工作,而是让金钱替我们工作。金钱不是万恶之源,为什么要把所有的恶归结于金钱呢。金钱可以让人成为奴隶,也可以把金钱视为奴隶。有德有能力的人获得金钱,能创造更多的财富,不然,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要让金钱入侵生活,竖起一道屏障,划上一条线,让人自在地驾驭金钱,找到自己的价值途径,仅仅是劳动而已。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挑一。里尔克说:“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内心丰盈,心藏日月山海感受生命美好的馈赠,也是一种富足。劳动不单单是为了金钱,而是磨练心志,陶冶情操,不媚喧嚣,不慕繁华。金钱是为了更好地与家人生活,而不是推离。赚钱不是目的,而是改变胸怀和人生。每个人都要从繁杂的生活中穿过,不被繁杂遮蔽双眼,不被俗尘蒙住心智,不受外物牵绊,去寻找自我。尼格买提说:“关于生活真正的答案,就在你寻找的过程中,在你走过的每一个脚印里,也许你看不到它,寻找,就是答案。”
2、了然禅师简介人生的道场,是一种修行,一切随意坦然
3、坦然禅师的因果《一口好牙》佛光禅师对于徒众一向慈愍有加,尤其有关疾病医药、参学旅游、教育留学,乃至日用所需等福祉设施,无不考虑周详,督促常住执法者要供应大众弟子衣食无缺,达到僧团利和同均的理想生活。一日掌管会计的师父拿来一叠请款收据,蹙着双眉对禅师说道:“师父!近住众们患牙病的人特别多,牙疼虽不是大病,但痛起来却也难受。常住尽量给大家方便,偏偏牙病的医药费昂贵,一个人补几颗牙,动辄万千金钱,实住所能负担。”“不能负担,也要设法负担。”禅师坚持他的意见。会计又再说道:“这些人受了常住恩泽,不但不知回报,说些好话,反而批评常住,不满常住。依我看实在犯不着为他们出这笔冤枉钱。”佛光禅师象是自语似的说道:“这些人口中虽然说不出什么好话,但是却不能不为他们装一口好牙!”诸佛圣贤只求为众生服务奉献,不仅要为众生换一口好牙,更要为众生换一副好心肠、好佛性。为众生换好牙,让众生都能享受人生美味,禅悦为乐,至于众生能不能说好话回报,对深契无所得空的禅师来说,是不足挂齿,坦然如虚空的僧家事了。#坦然禅师简介#
4、明净禅师简介一天,苏轼和一群朋友携歌妓在湖边游玩,路过净慈寺,大家都知道老和尚十分严厉,不敢轻举妄动,只有苏轼坦然无忌,带着歌妓跨进寺庙,长驱直入,来到大通的禅堂,大家提心吊胆地跟随在后。大通正在打坐,见此情形不禁怒形于色,也不和苏轼打招呼,顾自闭目念经。苏轼并不恼怒,随手拿起他桌上的纸笔写下一首小词,叫歌妓当场演唱《《南歌子》。大通禅师是一位戒律森严的名僧,普通信徒若要见他,必须事先沐浴焚香,斋戒数日。女色既是出家人的大戒,大通更是避之唯恐不及,当然不许女人随便进入他的禅堂。见此情景,禅师不是别扭就是愤怒,可苏轼并不顾及禅师的情绪。禅师的“禅”循规蹈矩,可以说教条,没了禅的智慧。如对戒律的片面强调,对偶像的崇拜等,禅宗大德们甚至呵佛骂祖,做出一些惊世骇俗的事情。苏轼受这一思潮的影响,他认为参禅悟道首先便是追求“无念”。“无念”不是“百物不思”,与世隔绝,而是在与外境接触时不受外物影响,不起邪念、杂念、妄念。不能做到“无念”,原因不在外界,而在自身修养得不够,正如一则著名的禅宗公案所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也就是说:“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有道高僧不应消极避世,而应该积极面世。所以,他对大通的修持方式颇不以为然,决定找机会跟他开开玩笑。《南歌子》头两句是: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正是当时和尚的“上堂”语,高僧上堂说法或解公案,发问者先问的往往就是这两句。苏轼用这两句“行话”,开口便问:“师父念的是哪家的经?传承的是哪一派的门风?”显然是嘲笑大通名为禅师,却没有禅师的自由通脱、不拘形迹的精神。亦庄亦谐,十分贴切。大通听完之后,也不由得释然一笑。
5、清远禅师简介曾以为自己对生活领悟时,已到了苏东坡"八风吹不动"的境界了,然而佛印禅师的一句"一屁过江来",点醒了东坡先生,也似点醒了我,既然做不到超凡脱俗,到不如坦然面对现实,心安处便是好的生活。#坦然禅师简介#
6、盘山禅师简介资料南怀瑾告诉你,如何在清贫中过得舒心坦然药山禅师讲过一句有境界的话:“云在青天水在瓶”。这一句我们看经典高分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时从一心修道、推崇“无为而治”的嘉靖嘴里经常听到。全句出自唐朝大臣、哲学家李翱去拜访药山禅师时,问他什么是道?药山禅师用手指指天,指指地,问他懂了吗?李翱说不懂,药山禅师解释“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立马写下以下四句诗: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云在青天水在瓶”其实就是一种各就各位、各行其道的境界,跟宋代的一句诗“千江有水千江月,无云天。”是一样的境界。就好比千江如众生,有水便能映月,有人就有佛性,心中无遮盖,则本心自现,人人皆能成佛,可娑婆世界里的凡人,却一生都难修到“明心见性”的境界。为什么?因为是人就有分别心,境就会由心所造。人的想象力有时候是好事,可有时候却能破坏你实心修行的境界,因为你的思想会“创造”,生出极欲,生出垢净,生出偏执。比如,你住在一间陋室,但你可以想象自己住在宫殿,住在豪宅;吃着简单的饭菜,你也能想象自己顿顿佳肴珍馐,又如何去修平常心,去坦然接受现状的清苦境界呢?有一个和尚住在茅棚里,他就这样说过:“青天开笑口,三间白屋竖拳头。”这就是一种安然的存世心态。哪怕屋顶再破陋,向上一望便见青天在对着自己笑,三间茅棚像地上生出的拳头一样,也要傲然挺立。有心境有气量有风骨,海阔天空任我行。在《庄子》里也记载过这么一种“云在青天水在瓶”一样境界的话,东郭子问庄子道在哪里?庄子说:“道无处不在,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在屎尿。”这些都是讲的天道顺其自然的运行规律,正如死生往复,轮回流转。南怀瑾在讲“境界般若”的时候,就以上面几句诗来举例谈境界。其实众生都有自己的境界,只不过根器不同,所修所见所悟便大相径庭。般若是智慧的意思,可又非一般理解的大智慧,它包括了悟、出离、了脱等含义,所以南怀瑾在讲《金刚经》时,要首先了解什么是“金刚般若”?实相般若、境界般若、文字般若、方便般若、眷属般若,这五种合起来就是“金刚般若”。在看南怀瑾的《金刚经说什么》时,他用许多事例和比喻,用通俗易懂的话讲出《金刚经》的妙义,让我们普通人在常智常慧中能够达到了一种现行的较高境界,再结合自己的悟性去好好消化,理解成自己的人生哲理。看《楞严经》开智;看《金刚经》开悟;看《地藏经》知因果,便从始清修;看《维摩诘经》知解脱,心释然;看《庄子南华》心豁达,不再纠结凡尘琐事;看《易经》更知大千世界的奥秘与天道的顺逆……南怀瑾在自己一生数十年潜心修行,访遍深山高人,获无上智慧,阅经无数中,融汇儒释道,为大家讲解出平常智慧所能听懂看懂慢慢理解的经文,全部收纳于《南怀瑾经典15卷》30册中,南怀瑾用他一生的修行总结出的这经典的一套“大智慧”,值得我们一生都好好阅读,好好领悟。从17岁便“通达入道”开始,南怀瑾开始寻经访道,并在25岁入峨眉大坪寺出家为僧,法号“释通阐”,只为一阅收藏于寺内的1669部7168卷的《大藏经》,在用时三年看完此经后,南怀瑾发愿下山,写下一首诗:不二门中有发僧,聪明绝顶是无能;此生不上如来座,收拾河山亦要人。在南怀瑾的这套国学佛法讲解里,每每捧起其中一本书慢慢体会字里行间之义,我心徜徉、安静,在浮世繁华中如归隐静谧山林,一切物欲皆退散,只在凡尘修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