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文体简介(元曲文体资料)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9 14:29:02 浏览
1、元曲文体资料

接触一下元曲,感受不一样的文化气息#元曲文体简介#

2、元曲文体知识100字左右

再议“散曲”散曲早来自民间,是诗词发展到元代以新的姿态形成的一种文学形式。曲,一般泛指元曲。它是在唐宗大曲、宋词以及民间曲调基础上,吸收金、元音乐而形成的。曲,同词一样,原来也是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曲,分两大类:北曲,南曲。北曲兴起较早,格律较严,和词的区别较大;而南曲则更接近于词。现说散曲,即属北曲。北曲又分剧曲和散曲两种。剧曲,又称杂剧。剧曲姑置不论(剧曲中带科白,即戏剧动作、道白),就散曲而言,由于后来逐渐跟音乐脱离,它也就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出现于诗歌之林。请欣赏明小令一首:寨 儿 令(越 调)明.王九思豆角儿香,麦索儿长,响嘶啷茧车儿风外扬。青杏儿才黄,小鸭儿成双,皱燕语雕梁。红石榴花满西窗,黄蜀葵叶扫东墙。泥金团扇影,,香玉紫纱囊。将(将要,临近),佳节遇端阳。

3、元曲文学常识

唐诗,宋词,元曲载华夏干年文化曲艺,相声,杂技承民间百世精髓

4、元曲属哪类文体

国学系列——《元曲》中国邮政于2014年12月1日发行《元曲》特种邮票,1套6枚。国学系列采用了相同的设计理念及发行形式,“一版票,一本书”,可视、听、触、闻。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融合多种表演艺术形式,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散曲则产生于民歌俚谣,语言自由活泼,表现力丰富,雅俗共赏。元曲能表现出元代文人的思想和才情,时代特征鲜明。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世称“元曲四大家”。元曲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独具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灿烂花朵。《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作。这是元散曲小令中负盛名的作品。该曲抒写了人生过客漂泊天涯而不知归宿何在的愁思,迷茫凄苦之情溢于言表,故被誉为“秋思之祖”。《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作。这是元散曲中的名篇之一。全曲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本质的思考和对人民苦难命运的人文关怀。《墙头马上》,白朴作。此剧剧描写主人公对自由婚姻的追求,别具一格,富有喜剧色彩。《倩女离魂》,郑光祖作。此剧是元杂剧中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优秀作品,情节奇异,富于浪漫色彩,对明代《牡丹亭》等爱情剧有一定影响。《赵氏孤儿》,纪君祥作。此剧歌颂为忠义勇于牺牲的精神,情节跌宕起伏、气势悲壮,成为元杂剧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早传入欧洲的元杂剧作品。《窦蛾冤》,关汉卿作。此剧直面善与美被毁灭的社会现实,塑造了窦娥敢于抗争的悲剧形象,成为元杂剧的典范。邮票上文下画,文与画相辅相成,相互烘托。文分别采用正、行、草、隶、篆及金文书法字体。版票背景图是古山水画,作者及画名未查到。

5、元曲算一种文体形式吗

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它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一道,成为中国古代文人聪明才智的见证。元曲语言通俗优美、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有苍凉感慨的怀古之情,有激越悲壮的边塞之风,有哀婉典雅的闺怨情怀……《元曲精选集(古风清音)》遴选了300首作品,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元曲的风貌。除原文外,另附有注释、赏析为一体,将元曲艺术的精粹尽显书中,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文化熏陶,提升审美情趣。

6、元曲文艺形式介绍

王国维有言,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是也。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元曲又包括杂剧与散曲两部分。元代散曲题材驳杂广大,雅俗兼融,美丑并蓄,而以悟世隐退及世俗情趣的作品能体现其内容特色;语言贵通俗浅显,接近口语,是具有天然本色的自然的文学。本书精选元代散曲318首,套曲、小令兼收,题材、风格多样。注释清晰明了,严谨准确。持此一编,可窥元代散曲之全貌,领略“曲味儿”之格调。

7、元曲文体

所谓的蒙太奇,其实就是电影中的剪辑。元曲是高度善用剪辑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完全不讲自己主观。创作者必须扮演纪录片摄影机的角色,带我眼镜去看这些东西。元代的散曲和杂剧之间的关系,散曲是杂剧的基础,其实戏剧的舞台空间在散曲中已经形成。元代取消科举制度,使得知识分子失去走仕途为官的机会,开始帮人算命、写文稿或是到戏班做编剧。在元朝知识分子的被打击,其实也是知识分子转型的一次机会,使得民间文学非好的机会可以发展,而优秀的文人在感伤之后,也想办法调整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拓宽了知识分子的生命经验,如果不是科举废除,像关汉卿这样的文人永远不知道,民间有像窦娥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读书人平时是看不到的。元代混杂的社会阶级,使得汉族原有高高在上文人的优越感在下降。这同杂曲的兴起和流行有很大的关系。元曲的丰富,可能是因为当时大量的外来音乐的进来,冲乱掉。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这也不见得是坏事,唐代的丰富就是来自外来文化冲击,而这种冲击在元代来说更明显。《天净沙》 这样的作品,很明显带有有一种朝代兴亡之感的,你讲不出来里面哀伤的主题是什么,没有事件发生,只是说一种命运上的不自主,和知识分子受重视到完全不受重视后,自我放逐的情感有关。白朴的《天净沙》,为什么没有办法像马致远的《天净沙》那么有名?在元素上没有马致元丰富,读到“一点飞鸿影下”将整个画面连接到了一起,少掉了些辅排。白描的高手,就是要忍得住,不泄底。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所谓的白描就是情感喜乐都不见踪影,白描在艺术上是的手法。马致远的《天净沙》用现代不管什么角度来读都是好作品,是经得起锤炼的。好的文学为什么好?有什么元素使我们今天在创作上受到他的帮助,用到方法。白朴在结尾时候回到白描,“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元代散曲的了不起,是因为它开放了自然的空间,这个自然的空间使人世的哀乐变得很淡。留白的重要性,甚至超过画面的重要性。所谓的留白,就是留给所有参与者自己想象的空间。文学里需要留白,画画里需要留白。一个不好的作者,常常是迫不及待堆一大堆东西,让读者感到厌烦。 #元曲文体简介#

8、元曲的文体知识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独特的魅力,中国注重诗意、注重意蕴、注重气节,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共同构成了独属于中国的文化。宋词在中国古代诗歌园中独树一帜,是抒情诗体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虽说词的内容形式各不相同,但是其风格却尤为鲜明,明代晚期词谱专家张綖将唐宋词划为“婉约”“豪放”二体,并将秦观列为婉约体的代表,将苏轼列为了豪放体的代表。到了清朝时期,王士祯在继承张綖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主张,将“体”改为“派”,将唐宋词分为婉约和豪放二派,并把李清照和辛弃疾列为了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自此之后,豪放和婉约二派便成为了划分宋词风格的方式。婉约派和豪放派有着根本的区别,两派词人个性不同、关注对象不同、文笔风格不同。豪放派词人关注时事政治,拥有英雄情结,关心民众疾苦,敢于抨击时政,而婉约派词人则对风花雪月、儿女情长和民生之事尤为关注。婉约派词人大多性格平和,他们关心周遭世界,对政治并不是很敏感,他们关注儿女情长风花雪月之事。多用隐喻暗示的手法,婉约词人注重技巧,词藻华丽,内容意蕴深远,婉约诗词有一种缠绵阴柔之味。婉约派的开山鼻祖是唐代温庭筠,纵观婉约派代表人物的作品,我们会发现其题材较为狭窄,主题内容大多都在写男女恋情、痴男怨女、伤春悲秋、惜春赏花、离别感伤之事。到了宋朝时期,柳永和李清照将目光放在了市井和山河之间,开拓了婉约派的题材内容,但依旧没有摆脱题材狭窄的桎梏。婉约派的风格以轻柔为主,在艺术上讲究格调,辞藻华丽,风格柔婉清灵,意蕴含蓄,使人在阅读的时候心动神摇,给人以回味无穷的享受。婉约词在唐宋词坛中可谓是一枝独秀,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豪放派的特征与婉约派大为不同,豪放派的基本特征是气象恢宏,它的取材尤为广泛,从政治山河到人生感触,到抱负理想,到友情爱情,可谓是包罗万象。豪放派词人以文为词,以议论为词,内容气势恢宏,慷慨高昂,给人以震撼、振奋的感觉,使读者心潮澎湃。豪放派词人关心国家大事,敢于抨击时政,正如韩愈所言“燕赵多感慨悲歌之士”,豪放派人大多如此,豪放派的诗人在创作的过程中喜欢直截了当,直抒胸襟,用词大胆,精准明确,在形式上不为题材、体裁所羁绊。婉约派与豪放派的表现手法多有不同,婉约派写景注重华丽的辞藻,抒情尤为含蓄,注重细节描写,擅长烘托情感,能够造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善于描写人物心理。而豪放派词人则注重叙事,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于一体,整体结构纵横潇洒,形成了一种开阔健朗的艺术境界。婉约派词人堪称大家的人物有温庭筠、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姜夔、吴文英、周密、张炎等,其中以李清照和柳永具代表性。柳永经历丰富又坎坷,他行走于市井之间,与底层市民接触的频繁,他的词语朴素自然,通俗易懂,接近口语,深受市民的喜爱。柳永精通音律,善于发现,他将目光聚焦在现实社会,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创作了大量反映都市风光,体现市民阶层思想,极具情感的诗词。柳永的共情能力极强,我们在他的诗词中,既能看到困于生活的百姓,遭遇压制的妇女和也能看到被备受压迫的农民,他的诗词既华美又写实,流露出了对于封建社会的不满,对后世影响深远。天下之奇女子,唯有易安,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的创作内容风格多样,既有情意绵绵、伤春悲秋之作,也有抨击时政之词,其风格清新婉丽,情意缠绵,极具代表性。豪放派的代表着是苏轼、辛弃疾,苏轼与辛弃疾都是宋代官员,苏轼入朝为官之时,宋朝的政治斗争尤为激烈。苏轼因政见不合等原因惨遭贬责,历经坎坷,他在被贬的过程中创作了大量抨击时事,畅快豪放之词,把词的内容扩展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文学造诣极高。例如苏轼在途经赤壁之时,就借古伤今,借赤壁之战书写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对英雄周瑜和祖国大好河山进行了热情的礼赞。《赤壁赋》意境深远,语言豪迈,气势磅礴,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品,辛弃疾生活在军营之中,他的词中回荡着金戈铁马的爱国主义强音。词生产于民间,在文人手中得以发展,并逐渐取代诗走向了一个新的巅峰,由于词与音乐有着极强的依赖关系。所以自从词出现开始,就带有极强的美学特征,带有婉转、阴柔、秀婉之美,婉转悠长可以说是宋词的底色。宋朝南渡之后,社会动荡不堪,政局混乱,国势衰微,激发了许多词人救国安邦的豪情,因此才抒发了许多向辛弃疾苏轼那样的军事家、政治家。即便是像李清照这样的婉约派代表者,也书写了许多充斥着爱国激情的豪气作品,给词坛增添了几分雄豪刚健之美。后人在品读宋代作品之时,可以用婉约豪放二词来形容作品风格,但不能强制性将词人分类,婉约与豪放多有重合之处,二者的交互或许才是宋词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