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笑了!他们一家三口也笑了!今天,开学报道第一天,春雨淅淅沥沥,爱心人士赵东洋一家三口兴冲冲来到了雨湖区鹤岭镇立新学校捐资助学。刚开始是几年前母亲周静独自随着吴国柱一行爱心人士来到鹤岭镇捐资助学,不久,她丈夫赵东洋也加入到了这有意义的活动中,今年全家出动,在北京理工大学读大一的儿子赵昀喆也来到了立新学校。活动中,赵昀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弟弟妹妹努力学习,牢记“少年强,则国强!”做一个有益于这个伟大国家的人。今天,立新学校四年级学生侯某琪高兴地从赵东洋手中接过新书包和捐赠款,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候某琪先天性听力障碍辗转长沙、北京医治,花费20多万,有所好转,现在靠助听器维持听力,每年维护费用近万元,寄居外婆家。
2、吴国柱合肥这天,吴三桂正在平西王府搂着美女、喝着美酒,突然有随从进来报告说:“大事不好,平南王尚可喜主动请求撤藩,朝廷已经批准了。”吴三桂猛然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将身边的美女狠狠一推,缓缓站起身来,自言自语般地骂了一句:“这个小兔崽子!”实际上,吴三桂早就听说康熙皇帝有意撤藩,他也料到了尚可喜选择明哲保身的做法。尚可喜请求撤藩后不久,耿精忠也提出了退休的申请,只有吴三桂一直犹豫不决,他并不确定 20岁的小皇帝态度到底有多坚决,想继续观望一段时间。让吴三桂没想到的是,朝廷这么快就批准了尚可喜的请求,看来他和耿精忠也逃不过撤藩的命运了。这时,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从北京送来信件,劝说父亲先把态度表明,防止朝廷的猜疑日渐加重。于是,吴三桂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主动向康熙皇帝提出了撤藩的请求。吴三桂心想:他镇守云南边境10多年,手下精兵猛将众多,朝廷一时半会儿恐怕还不敢动自己。他如果主动请求撤藩,朝廷应该会挽留,这样他至少能争取两三年的缓冲时间,正好用来进一步扩大势力。吴三桂的奏折刚一送到北京,康熙皇帝就兴冲冲地召开御前会议进行讨论。按照康熙皇帝的想法,撤藩是国之大计,大部分朝臣都会支持。然而除了明珠等少数几人坚决支持外,其他人要么不发表意见,要么公开表示反对。经过反复多次的讨论,朝臣们还是无法统一意见,康熙皇帝认为,三藩的子侄基本都在京城做人质,就算撤藩他们也不敢举兵叛乱。于是,在康熙皇帝的坚持下,朝廷正式向吴三桂下达了撤藩的命令。吴三桂这才知道,康熙皇帝是铁了心要撤藩,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个20岁的小娃娃竟然已经开始准备善后工作,他派出了兵部、户部、吏部的官员,打算立即开展工作交接,这让在西南地区说一不二的平西王吴三桂又气又恼,坐在那里半天说不出话来。事情和吴三桂预料的完全不同,如果他按照朝廷的要求撤藩,就意味着放弃苦心经营多年的西南,以后只能做一个混吃等死的闲人。这对于戎马一生,手握重兵多年的吴三桂来说,等于失去了安全感,那还不如要了他的命;如果拒绝朝廷的撤藩要求,就等于和康熙皇帝撕破脸皮,到时又该如何收场?后人常说,开国功臣多半没有好下场,就是放不下手中的权力,但事实不一定如此。纵观中国历史,除了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等少数几人之外,几乎所有帝王上台之后,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铲除功臣,这和功臣手里是否握有实权,并没有必然联系,很多赋闲在家的人同样遭到了清算。更何况,吴三桂并不是满清政权的忠臣,他只不过是一个从前明政权投诚过来的降将,在特定的时代得到了特定的权力和地位,一旦他失去了手中的兵权,就等于失去了威慑力,对清朝来说也就没有任何用处了。到了那个时候,又有谁能康熙皇帝一定会让吴三桂善终呢?因此,对于当时的吴三桂来说,表面上看有两条路可走,实际上只有造反这一个选择。吴三桂的部将们都支持起兵造反,他们当初选择投靠多尔衮,更多是出于无奈,但凡李自成争口气,天下绝轮不到这些留着辫子的异邦人来主宰。因此,虽然吴三桂的部下已经为清朝的统一大业奋战十多年,但是这些人骨子里并不忠于康熙皇帝,他们只认眼前的利益。实际上,吴三桂的军事能力很强,他率领的军队一部分是当年在辽东威名赫赫的关宁铁骑,另一部分是孙可望、李定国等明末猛将的部下,单论战斗经验和战斗能力,他们和满清八旗不相上下,甚至还更强一些。而且,吴三桂在西南镇守多年,势力早就根深蒂固,再加上地形方面的优势,真打起来还不一定谁输谁赢。不久之后,吴三桂领着全体官兵来到南明永历皇帝的墓前,装模作样地放声痛哭,声称要为恢复明朝政权而战。很讽刺的是,永历皇帝当年逃到缅甸,正是吴三桂在后面穷追不舍,后将他杀害。康熙十二年,也就是1673年,注定是中国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这年旧历11月21日,吴三桂派女婿吴国柱闯入云南巡抚衙门,将清廷委任的巡抚朱国治杀害后,砍去头颅带走,尸身剁成碎块后弃市,彻底堵死了与清廷和解的道路,持续8年之久的三藩之乱就此拉开帷幕。#吴国柱简介#
3、吴国柱是哪里人1678年8月,称帝不久的吴三桂在衡州病死,他的孙子吴世璠继承了皇位。吴世璠虽然只有十几岁,但是,毕竟出自将门,倒也没有给吴三桂丢脸。吴三桂的名字相当响亮,追击李自成,引清兵入关,虽然落得一身骂名,但是在清朝看来这就是重臣、能臣,所以吴三桂的官衔一路上升,后被封为平西王。但当吴三桂掌握了一定的权力之后,清朝又对吴三桂害怕了,这是历代帝王的疑心病,怕吴三桂会有异心,于是借着将建宁公主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顺势将吴应熊留在了京城,对外说是驸马要陪在公主身边,其实就是人质。清朝对吴三桂的防备是对的,吴三桂果然拥兵自重,以“兴明讨虏”的,名头,反了大清,他是不考虑自己儿子吴应熊的命了吗?吴应熊早在作为人质的这一天,就知道自己不会有个好结局,他知道自己的父亲一定会反了大清,为了给吴家留一条血脉,他派出心腹,秘密将自己庶出的长子吴世璠送到了吴三桂身边,就算自己真的死了,至少吴三桂还能培养一个新的继承人。后来在听说吴三桂自立为王,自称“周王”的时候,康熙一怒之下斩杀了吴应熊和他的嫡子吴世麟,同时将姑姑建宁公主,幽禁在了皇宫之中。1678年,吴三桂在衡阳称帝,吴世璠为皇太孙,作为他的继承人。这时候吴三桂和大清的军队还在僵持着,就着急的自立为王,更惹怒了康熙,双方的对峙越来越激烈。五个月后,吴三桂没有死在战场上,死在了病榻上,因为长期征战,早已经落下了一堆的毛病,在和大清对峙的这段时间里,又大病小病不断,就这样在称帝的第五个月,病逝了。这时候他的孙子吴世璠也才十三岁,只能硬撑着继承吴三桂的位置。少年的吴世璠,并没有掌控局势的能力,他妻子的父亲,也就是他的岳父郭仕图是个很有野心的人。吴三桂在世的时候也曾重用过他一段时间,但是这个人太过于贪心,竟然中饱私囊,严重影响军纪,所以吴三桂就想除掉他。没想到这个人特别狠,他将所有罪责移花接木转移到了亲弟弟郭壮勋头上,吴三桂就这样被蒙骗,斩杀了无辜的郭壮勋。吴三桂死了之后,郭仕图想要成为新一任皇帝,所以在吴世璠继位之后,他借口辅佐他,其实是想要架空吴世璠,让他成为傀儡皇帝。这时候的吴三桂旧部其实也很分裂,有人觉得吴世璠担当不起重任,要另寻合适的人继位,也有人尊重吴三桂的遗嘱,内忧外患不断。1679年,失去了吴三桂的吴家军更加的虚弱,被大清的军队打得节节败退,岳州是吴三桂敢于建国的原因,也在吴三桂病逝之后,没能守住。随后就是湘贵川等同样被大清收复,吴世璠只能带人逃往云南昆明,这时候只有顾命大臣曹申吉听了他的,吴世璠也意识到了内部的分裂,但是他也无法管控。这时候的大清也因为内部的原因,暂缓了脚步,吴世璠这才又多活了几年,趁着这些年抓紧成长。在这危难的关头,郭仕图竟然还在想着除掉阻碍他的将领,更方便的掌握吴周大权。吴应期父子就在从岳州撤退之后,中了郭仕图的计谋,被他双双除去,这也是郭仕图后一个阻碍,这时候的他已经将吴周的军权全部掌握,而吴世璠还是个需要岳父给自己出主意的十六岁少年。内部的混乱让吴三桂的旧部越来越多的人寒心,选择倒戈大清,给自己谋一条生路。康熙二十年,也就是1681年的时候,康熙派出赵良栋等人从三面包围吴世璠,面对来势汹汹的大清官兵,吴世璠只能将能派出去的将领全部放出去,可还是抵抗不住士气十足的清兵。吴世璠被清兵围住昆明城,僵持了数个月,清军因为露营在外,不少人感染了疾病,病死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他们始终没有退一步。清军不退,吴世璠等人也就和他们死耗着,一直到十月八日,焦急的清兵开始肉搏攻城,不惜一切代价的要冲进城墙,拿战场上的尸体当盾牌,一点点前进。看着如此勇猛的清兵,吴三桂的旧部吴国柱、吴世吉知道大势已去,再抵抗下去,人头不保,于是他们学着当初吴三桂的样子,放清兵入城。听到这个消息的吴世璠绝望了,这个时候如果他选择投降,可能还能留下一条命,他虽然没有才能,但自认有几分血性,于是在清兵抓捕到他之前,先挥刀自刎了。这个十六岁的少年,出身极好,本该享受美好的一生,却一步错步步错,但后的他,确实没丢了吴三桂的脸。作者:江东参考资料:《吴三桂大传》
4、江西吴国柱吴三桂死后,其孙吴世巑继位,改元“洪化”,并退居贵阳。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月,岳州被清军攻下,康熙得到这一胜利消息后,灵感迸发,写诗一首,他在诗中称赞这次胜利是“群臣尽力,将士用命”。岳州一被清军攻破,湖南其他地方的叛军纷纷弃城逃遁。至此,湖南大局已定。清军不断的胜利和吴三桂的病死,使得叛军已经是日暮穷途。但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康熙依然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劝诱叛军投降。康熙十八年(1679年)四月,康熙敕谕云贵文武官员:“当时倡叛,罪只吴三桂一人,所属人员均系胁从。今当争先来归,到各路大将军、将军等军前投诚,都赦免以前的罪过,论功叙录,加恩安插。”他还亲自分别给胡国柱、马宝、郭壮图、夏国相、吴应期等叛将写了招抚的谕旨,争取他们投诚,以减少征剿的压力。这种剿抚并用的平叛策略,曾经收到很大的效果,先后收服了王铺臣、耿精忠、尚之信等人。现在群龙无首,各怀心思,康熙又施招抚,从而大大瓦解了叛军的斗志。康熙十九年(1680年)九月,清军展开了剿灭云贵叛军的战斗。十二日,蔡毓荣率先出征,章泰率领大军随后,一路收复了镇远、清平,平越,逼近贵阳。十月二十一日、进抵贵阳城下。吴世嘴这时正困守在贵阳,其大将夏国相、高启隆、马宝、胡国柱则在四川,吴世巑与其叔父吴应期、将领刘国炳自觉难以抗拒,就趁夜逃回昆明。于是郭昌同文武官员两百零二人以及原任清提督李本琛都相继归降清军。清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贵阳。十一月,贵州全省基本平定。章泰、蔡毓荣在贵阳休整月余。康熙二十年(1681年)正月,又挥师杀向云南。康熙十九年(1680年)九月,赵良栋指挥的大军正待进发时,叛将郭壮图选派胡国柱、马宝、王会、高启隆、夏国相等突袭四川,接连攻陷泸州、永宁、建昌、仁怀等地。已经降清的叛将谭洪、彭时亨等趁机再叛。赵良栋受阻,与叛军角逐,一时无法南下。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十五日,章泰大军赶到交水城,与赖塔所率广西清军会合。两军联合,水陆并进,十九日,进抵昆明郊区。二十一日,叛将郭壮图派胡国柄等人统兵万余出城三十里迎战。叛军抵挡不住清军的猛攻,败回昆明。清军乘胜追击,阵斩胡国柄等九员将官,进抵昆明城下,掘壕围战。吴世巑抗拒不降,并招四川的马宝、高启隆等回来救援。康熙命令赵良栋应将马宝、高启隆等就地歼灭。同时,又向他们再次发出了招抚令。在清军的凌厉攻势下,高启隆、马宝从四川撤军,四川形势马上改观,赵良栋则指挥清军从后面追击。四川的叛军基本肃清后,赵良栋又统兵杀入云南。叛军将领高启隆、杨开运、刘魁、赵玉抵挡不住清军的两面夹击,只好向清军投降。五月,马宝所部在云南乌木山被清军将领希福击败,马宝走投无路之际,想起了康熙的招抚令说只要“悔罪归诚,将尔从前抗拒之罪俱行赦免,仍论功叙录”。于是在七月五日,他和将军巴养元、赵国祚等人到姚安府希福军中缴印投降。清军围城半年多,吴世巑盼望马宝等人的救援早已化为泡影,但他们仍不愿投降。清军亦未攻下。九月,赵良栋率军抵达昆明,从水道上加紧了对昆明的封锁。十月,昆明城内粮尽,赵良栋挥师攻城,章泰积极配合,但仍未攻下,清军遂向城内射发了很多招降书,以瓦解叛军的斗志。十月二十二日,叛将余从龙、吴成鳌出城投降,并将城中虚实尽告清军。二十八日,吴国柱、吴世吉等准备发动兵变,以逮捕吴世巑、郭壮图献给清军。吴世嘴事先获知风声,遂在大殿上自刎而死,时年十六岁,郭壮图与其子郭宗汾也都自杀。二十九日,方光琛打开昆明城门向清军投降。三十日,清军开入昆明城内,从而将叛军的老巢捣毁。至此,持续八年的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结束,清军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当康熙半夜里接到捷报时,立即挥笔作了《滇平》诗一首,以“回思几载焦劳急,此日方同万国欢”的诗句,表达他的喜悦心情。这时,康熙年方二十八岁。作为叛乱的罪魁祸首吴三桂,康熙是恨之入骨。虽然他已死去好几年,但康熙还是在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下令将他剖棺戮尸,付之一炬,将其骨灰分发各地,以此告诫那些不忠不孝的臣子。同时将吴世巑的首级交刑部悬挂城门示众,吴三桂的女婿夏国相凌迟处死。怂恿吴三桂起兵并为其谋划的方光琛和他的侄子方学范、儿子方学潜被擒获后,康熙下令将他们军前正法。马宝虽然投降,但他罪大恶极,而且是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才投降的,不能饶恕,于是康熙下令,将马宝押赴到京,凌迟处死。三藩之乱平定之后,康熙宣示天下:宣布将云南、贵州、福建、浙江、广东等地的三藩家产没为军饷;令藩兵全部撤回京师;于福州、广州、荆州等地,各设八旗兵驻防,派遣将军、副都统驻镇;取消世袭兵权及土地之权。这一切大大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平定吴三桂叛乱,废除“三藩”,使整个中国大陆重新获得了统一。接着,康熙又乘“平吴”之余温,抓住时机,开始着手解决长期悬而未决的台湾问题。
5、鹰潭吴国柱候鸟随着春风来到农村小学今天下午,吴国柱、张应兵、熊跃武、吴如文、赵昀喆等5人来到了立新学校15名品学兼优但家庭困难的莘莘学子得到捐助资助金额累计14667 元
6、吴国柱1678年8月,称帝不久的吴三桂在衡州病死,他的孙子吴世璠继承了皇位。吴世璠虽然只有十几岁,但是,毕竟出自将门,倒也没有给吴三桂丢脸。康熙帝又喜又悲,喜的是自己的对头吴三桂终于死了,忧的是叛贼就像野草,烧也烧不完。吴世璠是吴三桂的亲孙子,本来皇位应该由次子吴应麟继承,但是吴三桂死前坚持要立孙子为继任皇帝,这为后来的局势埋下了祸根。吴世璠小小年纪,一方面要面对清军的进攻,另一方面还要提防自己的叔叔。吴应麟早就看他不顺眼了,处处针锋相对。有次他公开说道:“我的这个侄子,年龄太小,又没有帝王之才,我应该取而代之。”这话传到了吴世璠的岳父郭壮图的耳中,他忧心忡忡:“我应当替皇上除了此人。”第二天,吴应麟就被勒死在家里,吴军知道后,慌乱不堪,曾经追随吴应麟的将士们失去了主心骨,此时,吴军内部分崩离析,再也没有一致对外的决心了。康熙二十年,吴世璠被清军打退到昆明,吴世璠命令将士们死守昆明。清军来势汹汹,吴世璠请求在四川的马宝、王绪、胡国柱等大将前来应援,他们竟然无一人返还,都死在了战场上。眼看清军马上要攻破昆明,吴世璠接到了康熙的传话,让他投降,但是吴世璠果断拒绝了。清军把他们团团围住,康熙帝计划着足月便可攻破,但是没有想到吴世璠竟然坚守了半年多。几十万的清军就在昆明外,这半年来什么都做不了,反而水土不服,很多将士们拉肚子,感染时疫,一个接一个病死。后期,转运的粮食不能及时送达,清军饿着肚子在忍受。双方僵持了这么长时间,康熙帝勃然大怒。大清将领们纳闷:“围困这么久,饿也饿死吴军了,为何里面的人还在死守?”清军开始盘查昆明周围,看看是否有人偷送粮食,没想到真的发现了有一处地方,没有封锁。昆明湖旁边还临着四个县,分别是晋宁、昆阳、安宁、呈贡,原来驻守四县的清军,是以前吴三桂的手下,昆明城内的吴军是他们的老战友,他们不忍心看着战友们饿死,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将昆明湖封锁,吴军可以从水上运送粮食。统帅知道后,差点被气死,下令将这些人处死了,再牢牢封锁湖周围。九月,康熙命令赵良栋率大军,从四川抵近昆明。赵良栋阴狠,他率领的绿营军到达昆明后,还未来得及休整,就马上开始攻打昆明。昆明被重重围住,赵良栋日日夜夜集中战斗力攻城。“为何我大清几十万大军攻破不了昆明?”康熙帝问身边的人。“皇上,臣有一计,让先前投降的吴军去登城墙,用这些人的尸首为铺垫物。”康熙帝心狠手辣,当即同意了。昆明城内,吴军早就弹尽粮绝,清军用箭射中投降书,告诉他们,投降免死。在这种情况下,吴军内部军心涣散,有些人为了保命,想投降,可是吴世璠不让,一经发现就是死罪。吴国柱等人悄悄密谋,计划着把吴世璠和他的岳父郭壮图绑了,送给清军,来换取自己活命的机会。大殿外,火光四起,吴世璠这才惊觉,他彻底失望了。当时,他才只有16岁,他想起吴三桂的教导,热血沸腾。“来人,将皇帝的衣服拿过来。”只见吴世璠穿上帝王衣,慢慢登上大殿,昂首看着眼下的一切。他抽出一把剑,毫不犹豫地自刎,献血喷涌,但是少年力道弱,没有死成,他再次捏住自己的喉咙,割开了自己的脖子,终于死了,场面极其壮烈。妻子郭氏也没有委曲求全,她上吊自缢,跟随吴世璠去了。岳父郭壮图听闻后,把郭府关闭得严严实实,带上自己的儿子,自刎而亡可见其对吴世璠忠心。叛军看重要的人都死了,他们抓了吴三桂亲近的大学士,打开城门,出去投降。清军终于进城了,他们把吴世璠和郭壮图的脑袋割下来。统帅为了邀功,问吴军:“吴三桂的尸首埋在何处?”其实,吴三桂已经死了三年了,吴世璠料想到有这样一幕,早就将吴三桂的尸首秘密改葬他处。清军抛了几座坟墓,都没有吴三桂的尸体。叛变的吴军说:“安福园有个石桥,桥下埋着骨灰盒,大概就是吴三桂的。”清军统帅为了立功,就把骨灰盒挖了出来,也没有进行鉴别,就说是吴三桂的骨灰,和吴世璠的头颅一起装进盒子里,送到了京城。#吴国柱简介#
7、广州吴国柱村长的心情日记 2023 02 23图片漫卷诗书喜欲狂2023年2月23日晚上8点,我一个人枯坐在书桌旁,对着电脑,想着白天刚开头的方案,楞柯柯发呆。电话响了,我下意识地接听,对方的声音很清脆,问到:你是朱福生吗?我是,您是哪位?声音似曾相识,但我真猜不出是谁。我是汝宜蜀啊!我愣了一下,脑海里短暂地空白,突然反应过来,是老师!是汝老师!是的,就是我朝思暮想的老师,分别了三十八年,老师的声音还是那样清脆而清晰。我霍地从椅子站起来,激动地在满屋子转圈。老师收到了我托同学送去的书,和随书带去的信件,老师夸我书写的不错,感谢我在书里写了有关她的回忆。老师亲切地问我的生活,问我的工作,问我的家庭,依然是当年那样真诚。我被突然而至的幸福笼罩,沉浸其中。我告诉老师,她是我人生的导师,是影响我人生的三个重要人物之一,有了老师的点拨我才会有自己的思想,才会闯出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因为有老师,我才会感觉无限幸福。老师听力很好,口齿清楚,思维敏捷,和当年给我讲课时并无两样,谁会相信这是一个八十六岁的老人呢?聊了一会儿,我问老师有没有微信号码,老师让女儿帮忙加了我的微信,又开始了视频聊天。汝老师的面容没大变化,只是牙齿掉了很多。方校长的面容年轻时就瘦,此时比年轻时更显清癯,他已经八十九岁高龄。两位老人今年刚刚经历新冠感染,刚刚从病痛中恢复过来,看得出面容还略带憔悴。方校长记忆力过人,他给我的书做了评点,指出了书中三处知识性的错误:一是教体育的袁老师的名字写错了,他的大名应该是袁友箴,而不是我写的袁永珍。袁老师学的是体操专业,像他这样受到高等教育的体育人材,解放前全唐山地区仅有两人,堪称宝贝。二是有关吴国柱老师,吴老师的书法很棒,是赵体的中楷,他的记忆力出众,能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和籍贯。三是我遗漏了一个重要人物,教导处的金国生老师,他记忆力也很惊人,几乎能记住每一届的每个学生。方校长告诉我,金老师是满族人,金姓满族人,会不会是爱新觉罗的后人?看来我真的是忽略了。两位老师很兴奋,沉浸在对过去时光的美好回忆中。我担心老师说话太累,主动结束了聊天。可是我的内心却始终平静不下来,回不到现实之中来,仿佛还流连在三十八年前的那段幸福日子。此时的心情,真的是要飞起来的感觉,青春做伴,漫卷诗书,真是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