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太后简介(大明张太后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9 11:03:17 浏览
1、大明张太后简介

1533年,一名62岁的老妇人,身穿短衣破衫,跪在26岁的明世宗朱厚熜面前。可是,朱厚熜却眉头紧皱,态度冰冷。其实,世宗的皇位,还是下跪妇人所赐。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实上,若论辈分,老妇人是朱厚熜的婶婶。1521年,14岁的朱厚熜还是一个远在湖北安陆的小小藩王。原本,他的人生按照既定轨迹,也就止步于此了。哪料,远在京城的明武宗朱厚照,却因日日淫乐,突然驾崩。年仅30岁的朱厚照,没有留下子嗣,他的离世,给朝廷打了个措手不及。于是,在重臣杨廷和的建议下,朱厚照的母亲,也就是当朝张太后决定让朱厚熜继位,下旨从安陆迎回新帝。说起这位张太后,属实是个幸运的女人。1471年,张氏出生在河北沧州,她的父亲,以乡贡而入太学学习。1487年,张氏因姿色出众,知书达理被选入宫中,与当时的太子朱祐樘成婚,被册为太子妃。同年,朱祐樘登基,史称明孝宗,张氏被立为皇后。张氏出生于普通家庭,一跃成为皇后,已是人生赢家。更为少见的是,她竟得到了孝宗独宠。在中国的历史上,皇帝基本上都是三宫六院。然而,只有明孝宗改变了这个记录。他终其一生只有张皇后一个妻子,夫妻二人如民间伉俪一般相处。究其原因,除了张皇后贤惠漂亮之外,也与孝宗的经历不无关系。当年,朱祐樘虽然贵为皇子,却在幼年时活得颇为惊险,几次差点丧命。一来,因为他的生母过于卑微,无力保护儿子;关键的是,他的父皇,多年盛宠万贵妃,是个心狠手辣的女人。万妃自己没有子嗣。可是,她也不允许别的嫔妃诞下皇子。只要听说后宫有人怀孕,就会采取各种手段将胎儿打落,或者逼死孕妇。好在,朱祐樘算是幸运。他出生后,得到一名老太监的悉心照顾,偷偷养到6岁,才见到亲生父亲。后来,又多次险象环生,直到万妃病逝,才得以安全。朱祐樘登基后,对后宫争斗很厌恶,自然也对纳妃之事十分冷淡。加之,张皇后也是他的意中人,于是,两人双宿双栖,羡煞旁人。但是,“一夫一妻”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他们的子嗣过于单薄。尽管,张皇后曾为孝宗诞下二子一女,但是,后存活下来的,只有一个儿子,名叫朱厚照。朱祐樘驾崩后,朱厚照继位,史称明武宗。然而,武宗的做派却与他的父亲截然相反。他在位16年,好色好武,宠信宦官,不理朝政。终因荒淫无度,31岁时突然暴毙,没有留下一儿半女。明武宗的突然离世,是朝廷始料未及的。可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已贵为太后的张氏,听取了众臣的建议,决定立朱厚照的叔伯弟弟朱厚熜继承皇位。1521年,14岁的朱厚熜被立为新君,史称明世宗。按理说,朱厚熜得到这么大的一个“意外之喜”,本应对张太后感恩戴德。然而,继位后的世宗却很快“翻了脸。”原来,朱厚熜做了皇帝后,他的生母蒋氏也从安陆来到京城。当时,已是太后的张氏对蒋氏的态度颇为傲慢,引起了世宗的不满。加之,张太后浸润朝局多年,世宗感到多有羁绊,产生了很大的抵触情绪。虽然,朱厚熜的年纪不大,但为人阴狠,手段决绝。继位仅3年,就开始大刀阔斧地肃清张太后的背后势力。他找准机会,毫不留情地处决了张太后的兄弟。张太后为了救两个弟弟,不惜以62岁的高龄向侄儿下跪求情,却被世宗断然拒绝。后来,张太后的境遇也越来越悲凉,在无依无靠中,又活了9年,忧愤而亡。死后,丧葬草草了事,着实令人唏嘘。【冬日的天使】有句话讲得好:“爱情是表层的光鲜和美丽;婚姻是深层的成长和共生。”民间如此,皇家更是如此。张氏原本握着一张好牌。她得到了天下至尊的爱,仅这一份殊荣,就不知道令多少女人艳羡。明孝宗爱屋及乌,对张皇后的娘家人格外恩宠。封侯进爵,修府建庙,风光无两。张氏的两个弟弟,也仗着姐姐的权势,骄狂恣横,兼并土地,大行非法之事。尽管,曾有大臣多次参本上奏,但却总是不了了之。显然,张皇后也很享受这种荣耀门楣的快感,所以,从未对外戚进行约束。殊不知,世事难料。皇家风云,尤其瞬息万变。谁也想不到,被丈夫宠了一辈子的张氏,当了太后仅仅16年,30岁的儿子却突然离世。更加悲催的是,自己亲手扶上皇位的朱厚熜,竟然翻脸无情,结结实实打了自己的脸。说到底,人活一辈子,得意的时候,还是不能忘形。不然,落个精彩开局,黯然收场的结果,着实是无限悲凉。

2、历史上的真实张太后

公元1435年,明宣宗突然离世。因皇子年幼,朝廷内传言,新皇帝必是宣宗的亲弟朱瞻墡。结果张太后当着重臣的面,指着9岁的孙子朱祁镇说:这就是新天子!就这样,9岁的朱祁镇继位,朝中大局稳定下来。张太后,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皇后,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生母。那么明宣宗死后,朝中为什么会传,新皇帝会是朱瞻墡呢?1、明宣宗的长子,只有9岁,不是皇帝的佳人选;2、襄王朱瞻墡也是张太后的亲生儿子;3、张太后手中的权柄很大。因为这三重原因,朝中大臣从人性的角度揣测,张太后会扶持另一个儿子上位。结果大家万没想到,张太后深明大义,马上将明宣宗的幼子扶上皇位。其实从出身的角度来说,张太后可以算是个超级幸运儿了。她本出身平民,因为容貌美丽,举止端庄,性格温婉大方,在皇家选秀中脱颖而出,被选为世子妃,嫁给了当时身为燕王世子的朱高炽。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也是朱棣未来的继承人。后来朱棣从侄子建文帝手里夺了皇位,朱高炽便理所应当地成了太子,世子妃便一跃成了太子妃。不过,你可别以为张氏从平民跃升为太子妃就是过上了万事如意的日子了,实际上,自打嫁给朱高炽起,她的艰难生活才真正开始。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不假,可他却不是朱棣喜欢的儿子。朱高炽虽然聪慧、学识广博、足智多谋,却不是一个文武双全之人。他是一个300多斤的大胖子,就这身材,别说领兵打仗了,就算是上马都费劲。而靠着农民起义起家的老朱家,很是尚武,朱棣也喜欢能文能武的全方面人才。因此,朱棣喜欢的儿子是文武双全的二儿子朱高煦,他之所以立肥胖的长子为太子,更多是出于明朝立嫡立长的规矩,而非本心。很多次,朱棣甚至都想废掉太子,立二儿子做太子。所以说,朱高炽登基之前,其实是一直陷在被废的危机之中的,作为他的正妻,张氏太子妃则面临着重重压力。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张氏这样一个出身卑微的女人,竟然在丈夫的继位上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张氏聪慧、擅长察言观色,而且很沉得住气。朱棣脾气暴躁,又不是很喜欢肥胖的朱高炽,因此时常不分场合训斥他。有一次,在家宴上,朱棣又忍不住训斥起大儿子来,300多斤的朱高炽弯腰立在一旁听训,场面尴尬。这时张氏竟然默默离席,众人都以为她是羞于再看丈夫被训。结果过了一会儿,张氏竟端了两个热菜款款而来,神情一如往常。原来,她是跑到厨房,亲自为公公做了两个下酒菜。本来还在气头上的朱棣,见儿媳这般识大体,气消了一大半,停止了训斥。张氏除了会做人,还运气好到爆。张氏嫁给朱高炽的第四年,生下了长子朱瞻基。朱瞻基出生的当晚,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梦见朱元璋递给自己一块象征皇权的大圭。因此,孙子朱瞻基的出生被他视为祥瑞。偏巧这朱瞻基,在外貌和性格上还比较像朱棣,朱棣便更加喜欢他了。张氏更是悉心管教着儿子,督促他勤奋学习,从不宠溺他。朱瞻基后来长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才能十分出众。他成了朱棣口中的“好圣孙”,备受宠爱。虽然朱棣不甚喜欢朱高炽,可他的妻子和儿子全是加分项,赢得了朱棣的好感。终,朱棣放弃了废太子的想法,朱高炽这才得以继位。然而,命运弄人,在太子位上担惊受怕20多年的朱高炽,竟然只做了10个月的皇帝就暴毙了。张氏也一下子从皇后变成了张太后。当时仓促继位的朱瞻基只有20多岁,虽然才能卓绝,但毕竟缺缺少经验,他遇到军国大事,每每向母亲禀报,但张太后一直坚持参政而不乱整,有权而不弄权。在张太后的辅佐下,大明逐渐走向国泰民安。因此,张太后和儿子朱瞻基的关系一直很融洽,她在朝中的威望也颇高,受到众臣的敬重。然而命运再一次捉弄了张太后。公元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突然离世,仅留下两个9岁的皇子。朝廷传言,手握权柄的张太后,会趁机扶持自己的小儿子朱瞻墡继位,结果她强忍悲痛,深明大义地立刻让长孙朱祁镇登基,稳定住了大局。小皇帝只有9岁,无法亲政,根据朱瞻基的遗诏,小皇帝继位后,所有朝中大事都要禀告张太后。朝臣们见她处事果决,联名上书请她以皇帝祖母的身份垂帘听政,可她却说道:“我不能坏了祖宗的规矩”,严词拒绝。张太后干脆下令,将政务交给内阁主持,由杨博、杨荣和杨士奇这三位德高望重的内阁大臣决议。她则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培养小皇帝朱祁镇身上。公元1442年,张太后病重,弥留之际仍然惦记着江山社稷,她问了内阁大臣后一句“还有什么大事要办吗?”便撒手人寰了。张太后历经5朝,看着自己的丈夫、儿子、孙子登上皇位,尽心竭力地辅佐着这三代帝王。她宠辱不惊,深明大义,果敢英明,被世人赞为”女中尧舜“。更可贵的是,即使面对权力的诱惑,张太后始终能严于律己,守住自己的初心,真可谓是一代贤后。素材内容来自奇韵历史阁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张太后张嫣

公元1435年,明宣宗突然离世。因皇子年幼,朝廷内传言,新皇帝必是宣宗的亲弟朱瞻墡。结果张太后当着重臣的面,指着9岁的孙子朱祁镇说:这就是新天子!就这样,9岁的朱祁镇继位,朝中大局稳定下来。张太后,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皇后,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生母。那么明宣宗死后,朝中为什么会传,新皇帝会是朱瞻墡呢?1、明宣宗的长子,只有9岁,不是皇帝的佳人选;2、襄王朱瞻墡也是张太后的亲生儿子;3、张太后手中的权柄很大。因为这三重原因,朝中大臣从人性的角度揣测,张太后会扶持另一个儿子上位。结果大家万没想到,张太后深明大义,马上将明宣宗的幼子扶上皇位。其实从出身的角度来说,张太后可以算是个超级幸运儿了。她本出身平民,因为容貌美丽,举止端庄,性格温婉大方,在皇家选秀中脱颖而出,被选为世子妃,嫁给了当时身为燕王世子的朱高炽。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也是朱棣未来的继承人。后来朱棣从侄子建文帝手里夺了皇位,朱高炽便理所应当地成了太子,世子妃便一跃成了太子妃。不过,你可别以为张氏从平民跃升为太子妃就是过上了万事如意的日子了,实际上,自打嫁给朱高炽起,她的艰难生活才真正开始。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不假,可他却不是朱棣喜欢的儿子。朱高炽虽然聪慧、学识广博、足智多谋,却不是一个文武双全之人。他是一个300多斤的大胖子,就这身材,别说领兵打仗了,就算是上马都费劲。而靠着农民起义起家的老朱家,很是尚武,朱棣也喜欢能文能武的全方面人才。因此,朱棣喜欢的儿子是文武双全的二儿子朱高煦,他之所以立肥胖的长子为太子,更多是出于明朝立嫡立长的规矩,而非本心。很多次,朱棣甚至都想废掉太子,立二儿子做太子。所以说,朱高炽登基之前,其实是一直陷在被废的危机之中的,作为他的正妻,张氏太子妃则面临着重重压力。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张氏这样一个出身卑微的女人,竟然在丈夫的继位上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张氏聪慧、擅长察言观色,而且很沉得住气。朱棣脾气暴躁,又不是很喜欢肥胖的朱高炽,因此时常不分场合训斥他。有一次,在家宴上,朱棣又忍不住训斥起大儿子来,300多斤的朱高炽弯腰立在一旁听训,场面尴尬。这时张氏竟然默默离席,众人都以为她是羞于再看丈夫被训。结果过了一会儿,张氏竟端了两个热菜款款而来,神情一如往常。原来,她是跑到厨房,亲自为公公做了两个下酒菜。本来还在气头上的朱棣,见儿媳这般识大体,气消了一大半,停止了训斥。张氏除了会做人,还运气好到爆。张氏嫁给朱高炽的第四年,生下了长子朱瞻基。朱瞻基出生的当晚,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梦见朱元璋递给自己一块象征皇权的大圭。因此,孙子朱瞻基的出生被他视为祥瑞。偏巧这朱瞻基,在外貌和性格上还比较像朱棣,朱棣便更加喜欢他了。张氏更是悉心管教着儿子,督促他勤奋学习,从不宠溺他。朱瞻基后来长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才能十分出众。他成了朱棣口中的“好圣孙”,备受宠爱。虽然朱棣不甚喜欢朱高炽,可他的妻子和儿子全是加分项,赢得了朱棣的好感。终,朱棣放弃了废太子的想法,朱高炽这才得以继位。然而,命运弄人,在太子位上担惊受怕20多年的朱高炽,竟然只做了10个月的皇帝就暴毙了。张氏也一下子从皇后变成了张太后。虽然中年丧夫之痛难以言说,可张氏很快就从悲痛中走出来,尽心竭力地辅佐在儿子身边。当时仓促继位的朱瞻基只有20多岁,虽然才能卓绝,但毕竟缺缺少经验,他遇到军国大事,每每向母亲禀报,但张太后一直坚持参政而不乱整,有权而不弄权。在张太后的辅佐下,大明逐渐走向国泰民安。因此,张太后和儿子朱瞻基的关系一直很融洽,她在朝中的威望也颇高,受到众臣的敬重。然而命运再一次捉弄了张太后。公元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突然离世,仅留下两个9岁的皇子。朝廷传言,手握权柄的张太后,会趁机扶持自己的小儿子朱瞻墡继位,结果她强忍悲痛,深明大义地立刻让长孙朱祁镇登基,稳定住了大局。小皇帝只有9岁,无法亲政,根据朱瞻基的遗诏,小皇帝继位后,所有朝中大事都要禀告张太后。朝臣们见她处事果决,联名上书请她以皇帝祖母的身份垂帘听政,可她却说道:“我不能坏了祖宗的规矩”,严词拒绝。张太后干脆下令,将政务交给内阁主持,由杨博、杨荣和杨士奇这三位德高望重的内阁大臣决议。她则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培养小皇帝朱祁镇身上。公元1442年,张太后病重,弥留之际仍然惦记着江山社稷,她问了内阁大臣后一句“还有什么大事要办吗?”便撒手人寰了。张太后历经5朝,看着自己的丈夫、儿子、孙子登上皇位,尽心竭力地辅佐着这三代帝王。她宠辱不惊,深明大义,果敢英明,被世人赞为”女中尧舜“。更可贵的是,即使面对权力的诱惑,张太后始终能严于律己,守住自己的初心,真可谓是一代贤后。#张太后简介#

4、张太后石亨

历经四朝五世,辅佐了三代帝王,成为太皇太后,缔造了大明盛世,更是被后人称为女中“尧舜”。她是谁?她就是大明诚孝张皇后,诚孝张皇后的出身比较低微,她的父亲张麒原本就是一名普通的士兵,那出身如此卑微的她是怎么嫁进皇家的呢?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可以说是我国所有皇帝中出身低的一位了,所以他不在意出身,而且朱元璋为了防止外戚干政,因此规定从孙辈起,就提倡从民间选秀女,这才给了张氏成为皇后的机会。洪武20年,张氏嫁给了朱高炽。洪武28年,朱高炽被封为燕王世子。张氏为燕王世子妃。洪武31年,张氏为朱高炽生下了嫡长子朱瞻基。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明成祖朱棣做了一个梦,梦到朱元璋将皇帝专用的大圭交给了他。因此朱棣对于这个孙子是喜爱的。靖南之役后,朱棣登基为帝,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立皇太子。朱高炽虽然生性仁厚端重,举止言行沉静有法度,但是因为身体肥胖不善骑射,不得成祖喜爱。成祖喜爱的是次子汉王朱高煦,觉得他像自己,有心废太子立汉王,但自古帝王家都是有“立长不立幼”的传统,大臣们纷纷进谏,劝朱棣三思。除此之外,朱高炽手中还有两张王牌,一张是儿子朱瞻基,聪慧好学,被朱棣视为“好圣孙”,另一张就是妻子张氏。自从张氏嫁进来之后,就精心侍奉公婆,因此很讨朱棣的喜欢。认为她将来会是一个好皇后,就这样,前有祖训,后有好妻儿。双重加持下,朱高炽成功保住了太子之位。永乐二年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张氏也晋升为皇太子妃。永乐22年,朱棣驾崩,太子朱高炽继位,视为明仁宗,张氏被立为皇后。朱高炽登基后勤于朝政,但由于他异常肥胖,健康状况一直不是很好,因此便让自己的结发妻子帮助自己。于是张皇后对朝中内外政事,她莫不周知。仁宗日夜勤于政事,是位贤明的君主,可惜在位不足一年便于洪熙元年驾崩,享年四十八岁。次年,太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张皇后为皇太后。朱瞻基即位时还比较年轻,对于常年参政颇有手段的张太后依赖,经常找张太后讨论军国大事,张太后也都能给出中肯且有用的建议。这时候,张太后的权力其实已经大了,但却从没有仗着自己位高权重,强行干预朝政,对于自己的弟弟,也从不允许他参与国事,时刻谨记太祖朱元璋禁止外戚干政的话。张太后本以为自己可以安享晚年了,却没有想到要白发人送黑发人。宣德九年,年仅38岁的朱瞻基驾崩。此时皇太子朱祁镇才九岁,宫中讹传要立襄王朱瞻墡为皇帝。张太后一边忍受着丧子之痛,一边要稳步朝纲,扶持太子登基。经过一番努力后,太子朱祁镇即位为明英宗,并尊张氏为太皇太后。由于新天子年幼,很多大臣请求张氏垂帘听政。没想到却被张氏以不要破坏祖宗之法拒绝了,并委任张府和杨士奇、杨荣、杨溥以及礼部尚书胡滢五人辅佐新帝,自己则退居幕后。新帝刚刚即位,太监就百般迎合,很快就取得了新帝的信任。张氏得知后,担心新帝年幼会被蛊惑,从而误国,打算赐死,后因英宗和大臣求情,饶了他一命。此后,张氏时常派人到内阁询问政事,一旦得知有独断而未交内阁商议的,就立马责备他。张氏在世时很好地遏制了的擅政。张氏一生出身寒门,却才德无缺,纵身掌权却不滥权,尽心尽力辅佐三代帝王,对明朝的稳定富庶,功劳极大。是名副其实的“女中尧舜”,后中贤者。纵观我国古代历史,皇后有不少,但能成为贤后留名青史的却不多,而且前后也都有一个共同点,寿命都比较短,比如马皇后、徐皇后以及长孙皇后。但是诚孝张皇后却历经四个朝代,辅佐三个帝王,她在朝廷中,不论在礼仪上和事实上都取得了受人尊敬的地位。

5、张太后念信

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病逝,母亲张太后顾不上悲痛,便赶紧把张辅、杨士奇等重臣叫来,指着九岁的孙子朱祁镇说:“这就是新的天子啊!日后,就靠大家共同辅佐了。”张辅等人听了感动不已,赶紧下跪表态,张太后见了才稍微露出了微笑。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和孙皇后的儿子,而孙皇后可是历史上第一个皇贵妃,甚至比孝庄太后还要厉害,为明朝足足续命200年。孙皇后原名孙若微,山东邹平人,其父孙忠只是永城县簿。而朱瞻基的外婆恰巧就是永城人,所以朱瞻基和孙若微也算是青梅竹马了,朱瞻基深深迷恋着孙若微。直到永乐为朱瞻基选妃,孙氏也参加了选秀,而永乐帝的皇后徐皇后对孙氏也是十分喜爱。因此,在永乐十五年,孙若微被立为太孙嫔。而朱瞻基继位后,十分想立孙若微为后,只不过由于种种政治原因,他只能立胡氏为皇后。不过,朱瞻基为了彰显自己对孙若微的情有独钟,将孙若微封为了皇贵妃,就这样 孙若微成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贵妃。然而,朱瞻基只觉这远远不够,所以还给她颁发了金宝,孙若微荣宠一时,开创了明朝的一大先河。其实,按照明朝的制度,只有被册封为皇后才能有金玺,一般的妃子只有金册也就是册立的诏书。足以见得,朱瞻基对孙若微的恩宠无限了。自此,孙若微就成为了皇后的二号人物,仅次于皇后。随着地位的提高,真正的宫斗也才开始。皇贵妃比起皇后还是差一截,所以孙若微也在暗地里盘算。当时的朱瞻基喜好玩乐,胡皇后作为皇后自然要规劝,惹得朱瞻基厌烦不已。而孙氏只是陪着朱瞻基玩乐,自然颇得恩宠。因为一直得宠,所以孙若微很快就为朱瞻基生下了长子朱祁镇,母凭子贵,孙若微的地位再一次稳固。朱瞻基一看胡皇后一直生不出儿子,索性说服太后,废了胡皇后,改立孙若微为皇后。而孙若微聪皇贵妃晋升为皇后,后世许多皇帝都沿用从皇贵妃晋升皇后的做法。明宣宗朱瞻基是个好皇帝,只不过短命。因此,朱瞻基死后,朱祁镇继位,即明英宗,孙若未也成功晋升为皇太后。明英宗朱祁镇即位之初才不满九岁,朝廷大事全靠孙若微辅佐。不过,朱祁镇长大后,孙若微就把大权交给了儿子,只不过朱祁镇是个无能的皇帝。当时,朱祁镇重用太监王振,好大喜功,一心想要御驾亲征,集结了五十万大军,准备与瓦剌决一死战。不料,在半路爆发了"土木堡之变",朱祁镇本人被瓦剌大军俘虏了。当明英宗朱祁镇被俘的消息传到朝廷后,文武百官人声鼎沸,整个大明王朝危在旦夕。而瓦剌大军率大军来攻,甚至用朱祁镇当做人质要挟,大明江山摇摇欲坠。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孙皇后站出来了,当机立断,重新拥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在孙太后和朱祁钰的强力支持下,主战派才有了强大的后援,于谦才能救亡图存,大明江山才能得以保存。在这一点上,孙太后对明朝政治的延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其实,"土木堡之变"后,孙太后完全可以将年幼的朱见深立为傀儡皇帝,自己垂帘听政,大展身手,一如慈禧,但是她没有。纵观北京保卫战前后,她一如既往的支持着大明正统血脉。如果不是孙若微重立朱祁钰为皇帝,恐怕大明王朝在明英宗时就被瓦剌大军端平了。毕竟连皇帝本人也被敌人俘虏了,当时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后,北宋不就亡国了吗?由于孙若微的力挽狂澜,所以才让明朝得以继续延续了190多年。估计朱元璋地下有知,恐怕也会感谢孙若微吧。虽然,朱祁钰是临危受命,并且答应百年后还政于太子。只可惜皇位是个好东西,怎肯拱手让人?朱祁钰也沦为了权利狂,力挽狂澜,励精图治,终于开创了"中兴"。可代宗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而朱祁镇被大臣们拥立发动了夺门之变。其实孙太后对于夺门之变是知情的,毕竟朱祁镇是她亲儿子。不过朱祁镇被囚禁了七年孙太后一直没有任何动作让人疑惑不解,这也证明孙太后绝不是只求一己私利之人,她选择在大明王朝的生死关头挺身而出,让大明度过劫难。后人有人评价孙若微皇后时,不仅说她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贵妃,同时也辅佐了明宣宗、明英宗、明代宗三代皇帝,可比孝庄太后厉害多了,只不过孝庄太后知名度高,而孙皇后知名度低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