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我们阅读《庄子》的时候,也该遵循同样的步骤。我们当然要了解文字,了解《庄子》在《汉书·艺文志》的著录中,其实是有五十二篇的,也就是司马迁说的十余万言。现在的三十三篇乃是郭象改编的结果。这种改编是有象征意义的:一方面你可以了解注释者的权利,他们在经典面前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另一方面,文字的“性质”也充分显露,文字任何的时候都不是主人,它是“寓”,因此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无论是注释者,还是一般的阅读者,我们要找的是里面居住的东西。我们当然要通过它,但是我们永远不要执著于它,只有这样,我们或许才不负庄子著书的苦心孤诣。简单介绍一下《庄子》这本书的情况应该是必要的。在流传至今的三十三篇中,我们可以看到它被分为内、外和杂三个部分,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一、杂篇十五。这种区分的意义也许主要在于表明该书作者和来源的复杂性。如学者们已经熟悉的,先秦的子书很多都不完全是个人著述,而是某学派的作品汇编。譬如《墨子》是墨家的作品总集,《荀子》中包含着荀子和他的弟子的文字。一般认为,《庄子》的内七篇是庄子自己的作品,外杂篇则出于庄子后学之手。
2、庄子选集简介庄子·修真之路庄子,不但是黄老学说的重要传承者,而且还是黄老大道养生思想的代表人物,除传下心斋、坐忘等完整修炼方法外,其修真境界亦堪称师表,在后来虚无丹法的传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部《庄子南华经》,或借寓言、或随杂说,直言不讳地尽泄修真要诀,但又因其朴实深邃,其哲言妙论往往掩盖了内涵的修真意义。常闻“明师难遇、真诀难求”。其实,“明师”就在身边,真诀就在经典中。在以前的博文中,我曾谈过对“明师”的认识,当然是“谨供参考”的。然就“真诀”而言,却是敢于直言的,真正的内丹修炼要诀,无一不在经典之中,哪怕是历代单传的要诀,也绝不出真经之外,充其量表述方式不同而已。当今之世,虽实修、真修者无多,但也并非修真无路,还丹无望。与其被道贩之流误导、炒作之徒忽悠、伪善之辈操控,还不如老老实实地读古真经典、舍身体悟来得真切。要之,大道是用来“行走”的,不是用来“空谈”的。恕我真言,本来宋元以降,丹经中就不断窜入“援儒入道”、“以禅解道”等流弊,助长了丹道理论之“演绎”、“推导”、“空谈”、“禅解”之风,使原本古朴自然、本色本元的大道绝学蒙上了迷雾。明清以后,更有妄称神授、真传等伪道之徒,挟杂私货充斥其间,节外生枝,性上添伪,其影响至今不绝,且大都被冠以真传、正宗之类,不但使当今世人难辨真伪,就是有一定修为的丹家,一不留神,也会受其误导。这种误导越到高处,危害越大。生苦短,大的机缘,是能以古真圣贤几千年成功且成熟的生命实践为指导,依生命本元践行大道,实现返朴归真,证得生命的关怀。若以有限的生命,为连蛊惑者自己也无从验证的假道、错道,甚至邪道所误,浪费宝贵时光不说,其后果亦不堪设想。鉴于此,真诚地祝福那些有志于人生修炼的同道们,首先以经典为师,静下心来,以赤诚之心向古真学习,向经典中求取真诀。真诀尽在经典之中。散在的珍珠,正熠熠发光,等待我们以本真之性去求取。下面,就《庄子》中散在的修真要诀,作简单摘录: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申,为寿而已矣。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伦。“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安时更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夫恬淡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神全者,圣人之道也。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矣。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恬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谓坐忘。形若槁骸,心若死灰。吾丧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3、历史书介绍庄子庄子文章(转发)
4、庄子生平 轶事炎黄春秋志,庄子喻鲲鹏。华夏奋崛起,踔力绘宏图。厚积谋薄发,抒怀川水情。#庄子志简介#
5、庄子的师徒志“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达生》)”解释:志:心思;分:分散。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
6、庄子简介背景华夏神祇之南华真人: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主流说法为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曾隐居南华山,唐玄宗天宝初年,被诏封为南华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