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王简介(末代哈密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9 16:11:31 浏览
1、末代哈密王

1840年,林则徐虎门硝烟,本是做了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后来却惨遭革职,被发配新疆!但即便遭遇了如此不公正的待遇,他却依然初心不改,甚至以戴罪之身,为朝廷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大难题。1841年6月,57岁的林则徐被道光帝流放新疆伊犁。虽然有两个儿子陪在左右,但去往新疆的路上,环境恶劣,道路颠簸,对年老体弱、病痛缠身的他依然是一种折磨。而且,大西北本就荒凉,风沙也大,他们的车马有时候被风吹得难以前行。大多时候,林公只能下车,由两个儿子搀扶着徒步向前。陪他进疆的两个儿子,一边搀扶着父亲前行,一边心痛得落泪,可又无法替父承受更多的苦难。虽然旅途劳累,吃尽苦头,但林则徐仍初心不改,心系百姓。到了伊犁,他便向伊犁将军建议兴修水利,屯田固边。当地官员百姓没有治水经验,他便带头示范,承建了一段河渠,并捐出自己随身携带的钱财,亲自带着人们施工。历时4个月,终于建成了被后人称为“林公渠”的工程,使当地十万余亩土地得以灌溉,造福百姓。这条渠一直使用了123年,在1967年才被新中国新建的河渠替代。虽然林则徐在北疆伊犁垦荒修渠成效卓著,但道光帝仍不放过他,一再对他打压,又派他去条件更加艰苦的南疆。从北疆到南疆,路途遥遥,天山阻隔,雪峰连绵。林则徐再次以羸弱之躯爬雪山,穿冰洞。但是,无论走到哪里,林则徐都心系百姓,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只想在暮年为国为民再尽一份绵薄之力。而当地官员和民众对他也是热烈欢迎。1845年,林则徐勘遍东、南疆域,从伊犁到喀什到哈密都留下了他辛苦劳作的身影,和一步步丈量的脚印。在勘察的路上,他经历了烈焰似火的酷暑,也经受了滴水成冰的寒冬,大风呼啸时甚至可以吹走人马车辆。但这也没有阻挡林则徐一路勘察的脚步。每到一处,随从搭帐篷做饭时,他便立即伏案办公,一直工作到深夜。睡眠严重不足时,就靠在车上小睡,缓解工作的紧张与疲劳。无论条件多么艰难,环境多么险恶,林则徐总是强烈要求属下须凭良心做事,上对得起朝廷,下对得起民众。虽然他每到一处,都为当地百姓解决实际困难,但因为他是戍边的罪臣,他的功劳全都只能记在当地的官员名下。不过,林则徐从不计较这些,只要能为国家效力,为民众办实事,他就心满意足了。整整一年,他在新疆为清廷新增69万亩耕地,极大地丰盈了府库,巩固了边防。林则徐的座右铭“海纳百川,无欲则刚”,也从侧面说明他是一位没有私欲,一心为公的忠臣。在南疆,林则徐还以戴罪之身做了一件更加大胆的事情,那就是“土地改革”。当地百姓官绅状告哈密王将辖区所有土地、煤矿、山林等资源都据为己有,大肆截留国家税收,汉、维民众生活苦不堪言。林则徐了解实情后,怒发冲冠,立即判哈密王将所占的1万多亩耕地返还给当地的汉、维农民耕种,并张出布告刻制成碑,广而告之:汉、维两族均在圣恩并育之中,都是大清子民,应和睦相处,不分彼此。各族民众感激万分,奔走相告,从此民族和睦,边防巩固。当地老百姓常说:林则徐真是为哈密民众办了一件大好事。也许是林则徐的功绩和能力,终于被皇帝看到了,清廷赦令下发,60岁的林则徐重新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在万民感激和依依不舍地祝愿声中,林则徐向关内开发。之后,他先后担任陕甘总督、云贵总督、陕西巡抚。继续为国效力,为民谋利。林则徐,虽遭朝廷排挤,被皇家钦定为罪臣,却是人民心中的功臣,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华夏民族,因为有像林则徐这样不畏强权,一心为民的官员,华夏历史才得以经历血与火的洗礼,仍屹立东方。作者:晨羽审稿:青儿责编:桔儿资料来源:《觅渡》梁衡著

2、哈密王墓

一路向西5上午​7℃,下午13℃,好冷。​预报明天晴天。去哈密回王府逛了一圈。她问这里为何叫“回王府”,是回回吗?当然不是回回,那是因为新疆的维吾尔族在清代时被称为回部,新疆被称为回疆,哈密王自然叫哈密回王。从清朝到民国,人们普遍将维吾尔族称作“缠回族”,一直到1934年,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在一些有识之士的建议下,省政府专门召开了讨论将“缠回”改名为“维吾尔”族名的专题会议,并于1935年召开的新疆省第二次民众大会上,正式规定使用“维吾尔族”这一名称代替“缠回族”。哦……​王府位于一座高台之上,所有建筑犹如昨日落成,碧色琉璃,白墙黛瓦,在这崭新的砖瓦之中寻不到历史的点滴痕迹。在这过往三百多年的岁月里,我想看到被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我抚摸着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在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中,寻觅着四周那些老桑树的苍幽,在空旷冷寂中只瞥见了一些坦荡的黄沙。人们也许只能从那些蜡像中窥视到一点儿百年前的王府兴衰。​一位六零后美女工作人员说,解放后王府还存留了一些老建筑,可是后来,文革时期,被红卫兵彻底捣毁了,破四旧,立四新嘛,一切封建社会的东西都不能留存。徐哥​看着忿忿不平的那位妹子说道,兴许再过三百年,这些建筑又是古迹。​我听到他俩一个说北京,一个说南京;一个说梁思成,一个说林徽因。​为了旅游,仿古建筑也是无奈之举。早知如此,何必当初!问题是当初不知道老建筑的留存会成为旅游观光的灵魂。​各地的文旅局长都在埋怨五六十年代的目光短浅,拆了真的,建了假的。看看西安和平遥的城墙,唉,无价之宝。​王府景区的出口必须要从一家玉石市场内通过,琳琅满目的玉石市场冷冷清清,商场的营业面积似乎比王府还要大,这也许就是地方政府所说的文物搭台商业唱戏,目的是为了搞活当地经济。​祝愿哈密的城市建设蒸蒸日上,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3、哈密王的历史概况

今天给大家说说老兵给我讲的第二个真实故事,当然还是在新疆。说起新疆,内地人熟悉的肯定是维族歌舞、新疆棉花和哈密瓜,其它暂且不表,我们单说说这哈密瓜。哈密瓜,就是哈密甜瓜的简称,哈密瓜在东汉永平年间就已经成为进贡的异瓜种了,一直到清朝,被哈密王作为贡品敬献于清廷,受到康熙赏赐而得名哈密瓜。不过,人人都说这哈密瓜好吃,但不知盛产哈密瓜的哈密也颇具传奇色彩,其中尤以五堡魔鬼城出名,当然所谓的出名也仅仅局限于哈密周边而已。去过312国道哈密段的人,应该多多少少知道哈密戈壁滩上的五组巨幅标语,五组标语共有30个汉字加一个巨大的感叹号,总面积75000平方米。五组工整的标语,据说现在在高德上还可以看到这些标语。八九年夏天,一个徒步进入哈密北部中蒙边境的驴友,在戈壁腹地,用部队给的手榴弹炸死了一只怪物,靠着吃怪物的血肉,终活着走出了无人区,这件事当时轰动一时,还上了报纸。之前提过,八三年,中科院、社科院组建了大量的民俗调研小分队,光是新疆就有三队,除了较为出名的彭加木教授(罗布泊、失踪)、向礼陔教授(喀纳斯、病故),当时还有另一名任姓教授(哈密、匿名)。事情很快引起了任教授的注意,随即在八九年十月初,在乌鲁木齐成立了一支7人地质考察队,为了区别院里的一号行动“长江”,这次考察行动代号“沙丘”。在新疆搞科研少不了驻地部队的支持,否则遇到突发事件,根本来不及应对,单单戈壁滩上的狼患就足以让科研队全队覆没。当然,这还只是肉眼能看到的,千里戈壁荒滩,当然不只有这些。因为老兵之前在南疆参加过一次救援地质队的活动(上一篇说过),所以考察队在出发前,院里就与新疆军区打招呼,协调他和作训股股长到哈密柳树泉八航校驻地打前站。当然这些都是老兵在事后才知道的,他们当初接到的任务就是护送一支考察队伍进中蒙边境无人区。当年十月六号,考察队与部队相关人员在柳树泉集合,拍照留念,考察队7人,部队出了5人(八航校地勤3人),共计12人。七号早晨,在柳树泉微光中,一行人向哈密东北部的中蒙边境出发,沿路的古柳,犹如飞瀑,郁郁隆隆,八航校的战友,给大家介绍沿路风景,一路上欢声笑语。九号,考察队到达了预定位置。安全起见,八航校地勤留了一人,考察队留了一人,建成临时基地作为紧急联络点,一旦考察队出现紧急情况,紧急联络点立马向八航校驻地求助。十月的戈壁滩,昼夜温差很大,白天高三四十度,晚上也就七八度。

4、哈密王是谁

?葡萄干,必备的零食之一。新疆葡萄干都不陌生,你们喜欢吃的是以下哪种呢??主要分无籽和有籽,?无籽包括:北极王,绿香妃,哈密王,绿宝石,黑加伦,红香妃,和田红,蓝宝石,黑夏,紫玫瑰,梭梭。?有籽包括:绿马奶,红马奶,红玫瑰,雪莲果.?北极王:个大皮薄,品相好,软糯味甜。绿香妃:粒大肉厚,味美,甜中带微甜。哈密王:个小带黄,软糯甜度高。绿宝石:粒小形状各异,但是齁甜。黑加仑:肉厚香醇,嚼劲十足。红香妃:粒大饱满,品相好,甜度合适。和田红:湿度大,肉质软,口感好;酸甜适中。蓝宝石:果实肥大,营养丰富,沁甜。黑夏:果实圆形,品相好,味甜适中。紫玫瑰:紫红色,黑紫色,香糯偏甜,带有玫瑰香。梭梭:颗粒小,皮厚肉薄,汁少无香味绿马奶:肉厚香浓,甜中微酸。红马奶:皮薄,棉糯味甜红玫瑰:肉软甘甜,有玫瑰香。雪莲果:肉厚坚实,偏甜,但是甜而不腻,入口含香。?喜欢吃葡萄干的朋友,可以选择混合五色葡萄干,一口尽享五种葡萄干,满足味蕾。肉厚颗粒饱满,清甜芳香,自然风干,保持自然的葡萄味。

5、哈密王后代现状

晋陕甘新自驾游记(十一)丝路之旅~哈密回王府与巴里坤美食序言:穿越河西走廊的丝路古径,马帮与驼队、瓷器和丝绸、黄金和琥珀、僧侣与经卷、财富与憧憬、风沙戈壁与山川美景,以及一代又一代人的激情、欲望、喜悦、悲伤,画面在重复轮回。今年,终于有机会踏足这里,走近广袤而神秘的西北腹地,启程一段梦回千年的河西丝路之旅。于是,画面和文字定格了美好的回忆。1.哈密回王府17日中午驾车抵达哈密,入住酒店后先来到附近一家特色餐厅~纳加美食馆午餐,稍微午休后参观回王府。哈密回王是清代哈密维吾尔族头领,也就是哈密地区的高统治者。据说哈密瓜产地其实在鄯善,因为是哈密回王上贡康熙皇上的贡品,所以被皇上赐名“哈密瓜”。据介绍,原来的回王府规模宏大,因为是回王参拜故宫后,被故宫的庄严雄伟所震撼,回到哈密后,在1706年招募汉人工匠仿照故宫的建筑风格建造的,所以还有着西域小故宫之称,后来在1931年因为战乱被付之一炬。现在的回王府是2003年开始重建,2005年建成的仿古建筑群,有回王寝宫、清真寺、议事处等,是回王办公及生活场所。好多建筑是按照原建筑4:1的比例建造。其中四个角亭是蒙、满、汉三种风格搭配的建筑,象征着多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作为一座承载着几百年历史风云的建筑,哈密回王府所见证和纪念的并不是某一任回王的不世勋业,而是历任回王倾力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怀。巍峨的楼台、多彩的琉璃、沧桑的古槡、青翠的庭院述说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哈密历史!从回王府出来又到对面的博物馆参观,主要是介绍哈密的历史文化和遗产传承的资料,还有出土的文物,反映历史上哈密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2.巴里坤美食晚饭来到一个顺兴楼的酒店,是经营巴里坤特色美食的餐馆,大包子、藤椒鸡、冬至饭、凉拌艾面、烤鱼烤串等等,让人口味大开。晚饭后已是九点多,天空晚霞很是绚丽色彩。3.下一站:开启丝路之旅~新疆(文图自创待续)

6、哈密王骆驼奶

1697年,噶尔丹自杀,骨灰和女儿都被手下人献给了康熙。死前他曾绝望地感叹:“同样是人,差距咋就这么大呢?听说康熙走过的沙滩能涌出甘泉,石头能长出青草,这是天在助他!我部下都投奔他去了,这是人在帮他!可我该如何是好呢?”人之将死其言也真!噶尔丹的话透露的是无奈、无助,更多的是不解。的确,他至死都不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其实,康熙皇帝之所以能打败他,原因不在天神的眷顾,也不在兵马的多寡,而在于大势所趋。因为同他一样,历史上分裂国家的人都没好下场!当年顺治迁都北京后,清朝就已经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早在元朝灭亡之后,成吉思汗的子孙就退到了塞外,驻扎在大漠南北,逐渐形成漠北蒙古、漠南蒙古、漠西蒙古三大部。后来,经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代的努力,漠南蒙古被征服,成了清朝的朋友。漠北蒙古(又叫喀尔喀蒙古)继漠南蒙古之后,也跟清朝建立了朝贡关系。可是,这时还有居住在天山以北和伊犁河流域的漠西蒙古不肯臣服。漠西蒙古又称厄鲁特(在清代也称卫拉特),是由明朝制造“土木之变”的瓦剌发展起来的。厄鲁特蒙古包括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和硕特、准噶尔四部,其中准噶尔部强大。当时,天山以北全是准噶尔部的势力范围,噶尔丹当上首领后,更使准噶尔部达到了鼎盛。噶尔丹志向豪迈,他不但要统一卫拉特蒙古,逐鹿天山南北,还想要问鼎中原。1688年,噶尔丹越过阿尔泰山,向东侵领漠北。喀尔喀各部抵挡不住准噶尔骑兵,只好跑到漠南向清朝求援。于是,康熙派人劝说噶尔丹返回阿尔泰山区,并退还喀尔喀各部的失地。但噶尔丹自认为兵力强盛,就给康熙写信硬刚说:“你做南方的皇帝,我做北方的君主。”然后率领10万大军到漠南蒙古乌珠穆沁草原,以此示威。康熙见噶尔丹如此猖狂,不仅阻碍了西域的统一,竟然还威胁到了中原的安全,于是在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下令征讨。康熙亲自率兵驻扎在长城口外,任命哥哥裕亲王为大将军,在乌兰布通与噶尔丹展开决战。噶尔丹第一次与清军交锋,不敢冒然进攻。他把上千匹骆驼捆住脚,让它们卧在地上,又在驼背上搭起箱垛,用浸水的毡布覆盖在上面,就像城垛子一样。士兵就在这些箱垛后面严阵以待。清军隔河列阵,先用大炮轰击,打死许多骆驼;骑兵、步兵随后冲杀过来,大败噶尔丹。噶尔丹当晚把军队撤到高处,第二天一大早,就派人到清营求和。裕亲王一边派人向康熙报告,一边又派使臣到噶尔丹营内,让噶尔丹起誓,不再向中原进犯。噶尔丹连忙当着使臣的面跪在佛像前磕头起誓,样子看上去很虔诚。使臣看到这种情况,就放心地回去了。康熙得到消息,当即派人去提醒裕亲王:“噶尔丹为人狡猾,不要轻信他的鬼话!”没想到命令还未传到,噶尔丹已经拔营跑了。噶尔丹丢下辎重,狂奔不止,士兵一路病死、饿死的不计其数,回到老家一清点,10万大军只剩下几千人。噶尔丹失败之后,并不死心。5年后,他又率3万骑兵侵入巴颜乌兰,扬言借来了俄国鸟枪兵6万,要兴兵侵入中原。康熙接到消息后,亲率中路大军,兵分三路第二次御驾亲征。康熙率大军日夜兼程走了两个多月,终于到了噶尔丹的驻地克鲁伦河。当天,他就派使臣渡河向噶尔丹约战。噶尔丹根本不信康熙皇帝会亲征至此,大笑说:“康熙哪能来得那么快!”可是,当他登高见到河南岸的黄幄龙纛和大军屯集时,这才吓得六神无主,当天晚上就故伎重演,率众西逃了。第二天清晨,发现噶尔丹的营盘空无一人,康熙马上派人通知西路大军火速阻击敌人。几天后,西路清军在昭莫多山下大胜噶尔丹,噶尔丹只带着几十个亲信逃脱。康熙得到战报,十分高兴,还命人在昭莫多山上树立石碑,记述此事。刚好这时候,噶尔丹的侄子策旺阿拉布坦得到康熙的支持,占领了准噶尔故地阿尔泰山以西的地方,开始与噶尔丹作对。老家已回不去了,噶尔丹只好收集残兵败将,在阿尔泰山以东地方游荡,靠打猎捕鱼过日子。不久,由于噶尔丹连年兴兵打仗,搞得准噶尔民不聊生,人们开始怨恨于他,部众也纷纷背弃他。康熙得知这个情况,就派人去劝降。但是噶尔丹不肯认输,拒绝投降。于是,康熙在公元1697年第三次亲征。噶尔丹连忙派他儿子到哈密借兵,没想到哈密王却把他的儿子绑了献给清朝。很快,噶尔丹众叛亲离,终日疲于奔命,连个囫囵觉都睡不了。他很不解,时常感叹命运不济,跟康熙相比,自己咋就这么失败呢?后来,噶尔丹在绝望中服毒自尽。他的手下把他火化后,将骨灰和他女儿一同献给了康熙,追随他的300户人也全部投降了。康熙下令赦免了准噶尔各部的罪过,封噶尔丹的儿子为一等侍卫。而噶尔丹的女儿钟齐海则被许配给一名二等侍卫。康熙还下令在狼居胥山立起一块石碑,记述了平定噶尔丹这件大事。噶尔丹是一个传奇人物,但是可惜,他碰上了同样志向豪迈的千古一帝康熙,也只能黯然谢幕了。

7、哈密王的后代

哈密回王墓、回王府、阿勒屯古街、哈密博物馆,讲诉哈密特色建筑、独有文化,百年历史。回王墓:是清代哈密回王及其王室成员的墓葬建筑群。第一部分膸大拱拜,该墓为新疆著名的伊斯兰建筑;第二部分是五座亭式木结构小拱拜;第三部分为艾提卡大清真寺,是哈密地区大清真寺,其内部容纳规模之大,居东疆之首,已有三百年历史。回王府:有“西域小故宫” 之称,曾是新疆历史上有名的西域府邸,哈密回王被清政府称之回疆八部之首。此地融合了多民族的建筑风格,是新疆当时规模大、建筑宏伟、风格独特的宫廷建筑群。(旧址新建)阿勒屯古街:一条仿古民族特色旅游街,里面有许多当地美食,特色手工、地毯。(体验当地氛围,也比较适合拍照)哈密博物馆:介绍了哈密当地饮食习惯民族习俗,还有大型翼龙化石,当地出土文物;近去还有四川古蜀文明特展,有三星堆(展出时间2023.6.18-8.10)‼️四个景点可以一天逛完,回王墓,建筑群体会更有意思,更适合拍照;回王府建筑群体比较新,里面有孔雀,喜欢买玉石的可以看看;阿勒屯古街,建议傍晚去,晚上气温凉快,人会比较多;博物馆,一定要注意开馆时间。⏰开放时间:回王墓(夏季9:30-18:30冬季10:00-18:00) 回王府(夏季9:30-19:30冬季 9:00-20:00)、阿勒屯古街、哈密博物馆(上午10:00-13:00下午16:00-19:00)?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回王府(四个景点全部集中在一起)?交通:可以开车,可以打车,公交车10路、14路哈密王陵站,也可骑共享电动车。?门票:回王墓(35元)、回王府(35元)、阿勒屯古街(免费)、哈密博物馆(免费,不需要预约直接参观) #哈密王简介#

8、哈密王是什么

看下面这些图片中的玉器,很难相信这些都是江西博物馆馆藏明代王公级别墓葬所出,质量不高,肉眼看有些甚至不是和田玉,可能就是像玉的石头,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明初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新疆地区“东察合台汗国”奉明朝为宗主国,明中央政府在新疆哈密设置了行政机构,这时玉石朝贡之路还算是畅通的。到正德四年(1509年),东察合台汗国因内乱分裂而灭亡,之后叶尔羌汗国崛起并壮大,而越来越衰弱的明朝失去了对新疆的控制权,到嘉靖三年(1525),明朝关闭了嘉峪关,官方的玉石通道也就不存在了,玉器的原料供给处于捉襟见肘的状况,明政府只能通过哈密王获得和田玉,辗转运输,玉料经过“多手”盘剥置换,到北京基本“不堪用”。像图片上那种品质与清乾隆平定回疆大小和卓叛乱之后进贡来的玉石相比,也只配称作“糟坑玉”,落到崇文门外发卖的地步。这时的宫廷用玉甚至比不上民间,因为民间私贩玉的现象严重,重利之下很多商人跨越千山万水跨越边界去贩玉,那么远千辛万苦的运回来,一定得挑玉质好的,所以某些时候民间用玉的品质甚至比宫廷要高。#哈密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