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冠玉简介(杨冠玉资料)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9 16:05:46 浏览
1、杨冠玉资料

1664年9月7日,后一位明朝人张煌言缓步走向杭州弼教坊刑场,叹息说道:“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说罢还留下绝命诗,为南明抗清事业划下句号,“我年适五九,复逢九月七,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临刑终时刻到来之际,张煌言拒绝跪下受戮,而是坚持“坐而受刃”,就连刽子手也不得不叹服张煌言的气节,答应了这个要求。不久张煌言在刑场就义,享年45岁,继同年8月4日夔东十三家与清军决战失败后,南明所有抗清武装和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与张煌言一起就义的还有他手下的参军罗子木和书童杨冠玉,特别是杨冠玉只有15岁,监斩官可怜他,提出只要归顺清朝就能得到赦免。但没想到杨冠玉果断拒绝,说道:“张公为国而死,死于忠;我为张公而死,死于义,”坚持受刑,让监斩官大为惊讶。时光回到1636年,此时的明朝内有李自成农民军大军压境,外有关外的清朝虎视眈眈,为了救国救民,年仅16岁的张煌言报名参加家乡宁波府鄞县的县试,并主动加试骑射,当场三发连中。六年后张煌言考中举人,还是加试骑射,依旧是三发连中。从1644年到1645年,短短一年时间,张煌言就先后见证了崇祯皇帝上吊景山和南明弘光政权覆灭,为了延续明朝,25岁的他在与家人诀别后从此离开家乡,投靠鲁王朱以海,建立监国鲁王政权,出任右都御史和监军。随着杭州,绍兴,义乌和金华等城相继失守,张煌言跟随鲁王退守舟山群岛,始终不离不弃。在张煌言的辅佐下,舟山群岛防御工事可谓是固若金汤,清军数次进攻都以失败告终,只得哀叹“我军南下,江阴,泾县,舟山三城,不易攻。”在守住舟山群岛后,1654年张煌言第一次率军反攻长江,在瓜洲击败清军,缴获大量军械物资,并前往金山寺遥祭明太祖孝陵。当年年底张煌言又率军攻打南京,一度收复燕子矶,如果不是兵力过少,张煌言有望打进城内。而张煌言一生中的大成就乃联合郑成功北伐江南。那是在1659年7月,郑成功率领17万大军北伐,与张煌言顺利会师,接连收复南直隶四府三州二十四县,沿途百姓“争出持牛酒犒师,扶杖炷香,望见衣冠,涕泪交下,”清朝甚至打算弃守南直隶,而在南京的清朝官员更是收拾好行李准备随时跑路,就连远在北京的顺治帝都震惊不已。结果没想到的是,郑成功由于轻敌外加中计,在南京城外遭遇清军重创,张煌言之前收复的城池和舟山群岛根据地也一夜间失守,从此整个形势江河日下。为了褒奖张煌言的战功,远在云南的南明永历帝遥封他为兵部尚书。张煌言深知责任重大,为了挽救南明政权而做后努力。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张煌言派遣罗子木前往对岸,希望郑成功再度出兵,但没有得到明确答复。1662年永历帝被吴三桂杀害后,张煌言上书此时在福建金门避难的鲁王朱以海,希望朱以海“争取闽海勋镇,速正大号,以求正统”,在金门即位,但因郑成功离世和郑经的不支持而化为泡影。张煌言见复明无望,于是解散队伍,身边只留罗子木和杨冠玉两人,前往浙江象山花岙岛隐居。1664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张煌言等被清廷逮捕。当清廷拿他妻儿性命相威胁时,张煌言回答“至亲可以怀念,但不能成为谈判的筹码!”见硬的不行,清廷又派出浙江提督张杰等人劝降,结果碰了一鼻子灰。在请示了康熙帝后,张煌言被下旨就地处决,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那一幕。那么张煌言的后事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当张煌言,罗子木和杨冠玉三人遇害后,由张煌言同乡僧人超直法师冒险收殓他们的遗骨,安葬在杭州南屏山荔枝峰下,由黄宗羲撰写墓志铭。为避清廷耳目,起初三人墓前不堆积封土,仅立一块刻有“王先生墓”字样的墓碑,常年淹没在荒草之中。直到1776年,乾隆帝下旨将张煌言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并赐谥号忠烈,杭州官府和乡绅才以隆重的礼仪为张煌言大张旗鼓修墓,墓碑则由海宁陈家题写,上书“皇清赐谥忠烈明兵部尚书苍水张公之墓”字样。与此同时,又在张煌言墓旁修建“祀忠义祠”,供奉张煌言牌位和画像,每年由礼部定期祭祀。1983年杭州文物部门重修张煌言墓,在墓前新增神道石像生,包括卧虎,蹲虎,石羊,辟邪,卧马和立马,来源于明宪宗朱见深邵皇后父亲,昌化伯邵林墓遗存。由明朝皇亲国戚墓石像生来为抗清忠烈守墓,也算是别有一番滋味。张煌言墓同岳飞墓和于谦墓相距不远,当清朝诗人吴鼎元拜谒完张煌言墓后,于《南屏山谒张忠烈公墓》一诗中写道“西泠桥边岳武穆,八盘岭下于忠肃,一片孤忠两地同,与公鼎峙成三杰。”从这以后,张煌言墓,岳飞墓和于谦墓并称为西湖三杰,受到后人的万世景仰。本文参考资料:《南明史》,《张煌言年谱》,浙江省文物地图

2、演员杨冠玉近况

1664年,坚持抗清近20年张煌言,被被抓后,他对浙江提督张杰说道:“父死不能葬,国亡不能救,死有余罪。今日之事,速死而已!”明朝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代表着明朝的结束。然而,有两个人,如果他们不死,大明则不亡。一个是死于1643年的孙传庭,死后半年明亡,史书记载,“传庭死,而明亡矣”;另一个便是死于1664年的张煌言,坚持抗清斗争近20年,史书记载,“煌言死而明亡”。前者是事实上的明亡,后者是精神上的明亡。然而,张煌言在明亡后,依然坚持抗清,也注定了他一生的基调:悲怆。南宋政治家文天祥有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他为国尽忠的热忱之心。然而,在他死后几百年后,历史不断前进的车轮中,又出现了一个和他一样热爱故国的男人,此人便是张煌言。史书赞他“死得其所”,后人为他修建清廉路名纪念他的英勇忠义。这位孤胆英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反清复明。1644年,清军入关,彼时的张煌言不过25岁,只是明朝一个刚刚中了榜的普通举人。他的存在感在当时来说并不高。但明朝灭亡后,这些“明朝人”也站到了分岔路口。许多曾经效忠大明的能人志士,有些转而效忠清朝皇族,有些为了自己的故国和清朝反抗,有些则隐居到了山野乡村之中。而张煌言的选择,从始至终就是与清朝抗争到底。文天祥便是他的偶像,所以,他早就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此时,明朝一位投靠清朝成了官员的人,给张煌言寄来了一封劝解他的书信,希望他能够识时务者为俊杰,早日看清眼下形势归降清朝。这样即便不能拥有一官半职,可是后半生起码不用担惊受怕,谁料,张煌言直接在回信时狠狠痛斥了对方。并且,直言自己是“明室孤臣,有死无贰”。以一心赴死的决心来抗清,自然无人能劝动。1659年,当时他和郑成功联手,准备一起进攻北京,并从长江反向出发进行。他们二人一路行军一路攻打,顺利占领了芜湖。这场胜利更是让他看到了光复大明的希望。与此同时,临近芜湖周边的十数个州府,眼看张煌言势如破竹的军队阵势,全都转身投靠到了他的手下。据史实资料记载,张煌言高光时刻在长江两边的流域就有30多个州府归他掌控。然而,这样的时光异常短暂,因为他之所以能够用手中仅有的3000水上兵士占据30多个州府,主要的外援力量还是依靠在南京外面围困清军的郑成功部队。但郑成功这个人的性格遇事容易冲动,是以此番胜利之后,他没有及时带兵占领南京都城,错失了重要的战机。后来清军支援力量赶到南京,郑成功的部队无法抵抗,于是他只能狼狈退离。而张煌言只能孤身待在长江上面,既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虽然在这期间,张煌言请托一位僧侣帮忙给郑成功传送密信,但密信还未交到对方的手中,对方就已经带兵逃到了福建。此时,陷入失望的张煌言,为了躲避清军追击,只能带领部下进入密林作战,后来他身边只剩一个侍僮杨冠玉。为了抓他,他的妻子董氏与儿子张万祺,则成了诱饵,奈何他心意已决,于是,妻儿先他一步成为了光复大明的亡魂。1664年的一天,张煌言藏身的小岛进来了2名乔装打扮的僧侣,没过多长时间,一支清朝军队便从小岛的后山突击,进入到了他的藏身之处。他们刚一进入张煌言藏匿居住的地方,便看到了摆放在内室之中的棺椁,而且他的帷帐处还悬挂着一把利剑,至于床榻下面则是各种各样的书籍。起初,张煌言想要拔剑自刎,但他不幸被帷幔绊了一个跟头,所以清军成功活捉他。后来,他被押解到了杭州。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被关押在牢狱之中的张煌言,一开始想用绝食抵抗,后来他怕狱吏会因他遭受惩处,是以他每日只食用瓜果维系性命。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数十天,他就被提审到了刑场进行处决。在百姓的观看中,张煌言留下了4句表明他决心的短诗:“我年适五九(指45岁),复逢九月七。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随后,他挺直胸膛站立着,被刽子手处决了。然而,监斩官见杨冠玉年幼,想留他一命,谁料,杨冠玉却直言道:“张公为国,死于忠;我愿为张公,死于义。”言罢,他跪在张煌言面前,引颈受刑。如此忠心耿耿的侍僮,也令人感叹。张煌言死后,所有人都心照不宣地明确了一个事实:大明从此真的消亡在了这茫茫世间。大丈夫,当如是也!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虽然他是其中名气小的一个,可他也确实是三人中,死在敌人手里的一个,他也算是死得其所了。可是,岳飞守住了半壁江山,于谦守住了整个大明江山。他俩或许又比张煌言幸运。张煌言失去了妻儿,也丢了自己的命,到头来虽然还是什么都没守住,但他比岳飞和于谦,更悲壮。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大明,做一个“向死而生”的孤忠英雄,着实令人钦佩。就连他死后,清朝都给了他“忠烈”谥号。

3、杨冠玉追悼会全过程

西湖对面有三个墓,里面埋着的却是不同姓氏的四个男人,而墓碑上的字,却是s害他们的仇人所题的。这是怎么回事呢?第一个墓碑上的字是“皇亲赐谥忠烈”,就是说这是清朝皇帝给他赐的谥号,叫做忠烈。但是这墓主人呢,却是明朝的兵部尚书,叫张苍水。很多人不知道他,但是他却和岳飞齐名,是西湖三杰之一。他的故事不但留名青史,也让人潸然泪下。他叫张煌炎,号仓水,宁波人。1642年22岁的他就中了举,但是还没来得及考进士,明朝就灭亡了,紧跟着南京失守,满清的铁骑是继续南下,当时宁波的明朝官员是望风而逃。张仓水当时才25岁,他就组织了义军,请鲁王监国,举起了反清大旗。满清一路势如破竹的时候啊,他联合郑成功四入长江,收复了4府3州24个县。要不是郑成功私心太重,不听他的话,拿下南京,跟李定国遥相呼应,说不定南明啊,还能跟清朝划江而治。1661年的时候,郑成功进军宝岛,满清兵分三路进攻西南,永历皇帝被吴三桂所杀,李定国听说之后呢是吐血而亡。张仓水见大势已去,为了避免无谓的牺牲,他解散了义军,在舟山隐居。但是英雄总是干不过小人。由于叛徒的出卖,张仓水被抓,满清为了劝降,让他的部下和亲人来劝说,他说:“父死不能葬,国亡不能救,死有余辜,今日之事,但求速死。”而他的旁边埋着的就是他的参军江苏溧阳人罗子木的墓。 而另外一边埋着的两个人呢,他们的故事简直让人潸然泪下。杨冠玉是张苍水的书童,年仅15岁。清朝官员有心想要饶他一命,让他在悔过书上签个字,就可以放他走了,但是他却说出了让所有在场的官员都汗颜的话。他说:“张先生死,是为国,我愿死,是为忠。”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船夫,居然走到了刑场,跪哭在地。当时清朝抓到张仓水的时候,就是租用了他的船把张仓水押解到杭州的,当他后来听说这个人就是张仓水的时候,他是寝食难安,羞愧不已,于是就来到了刑场上前来祭拜,然后跟刑刑的官员说:“我要和张先生同死。”真的是英雄多出屠狗辈啊,所以他们两个人合葬在一个墓里面。 张仓水死的时候,年仅45岁。在墓道口的牌坊上面,有一副对联就是出自于张苍水的诗,“日月双悬于是墓,乾坤半壁岳家祠。”他一生以岳飞和于谦为榜样,而终,太和岳于并称为西湖三杰,为西湖增色,也光耀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