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到了一个故事。2000多年前,中国的先贤孔夫子曾经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篇》是这样记载的: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矣。这篇文章的大意是,鲁国有条法律,如果有人能解救在其他诸侯国当奴隶的鲁国人,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赎回来一个鲁国人,但不要政府的奖金。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路救了一个即将被水淹死的人。被救的人送给子路一头牛,子路接受了。孔子对两个学生给予了截然相反的评价。子贡错了,如果不接受政府的奖金,从此以后,鲁国人再也不会有人到诸侯国去赎人了。子路接受了被救者的礼物,鲁国人以后一定会去救落水的人。我们不能不佩服孔老夫子的远见卓识。违反常情、悖逆人情的道德是世上很可怕的东西。把道德的标准无限拔高,或者把个人的私德当作公德,两种做法只会得到一个结果,这就是让道德尴尬,让普通民众闻道德而色变进而远道德而去。见义勇为或者做好事的人,完全可以坦然地接受政府的奖励,也可以接受被救者的感謝。见义勇为者、做好事的人,不光是应该得到精神上的褒奖,也应该得到物质上的鼓励。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充满正能量,见义勇为者、做好事的人才会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活才有希望。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美满。
2、鲁国之法全文翻译跳桥救人小哥的英雄事迹很感人。但是小哥的母亲拒绝收奖励,不是好事。此事古已有之。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见义勇为受到奖励,该收就收,不要装字母。装字母未必能让英雄显得更加高大,但会让未来肯跳桥救人的小哥变得越来越少。装哪门子字母呢。
3、鲁国之法大概讲什么“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於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鲁国之法简介#
4、鲁国历史讲解《吕氏春秋》记载了两则故事。一个是: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意思是孔子的学生子贡赎回了鲁国的一个奴隶,按照那时候鲁国的法律,国家是会给予金钱奖励的,可是子贡却拒绝了国家的奖励。孔子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反而批评了子贡。他说,你今天这样做了,那么以后那些为了金钱去解救奴隶的人不好意思领取奖励,他们就再也不会费力去救人了,你这不反而坏事了吗。你领取了奖励,不会影响你救人的高洁品行,还能鼓励更多人去解救奴隶呀。另一个是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意思是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路救了一个溺水之人,其家人万分感激,送给子路一头牛,这可是一笔巨额财产,子路接受了。孔子得知此事后,大赞子路——救人做好事,就要得到回报,将来会越来越多的人见义勇为。其实,孔子的忧虑并不仅仅限于赎人不取偿这种现象,而是认为若类似的情况一再发生,执政者很可能会对此大肆嘉奖、宣传,乃至进行全国推广,呼吁国民学习“先进”,自觉提高个人道德水平。然而这现象貌似能提升国民的整体道德水平和公德心,但其实却藏有很大的隐患。因为,无论是把整体道德水准无限拔高,或是把“私德”上升为“公德”,都很容易酿成同一种结局,那就是让提升道德水平成为一件尴尬事,令普通民众闻“道德”二字而色变,进而远离“道德”,终反而使整体道德水平大滑坡,实在是得不偿失。
5、鲁国之法是什么外国网友问:中国能被征服吗?一个程序员回答的好。如果你熟悉git(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的话,中国的核心文化很像是一个通用、广泛、写得好的Master(主支) Branch(分支)。中国王朝兴衰,这是的恒定循环。每一次王朝衰弱,巨大的灾难就会来临。然后它就分崩离析了,死了,虚弱了。待时机成熟,一个新的力量崛起,取代它。许多人曾试图编写一个更新的、更持久的Fork(克隆) Branch。有些是从(鲜卑人/魏人)那里得到的,有些则另辟蹊径(蒙古人/元朝人)。前者通常终成为主分支本身,后者是短暂的,只有碎片被吸收到主分支中。似乎主要分支(汉族)总是获胜。中国文化并不要求人们变得“更好”,它要求人们“适当行动”。它不会质疑你的意图,只要你的行动是好的。“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但是,当人们的能力受到外部世界的限制时,中国文化会告诉你:“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许多人将孔子主义与基督教进行了比较,但并不完全具有可比性。如果《圣经》是一个道德指南针,那么孔子的教学就像一本D&D手册——你需要决定如何使用这些规则。它灵活,讨论了几乎所有的道德难题。例如,有一个故事: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鲁国有一项法律:如果有人支付赎金,鲁国公民不幸在另一个国家沦为奴隶,人们可以支付赎金来解救他/她,政府将赔偿救助者;子贡(孔子的学生)支付了赎金并救出了一个人,当他回来时,他拒绝了政府的赔偿金。孔子说:“这是一个错误。从今天起,没有鲁人会从其他国家勒索奴隶。接受赎金补偿不会损害你的良好道德;但如果拒绝,鲁人将不再有动机拯救他们被奴役的亲人。”子路(另一个学生)救了一个溺水者,他很感激他赏赐子路一头牛,子路接受了它。孔子说:“鲁人会救溺水者。”所以,是的…。中国文化的道德指南针确实值得商榷,但面对侵略和仇敌,他们会变得坚定。表面上,中国人害怕死亡,我们追求长寿。这似乎是一个直观的结论,“暴力和死亡威胁可以打破中国。”但当外敌入侵时,总会有一群“白痴”面带微笑面对死亡。日本人说,从表面上看,如果我们稍微威慑一下,比如三十年代的民国政府,它就会崩溃,我们日本人可以在3个月内征服中国。但当他们入侵时,他们发现顽固的一名陆军指挥官与200名IJA+Fake IJA敢死队对抗,兵力不足,寡不敌众,但拒绝了投降请求,直到他后一口气、后一次口粮和后一颗子弹都在满洲冻原中战斗。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双重性。一种极其柔软和可塑的;一个极其顽固和一成不变的人。它们像骨骼中的钙和磷酸盐一样起作用,两者都使骨骼变得强壮而难以征服。中国可以被征服,但在踏在我们所有人的尸体上的前提下。#鲁国之法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