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波寺简介(奔波寺法会)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9 07:53:52 浏览
1、奔波寺法会

但你知道吗?历史上真实的唐僧不仅没有主角光环,反而一生多灾多难。他年轻时四处求学,在疾病缠身的晚年又遭到皇帝软禁,其生平事迹让人无限唏嘘。唐僧又名玄奘,出生于公元602年。时值隋朝末世,唐朝还没有建国,老百姓流离失所居多。玄奘虽然出身于小康,但家庭并不富裕,父亲是书生,也曾做过江陵县令,可为官多年始终两袖清风,加之家里并无多余积蓄,全家人的生活捉襟见肘。可能是生逢乱世,玄奘从小跟着父母来回奔波,见过太多的生离死别。13岁那年,少年玄奘便看破红尘皈依了佛门。公元623年,21岁的玄奘正式受戒出家,他真正成为一名持戒律己的出家人。彼时唐朝刚刚建国,一切百废待兴,朝廷大力发展着科教文卫事业,但始终对佛教的发展不温不火。只因在这背后,统治者有自己的独特考虑。要知道,古人在干大事时特别喜欢用舆论为自己造势。而唐初根基尚不稳固,百姓对李唐归属感并不强,为此唐王李世民便决定利用宗教传说的舆论来巩固统治。巧合的是道教传说中祖师爷老子也姓李,于是唐王便以此为依据,宣称是老子后人,并在国内大兴道教来提高皇室地位。在唐王的大力倡导下,道教日益兴盛。而相比之下,同时代的佛教便稍显落寞。彼时,年轻的玄奘只是个佛门中并不出名的小和尚。他为了精研佛法,曾主动走下山四处拜访名师。然而,在外面见得越广学得越多,玄奘就越发现自己的不足,因为国内佛教典籍数量很有限,根本无法满足精神需求,于是一个独特的念头从他的脑海中萌生,他决定去天竺获取更加精奥的佛教知识。为实现这个人生目标,玄奘便主动向政府陈情,愿能够去天竺求经。可结果并未如他所愿,地方官员直接驳回他的请求。就这样,都没来得及开始,玄奘西行求经的愿望被残忍扼杀在摇篮之中。面对诸多阻碍,玄奘并没气馁,他独自收拾行囊,决定偷渡天竺。他所不知的是,正是这个大胆决定,才为他日后的坎坷人生埋下伏笔。玄奘的求经之路相当坎坷,由于没有得到官方许可,他从长安出发后只能绕过大路,行走在人迹罕至的小道上。一路上他翻山越岭,走过森林、草原和漫无边际的沙漠,途经凉州、碎叶城、曲女城等多个城国,数次深陷危难之中。终,在行尽5路,历时17年,穿过138个国家后,风尘仆仆的玄奘这才来到天竺。回首那段艰难又惊险取经之路,玄奘感慨万千,但他来不及调整脚步就立马奔赴那烂陀寺求学。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玄奘的学问越来越深,名气也越来越大。公元645年,玄奘学成归来。当他带着大量经书和佛像站到长安城的土地上时,有那么一瞬间他恍惚失神。曾记得当年走出长安时犹是青年,再次归来时已是暮年。而让玄奘更想不到的是,老百姓看到他后又是锣鼓喧天又是夹道欢迎,场面好不热闹。原来,当初玄奘西行求法的故事早已传到国内,善良的百姓被他的顽强毅力深深折服,得知玄奘回国后,大家都跑出来用热烈的方式迎接这位高僧。这种欢迎盛况,纵观整个唐朝都未曾见过几次,其盛大程度就连李世民都为之感到眼红。一个未经自己允许,又私下偷跑出国的和尚,本就罪无可恕,令人发指的是,此人回来时又如此高调,于情于理都让李世民不满。李世民很想治玄奘的罪,偏偏这时他找不到任何理由,只因他考虑到两点。一、玄奘在民间声望高,若轻易治罪极可能动摇民心。二、玄奘识趣,在回到长安后他主动向太宗认错,并主动请示要在皇家寺院开设道场。如此一来,李世民便根本无从下手,只能默认此事,准许他在弘福寺翻译经书。然而,为皇家办事并没那么简单,如果没有皇帝旨意,唐僧根本不敢出庙门,也不敢随便与外人交谈,说实话,这和软禁并没什么区别。公元649年,好不容易他终于熬到李世民逝世,可没想到更深重的打击还在后面。要知道,新上任的高宗李治年轻气盛手段强硬,他早就对玄奘传扬佛学有所不满。即位后,李治与武后大力整顿朝纲,无辜的玄奘因此受到牵连,他被软禁在宫内寺院中日日讲学夜夜翻译经文。为防止他逃走,李治在寺庙各处设下眼线侍卫。在那个不见天日的宫中寺庙中,玄奘度过了无数个循环且忙碌的日夜,他的内心渐渐变得苦闷起来。到晚年时,玄奘的精神很差,身体更是孱弱无比,甚至一阵风过来都能吹倒他。公元664年,62岁的玄奘走路时不幸摔伤,而这次摔倒则成为压垮他的后一根稻草。几天后,他的全身器官迅速衰退,整个人进入到昏睡的状态。20天后,当吐出后一口人间气后,玄奘法师紧闭双眼,圆寂归天。玄奘法师少年顿悟,青年出家,曾经历千辛万苦取得真经。可功成名就后得到合理的调整休息,而是被软禁在佛门中夙夜翻译经文,他的一生坎坷多磨,又何其伟大!在他的大力弘扬之下,佛门逐渐逐渐兴盛起来,而他一手所翻译的《大般若经》、《大菩萨藏经》和《俱舍论》等都是我国佛教宝典。值得一提的是,无论他如何历经磨难,他始终被老百姓铭记于心。得知他圆寂后,大家悲伤不已,多达百万的老百姓纷纷走出家门来送玄奘法师后一程。

2、奔波寺古迹

【长安牛头寺】始建于唐贞元十一年(公元 795年),系牛头山第一祖师遍照禅师所居。圆寂后名为牛头寺。唐乾符六年(公元879年)于寺内制五面、三面经幢各一。宋太平兴国(公元976-983年)年间改名为福昌寺,宋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复称牛头寺。寺西故有龙泉塔院,明庆隆五年(公元1571年)对寺院屡有修葺。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年 -1908年)卧龙寺方文东霞禅师增修山门及佛殿,民国以后寺院渐衰……牛头寺现为长安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奔波寺门票优惠

文游天下(704)武汉宝通禅寺文/石岩磊湖北省随州市有座大洪山,武汉市武昌区有个洪山,它们之间有段极深的渊源。唐代宝历二年,善庆和尚云游到随州大洪山时,见此处山高林密清幽雅静,便在这里修建了灵峰寺。公元835年,善庆圆寂前竟然将自己的两只脚割了下来,意思是其升天之后还要为黎民百姓的福祉奔走。唐文宗大感其行,遂封他“慈忍大师”的法号,它的遗物被御赐为“佛足”。南宋末年,蒙古铁骑大举南下,随州战事吃紧,宋军将领就把灵峰寺的和尚连同“佛足”一起迁往武昌东山上的弥陀寺,两寺合并成“崇宁万寿禅寺”,而东山更名为洪山。明成化二十一年,崇宁万寿禅寺改称“宝通禅寺”,一直沿用至今,其也成为皇家御用寺院,先后得到10位帝王的护佑,它虽多次被毁,但都得以修缮,并颇具皇家风范,多处打有北京故宫的烙印。寺内自然也不乏珍贵文物,而其中的两口大铁钟具代表性。“万斤钟”因重达万斤而得名,其铸造于1240年,钟身为铁制,边口镶青铜,周身刻有铭文:“皇帝万岁,重臣千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另外一尊铁钟造于清光绪年间,其体型略小,上面刻着“皇图巩固,帝道遐昌,河清海宴,天地承平”等字样。具讽刺意味的是,尽管两只大钟上写满吉言祥语,念念不忘皇室永兴,可它们都为封建王朝敲响了丧钟,一个送走了南宋小朝廷,一个目睹了大清朝的土崩瓦解。宝通禅寺是我国中南地区城市中规模大的寺院,里面殿宇林立,古木参天,而寺内值得一逛的则是院后的洪山宝塔。它高40多米,共有七层,游人可以从其内部拾级而上。登高望远,武汉三镇的锦绣画面尽收眼底,只见长江如练,东湖似镜,更有飞虹跨江,峰峦叠翠,使人产生时光若水、历史成烟之感。当钟声响起,人们又会念及“佛足”的下落。忽必烈领兵打至武昌时,遥望洪山上彤云密布,深信必有祥瑞之物藏于此地,当他得知山上寺庙内有“佛足”时,便将其带回了北京。后来为安抚民心,忽必烈派人把佛家圣物护送回武昌。据说,宝物到了河南许昌时忽然间变得重比千钧,无法前行,终其落户在当地的洪山寺内。于是,一双“佛足”走过了大半个中国,将随州、武昌、许昌三地串联了起来。尽管宝通禅寺未能迎回佛足,但它的香火依然极盛。众多善男信女纷至沓来,虔诚地上香叩首,他们不会希冀“皇图巩固,帝道遐昌”,但肯定会期盼国泰民安、海晏河清,更不能遗忘涅槃后仍为民奔波的善庆和尚。寺内的两口古钟业已被重点保护,不得随意敲击,它们见证了烟消云散的过往,而未来又将其化作现世的警钟。2023.4.8

4、奔波寺图片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正值日寇侵华时期,战争的十四年,成为中国人民的噩梦。中华大地上充满战火,富庶的江南地区也不例外,尤其是浙江金华,在日寇扫荡期间,连乡亲们养的鸡鸭猪鹅都不放过,杀光了所有的牲畜,还拿炸弹炮轰。面对日军恶行,作为猪场的兽医孙树基坐不住了,他是一名抗日时期的老兵。在部队里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孙义修”。年少时候他对于饲养动物就很感兴趣。到了中学时代就立志要当一名兽医,随后报考了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的畜牧兽医专业。毕业以后又进入了黄埔军校17期学习,那时候的部队缺乏兽医人才。从黄埔军校离开后,他就跑到了国民革命军骑兵团服役,因为自己专业抢手,他的军衔直接就是上尉,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人来说,这可是莫大的荣誉。说起他的家世,祖上三代都是读书人,他的爷爷叫孙礼健是宁波关公署庶务处的主任。那会儿的宁波有钱人家都开始喝牛奶了,对于这样的“奢侈品”,孙老爷子有远见认为,将来的某一天的普及,千家万户都得养上牛,因此就很希望自己的孙子能学农业兽医。要是学业有成了,回家开个奶牛场生产牛奶挣钱。所以,遵从了爷爷的建议,孙树基学了兽医专业。只不过生不逢时,没过多久,日本鬼子打了进来。对于这种家国仇恨,谁不上战场就不是好汉,孙树基从六岁就开始抗日,帮着村里抗日的队伍传递消息。那时总觉得自己梦想的“奶牛场”开不成了,但在国家荣誉面前,一切都不是事儿。慢慢的宁波沦陷了,为了继续学业,孙树基坐船去了重庆。重庆的抗日力量更加雄厚,但相对其他的地方或许“太平”些,毕业后的他托人在浙江金华找了个工作,那年头能有了经济来源不易,他跑到了养猪场养猪,没想到在那里照样遇到了日军。1939年的凌晨5点,日军将金华的种猪场全部炸毁了,这下气得孙树基跺脚,那些可怜的小猪仔都命丧日本鬼子的手里,这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然而这还没完,过了没两年,日军的暴行又来了一次。1942年的夏天,日军开始了“三光政策”在金华罗芳桥村进行了大扫荡,当时七八个腰里别着枪的日寇在前面开路。刚刚进村就对着天空不断放枪,村里的乡亲们谁都不敢出门,还有地往山上逃窜。惨的要数胡氏宗祠内的法院院长,为了躲避想跑到水禅寺,结果半路就被发现,一枪毙命。知道水禅寺可能有人,另一批日寇小道进攻包围了寺院,趁其不备杀害了9个和尚还有藏匿在里面的办事人员。这帮牲畜要求所有人保持立正的姿态,随后开膛破肚,站在一旁的日军看到这样的场景哈哈大笑,寺内的惨叫声不绝于耳,不一会的功夫声音消失了,因为所有人都死了,只有一个人带伤逃了出去,此人就是孙树基。孙树基逃走后,日军并没有打算放过村子里的人,他们搬来了一条长板凳,将抓到的人逐个按在上面,像削西瓜一样,一刀一个,将他们的脑袋砍下来。整个寺庙血流成河,被杀害的人三五成堆,那场景惨不忍睹。在一旁记录的日寇笑意阑珊,他们将村子里刚刚长好的小猪崽也全部宰杀,为了取到新鲜的食材只留下了猪的后腿,其他的都丢掉了。在罗芳桥住了一晚上,日寇才离开这个地方。而逃出去的孙树基遇到了骑兵团部队。当时的他已经身负重伤,被骑兵团救治后,随着部队去往潼关。潼关的地理位置重要,在古代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面对山西运城的日寇,这就是个天然屏障,决不能让他们得到。跟着部队奔波,孙树基参加了三次打退日军的战争,这样一来骑兵团保卫了延安的安全,也保卫了西安的平静。毕竟在黄河边上,日军的机械部队根本没什么用,飞机、大炮这些重型武器发挥不出作用,即便投弹也没办法找准位置。日军被杀得片甲不留,没办法越过潼关这个地方。孙树基的人生一直都走在了抗日的前线,他曾经亲口说过,自己定居奉化以后,蒋纬国曾经接见过他们,这也算是对他们立下汗马功劳的奖赏。奉化这个地方对于孙树基来说感情深刻,毕竟自己生活了数十年,见证了历史的变迁,闲暇之余,他总是想起当年击杀日寇的场景,那些都历历在目出现在脑海里。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他一刻都没停歇,幸运的是他从未给祖国抹过黑。面对日军惨不忍睹的暴行,他无法容忍,亲手将日本鬼子赶出了华夏大地。或许这就是老一辈革命人的风采,艰苦峥嵘的岁月里,有多少人不怕牺牲,即便抛头颅洒热血,也愿意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孙树基是值得所有人敬重的革命老英雄。

5、奔波寺特点

【每日一县】稻城县是甘孜藏族自治州辖县,位于四川西南部,西南与云南省接壤。总面积7323平方千米。总人口3万人(2010年)。全县辖2个镇、12个乡:金珠镇、香格里拉镇、桑堆乡、省母乡、傍河乡、色拉乡、巨龙乡、邓波乡、木拉乡、赤土乡、蒙自乡、各卡乡、吉呷乡、俄雅同乡。县政府驻金珠镇。地处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为横断山脉东侧。群山起伏,重峦叠嶂。稻城河、赤土河、东义河横贯境内。属青藏高原气候。216、217省道公路过境。名胜古迹有亚丁国家自然保护区、雄登寺、扎朗寺、奔波寺等。因盛产稻米,故名。一说藏语称其地为稻,其地之人称稻巴,遂为稻坝。清光绪卅二年(1906)“改土归流”设稻坝委员,宣统三年(1911)置稻成县,民国廿八年(1939)更名稻城县。

6、奔波寺住宿

年逾四十不自由转眼高堂体近忧眼下犬子尚难立四处奔波为盐油妻儿怨我难聚首谁解吾心冬寒忧若非碎银二三两谁愿斩志常低头#奔波寺简介#

7、奔波寺蚌普寺图片

乐山洛都寺(始建于唐朝的洛都寺是尼姑皈依佛门的地方,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了。走进寺内,森林繁茂,环境清雅,清新的空气混着淡淡的香烛味,很适合周末放空和休息)。

8、奔波寺蚌普寺介绍

海门杨枝寺,又称小普陀,一座面朝大海的寺庙[祈祷][祈祷][祈祷]#奔波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