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咨简介(弘咨云科技成都)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9 16:38:00 浏览
1、弘咨云科技成都

三国名士诸葛恪是诸葛亮的侄子、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乃名门之后,家教严格,从小就天赋超群,聪明伶俐,人人称赞,然而听到大家这样看好自己的儿子,诸葛瑾却没有高兴,他说:“恪儿性格急躁、刚愎自用,而且太喜欢表现自己,锋芒过于外露,终将引来祸端。”200年,诸葛瑾为躲避中原战乱,进入江东,经弘咨推荐,效力于孙吴。诸葛瑾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称为“神交”,努力缓和蜀吴两国关系。有那么厉害的父亲和叔父在前,诸葛恪自然也不甘示弱,从小便表现出超高的智商。有一次,孙权见到诸葛恪,问他:“你的父亲和你的叔父谁更优秀?”诸葛恪应声回答:“我的父亲更优秀。”孙权问他原因,诸葛恪说:“我的父亲知道应该服侍谁,而叔父不知,所以我的父亲更优秀。”孙权听罢大笑。后来,蜀国有使者到来,群臣集会。孙权对蜀国使者说:“这个诸葛恪很喜欢骑马,回去告诉诸葛丞相,为他的侄子选一匹好马送来。”诸葛恪当即跪在孙权面前拜谢,孙权感到奇怪,问他:“马还没有到,为何就当面称谢呢?”诸葛恪说:“蜀国就好像陛下在外面的马厩。如今有了旨意,好马就一定能送到,我如何敢不谢呢?”这类表现诸葛恪才思敏捷、善于应对的事还有很多。前期,孙权还不怎么看重诸葛恪,只把他放在身边做一个秘书,而不给他实践自己的机会。诸葛恪为了出人头地,自愿接下了一个人人都认为不可能成功的任务,即平定居于丹阳山上的山越人。这个任务困难极大,自古以来就没人成功过,只因丹阳地势险阻,地形四通八达,那里的百姓自制兵器,崇尚习武,出山就为强盗,朝廷出兵征讨就躲回山中不见踪影,自汉朝以来就无法管制。然而,诸葛恪认为丹阳山势险峻,民风果敢刚劲,以前虽也在那里征发过兵众,但征的不过是边缘县分的平民,很少有深远腹地的人。想去把那里的兵员全部调发出来,并说,只要三年,就可征得甲士四万人。朝中官员议论纷纷,当时的人皆认为不太可能。连父亲诸葛瑾亦认为不会成功,更说:“恪儿不会使诸葛家兴盛,反而会令家族遭受灾祸。”234年,由于诸葛恪坚称他必会成功,于是孙权提拔诸葛恪为抚越将军,领丹阳太守,拨给他手执棨戟的骑兵三百人,授官仪式完毕后,孙权还特意命令摆好仪仗,兴作鼓吹,引导簇拥者他回家。诸葛恪到任后,采用武力围困与招抚并用的方针,发放公文给四郡所辖属县的长官,命令各郡严守疆界,严肃法纪,已归顺的山民,一律设屯聚居。随后,调集各路将领,派兵据守险要峪口,修筑围困工事,不与山越交兵,又令士兵全部抢收田野成熟的稻谷。山越人新谷无收,旧谷食尽,因饥馑而被迫出山归降。诸葛恪下令:“山民扬弃恶习,接受教化,应当安抚。迁到外县的山民,官府不得随便怀疑,加以拘禁。”山民周遗,过去横暴为恶,如今困迫无路,只好出山,心仍存异志,准备伺机为乱。臼阳县长胡伉知他心思,把他绑送到郡府。诸葛恪认为胡伉违反了“不得拘禁山民”的教令,将其斩首。山民听说胡伉被杀经过,知道官府只是想让大家出山,没有别的意思,于是大批山民扶老携幼,纷纷归降。三年之后,诸葛恪先后收服山民达十万余人,和预期的完全相同,他将其中壮丁四万余人编入军队,自己统领一万人,其余的分给了其他各位将领。从此,诸葛恪彻底在东吴站稳了跟脚,受到了孙权的重用。245年,诸葛恪升为大将军。251年,孙权病卧在床,而太子孙亮年纪还小,需要辅政大臣。后,在群臣的推荐下,孙权便命令诸葛恪兼任太子太傅,中书令孙弘兼任太子少傅。将除了杀生大权以外的所有事情都托付给诸葛恪。可是诸葛恪空有聪明才智,却没有半点父亲诸葛瑾的情商,大权在握以后,诸葛恪独断专行、以才压人,引起众怒。一开始,诸葛恪为收取民心,广施德政,取消监视官民情事的制度,罢免耳目之官,免掉拖欠的赋税,取消关税。每一举措,都尽量给百姓以德泽实惠,民众无不高兴。可是后来,东兴大捷以后,诸葛恪渐渐得意忘形,产生了轻敌之心,居然又要出兵伐魏。大臣们认为国力不支,军士疲惫,一致劝阻。诸葛恪不听,不顾众人反对,征发二十万人伐魏。吴地百姓骚动,诸葛恪开始失去民心。后,诸葛恪在伐魏之战中败得一塌糊涂,害得士兵死伤惨重,从此,百姓对诸葛恪大为失望,怨恨的情绪产生。诸葛恪的所作所为让朝中本来支持他的大臣们与他离心离德,不再支持他,甚至想要除掉他。孙峻便想利用诸葛恪为万民所怨、众口所嫌的机会,说他想制造叛乱,趁机扳倒诸葛恪。于是孙峻和吴主孙亮定下计策,置酒请诸葛恪赴宴。即便诸葛恪百般小心,后还是被大臣们设计害死了,更是牵连诸葛家族遭到诛灭。诸葛恪拥有聪明才智,却太过炫耀自我,压制了他人的表现空间,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也从不听从别人的规劝,终引起众怒,失去民心,被人设计害死,还牵连了家人。

2、弘咨的拼音

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标志之一。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要使不同的人结成团队,并且使团队的凝聚力成为企业的竞争力优势。光靠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领导者必须要拥有领导力,这是必不可少。从这个层面上面来说,高效的领导力是企业竞争的优势。那么领导者应该懂得如何让下属在合作当中去发挥作用。好的领导应该懂得加强部属的真心,不是总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松下幸之助是日本松下的总裁,的厉害,创办了这么一家伟大的公司。他的领导风格也是以骂人出名的,也是会以会栽培人才而出名的。有一次松下幸之助对他的公司的一位部门经理说:我每天都要做很多的决定,并且批准他人的很多决定。实际上只有40%的决策,我真正的认同。而剩下的60%是我有所保留的,或者说我是觉得过得去就可以了。这个时候经理觉得很惊讶,说如果松下不同意的事,你一口否决不就行了吗?但是松下幸之助却表示了反对,他说你不可以对任何事情说不。因为对于那些你认为算是过得去的计划,你大可以在实行的过程当中,使他们重新回到你所预期的轨迹。我想一个有时应该接受你不喜欢的事,因为任何人都不喜欢被否定。作为一名领导者你必须懂得加强人的信心,不能够动不动就打击你部属的积极性,应该极力的去避免用你不行你不会,你不知道还有也许这些字眼。因为我们要经常对你的下属说你行,你一定会你一定要,你可以你会你知道这样的词。伟大的领袖曾经说过,他说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所以领导者用人的能力比他个人的能力就更为关键。因为信心对人的成功是极为重要的,懂得加强部署的信心的领导,既是在给你的部署打气,更是给你的领导者。一个领导力的体现。很多领导他错误的以为只有树立的,让下属不敢忤逆自己的指令,才能够管理好自己的企业其他的想法,甚至有想法也不敢说出来。各位这样做不仅扼杀了员工的创新和积极性,而且堵住了企业向上发展的道路。所以为什么说猜疑是大的内耗。东汉的末年哈天下大乱,诸葛亮在隆中务农,后来被刘备三次上门请教。终于出山为刘备效力。而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则为了躲避战乱,来到了江东,经过孙权的妹夫弘咨的推荐,受到孙权的礼遇。起初诸葛瑾担任长使,后来又升到了大将军。但是当诸葛瑾代替吕蒙,成为南郡太守的时候,有人诬告他和刘备勾结,但孙权听了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那独孤呢。这句话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孙权相信诸葛瑾,自己和诸葛瑾有生死相依的誓言。谁说别的也不好使,短短的数语,便可以看出孙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真谛所在。孙权重用诸葛瑾,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和谗言。但是因为孙权了解诸葛瑾,所以都没有因为谗言而怀疑诸葛瑾,而是对他更加的信任,不对他有任何无端的猜疑。所以各位作为一名领导者,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听到谗言就对自己的下属不信任了,朝令夕改。今天让下属做,明天又让下属不做,下属这么做了,他要让下属怎么做,这样只会败坏了你自己的事业。孙子兵法曾经说过,叫做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这句话什么意思呢?一个有能耐的将领,君主呢你不要干预他的行动,才能够这个将,更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以求得取得好的战争成绩。所以领导就好比树根,下属就好比树干,下属的职权范围之内的事就让人家说了算。所以只要你不违违大原则,你大可不必去过问,不要随意进行牵制和随意的干预。因为信任是对人才有力的支持。首先,要相信他们对事业的忠诚,不要束缚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对创造性的开展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其次,要相信他们的工作能力,既要委以职位又要授予权力,使他们敢于负责,让他们明确的为自己的职责,去忠于自己的这种本职的职业操守。所以遇到事也不能推诿大胆的工作,对人才的信任和使用,还包括当下属在工作中出现了问题,走了弯路的时候,用人的人就要勇于去承担责任,帮助他人去总结经验,鼓励他们继续前进。所以用人不疑,还要表现在敢于用那些才干超过自己的人。在这方面,有的用人的人就的缺乏勇气,也的缺乏信心。他对于手下那些才干超群,特别是能够超越自己的人,总觉得这些人不好驾驭,他就处处去针对他们,甚至去设定限制。他们宁可将职权交给那些平庸的人,也不交给那些超过自己的人。这样下去久而久之,在他所领导的单位,形成了武大郎开店的局面。人才的缺乏,效率的低下。真正有作为的人充分和信任,善于那些超越自己的人。这样在他所领导的单位,才能够他自己有生机勃勃的局面。

3、河南弘咨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三国时代,诸葛氏堪称望族,在魏蜀吴均有高官显达,实属难得。诸葛亮在蜀为丞相,诸葛瑾在吴当上了大将军,族兄诸葛诞在魏也做了上将军。三个人比较起来,诸葛瑾本事小,但却凭借敦厚、诚恳获得孙权的信任,仕途风顺,波澜未惊。诸葛瑾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谦谦君子,事忠孙权,遇事不是不谏言,而是旁敲侧击,点到为止,孙权如果没采纳,便不再提。如果引起孙权不快时,赶紧刹住,再次求见,言他事而搪塞,谨慎如此。细想起来,他不是不负责,而是自知是个客卿,弟弟又在蜀国获那么大重用,恐怕也深知孙权的脾性,免得见疑。有一件事很能说明他这样做的益处,有个叫殷模的校尉,犯了错,孙权要重惩他,众官为之说情,孙权更气愤,唯有诸葛瑾没说话。在孙权点名后,他并不直接为殷模辩护,而是谈自己与殷模来投东吴之不易,君侯恩重如山,殷模却不知报答,犯此错误,他提醒不够,也有责任,因此不敢说话。此番话感动了孙权,还给了孙权一个台阶。孙权说,看在你的面上我就赦免他罢。这个反弹琵琶的谏言效果多好。估计诸葛瑾是琢磨过韩非子"难言"说君理论的。 诸葛瑾字子瑜,琅琊阳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太傅诸葛恪之父。建安五年,躲避中原战乱,进入江东。经弘咨推荐,效力于孙吴。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称为“神交”,努力缓和蜀吴两国关系。建安二十五年,吕蒙病逝后,出任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出任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册封宛陵侯。赤乌四年去世,享年六十八岁。诸葛瑾虽没有过人的才能,但仕途却很好,官越做越大,还独当一面领兵打仗,开府治衙。其原因在于他的稳重,在于孙权对他的信任。刘备率大军伐吴时,诸葛瑾去书相劝,还想当面去劝说刘备,被刘备拒绝。有人造谣言,诸葛瑾投蜀了,孙权说:"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渝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信任如此,想不当大官都难。恩泽惠及下一代,儿子也聪明有出息,可惜太聪明了,反而惹得后来诛灭三族。诸葛瑾是看到儿子将来要惹祸的,也没有办法,自己智平得福,儿子聪慧招祸,想来亦是死不瞑目吧。

4、上海弘咨

两个字换来一头驴“这人是诸葛亮的大哥。” “这人长一副驴脸。”每当听到人们这样介绍,“这人”总会无奈地补充说:“在下诸葛瑾。”总是以“诸葛亮的大哥”身份被人们记住,诸葛瑾抱怨说:“谁让我是老大哥呢!家庭事务影响了我的发展啊。”诸葛瑾兄弟三人,下面有两个弟弟:诸葛亮和诸葛均。说起来,琅邪阳都诸葛家也是名门望族, 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相当于现在的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诸葛瑾的父亲诸葛邽担任太山郡丞,还没来得及进一步到一个像样点儿的官职,就因病去世,而且还撇下了三个儿子和至少两个女儿(根据史书记载,诸葛亮至少有两个姐姐)。诸葛亮和诸葛均还远未成年,被叔父诸葛玄带到担任郡守的豫章郡,而诸葛瑾则成了留守人员,担负起家庭重任。诸葛亮后来跟着诸葛玄投奔荆州牧刘表,在叔父的斡旋下,诸葛亮进入了荆州名流圈,名气越来越大,以至刘备三顾茅庐。而诸葛瑾,则在老家肩负着照顾整个家庭的重任,社交圈子小,也就成不了名人。后来诸葛瑾带领家人到江东避难,一直找不到工作,之后巴结上了孙权的姐夫弘咨,在他的推荐下,才到孙权的将军府担任职务。诸葛瑾也做出了一些业绩,但是和诸葛亮相比,他还是显得太平庸了。对于人们总以“长一副驴脸”作为他的特征,诸葛瑾无法辩驳,没办法,脸就在那里挂着呢。驴脸是很长的,而诸葛瑾的脸似乎比驴脸还要长一些。偏偏诸葛瑾是个老好人,脾气超级好,大家总喜欢拿他的长驴脸开玩笑。诸葛瑾害怕的,就是孙权请客。孙权这人喜欢开玩笑,每到他请客的时候,总会拿诸葛瑾的长脸找乐子。“你要乖哦,不管别人说爹爹什么,你都不要生气。要知道被人当面嘲笑了之后,就不会受到更多攻击了。”诸葛瑾嘱咐儿子诸葛恪。孙权再次请客,说是可以带孩子,诸葛瑾为了让年纪小小的诸葛恪见见世面,就把他带去了。诸葛瑾担心儿子看到他被人当众取笑,会耍孩子脾气撒泼,搅了孙权和大家的雅兴。当一只驴被牵到所有人面前时,诸葛瑾就知道今天自己又难以幸免了。果然,那只驴一出现,大家就都放下酒杯,有人指着驴,有人指着诸葛瑾,有人指指驴又指指诸葛瑾,兴奋地大笑。驴脸上挂着一张长标签,上面写着字,有人故意大声读了出来:“诸葛子瑜”。子瑜是诸葛瑾的字,称呼人的字本来是表示尊敬,孙权却把诸葛瑾的字挂在驴脸上。诸葛瑾一动不动地尴尬地干笑,脸越发显得长。如此,大家笑得更加夸张。孙权精心设这个局,谁敢不笑?再说也确实好笑。诸葛恪看看狂笑的全体,看看开心的孙权,看看尴尬的父亲,后看看无辜的驴,从座位上腾地一下站起来,向孙权跑去。诸葛瑾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所有人不再笑了,都惊讶地看着这个小孩,都以为他要到孙权面前撒泼。孙权暗暗叫苦:坏了,要是被这个孩子指着鼻子骂一顿,那该如何是好!诸葛恪跪在孙权面前,说:“请给我笔墨,我要在标签上添上两个字。”这小家伙儿要搞什么鬼?孙权让人给诸葛恪拿来笔墨,诸葛恪就在标签上添上了两个字:之驴。“诸葛子瑜之驴。”有人读了出来。举座欢笑,这次是欣喜和赞美的笑。孙权哈哈大笑,对诸葛恪说:“既然是诸葛子瑜之驴,那你把它牵走吧。”两个字换来一头驴。诸葛瑾摸着自己的大长脸,第一次觉得长个长脸也不错嘛。从此,人们再介绍诸葛瑾时,不再说:“这人是诸葛亮的大哥”,而是说:“这人是诸葛恪的父亲。”孙权命令诸葛瑾:“以后参加宴会,必须携令郎前来。”这么聪明的孩子,谁不喜欢呢?

5、弘咨集团

诸葛瑾一生没有办成过一件事却步步高升善始善终。诸葛瑾逃避战乱时与家人走散,与继母一起来到江东,遇到孙权姐夫弘咨。弘咨把诸葛瑾留作门客,做长史后做中司马。从二十六岁到四十岁,江东经历赤壁之战、南征交州、合肥之战、濡须口之战、孙刘联姻等,没有记载诸葛瑾有出主意。四十一岁,诸葛瑾出使成都,谈判关于荆州的事情,也没有什么成果,可诸葛瑾回去以后竟然没有受到领导和同事的指责。四十五岁,跟随吕蒙讨伐关羽夺回荆州,还是没有什么作为。四十七岁,刘备要倾蜀国之力讨伐东吴,孙权想要求和。诸葛瑾写信劝说刘备。四十八岁时孙权称王,诸葛瑾被提拔为左将军、督公安,假节,封宛陵侯。五十二岁,诸葛瑾和孙权分兵两路攻打魏国重镇襄阳,两路都战败。诸葛瑾没有受到处罚,居然还升官,从左将军升为骠骑将军,比张飞生前在蜀国的车骑将军职位还高。五十五岁孙权称帝,诸葛瑾被封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六十二岁孙权北征,派陆逊和诸葛瑾攻打襄阳。陆逊派韩扁怀揣奏疏上报朝廷,返回途中被魏军抓获。诸葛瑾听后十分恐慌写信给陆逊说:“皇上亲自带领的人马都回去了,就剩下咱们了,敌人抓了韩扁,我们的虚实敌人都知道了。而且现在河水也快干了,趁着船还没搁浅,咱们赶紧撤吧!”陆逊没理诸葛瑾,只是催促手下去种蔬菜,自己就和众将领下棋、玩游戏。诸葛瑾知道后说:“陆逊足智多谋,他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于是诸葛瑾亲自来见陆逊,陆逊告诉他:“敌人知道皇上已经回去了,肯定专心对付咱们。现在敌人知道了虚实,我们更要镇定自若,稳住部队,然后再巧施计谋,退出此地。如果今天就让敌人看出来我们要走,敌人就知道我们害怕了,肯定来追杀,那我们才真叫危险了”。后由诸葛瑾在船队里坐镇,陆逊率领全部兵马向襄阳进发。敌人震慑于陆逊的威名,立即退回城中。诸葛瑾便引船而出,陆逊慢慢整顿好队伍,大张旗鼓地走上船。敌人不知究竟,反而不敢追击,于是全军安然退出。六十七岁孙权兵分四路伐魏,诸葛瑾和长子诸葛恪各率领其中的一路。魏国派出司马懿,将四路吴军全部击败。诸葛瑾去世,临终嘱咐办丧事不要多花钱。他的一生就这么结束了。综合来看诸葛瑾一生的可贵之处至少有三。第一,在具体事务上虽然不做事儿、不成事儿,可是从不挑事儿。肯做事儿、能成事儿固然好,但重要的是不能挑事儿。第二,揣摩领导意图,动机上是出于对孙权的无限感激,加上委婉表达,要真心有真心,要方法有方法,达到拍马屁高境界。在孙权心中,诸葛瑾不是他的手下,而是他的朋友,的贴心朋友。能为他建功立业打江山的人很多,诸葛瑾却是绝无仅有无可取代。第三,与领导关系铁到这个份儿上的人寥寥无几,即使有也往往会去争权夺利引起众怒,于是d同伐异铲除异己后身败名裂。诸葛瑾从来没有利用领导信任作威作福,反倒是一次次出手帮助同事免于灾祸,不争不抢不斗不说是非。

6、弘咨

以前曾听那些财经达人说过一句巴菲特的名言,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其实这句话根本不是巴菲特说的,而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托宾说的。不过,类似这样的智慧,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早就有人顿悟。国产神剧《雍正王朝》里就有,就是佟国维那句佟氏家族长盛不衰的秘诀:“不要一条道走到黑。”这和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差不多的意思。如果你觉得这是艺术作品的文艺渲染,是虚构的。那么真实历史上,玩鸡蛋分篮的聪明人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把鸡蛋分流的投资策略玩得溜的,就是三国时期的诸葛家族。到底有多溜呢?三国时期中国终分为三大势力,而诸葛家族,兵分几路,一路投奔吴国,一支主政蜀国,一支留在了魏国,每一个势力都下了注。去了蜀国的是诸葛亮、诸葛均兄弟。这个无人不知。诸葛亮官至蜀汉丞相,得封武乡侯,还享受到了白帝城托孤的待遇。也就是说,不仅刘备生前对诸葛亮言听计从,死后还把后事、阿斗和蜀汉的基业都托付给了孔明。诸葛均跟着哥哥混,也官至长水校尉。投奔吴国的是诸葛亮和诸葛均的亲哥,诸葛瑾。诸葛瑾官至东吴的太傅和大将军,得封宛陵侯。他的长子诸葛恪也在东吴官至太傅和丞相,得封阳都侯,算是一手掌握了东吴的朝政大权。留在魏国领地的是诸葛亮、诸葛均和诸葛瑾的堂弟,诸葛诞。诸葛诞官至魏国的征东大将军,得封高平侯,是青龙年间中原名士“四聪八达三豫”中“八达”之一。而且,诸葛诞长女嫁给了琅琊武王司马伷,别看这位只是个不起眼的王爷,他们一起剩下了琅琊恭王司马觐,司马觐又剩下了司马睿。这位司马睿就是后来东晋的第一位皇帝晋元帝。这鸡蛋分着分着,都变成了金蛋。这是什么样的投资回报率?其实东汉末年的诸葛氏,并不是什么豪门望族。诸葛氏,据说初姓葛,因为这一支是诸县葛氏,后来就有了诸葛这个姓。往远了说,追溯祖上,也就是西汉时期的名臣诸葛丰。诸葛丰虽然以执法严明,刚直尽忠见称于史书。但本身也就只做到了司隶校尉,这个官倒是不小。不过诸葛丰后来得罪了汉元帝,被罢免了。往近了说,诸葛亮、诸葛均和诸葛瑾的父亲诸葛珪,曾任兖州泰山郡丞。大概就是地级市的二把手这样。他们的叔叔诸葛玄,初为刘表的属吏,后来受袁术荐表为豫章太守,但是位置没坐稳,就被别人抢走了。而诸葛诞这一支父辈的情况更是不详,大概不是什么厉害角色。可见诸葛家族在三国初期,肯定不是寻常百姓家庭,但也谈不上是多大的豪门望族。和袁绍袁氏家族的四世三公的底蕴相比遥不可及,和官宦世家的荀氏家族也相差甚远,甚至连宿敌司马家也比不过。这样的“普通家族”却靠着分散投资多方下注的方式登上历史舞台。诸葛瑾是为了躲避战乱,而从徐州琅琊郡迁往江东。得到了孙权的姐夫弘咨的推荐信。与鲁肃一起受到孙权器重,一步步升为长史、中司马。诸葛亮的经历就耳熟能详了。诸葛亮是跟着叔叔诸葛玄去投奔刘表,但是刘表不是值得托付的明主。于是隐居隆中,等到那个命中注定的刘皇叔三顾茅庐,再用准备好的《隆中对》惊艳登场。诸葛诞的出场就更晚了。等到曹丕称帝才有官职。曹丕死后,魏明帝曹叡看他不爽,还把官职撸了。等到了曹芳继位,才重新恢复官职,真正登上历史舞台。甚至诸葛氏这三个分支还产生过多次交集。赤壁之战时,曹操大举南下,鲁肃提出联刘抗曹,出来奔走撮合的就是诸葛瑾和诸葛亮兄弟,后兄弟齐心,孙刘联军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是诸葛氏的合纵。而到了后期,著名的东兴之战。诸葛诞趁着孙权病亡,率军进攻吴国。但那时候吴国掌权的正是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诸葛恪亲率领四万援军和自己的堂叔在东兴交手。后诸葛恪大胜。这是诸葛氏之间的交手。诸葛家族能在三国如此开枝散叶,家族的战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