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慧明简介(羊慧明刘晓庆)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9 12:39:25 浏览
1、羊慧明刘晓庆

不去摸仿任何东西,去见万物的性灵——得意忘形的断想(十二)十多年前,时任中国《经济日报》记者的羊慧明好友,邀我一道去拜访了隐居达州五十余年潜心作画,今年已百岁高龄的刘伯骏老先生。在目不暇接的一幅幅令人震撼的旷世之作面前,顿生对刘老的肃然起敬。在有限的交流及对艺术的探讨中,深感刘老对中国画的见解非同一般,让我们不虚此行,受益非浅。刘老的画在继承传统中有重大突破,表现出了很强烈的现代意识。 在八十年代以后,泼墨和彩墨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潮流,而且还在不断的发展,不断有新的探索,这在传统的绘画中是个弱项。 传统绘画中笔是强项,笔,特别讲究力度,墨,怎么让力度出来呢?这是个难题。张大千的泼墨泼 彩开创了新的画风,但沷上去一大片,笔怎么出来呢?怎么样把笔法和墨法很好的统一起来,这是一大难题。 而刘老的画对这两者结合得很好,笔法和墨法在这里很好地 统一起来了。他画的荷花、向日葵等等,主要由色块构成,看上去是泼出来的, 连竿都是泼出来的。他画的向日葵和竹看上去竿很少,但从画中能感 觉得到有很多坚挺的躯竿,这正是笔法在墨法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 正好说明没有非凡的传统功力是难以达到这个效果的。 张大千是先把墨泼上去再收拾。而刘老是用笔用手指在沷中显笔意,让笔和墨的力度同时显现,浑然一体,一气呵成,这是刘老对中国画了不起的一个 贡献。他的许多画,特别是色彩和图式构成方面具有强烈的西画语境。但他坚守中国画传统文化的根基,将中国画境、意境和西方对现代时空意念的探讨融合为一,得到了突破性的成就。 刘老的很多画,特别是画兰草、梅花,为使画面产生灵动感,运用 传统的造型语言,把西方印象主义凡高那旋转、跳动的笔触融入技 法之中,使之产生了一种空灵莽动、超越自然的艺术境界。 刘老的成就再一次证明:一种对本民族文化传统,没有深刻认识的水墨试验和尝试,都是无根基的无民族营养的艺术;一种脱离生活,不符合时代或盲目移植的艺术,是没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打破一切的胡涂乱抹,以及只注重画面效果,仅是哗众取宠的肌理,而无深刻文化内涵的绘画,都是不能成立的。只有弘扬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继承传统之精髓,同时,汲取世界文化之精华,又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气息的发展创造,才是具有活力的。刘老的实践,进一步印证了中国画并不是一门刻求于造型的绘画艺术,更多的是通过绘画造型对笔墨变化进行一种合理把握,是追求“天人合一”的艺术。从中国画的基本工具来看,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三件法宝:毛笔、墨、宣纸,综合来看三件法宝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是变化的,即毛笔是软的,其状态是变化的,墨分五色也是变化的,宣纸上墨后也是变化的。中国画也是根据笔墨的变化,找到某种适度的形态,来表达某种感觉和理念。因此中国画体现的不仅是描绘的物象,更多的是画家思想理念的本身,故有“万物造化、中得心源”、“胸有成竹”之说,“意识”是中国画的主体。中国画史中那些为杰出中国画作品,其意蕴也正是如此。历代画家有多少人画过《木石图》,画境却大不相同。如继苏东坡的《古木怪石图》之后,中国元代画家李士行有一幅《枯木竹石图》,明代画家徐端本有一幅《木石图》,虽画题及画面主体与苏东坡之作品相似,但在艺术感染力方面,却远逊于苏东坡之作。原因亦正在于:在李、徐笔下,近乎写实的取物造型掩抑了画家的内心世界,而在苏东坡笔下,透过石头的涡状纹理及盘旋扭曲而向上的树势,见到的则是作者昂然不屈的内心世界或看穿了人生虚空之后的彻悟!正是与其画意的深邃与复杂相关,这幅作品遂成为同类画题中的盖世之作。现实中虾的眼睛是圆点,而在齐白石的画中,虾的眼睛却变成两个“直道”。他不是在画虾的眼睛,而是在画虾游动时眼睛在闪光的感觉,这样显得更生动更传神。你说它不像,实际更像。这正好印证了中国画的创作主张“不似之似”,本质是中国画对象形、形似的超越这一理念。恭祝刘老健康长寿!青春永驻!艺术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