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书简介(太史公书是一部什么体通史)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9 09:06:44 浏览
1、太史公书是一部什么体通史

唐不闻:司马迁在受了腐刑后忍辱偷生写太史公书,后来他又在《报任安书》里很生动地写下自己当时的感受:“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抑郁,而无谁语”。这二十个字其实用在不对等的爱慕里也贴切:“身残处秽”,觉得自卑;“动而见尤”,做什么都觉得对方会嫌弃;“欲益反损”,越想表现得好,错得越多,于是“是以抑郁”,又无人可诉 。

2、太史公书是什么意思

1.《史记》原名叫《太史公书》,此书被称为《史记》是东汉后期以后的事。此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它的记事上起轩辕皇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全书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本纪”是以历朝帝王的顺序年代为纲的历史大事纪,是一种编年史的摘要;“世家”是有爵位封地世代相传的家族的历史,写的是春秋战国时代所存在的各个诸侯国和汉代帝王所封的王侯;“列传”是一些有才干、有作为,卓尔不群,能不失时机地建立功业,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传记;“书”是有关经济、军事、水利、祭祀,以及礼、乐方面的制度史;“表”是把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谱列成表格,以使人一目了然。3.《史记》的内容广泛,艺术高超,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和文学杰作。

3、太史公书是谁写的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为西汉司马迁所开纪传体先河。《史记》有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共计130篇,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约3000年的历史。《史记》不虚美,不隐恶,鲁迅先生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东汉史学家班固的父亲班彪钻研并续写了《太史公书》,班固受父亲影响,修撰了《汉书》。《史记》位列二十四史之首,后世历代正史全都传承了《史记》开创的纪传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读历史者不可不读《史记》,史记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清华大学校长说过:“每天晚上做完作业之后去读《史记》,我认为没有什么书比《史记》更能培养孩子的谋略和强硬的性格。”

4、太史公江孔殷

公元前99年,司马迁被汉武帝打入大牢后,狱卒问司马迁:“你想好了吗?是拿50万钱赎身还是受宫刑?”“我选择宫刑!”两滴清泪滑落脸颊,一向坚强的司马迁无声地哭了。宫刑丢的是男人的命根子,司马迁堂堂七尺男儿却受此大辱,之后,大家都讥笑他:“真是没有骨气,丢读书人的脸!”作为一个读书人,司马迁为什么没有一死了之,而是忍辱活了下来?司马迁出生在陕西韩城,具体出生年月不详,他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的太史令,司马迁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小小年纪便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岁时,在父亲的鼓励下,踏上了游学的道路,一走就是7年,他游览国家大好河山,了解了当地老百姓口口相传的历史人物,增长了见识,他把他的游学整理成笔记。司马迁35岁时,父亲司马谈病倒了,临死前司马谈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接着做太史,千万不要忘记我要编写的论著,这是你应尽的孝道,而且历史能够歌功 颂 德,让后世有所裨益,如果中断,我心有不安!”司马迁悲痛而坚定地答应父亲:“我虽不聪慧,但一定会完成父亲的愿望。”三年之后,司马迁如愿当上了太史令。这个职位让他有机会读遍皇 家收藏的史学经典、诸子百家和各种档案史料。同时也能接触到更多的学者。公元104年,他与中大夫孙卿等20人创立了著名的《太初令》,将秦历的十月为一年之 首,改为正月为一年之 首,一月为29.53天,一年为365.25天,这是当时世界上 先进的历法,也是中国历法史上的第 一次大 改 革。在自己做学问的同时,司马迁也没有忘记父亲遗志,正当他全身心着手编写《太史公记》时,却遭遇从天而降的横祸。这年夏天,汉武帝派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和李广的孙子李陵领兵攻打匈奴。李广利率领3万骑兵正面发起进攻,李陵率领5千步兵从塞外打入。但李广利一交战便大败而逃,剩下李凌孤军奋战,由于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李陵弹尽粮绝,不幸被俘。作为将门虎子,汉武帝本希望李陵能战死,却听说他投降了,愤怒万分,把李陵全家关进大牢。然后召集满朝官员来定李陵的罪。而这些大臣们,往常看到李陵凯旋归来时都说:“恭喜陛下得此良将,李陵不愧是名将之后!”,如今看到汉武帝生气,又立马指责李凌不是东西。作为一旁记录的太史令司马迁,实在听不下去了,就站出来为李陵说了几句话。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5000步兵,孤军奋战,已经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没有得到主力军支持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他之所以不死,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皇上。”在气头上的汉武帝,一听这话,更气了。他认为司马迁是在为李陵辩护,贬低战败而归的李广利,于是一怒之下将司马迁打入大牢。之后,有传闻说李陵正在某处帮助匈奴训练军队,汉武帝一听更怒了,立刻处死了李陵全家。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 刑。但当时司马迁很幸运,碰到汉武帝大赦天下。司马迁大喜,以为自己能活着走出大牢了。没想到,他很快接到狱卒的通知:“要么拿五十万钱赎身,要么受腐刑。”此刻,司马迁生还的喜悦瞬间荡然无存。腐刑也叫宫刑,割命根子的。选了腐刑,如何生而为人!但他官小家贫,50万钱简直是天文数字,即便家人借遍亲友,还是拿不出这么多钱。“我选择腐刑。”两滴清泪滑落脸颊,一向坚强的司马迁无声地哭了。这个酷刑,让他遭受着世人无情的的讥讽。多少次,悲愤交加的司马迁想到了自 杀。但他深知,死虽可以明志,但生可以践志。他还要活着完成父亲的遗愿—撰写《太史公书》。司马迁在接受腐刑出狱之后,意外地升官了,汉武帝封他为中书令,但他没有任何兴奋。因为作为男人和一个士大夫的司马迁死了,他的人生只剩下一个信念,就是埋头奋笔疾书。又过了几年,司马迁终于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 一部纪传体通史《太史公书》(后称史记)。但司马迁写完这部著作之后,第 二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没有留下一点记载,他的死成了一个谜。@阿罗读书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史记》原来准备是藏在名山下的。但后来,在司马迁死后,他的家人把《史记》转移藏匿在他女儿家中。司马迁的女儿嫁给杨敞,在汉昭帝时期曾任宰相。司马迁的女儿和杨敞生了两个儿子。小儿子杨恽自幼聪颖好学,他的母亲把自己珍藏的《史记》,拿出来给他读。杨恽对此书,爱不释手。后来杨恽发奋读书,在汉宣帝时当了官。那时,他看到当时朝政清明,想到他的外祖父司马迁这部巨著,正是重见天日的时候,于是上书汉宣帝,把《史记》献了出来,从此让天下人,得以共读这部伟大的史著。关注@阿罗读书,带你读人物、读人性、读人生智慧。

5、典籍里的中国太史公书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摘自百度百科)

6、太史公书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自传体通史。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史记》原名为《太史公书》东汉以后称《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是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文学家和散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