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谦简介(裕谦的故事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9 05:57:52 浏览
1、裕谦的故事简介

北洋新军上校团长——史锡三史锡三(1880-?) 字正甫,父裕谦,母刘氏,弟锡畴,妻励氏,子汝章,阜城县阜城镇三里铺村人。1906 年10月毕业于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二期炮兵科,历任陆军2师炮二团排长、连长,后在王占元部第6混成旅任营长等职,1920年6月任第6混成旅团长,上校军衔。来源:阜城人物

2、裕谦高清图片

北京系列胡同故事(120):东四五条东四五条因在东四北大街东侧诸胡同排列顺序为第五而得名,全长781米,2022年入选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处于东四三条至八条的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域。胡同3号为裕谦故居。道光年间力主抗英的两江总督裕谦亲临阵前指挥,誓死守城;后因定海失守,裕谦投水殉国。他是鸦片战争死难者中官阶高的朝臣。胡同55号院即麻线胡同3号为清协办大学士敬徵宅第,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胡同内有几处保存较好的四合院,据说徐世昌、杜聿明、吴玉章、冷雪峰等均曾在胡同内居住过。胡同41号为东四五条幼儿园。#裕谦简介#

3、裕谦殉国

落后的讽刺:天工开物被禁,欧洲奉为至宝,因此崛起;海国图志被禁,日本受益并开启明治维新。《海国图志》成书于1842年(50卷),作者魏源(1794~1857)是晚清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魏源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人。21岁那年,起父魏邦鲁由地方调往京师做官,他便随父至北京,后与林则徐、龚自珍等交往甚密,经常议论时政。鸦片战争爆发前,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为了解外国的情况,林则徐组织人手翻译大量外国报纸和书籍,并主持汇编《四洲志》一书,记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和历史。后来,林则徐将《四洲志》赠与好友魏源。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战事节节失利。魏源悲愤填膺,1841年3月愤然弃笔从戎,投入抵抗派将领、两江总督裕谦麾下做了一名幕僚,亲至定海前线参谋战事。1842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写成《海国图志》。对于编撰《海国图志》的主要目的,魏源在书序中陈明:“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这便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来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魏源特别指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对付外国侵略者,不能“舍其长,甘其害”,而必须“塞其害,师其长”,只有“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在林则徐的思想及言行教导影响下,魏源继承了林则徐的部分意识和观点。作为一位爱国志士、杰出军事思想家,魏源从亲历抗战、实践,到痛苦思索,不断谋求救国良方,经历了崇尚实学、倡导改革和师夷长技的思想变迁,成为“民族之先觉,命世之大贤”。他审时度势,提出了一系列战略防御思想,“以守为战”、“以逸待劳”(《海国图志·筹海篇三》,还提出了“诱其深入”、“坚壁清野”、“出奇设伏”、“水陆夹攻”、“草木皆兵”(《海国图志·筹海篇一》)等战术原则。魏源这种以弱胜强的战略战术思想,不但适用于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也适用于遭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其他国家。1847-1848年,魏源将后续收集的资料重新整理,《海国图志》增补为60卷,刊于扬州。1852年又扩充至100卷。《海国图志》是近代史上早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有关世界各国情况介绍的巨著,不但详细记载外国情况,还从理论上肯定了研究世界史地的必要性。《海国图志》百卷本,除了以《四洲志》为基础外,先后征引了历代史志14种,中外古今各家著述70多种,另外,还有各种奏折十多件和一些亲自了解的材料,其史料来源外国著述20余种,例如英国人马礼逊的《外国史略》、葡萄牙人马吉斯的《地理备考》等等,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气候、物产、交通贸易、民情风俗、文化教育、宗教、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许多先进科学技术,如火轮船、地雷等新式武器的制造和使用。可惜,这部优秀作品,从诞生初期到后来洋务运动之前,并没有激起太多浪花,直到后来洋务运动兴起,以及近代一系列革命爆发,才产生了重大影响。当时,满清当权者对此书不以为然,守旧的顽固派也对其屡屡打击,后该书被彻底封禁。1851年,《海国图志》传入日本,成为日本了解西方的重要契机。六十卷本被译为日文,日本人读罢奉为至宝,不但认真学习,还将其奉为加强海防的经典论著,后于早稻田大学永久珍藏。日本从此书打开眼界后,两相对比,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遂于1868年开始“明治维新”,自立图强。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书中痛心疾首:“大清自己走宝,却益了日本!”其实,满清一朝所禁毁的书籍又何止一本《海国图志》?编撰《四库全书》的二十年间,在“杜遏邪言、遏绝人心思汉”的威压下,大量书籍或被焚毁,或被删改,甚至连碑石、书板都未能逃过一劫。仅乾隆一人就毁了十倍于《四库全书》的各类书籍,几近半个华夏的科技典籍亡于其手。另一本被满清所禁的科技典籍是《天工开物》。《天工开物》是明崇祯十年(1637年)由宋应星编撰的一部百科全书,共分三卷18篇,有121幅相关插图,详细介绍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工具名称、形状、设计工序以及工作流程等。这是中国所有工农领域、科技史料中全面的一部书,其记载的中国古代物理知识、化学知识、哲学理念等等都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顺治年间,《天工开物》第二版刊印千册于全国各地流通,并向国外发行。乾隆修《四库全书》时,找了个借口,认为书中有“东北夷”等字眼涉嫌反清,遂将之列为禁书。17世纪开始,《天工开物》逐渐流传至日本、朝鲜、欧美,给当地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进步,深远影响。佐藤信渊依据《天工开物》提出了富国济民的“开物之学”,欧洲农业革命更是直接由《天工开物》推动,取得了长足进步。***关注我,关注《昆羽继圣》,关注文史科普与生活资讯,发现一个不一样而有趣的世界***

4、裕谦的意思是什么

人物经历刘韵珂刘韵珂,字玉坡,山东汶上人。由拔贡授刑部七品小京官,洊迁郎中。道光八年,出为安徽徽州知府,调安庆。历云南盐法道,浙江、广西按察使,四川布政使。二十年,擢浙江巡抚。定海已陷,韵珂于宁波收抚难民。沿海设防,钦差大臣伊里布驻镇海督师,琦善方议以香港易还定海,韵珂疏言:“定海为通洋适中之地,英人已筑炮台、开河道,经营一切。彼或饵渔,盗为羽翼,其患非小。浙江为财赋之区,宁波又为浙省菁华所在,宜预杜觊觎。”寻诏斥伊里布附和琦善,罢去,以裕谦代之,命韵珂偕提督余步云治镇海防务。二十一年,英兵退出定海,仍游奕浙洋,裕谦督师赴剿。定海再陷,镇海、宁波相继失守,裕谦死之。韵珂檄在籍布政使郑祖琛率师扼曹娥江,总兵李廷扬、按察使蒋文庆、道员鹿泽良驻防绍兴,募勇二万人守省城,庀守具,清内奸,抚沙匪十麻子投诚效用,人心以安。英舰窥钱塘江,寻退去。扬威将军奕经援浙。二十二年春,规复宁波,不克,扰及奉化、慈谿,战数不利,命韵珂偕钦差大臣耆英筹办防务。韵珂疏言:“浙事有十可虑,皆必然之患,无可解之忧,若不早为筹画,国家大事岂容屡误?现在奕经赴海宁查看海口,文蔚留驻绍兴调置前路防守,究竟此后作何筹办,奕经等亦无定见。臣若不直陈,后日倘省垣不守,粉身碎骨,难盖前愆。伏乞俯念浙省危急,独操干断,饬令将军等随机应变,俾浙省危而复安,天下胥受其福。”又力荐伊里布“不贪功、不好名,为洋人所感戴。其家人张喜亦可用。傥令来浙,或英兵不复内犯。”疏入,上颇采其言,命伊里布随耆英赴浙,相机办理。四月,乍浦陷,伊里布往说英人退兵,于是改犯吴淞,入大江,乃江宁定和议。韵珂贻书耆英、伊里布等曰:“抚局既定,后患颇多,有不能不鳃鳃过虑者。英船散处粤、闽、浙、苏较多,其中有他国纠约前来者,粤东又有新到。倘退兵之后,或有他出效尤,或即英人讬名复出,别肆要求,变幻莫测。此不可不虑者一也。洋人在粤,曾经就抚,迨给银后,滋扰不休,反覆性成,前车可鉴。或复称国主之言,谓马、郭办理不善,撤回本国,别生枝节。此不可不虑者二也。上所获之郭逆义子陈禄,皆云虽给银割地,决不肯不往天津,而现索马头不及天津,殊为可疑。能杜其北上之心,方免事后之悔。此不可不虑者三也。通商既定,自必明立章程,各省关口应输税课,万一洋人仍向商船拦阻,势不能听其病商攘课,一经阻止,又启衅端。此不可不虑者四也。民人与洋人狱讼,应听有司讯断,万一抗不交犯,又如粤东林如美之案,何以戢外暴而定民心?此不可不虑者五也。罢兵之后,各处海口仍须设防,修造战船炮台,添设兵伍营卡,倘洋人猜疑阻扰,以致海防不能整顿。此不可不虑者六也。今日汉奸尽为彼用,一经通商,须治奸民。内地民人投往者,应令全数交出,听候安插。否则介夫洋汉之间,势必恃洋犯法,不逞之徒,又将投入,官法难施,必寻衅隙。此不可不虑者七也。既定马头,除通商地面不容泊岸,倘有任意闯入,取掠牲畜妇女,民人不平,纠合抗拒,彼必归咎于官,而兴问罪之师。此不可不虑者八也。名曰通商,本非割地,而定海拆毁城垣,建造洋楼,挈眷居住,倘各省均如此,恐非通商体制,腹内之地,举以畀人,转瞬即非我有。此不可不虑者九也。中国凋敝,由于漏银出洋。今各省有洋船,漏银更甚,大利之源,势将立竭。会子、交子之弊政将行,国用、民用之生计已绝。此不可不虑者十也。至于议给之款,各省分拨。浙省自军兴以来,商民捐饷赈灾,宁波菁华为洋人搜括,岁事歉收,责以赂敌之款,势必不应。若如四川之议增粮赋,江、浙万不能行。故剿敌之款可捐,赂敌之款不可捐,他省完善之地可捐,浙省残破之馀不可捐。惟亮虓之!”所言并切利害。韵珂机警多智,数见浙兵不可恃,以战事委之裕谦、奕经,专固省防,浙人德之。及事急,再创调停之说,而虑成议于浙,为天下诟,移祸于江苏。然世多讥其巧于趋避。二十三年,擢闽浙总督。疏言:“浙江旧未与外洋交易,与广东情事不同。应于耆英等所议章程稍加变通,先申要约。”又筹海疆善后事宜二十四则,下议行。二十四年,疏报厦门开市,鼓浪屿尚有英兵栖止,恐久假不归,请谕禁,与领事面订预杜偷漏稽查洋众条款。又奏天主教流弊,请稽查传教之地,不令藏奸;或有藉端滋事,据事惩办,不牵及习教,俾无借口。二十五年,英人始至福州,请于南台及城内乌石山建洋楼,韵珂难之。士绅见广东争议久不决,亦援以拒。英人诉诸耆英,谓不践原约,则鼓浪屿且不退还,往复辩论,卒不能阻,而闽人归咎于韵珂。三十年,文宗即位,以病乞假,特旨罢职回籍。咸丰二年,坐泉州经历何士邠犯赃逃逸,追论宽纵,褫职。同治初,召来京,以三品京堂候补。复乞病归,卒于家。

5、裕谦人物介绍

作者:王长友从《姑妄言》写成的雍正八年,到残抄本出现的乾隆年间,不过几十年,《姑妄言》便出现了经过删节、修改、重新分回的传抄本,可见在《姑妄言》写成后初的几十年中,其传播速度颇为不慢。湮没无闻几乎不传,大约是后来的事。这跟禁书的状况是同步的。有清一代,文字狱以康雍乾为烈,禁书却以嘉庆以后为严。据李梦生先生研究,“根据归安姚氏《禁书总目》,在清乾隆朝,由于涉违碍语而遭禁毁的小说,有《剿闯小说》、《定鼎奇闻》、《退虏公案》、《樵史》、《英烈传》、《说岳全传》、《镇海春秋》。”“专门把淫书作为一类进行禁止,始见于嘉庆年间。据俞正燮《癸巳存稿》,嘉庆十五年(1810),御史伯依保奏禁《灯草和尚》、《如意君传》、《浓情快史》、《株林野史》,《肉蒲团》,得到朝廷批准。”“大规模地禁止淫词小说,是在道光年间,主要地区是江浙两省。道光十八年(1838),江苏按察使裕谦设局查禁淫词小说,所开列的淫书目,有 115种。接着,道光二十四年,浙江巡抚、学政又设局收毁淫书,开列书目119种。到同治七年,江苏巡抚丁日昌又查禁淫词小说121种,接着又开‘续查应禁淫书 ’34种。这三次禁书,所列书目基本相同,只是逐步增多而已。”“从历代开示的禁书目来看,所禁小说,一是对封建统治有不利影响的以及存在政治上的违碍语的小说,如《水浒传》及写抗清颂明的《退虏公案》、《镇海春秋》等;一是有淫秽内容及过分荒诞的小说,如《如意君传》、《蟫史》一类,其中也夹杂了一定数量的才子佳人小说。”(注:李梦生《中国禁毁小说百话·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2版。)《姑妄言》既涉及明末历史,有大量违碍语,又有出格的淫秽描写,是双料禁止对象,嘉庆、道光以后当然难以存活,要不是斯卡奇科夫带走一部,在异域安睡一个半世纪,恐怕我们今天就无缘读到这部奇书了。《周序》以为《姑妄言》所以不传,“以其主张采补,近乎邪说而非正道”,未免以偏概全。其实,张扬采补,在《姑妄言》中所占比例极小,而残抄本所存的两回,刚刚就有崔命儿、童自大的故事,这才促使周越然得出了他的结论。

6、裕谦资料

历史上两江地界是指哪里?两江总督是什么级别?历史上的两江指江南省(今江苏、安徽、上海)和江西省。是清朝财源滚滚、人文荟萃的重要场所。公元1667年,江苏(今江苏省和上海市)和安徽省建于江南省。二江总督是当地高长官,太平天国运动前多由满人担任,后来汉人逐渐增多。由康熙四年到宣统三年,有80多人受到影响。所以当初总督管辖江南省和江西省的政务,所以叫两江总督。当时南直隶管辖范围广,管辖江苏(当时上海属于江苏)和安徽。清朝遵循明朝的行政区划,但南直隶改为江南省,江西省由两江总督管理,因此有两江之说。康熙时期,江南省分为江苏和安徽两省。此后江苏与安徽分道扬镳,但两江总督仍遵循原两江总督的称号。因为当时的两江是中国经济的重点,是清朝钱粮纳税的重要场所,也是人文的聚集地。两江总督,是清朝九位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驻江宁(今南京),总管江苏(含上海)、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正二品,加兵部尚书或都察院右都御史衔者为从一品。清代同治前的总督署所在地具体在南京何处有待考证;清代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后总督署位于南京城正中(今南京总统府内),明汉王府旧址,太平天国天王府,民国时期辟为国民政府所在地,建国后先后作为江苏统战部、民革江苏中央、江苏省政协所在地,现为中国近代史博物馆。由于清初江苏(含上海)和安徽两省辖地同属江南省,因此初时该总督管辖的是江南和江西的政务,因此号两江总督。太平天国运动之前其职位多由满人担任,之后汉人渐多。从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到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有影响的计80余人,98任,历247年。历代两江总督如于成龙、张鹏翮、史贻直、尹继善、陶澍、裕谦、牛鉴、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刘坤一等皆为清代重臣。

7、裕谦介绍

北京人胡同彳亍行,北京明.清以来官邸之首位的住宅就在这条胡同里!走进五条胡同,五条3号是裕谦故居。裕谦是蒙古族镶黄旗人,抗英重臣。因为没太注意3号院所以未拍图片。而吸引我眼球的是东四五条41号院幼儿园,1957年建园,1989年被北京市认定为“一级一类幼儿园”。六条里面有历史价值的要说的就是“崇礼住宅”了,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宅院规模宏大.设计严谨,可以说是居北京明.清官邸之首位。

8、于谦的简介

裕谦是真的相信洋人的腿有问题,相信他们下不了跪也上不了岸。可惜现实无情。1841年,英军登陆镇海,洋兵们上岸后不但行走跑跳无碍,战术素养更是远胜清军。裕谦无力抵御,兵败后选择了跳入泮池自杀,被救出后死于撤往余姚的途中。五十年举国上下心照不宣,如养蛊般让伪常识深入人心,终于结出恶果,砸了清帝国自己的脚。网页链接#裕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