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影慧远大师简介慧远(523年-592年),祖籍敦煌,世居建兴郡高都霍秀里(在今山西晋城市境内)。隋代高僧,为地论宗重要代表人物。隋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为他建立净影寺,故又被后世称为净影寺慧远、净影慧远。与天台智顗大师、嘉祥吉藏大师,并称为隋代三大师。主要有《大乘义章》、《大涅磐经义记》、《十地经论疏》《无量寿经义疏》等20部 100余卷.为我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挺身护法宣政元年(578) 春,周武帝把天下高僧召进宫来,高声地宣布自己的决定:“朕受天命,养育兆民。佛经说‘真佛无像’,而现在天下处处寺院,殿殿佛像,真是劳民耗财,有悖佛经,无益国家,不应保留,因此,朕命你们将天下经像, 统统废除;同时,僧徒不敬父母,为大逆不道,国法难容。自今之后,僧人全部还俗,回归本家,以就孝道。朕意如此,你们发表一下意见。”说着,他看了看下 面,只见五百僧人默然不语,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双腿颤抖不已。皇帝此时满意,故意频催下面答昭。而众僧相看失色,无人回答。皇帝正要收场,冷不防洪 钟般的声音响起:“陛下,此事万万不可!”众人的眼光都集中到这位僧人身上,他就是泽州青莲寺慧远。众僧都为慧远捏着一把汗。周武帝听到有人反对他的决定,也脸露不快之色,但为显示其开明,强忍着没有发作。他身边的武士,已紧紧握住了佩带的利剑。慧远毫无惧色,从队列中走出,仰头直视武帝:“陛下驾临天下,获九五之尊。今天登殿,却要毁灭佛法。帝谓‘真佛无像’,确合经意。但世间僧俗,须依据诵咏经典,方知佛法;凭可识佛像,方可表崇敬之意。今若以陛下言,经像全废,人们哪会对佛教产生信仰呢?”慧远道出了大家想说而不敢说的话。众僧人心里既敬佩又担心:“慧远真是难能可贵呀!可是,在残暴的武帝面前,敢如此大胆吗?”周武帝吃了一惊,想不到佛界还有这样不怕死的人。他沉下脸冷丢一句说:“真佛众人自然知道,不需要借助于佛经和佛像。”慧远是把命都豁上了,气不发喘, 面不改色,他顺口而说:“汉明帝之前,没有佛经佛像,众人为什么不知道虚空中的真佛呢?”武帝不能回答。慧远步步紧逼:“如果不借助于佛教,人们就能知道佛法,那么上古没有文字的时候,人们就应该知三纲五常。但那时的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岂不和禽兽一样?”武帝仍然无话可说,但恼怒之色已溢于脸上。慧远不管这些,继续讲道:“如果因为佛像无情,就要废佛教,那么国中前朝天子的画像,难道就有真情,而必须加以尊敬吗?”周武帝看着谈到眼前的问题,便发话了:“佛经是外国的法,本国不用。前朝上代所立的像,朕不以为是,也可一齐废除。”慧远说:“如外国经典,可废弃不用,而儒祖仲尼之说,来自鲁国,秦、晋之国,怎能学习布化?再说立七庙,无益而废,废了则不尊祖考,不尊祖考,则人伦失序,人伦失序,则儒经无用,怎么谈得上独存儒教?如儒经无用,三教同废,国家靠什么来治理?”武帝想了想,说:“鲁国和秦、晋虽然是不同的封地,但都是周王的国土,所以儒教和佛教不同。”武帝手下的臣子早已怒目而视,慧远毫不在意,继续追问: “若认为秦、鲁同为一国,那么佛教盛行的中国与天竺,虽然国界不同,但没有哪个不在浮屠四海之内,两国也可以说是一个王国。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尊佛教,却要 废除呢?”武帝又知怎么回答。慧远说:“您说退僧还俗,崇孝道,养父母,确实是儒家的主张。但献身于佛道,以使父母显贵,也是行孝道,何必还家才是孝呢?”“父母恩情深重,以投空作为资养,是背弃父母,是大不孝。”武帝反驳说。慧远说:“如果像陛下所说,陛下左右的人都有父母,您为什么不放他们回家,却让他们服役五年而不得与父母相见呢?”武帝说:“朕依你所说,让手下回去事奉父母。”慧远立即耍了一个回马枪说:“佛祖很早就规定僧人冬夏两季随缘行道,春秋两季可回家奉养双亲。所以历史上有目连乞食为母,如来担棺临葬的事,这说明佛教也尊孝。儒、佛既然都尊孝行,为何却独废佛教?”武帝又无言答对。慧远厉声问道:“陛下现依王权而灭佛法,是邪恶之举。阿鼻地狱是不择贵贱的,陛下难道不怕下阿鼻地狱吗?”武帝大怒,瞪着两眼看着慧远:“只要使百姓能得到富乐,我宁愿下地狱!”慧远与武帝辩论到这种程度,既不畏惧,更无退缩之心,又高声说:“陛下用邪法教化民众,人民会与陛下同受各种苦难,哪里有什么欢乐呢?”武帝本想加害慧远,但因为理屈词穷,不便下手,只好传旨说:“众僧先回去,以后再集会讨论,有司记下刚才那个狡辩者的姓名。”就这样一场御会,先杀气腾腾,后却无果而终。后来武帝不听劝告,把废佛运动在原北齐境内铺天盖地地发动起来。结果,四万多所寺庙赐给王公作宅第,一切经像尽毁于火;寺院财产,簿录入官,僧尼全部勒令还俗。不久武帝身患恶疾,全身糜烂而死。
2、建兴的照片三国历史分享五十一:南征北伐公元230年,曹魏是太和四年,皇帝曹叡,年25岁;蜀汉是建兴八年,皇帝刘禅,年24岁;孙吴是黄龙二年,皇帝孙权,年49岁,孙权的年龄正好是另外两个年轻皇帝的年龄之和。自曹叡即位以来,诸葛亮伐魏三次,但都间接被曹真挡下,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进展。第一次是因马谡失街亭而退兵,第二次是因郝昭在陈仓据守而退兵,第三次是打下两个小县城后主动退兵。曹叡伐吴一次,确切地说是曹休被东吴诈降所引诱而出兵,即石亭之战,吴胜魏败。几次下来,曹叡的颜面有些挂不住了,他便在这年秋天分别派三路大军主动进攻汉中。司马懿一路走西城(今陕西安康西北),张郃一路走子午谷,曹真一路走斜谷。诸葛亮坐镇于城固(今陕西城固县东)、赤坂(今陕西洋县东二十里),等待魏军到来。城固和赤坂都位于汉中以东,是诸葛亮用来防御魏军从子午道、傥骆路南下的城防工事。诸葛亮要伐魏,稳妥的方案是西出祁山,占据陇右,控制雍凉,然后稳扎稳打再向东长安推进;而曹魏要攻蜀汉,便捷的道路就是子午道和傥骆路,其次是褒斜道和陈仓道,远则是祁山道。魏攻蜀走的是子午道和傥骆路,虽然难行,但是快捷;蜀攻魏如果走这两条路则属于冒险激进,不必说通过后能否拿下关隘城池,倘若魏从其他几路南下进攻汉中,则蜀军的后路就断了,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这也是诸葛亮否定魏延偷袭子午谷计划的原因。魏军不管走哪条道,一般终都要至汉中、经剑阁,然后才能进入蜀郡成都。当然特殊情况除外,如后来魏灭蜀之战中,邓艾一军就是走的阴平(今甘肃文县境内)小道,经江油、绵竹,然后进入成都。不过现今是诸葛亮掌权,诸葛亮用兵尤以谨慎小心为主,走偷袭路线无异于自取灭亡。且说诸葛亮大军严阵以待,等待魏军到来,不料天降大雨,一连下了月余。蜀军还好说,苦的要数魏军了,本来路就难行,又遇连续大雨,根本无法前行,更别说是打仗了。曹叡知道出师不利,遂下令魏军全军撤退。魏军撤军后,诸葛亮命魏延、吴懿西入羌中进攻曹魏的凉州,在阳溪(今甘肃武山西南)打败了魏后将军费曜和雍州刺史郭淮。郭淮在曹操时就当过丞相兵曹议令史,后来为征西将军夏侯渊的司马,也算是有资历有能力的;费曜属于曹丕时期的后起之秀,能担任后将军也算厉害了。此番魏被蜀打败,可见魏延和吴懿已成长为蜀军中数一数二的大将了。同年冬天,魏大司马曹真病逝,谥为元侯,其长子曹爽继承爵位。曹爽,字昭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真长子。曹爽从小与曹叡交好,曹叡即位后,命曹爽为散骑待郎,后迁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再转武卫将军,对曹爽极为信任。曹爽属于曹操往下第三代宗族子弟,第一代如曹操、曹仁、曹洪、曹纯、夏侯渊、夏侯惇等,第二代如曹丕、曹植、曹彰、曹休(曹洪侄子)、曹真(曹操养子)、夏侯霸(夏侯渊次子)、夏侯尚(夏侯渊堂侄)等,再到这第三代就是曹叡、曹爽、夏侯玄(夏侯尚之子)等。随着曹休、曹真的相继离世,曹叡的四大辅臣也就只剩下了司马懿和陈群。曹操曾言司马懿有狼顾之相,又梦三马同食一槽,因此对司马懿很反感。而虽然曹丕与司马懿关系极好,但整个曹丕执政期间,还是防着司马懿,并未让他掌兵权,只是在弥留之际才遗诏司马懿成为四大辅臣之一。曹叡一朝司马懿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奇袭新城、伐吴之战等等,无不表现出司马懿的军事天赋,而在继曹休、曹真之后,魏国已没有人能抵挡得住诸葛亮的进攻了,司马懿俨然成了保家卫国、抵御外敌的不二人选。那么,接下来的司马懿将会如何抵御诸葛亮的北伐进攻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3、建兴门窗东莞建兴门窗。东莞市大岭山建兴门窗是一家专注于门、窗集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企业。引进国外全自动数控生产设备,生产全部采用流水线作业模式,实行精细化、数据化、科学化、标准化管理。产品选材严科,风格设计独特,质量上乘。产品丰富,系列齐全。主要产品包括重型门、推拉门、平开门、窗等,几乎涵盖了钛镁合金门窗领域所有产品种类。东莞建兴在门窗行业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逐渐成为该行业优秀代表企业。我们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用扎实的品质回馈社会的使命,欢迎广大朋友参观合作。#建兴简介#
4、建兴年号八十年代初经常在新华路经过,老是能看到建兴制衣这个经营者的名称,至今印象很深。现在位于新华广场对面,新华路北靠着幸福社区的这家门店,地址没变,名称没变,还在经营。在企业和经营者生存艰难的今天,南阳市的城市街道上还有不少像建兴制衣这样的小字号还在路上。#建兴简介#
5、建兴是四川哪里的说到晋,其实是分为两个时期的。从晋武帝司马炎在泰始元年十二月篡夺曹魏,到晋愍帝建兴四年十一月,长安被匈奴汉国的刘曜攻陷,晋愍帝被俘虏,晋就此亡国,历时52年,也因此被历史上称为西晋。到了第二年(公元317年),镇守在建康的琅琊王司马睿称晋王,改年号建武。第二年登记当了皇帝后又改年号为太兴,挺能改啊,可能也是风水大师建议的吧,再次复兴晋室!!司马睿就是元帝了,传到恭帝德文,于元熙二年禅位给了刘裕,此晋历时104年而亡国,后世称为东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