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城简介(朔方城利弊)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9 10:03:01 浏览
1、朔方城利弊

看历史书籍要注意哪些细节?如何识别网上胡说八道的假历史文章?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读历史书籍,有三个要素十分重要,第一,地理。地理、历史不分家,了解了地理知识,再去读历史事半功倍。比如你了解无定河是河套地区的生命河,你就会明白当年卫青修建朔方城为何会选择在无定河河畔。第二,要了解相关制度背景。比如当你了解了先秦时期贵族生活与百姓的生活有多么大的不同,你就会明白秦始皇绝不可能是吕不韦的孩子。第三要对照时间年表。比如当你了解了纪晓岚比和珅大26岁,他中进士时和珅才出生,他60多岁时和珅 才开始飞黄腾达,你就明白了其实两人交集并不多,纪晓岚也没有资格跟和珅斗法。你看,是不是这个道理?

2、朔方城怎么消亡的

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带外甥霍去病打猎,霍去病突然瞄准猎物射出一箭,李广的儿子李敢中箭身亡,汉武帝却说:“他父子运气太差了。”霍去病和李敢两人都是当时年轻的将领,霍去病是卫青和汉武帝的外甥,李敢也是飞将军李广的儿子,两人都经过对匈奴的作战,表现的也勇猛。汉武帝亲眼看到霍去病射杀李敢,为何要说谎呢,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他是在有意偏袒外甥。其实把卫青、霍去病和李广、李敢做一下对比,在了解一下当时汉朝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就不难猜出汉武帝为何这样说了。卫青、霍去病、李广、李敢都是对匈奴作战的得力将领,可是在汉武帝眼里,只有卫青和霍去病可以担任大将军,指挥汉军对匈奴作战。而李广和李敢更倾向于个人的勇猛,无法指挥大军作战,事实也证明,李广带领的大部队,经常战果不佳。李广的个人英雄主义有多严重呢,他每次和匈奴作战,瞄准敌人后,他如果没有把握一箭射中,他这一箭是不会发出去的。大家都知道,李广的射箭是厉害的,有诗为证:“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这一箭的力道,当时应该没有几个人可以做到。但是,李广这种主义,在一对一的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假如带领千军万马作战,面对匈奴的骑兵,主将是这种心态,那么仗会打成什么样,也就可想而知了。而李敢在一定程度上,和李广也相像,也是比较崇拜个人英雄主义的。正是因为汉武帝对李广比较了解,在一次对匈奴的作战时,李广请求参加作战,汉武帝对总指挥卫青说:“李广这个人比较勇猛,但是运气不是很好,可以给他作战的机会,不过不能让他单独带兵出击。”卫青按照汉武的吩咐,给李广换了一个防区,结果李广迷路了,没有及时的出现在防区内,放跑了单于,这在当时叫做“失期”,没有按照约定到达,是要承担失职的责任的。事实证明,李广果然是运气差,不但没有获得战功,还要承担失职的罪责,但是李广不这么想,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卫青一手造成的,后李广面对着卫青自尽,表示出他的性格刚烈,和对卫青的不满。李敢也正是因为这些,怨恨卫青,愤怒之下,冲上去打了卫青一拳。卫青应该是也比较同情李广,对于李敢的攻击,他并没有抓住不放,也没有追究李敢犯上的罪责,而是把这件事情压下来。霍去病后来知道卫青被打的事情,咽不下这口气,在陪着汉武帝打猎时,看到李敢在场,霍去病就张弓搭箭瞄准一头鹿,可是越看李敢越生气,结果箭头一点点瞄准李敢,“啪”一箭射死李敢。就事论事,霍去病这件事做的很不地道,不管怎么样,他也没有权利射死李敢,偏偏汉武帝看到了装作没事一样,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李敢是被鹿角撞击而死。”也没有把霍去病法办,因此很多人都觉的不公平。包括司马迁也在为李广和李敢喊冤,站在汉武帝的角度,除了偏袒外甥这一方面,他更需要为汉朝去开疆拓土的将领,而卫青和霍去病都是合适的人选。卫青属于胸怀宽广,能够听的进大家好的建议,也比较谦虚,重要的是听汉武帝的话,做事情都要看汉武帝的意思,哪怕是战前要杀人,也都会问问汉武帝。而且卫青和霍去病也做到了,汉武帝想做的事情,汉武帝在位55年,对匈奴作战44年,有三次大的战役,卫青第一战把匈奴赶到鄂尔多斯以北,建立的朔方城。第二战是霍去病带兵打通了河西走廊,扩张了汉朝的版图,第三战是封狼居胥,霍去病把匈奴赶到今天的外 蒙古,实现了“漠南无王庭”,就是没有了匈奴残余的王庭了。之后汉武帝嚣张的给单于写信:“你要打就过来打,我带兵在边境等你,你干嘛跑那么远呢?”这一切都是卫青和霍去病给他带来的,因此,汉武帝怎能不“偏袒”霍去病呢。当然,如果能有像李广、李敢这样冲锋陷阵的将领,也会极大的增加汉朝士兵的战斗力。

3、朔方城是如今的什么城

汉武帝在位54年,总共任命了12位丞相,他们或被杀、或被废,大多不得善终。然而,却有一个人,他不但稳坐丞相交椅,还因相位封侯,终寿终正寝活到了80岁,老死在丞相位上。这个人就是公孙弘,从一个养猪倌儿逆袭成为大汉丞相,还因为当了丞相而被封侯,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下面就让我为您拆解。公孙弘,平民出身,他年轻时做过狱吏,后来因为违法被开除,回家当了养猪倌儿,这猪倌儿一当就到了40岁。俗话说“四十不惑”,果不其然,这个时候的公孙弘真的不惑了,他开始发奋读书,重点学习儒家经典《春秋》,这一学就是20年。20年后,即公元前140年,刚刚即位的汉武帝,意气风发,锐意革新,大力启用儒生,并在全国范围内海选“贤良文学之士”。就是在这个背景下,60岁的公孙弘,被家乡推举出来参加海选,没想到,一下子就被选中了,当上了博士。公孙弘上任不久,就被汉武帝安排出使匈奴。这个差事本来不错,可惜被他办砸了,他出使回来,向汉武帝汇报工作的时候,竟然惹得汉武帝不高兴。公孙弘是个聪明人,一看皇帝不高兴了,立马找了个生病的理由,然后脚底抹油,辞官回家了。这一回去,又是10年。10年后,也就是公元前130年,公孙弘已经70岁了。这个年龄,即便是放到现在,也早应该退休歇息了,但命运却又一次选中了他。这一年,汉武帝再次下令各州县推举人才,公孙弘的家乡又一次举荐了他,这一次公孙弘捋着胡子,连连摆手:“我已经去过一次了,实在不是那块料,还请推举其他人吧!”但当地官员选来选去,还是觉得公孙弘合适,于是又把公孙弘的名字报了上去。公孙弘也没办法,只得又来到了汉武帝面前。这次,汉武帝看见公孙弘的时候,奇迹出现了,心情和10年前截然相反,他觉得这个老头长得很帅,龙颜大悦,再次任命公孙弘为博士。公孙弘的命运,因为他的帅气彻底改变!不过此时他还只是一名博士,距离丞相还很遥远,而且,汉朝有明文规定,必须是列侯才可以当丞相,那么公孙弘又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公孙弘的为官之道了,他研究出了一套为官处事的组合拳,正是这套拳法让他笑到了后。这套拳法的第一招叫做察言观色,具体怎么做呢?他每次在朝议之前,总是罗列好各种备选方案,然后拿到汉武帝面前,让皇帝自己选、自己做决定,而且只要是皇帝选的,他决不反对。如果皇帝有问题问大臣,他也决不第一个发言,而是让其他人先说,与此同时细心观察皇帝的表情、语言,判断皇帝的态度,然后再发言。这一套流程下来,皇帝的心意也就猜了个八 九不离十,再发言的时候,基本都能说到皇帝心坎上,更能获得皇帝赏识。这套拳法的第二招呢,叫知难而退。有一次,他向汉武帝建议废止建立朔方城,因为为了建它已经花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甚至有些民怨沸腾了。但汉武帝却不认同,提出了停止修建朔方城的十点责难,还直接派了身边的侍从朱买臣,去找公孙弘要解释。公孙弘一看这个架势,立马就明白皇帝的意思了,于是立即180度大转弯,表示自己是个无知的人,所知实在有限,幸好皇帝指点,才如梦方醒,朔方城建设不但不能停,还要更加集中力量经营。这样一表态,汉武帝十分受用,龙心大悦。除了上述的2招,还有关键的一招,就是善于化 解危机。有一次,汲黯当着公孙弘和汉武帝的面接公孙弘的短,他说公孙弘和我们在下面商议国事的时候,和我们的意见是一致的,但到了朝堂上,却总是马上就背叛了自己的意见,这就是为人不忠。汲黯一开口,其他大臣的目光就齐刷刷地聚焦到了公孙弘的脸上,汉武帝听了也大吃一惊:莫非朕的身边还藏着这么一只老狐狸?面对突如其来的这场信任危机,公孙弘却出奇的冷静,他说:“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忠诚,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不忠诚。”(《史记·平津侯列传》:知臣者以为臣忠心,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不得不说,公孙弘这招真是高明,他没有纠结问题本身,而是把问题拉到了对自己的了解和不了解上,让人觉得,是汲黯不了解他,才说出这样的话的。果然,汉武帝听完,更加信任公孙弘了。甚至后面,再有大臣说公孙弘的坏话时,汉武帝都不相信了,认为是他们不了解公孙弘所致。公孙弘这一套拳法打下来,深得汉武帝信任,于是,公元前124年,汉武帝下诏封公孙弘为平津侯,同时任命他为丞相。公孙弘成了有史以来,以丞相封侯的第一人。公孙弘,40岁开始发奋读书,60岁第一次入仕为官,76岁封侯拜相,到80岁病死在丞相任上,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如果想要实现人生的逆袭,努力学习是不二法门,而且只要你想学习,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公孙弘的为官之道,对我们职场人也很有借鉴意义的,如果我们想要在企业里有所作为,那么取得领导信任是必不可少的步骤,那么就不妨学习一下这位千年之前的老人的智慧。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参考资料:《史记》

4、朔方城遗址

汉代,在中匈两国之间,由于和亲的缘故,边境久久没有大的冲突。当中国反击行动于六十年代开始时,采用的是诱敌先发的策略。前133年,大将王恢统军三十余万,埋伏马邑(山西朔州)左右山谷之中。马邑豪民聂壹,跟匈奴一向有商业上密切的往来,他把两个死囚的人头悬挂在马邑城门上,告诉匈奴间谍说,他已把马邑首长杀死,请匈奴乘虚进击。军臣单于信以为真,亲自率领十万骑兵,从武州塞入境,直指马邑。行军一百余公里,距马邑尚有不到一百公里时,只见牛羊遍野,不见牧人,感觉到有点异样。于是攻陷附近一个塞亭(降望台),俘虏了一位雁门郡(山西右玉)的官员,要杀他时,那官员泄露了全部机密,军臣单于大惊说:“是天老爷把你赐给我们。”把那官员封为天王,急令撤退。中国毫无所获。这一场阴谋奇计,虽然落了空,但中匈两国五十年之久的和睦邦交,从此破裂。匈奴汗国又恢复从前那种大规模的侵略行动。可是,形势已不是从前,中国的反应十分严厉,立即发动一连串不停止的攻击。马邑之谋四年后,大将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分别出上谷(河北怀来)、代郡(河北蔚县)、云中(内蒙古托克托)、雁门(山西右玉)四路进击。明年(前一二八年),卫青与另一大将李息分别出雁门、代郡进击。又明年,卫青、李息再出云中向西迂回进击,这一次开始有大的收获,匈奴大败,中国再度把匈奴驱出河套,就在河套沙漠与黄河之间,兴筑朔方城(内蒙古杭锦旗北)。三年后,卫青率六位将领,分别出高阙(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右北平(内蒙古宁城西南)、朔方(内蒙古杭锦旗北),三路进击,深入匈奴汗国三百公里,俘虏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人,牛羊数近一百万头。前一二三年,卫青再率六将领出定襄(内蒙古和林格尔)进击。这一次中国吃了败仗,大将苏建所率领的三千人骑兵团,全部覆没。另一大将赵信于兵败后投降匈奴,因赵信深知中国内情,匈奴汗国像宝贝一样看待他,特地为他兴筑了一个赵信城。两年后(前一二一年),中国二十三岁的大将霍去病出陇西(甘肃临挑)进击,越过焉支山(甘肃山丹东南胭脂山)五百公里,斩匈奴名王以下八千九百余人,俘获匈奴休屠王祭天时用的金人。同年,霍去病再出陇西作第二次进击,越过居延海(内蒙古额济纳旗),深入一千余公里,杀虏三万零二百人。霍去病一年中两次空前胜利,横穿河西走廊,如入无人之境。而河西走廊正是匈奴汗国浑邪王的防地,伊稚斜单于大怒,迫究失败的责任。浑邪王恐怕被杀,就带着他的部落和他的土地,向中国投降。这对匈奴汗国是一个重大打击,他们衷歌:“亡我祁连山,使我牲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焉支山所产的红色染料,可作为妇女的化妆品,中国“胭脂”一词,即由此来。中匈战争这样延续了十五年之久,进入一二十年代,才算有一场决定性战役。匈奴汗国也知道昔日光荣已经过去,所以采纳降将赵信的建议,认为中国军队不能深入沙漠,就把国境线后撤,单于远走瀚海沙漠群以北。中国当然不会罢手,公元前一一九年,卫青出定襄,霍去病出代郡,向匈奴总攻。卫青兵团深入匈奴汗国五百公里,伊稚斜单于仓促迎战,大败,向北突围逃走。卫青追击到寅颜山(蒙古哈尔和林西南)赵信城,不见敌踪(就在这一战,名将李广在沙漠中迷失道路,自杀)。霍去病兵团深入沙漠一千余公里,杀虏七万余人,而匈奴汗国当冒顿单于盛时,控弦战士不过三十万人。霍去病追击到狼居胥山(蒙古肯特山),不见敌踪。这是对匈奴汗国重要的一战,从此瀚海沙漠群以南再没有王庭,匈奴汗国对中国已不像过去那样,构成生存上的威胁。前一一五年及稍后时间,中国更在浑邪王故地河西走廊,设立四郡:酒泉郡(甘肃酒泉)、武威郡(甘肃武威)、张掖郡(甘肃张掖)。敦煌郡(甘肃敦煌)。这块土地从此成为中国的领土,直到今天。当中国准备反击匈奴汗国的时候,想起了匈奴汗国的一个仇敌月氏王国。这王国本来立国在河西走廊,首都设在张掖(甘肃张掖),是一个大国。但在公元前二世纪三十年代,被匈奴汗国击溃,国王的头骨被老上单于(冒顿单于的儿子)当作尿壶。全国向西逃亡,一直逃到中亚威海以南、阿富汗以北地区定居,定都蓝市城(阿富汗瓦齐拉巴德市)。中国盼望跟月氏王国结盟,对匈奴东西夹攻。以中国人的想法,月氏王国对匈奴有杀父灭国的深仇大恨,一旦听到有报仇复国的机会,一定感激。中央政府征求使臣,成固(陕西城固)人张骞应征,跟他有同样勇气的还有一百余人。月氏王国距中国首都长安,直线三千余公里,那时中国西界只到金城(甘肃兰州),过此便是匈奴汗国的版图和势力范围。而祁连山南麓,又有杀人掠货的羌民族部落。更西则是西域,风言风语的传说,西域全是无边无涯的沙漠和沙碛,暴风时起,天翻地覆,光天化日之下,处处鬼哭神号。又有寸草不生的咸水(罗布泊),举目荒凉,上不见飞鸟,下不见走兽,往往走一个月不见人烟。也没有正式道路,行旅只有沿着前人死在途中的枯骨,摸索前进,那是一个恐怖而陌生的地方。

5、朔方城是现在的哪里图文

二年,冬,赐淮南王刘安几丈,不用上朝。武帝采纳并实施主父偃的推恩令。匈奴掠杀上谷、渔阳,武帝派卫青、李息,二人成功夺取河南地及胡首俘虏数千和牛羊百余万,封卫青、苏建、张次公为侯。武帝听取主父偃修筑朔方城及秦时蒙恬建的要塞以抵御匈奴的建议,但运转粮食使府库空虚,并将造阳送给匈奴。三月,出现日食,夏,招募十万百姓迁徙朔方。武帝听取主父偃豪杰迁徙茂陵的建议,使天下豪杰及家财三百万以上的迁至茂陵。卫将军向武帝替郭解说其不合适于迁徙被拒绝,有儒生替解开脱而被杀,因此解被灭族。读后感:推恩令的破解就是只生一个,但按照当时的计划生育,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