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介辛弃疾(辛弃疾词传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9 16:57:46 浏览
1、辛弃疾词传简介

每天读诗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欢迎关注雨打梨花333,带你一起悟情感、品人生!【原词摘抄】《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宋•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存词六百多首,为两宋词人之冠。有《稼轩长短句》。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创制飞虎军。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为知绍兴、镇江二府等职,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注释】1.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2.鸣蝉:蝉叫声。3.旧时:往日。4.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5.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6.见:(xiàn),同“现”,显现,出现。【译文】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清凉的晚风送来阵阵蝉鸣。农人在稻花的清香中谈论丰收,青蛙的叫声连成一片。七八个星星点缀着夜空,两三点雨滴落在山前。从前落过脚的社林边的茅店,在转过小路的溪桥边倏然出现。【赏析】|抄录|这是词人记自己夜里在乡村赶路时见到的景物以及心中所感,写得轻快活泼。词人用清新明快的笔调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农村月夜图:夏天的傍晚,天上缀着几颗星星,月亮从树梢间升起,一片稻花香里农夫们快活地说着丰收的年景。走在小路上的词人耳边还不时传来蛙声蝉鸣。上阕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创作背景】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是其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2、人物简介辛弃疾

历史名人故事汉武帝得了伤寒,正在宫里边休息。母亲魏少儿就抱着孩子襁褓中的霍去病走到宫里边啊,突然这个孩子哇哇大哭,把汉武帝吓出一身冷汗。伤寒好了,所以他就给这个孩子亲自取名去病。而后素有“词中之龙”之称的辛弃疾,因为他的爷爷辛赞是霍去病的粉丝。名字也是比着霍去病起的。霍去病简介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中国历史上西汉时期的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icon,骠骑将军,封冠军侯。主要战绩巜定襄北之战》,公元前123年首战率领800骑兵深入匈奴后方,在长途奔袭数百里后,杀入匈奴腹地,不但亲手斩杀了几名匈奴贵族,还俘获了两千多俘虏,其中包括匈奴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巜河西之战》,公元前212年,汉武帝任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从而正式开启霍去病抗击匈奴的人生,霍去病屡屡打击匈奴,很快使得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漠北之战》,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命卫青与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2000多里,大破匈奴军,乘胜追杀到狼居胥山,在这里举行了祭天封礼,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封狼居胥,经此一战,匈奴势力大为退。酒泉典故河西之战的时候,汉武帝为奖励霍去病的赫赫军功,特意派人从京城送来一坛上好美酒,霍去病并无独饮,而将酒倒入身边的泉水中,与全体将士分享饮用。这成了霍去病动人的故事之一,后来此地被称为酒泉。英年早逝,天妒英才。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仅二十四岁。武帝赐谥号"景桓",陪葬茂陵。成就与影响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是中国历代兵家人生高追求,毕生奋斗的愿望。霍去病的军事生涯极其短暂,但是在他领兵抗击匈奴的几场战役中,场场封神,从无败绩,堪称不败的战神。霍去病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荡气回肠。是保家卫国的代名词,是人们向往的一种境界。"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这首《少年行》,是对一代战神霍去病的褒扬。这样的人生别人羡慕不来,他的天资是与生俱来的。#请简介辛弃疾#

3、简短介绍辛弃疾

词前的小序介绍了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宋孝宗淳熙六年己亥年,即公元1179年的暮春,辛弃疾从湖北转运副使改任湖南转运副使,同时任职湖北转运司的朋友王正之在官署院内的小山亭设酒招待即将离任的辛弃疾,辛弃疾很受感触,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摸鱼儿》。上篇11句,分为三层,惜春、劝春、怨春。前4句是第一层,春天还能经受几场风雨的折腾呢?眼看着春天就这样匆匆离去了。诗人担心的是花开的早,因为开的早所以败的早,何况眼下已经是遍地落红了。诗人大吼一声“春天你给我站住!”听说芳草漫漫,已经遍布天下了,你上哪去找归途呢?你还是留下来得了。无论自己怎么劝,春天还是一句话也不说,闷着头赶路,只管匆匆离去。看来看去只有屋檐下的蛛网还算做了点正经事儿,它们在用自己织的网挽留漫天飞舞的柳絮,让人感到春天才刚刚离去。下篇一连用了汉武帝时的陈皇后、汉成帝时的赵飞燕、唐玄宗时的杨贵妃3个典故,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复杂感情。汉武帝时期,陈阿娇与卫子夫争宠被贬长门宫,据说阿娇为摆脱困境,派人找到蜀郡的司马相如奉上千金请司马相如为她创作了《长门赋》,汉武帝读后重新宠幸了阿娇。但这其实只是对《长门赋》的一种炒作,并不是历史事实。前5句意思是陈皇后请司马相如写作了《长门赋》,原听说事情有了转机,未曾想原定的日子又不算了。肯定是又被小人妒忌,即使用千金请司马相如创作了《长门赋》,自己的一腔钟情又能向谁倾诉呢?接下来是对打击自己的小人的警告。你们不要太得意了,你们没看见吗?杨玉环和赵飞燕只能是宠幸一时,终一个是血溅马嵬、一个畏罪自杀,没有一人有好下场。不受重用的闲愁令人沮丧,千万不要独自登高楼,因为斜阳正照着朦朦胧胧的柳树一点点西沉,看着令人心碎,春天就在这样的日升日落中一天天流逝了,自己的抱负也一天天被耽搁了…

4、简要说明辛弃疾

一句古诗词,走近一个人:你要默默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古诗词原文: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宋】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译文:你要像鲲鹏,展翅翱翔于北方的大海,或者像丹凤,只朝向东升的骄阳。携书配剑,能文能武,广阔的应试之路,就在你脚下。明年今日,你必青云直上,仕途顺遂,而其他人,还在为求取功名而日夜奔忙。回想你的努力,没有白费,你当可轻松愉悦,闲看世间。·简介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历城)人。南宋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他一生的志向是要恢复中原,可命运多舛,壮志难以实现。他将满腔的激情和爱国主义情怀,全部融入到自己的词作中,以此表达自己的抱负和情感。·生平辛弃疾出生时,汴梁已沦陷。辛家人口众多,无法从容南渡中原,祖父辛赞只得违心在金国为官,安顿家人。不过,辛赞从小就对辛弃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让他参与金国科考,借以了解金国情报。辛弃疾年纪轻轻,就踏遍了金国腹地燕山,心中充满了英勇的志向。他立志要闯出一番事业,收复失土。22岁,少年辛弃疾热血滚烫,加入起义军,奋举义旗。他仅带50余人杀破五万金兵,突袭金营,活捉叛徒,壮士惊慨,天下扬名。32岁,辛弃疾得以回归中原,在宋朝为官。然而他性格刚烈,不可避免得罪大批权贵。42岁,辛弃疾被罢官,走马江湖,与许多才子一同,创作了豪放激越的词作。他们将诗和词融合,展现出极为瑰丽的文学风貌,作品充满畅快淋漓的感觉。64岁,辛弃疾已到暮年,壮心不已,又被南宋朝堂起用,无奈一腔热血化为冰雪,朝堂无道,本以为报国有门,却无路可去。·评价辛弃疾一生波澜起伏,曾在20多年间,被朝廷频繁调动达37次之多。但是,他每有机会,总是全力以赴地去做。他心怀忧国爱民之情,将自己的豪情写入文章之中,文笔格调豪放激昂,情感深沉凝重,以诗入词,以文化境界,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尽情地表达在纸笔之间。存世词作约600多首。辛弃疾在词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就是丰富了词的内容和题材。他的词不仅有国事和哲理,还有朋友之间的情感、恋人之间的情愫,以及描写田园景色、民俗风情、日常生活和读书感受等。可以说,他几乎把所有其他文学形式中的内容都融入到了词中,其涉及的范围甚至比苏轼还要广泛。“辛弃疾的不放弃,坚持,坚守,坚定,可撼泰山,可复河山,可壮江山。”参考资料:《辛弃疾:从来诗剑风 流》

5、辛弃疾简介简短

点绛唇·隐隐轻雷宋•辛弃疾隐隐轻雷,雨声不受春回护。落梅如许。吹尽墙边去。春水无情,碍断溪南路。凭谁诉。寄声传语。没个人知处。作者简介: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辛弃疾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6、有关于辛弃疾的简介

近刚好读完了《雪国》,于是开始琢磨下一本书读什么?想来想去还是选了重读《隋唐演义》,上次读它还是在上高中时。其实,一部好的古典书籍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文字简洁优美,有自己的写作技巧,融入诗词元素,立意深远,富有哲理,等等。《隋唐演义》也不例外。本书第一章,先是对作者做了介绍:褚人获(1625—1682),字稼轩,号石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能诗善文,甚有文名,终身未仕。有趣的是,作者的字和辛弃疾的别号都是:稼轩;他又与吕光复都号石农。而这个字和号似乎都隐藏着“归隐”之意。曾有人如此评价褚人获:“少而好学,至老弥笃,搜群书,穷秘籍,取经史所未及载者,条列枚举。其事小而可悟乎大,其文奇而不离乎正”。而《隋唐演义》的主要成就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他们有的忠勇兼备,有的有情有义,有的足智多谋,还有一些单纯可爱的优秀女性,等等。并且小说的语也言比较简练生动,颇具世俗气息。因为作者能诗善文,所以文中也有很多添彩的诗词,因而在通俗的基础上,它也是不缺文化底蕴的。另外,《隋唐演义》是根据明代的《隋唐志传》《隋炀帝艳史》和《隋史遗文》等书及民间传说改写而成,是一部兼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小说,它对《红楼梦》等有一定的启发、示范作用。#请简介辛弃疾#

7、辛弃疾简介是

欢迎关注雨打梨花333,与你一起走入诗词美丽的世界,感受至美意境,体验诗情人生!【原词摘抄】《 青玉案•元夕》南宋• 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存词六百多首,为两宋词人之冠。有《稼轩长短句》。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创制飞虎军。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为知绍兴、镇江二府等职,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注释】1.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2.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3.凤箫:箫的美称。4.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5.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6.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7.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8.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9.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10.千百度:千百遍。11.蓦然:突然,猛然。12.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译文】|抄录|像春风吹开了千树银花,又像满天繁星雨点般落下。宝马拉着的彩车奇香四溢,都是来观灯的富贵人家。悠扬的箫声四处回荡,皎洁的明月渐渐西斜,鱼龙彩灯欢快飞舞,通宵达旦不觉困乏。女子们打扮得似玉如花,蛾儿雪柳头上遍插,笑语盈盈地走过,一路上香气飘洒。我焦急地把她寻找,在人群中找了千百回也不见她。突然间我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稀疏之处发现了她。【词品赏析】|抄录|这是一首深有寄托的词,词作通过对元霄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的极力渲染,反衬出一个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女性形象,寄托看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上片写元宵之夜的盛况。灯火辉煌、歌舞腾欢,一片繁华热闹。花千树、星如雨、玉壶转、鱼龙舞,灯火之繁多,如在目前。这样热闹的夜晚,自然是游人如织,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无不走出家门,涌上街头,共庆佳节,真正是车如流水马如龙。下片重在描述一个具体的人。前两句写观灯的女子,这些游女们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词人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未曾离去!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构思巧妙: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就没有任何意义与趣味。同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根据历史背景可知,词人当时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作词背景】这首词作于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或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腔激情、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8、辛弃疾简介及代表作品

简释词之格律词是在诗歌基础上发展而成。词是唐代出现的新文体,导源于民间,直到晚唐五代才拥有独立地位。词是宋代文学的标志,涌现出众多词作家和词作,极一时之盛,宋词是词发展的巅峰,也是对我国文学的重大贡献。词初称“曲子词”,如敦煌曲子词,是配乐歌唱的。因此,词是有严格的声律规则的,即“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为适应乐曲节拍,词的句子是长短不齐的,故词又叫长短句,词的韵位也是参差不齐的。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词却有千余词调名,如《浪淘沙》、《水调歌头》、《声声慢》、《虞美人》等等。每个词调代表一个格式,词句的长短、平仄和韵法皆因词调不同而相异。词按字数多少分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类,如《虞美人》是小令,《江城子》是中调,《雨霖铃》属于长调。词的一段称片或阕,按段多少词可分单调(多为小令)、双调(小令中调长调都有)、三叠和四叠(都是长调),像《水调歌头》就是双调,有上下两阕。每个词调都有规定的词谱,我们需按照词谱规定的字数、平仄等格式来填词。比较通行的词谱有清人万树著的《词律》,清康熙年间编成的《钦定词谱》。而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更方便初学者检索。词韵较诗韵为宽,可参阅《词林正韵》。需要注意的是,用仄声韵时,同韵部上声韵和去声韵往往可以通押(如《水龙吟),入声韵一般都是独用(如《雨霖铃》)。掌握了律诗的平仄和对偶规律,就容易理解词的平仄和对偶,因为词句基本上都是律诗句,只是不像律诗那样讲究粘、对罢了。词的韵位疏密也不一致,这有利于表达起伏变化的思想感情。词句短的是一字句,长的是十一字句,各类句子的平仄和使用方法都有一些规定,这里限于篇幅不详细介绍了。后说一下“一字豆”,这也是词的一个句法特点。如“对长亭晚”,实际是三字句前加一字豆。一字豆多是虚词,也用动词,大都是去声。下面说说宋词概况。宋词起初受五代影响,晏殊、晏几道父子的词承袭了花间派的流风,或富贵浓丽或婉转秀丽。自柳永始词风大变,他一改晚唐多儿女之情的几十字“小令”,开拓了百字以上的“长调”,长铺叙用俗语,反映中下层人民生活和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苦闷。他的词流传久远,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之说。苏轼之词反柳永婉约之风,脱离了五代影响开创了宋词豪放派。他才情横溢,以诗赋和经典语入词,还用散文句法作词,用词写情、说理、吊古伤今,他不拘声律,自由奔放,使词脱离音乐,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新诗体。周邦彦是继苏轼后另一重要词人,他继承发展了柳永婉约之风,因其是一位音乐家,创造了许多新词调。他的词声律严整,“曼声促节,繁会相宣”宜于歌唱。他的词集婉约派之大成,影响所及开南宋姜夔、吴文英一派。姜夔是继承发展周邦彦的代表词人,他精通音律,其词音律特别和谐,辞句工巧,结构缜密。他一改周派作露骨情词的陋习,创造了骚雅沉郁的词风。吴文英、史达祖是继姜夔后的同派词人。李清照是北宋末年我国文坛第的女词人,其传世作品不多,其词造语清新,意境深切,真切感人,才华不凡。她早年的词多写闺情相思,题材狭隘,晚年的词联系当时国破家亡,有一定社会意义。她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词世称“易安体”。词到南宋又有所发展,因当时文人身受家破国残之痛,爱国激情高涨。著名的爱国词人当属辛弃疾,他抗敌报国之愿未酬,遂将爱国激情和牢骚不平熔铸其词中,抚时感事,气魄雄伟。他继承发展了豪放派的特色,并加以变化、发展了散文化的句法。刘过、刘克庄、张孝祥、陈亮和陆游是辛派的代表词人,两刘的词自由恣肆,是辛派的嫡系。后说一点,辛弃疾还创作了许多描写农村风物、活泼清新的小词,能和范成大的田园诗媲美。本文内容主要参考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1983年的《大学语文》修订本。感谢阅读,如对您有所帮助,我感到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