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琬简介(解琬主要成就)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9 17:44:33 浏览
1、解琬主要成就

朔方军的历史朔方军是唐朝开始在西北地区的一支军队。自武则天元载年间开始,先后有朔方道行军大总管、朔方军大总管、朔方节度使等名称的统帅。先后担任朔方军统帅的将领有100多人,到五代时期结束。朔方军存在时间,总共200多年。朔方军早见于《资治通鉴》的记载:延载元年年(694年)三月初一,武则天“更以僧怀义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率“十八将军以讨默啜,未行,虏退而止。”这是朔方军正式出现的标志。这支朔方军中除汉族外,还有不少番兵番将,这是由汉族与少数民族组成的特别强悍的北部边塞地区的边防军。朔方军的军部——“屯所”,设在塞北名城灵州(又名朔方,曾名灵武郡,简称灵武,故址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这支军队组建的目的,是防御和讨伐突厥的进犯。朔方军统帅的名称,开始的薛怀义称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属临时出征。后来去掉“行军”二字,称“朔方军大总管”,到张仁愿任朔方道大总管,完成了朔方军由临时出征到镇军,再到常规镇守的正规军的转变。再后来,张说出任“朔方节度大使”,朔方节度使作为朔方军的统帅,唐代先后历任朔方节度使约70位,五代时期朔方节度使约为14位。加上朔方道行军大总管和朔方军大总管,朔方军统帅总计100多人。朔方军成为唐朝活跃在以灵州为核心的京畿北部和西北部广阔地区的十大节度使之一的强大的常规化国防军。而五代时期朔方军成为几支新崛起的政权争夺的目标和属军。历任统帅朔方道行军大总管薛怀义(694-695)契苾明(与薛怀义同时,受薛指挥)王孝杰(695年)郭澄(696年前后,据《郭虚己墓志铭》)魏元忠(701年)宗楚客(704)姚崇(704-705)朔方道大总管又称:灵武道大总管、灵武军大总管裴思谅(705-706)沙陀忠义(706)张仁愿(707-710)唐休璟(710-711年)解琬(711-712年)郭元振(712-713年)解琬(712-713年)赵彦昭(713-714年)王晙(714-715年)薛讷(715-716年)王晙(716-720)韦抗(720年)王晙(720-721年)朔方节度使1.唐代时期张说(722-723年)杨执一(724年)王晙(723-727年)李浚(727年)萧嵩(727年)李祎(727-736年)牛仙客(736-742年)王忠嗣(742-747年)哥舒翰(747-749年)张齐丘(749-750年)安思顺(750-751年)李林甫(751-752年)李暐(留后,751-752年)安思顺(752-755年)郭子仪(755-759年)李光弼(759-762年)仆固怀恩(763-764年)郭子仪(764-779年)路嗣恭(765年)郭晞(764-777年)杜黄裳(778年)常谦光(779年)李怀光(779年)崔宁(779-781年)杜希全(781年)李怀光(781-784年)甯景睿浑瑊(784-799年)李凉(794-795年)李栾(974-807年)杨朝晟(796-801年)李朝寀(801年)范希朝(807-809年)王泌(813年)阿跌光进(又名李光进,813-815年)杜叔良(819-821年)李进诚(821年)李听(821-822年)李进成(822-828年)李文悦(828-832年)王晏平(832-836年)魏仲卿(836年)李彦佐(843-849年)何朝清(845年)米暨(847年)李钦(849年)朱叔明(841年—?)田牟(851-853年)刘潼(853-857年)唐持(857-859年)李公度(860年)裴识(866年)侯固(867年前后)卢潘(869年前后)胡(某)(869年前后)唐弘夫(874-881年)李钧(874年)李玄礼(约880-883年)韩公(881年—?)韩遵(?-900年)韩逊(900-914年)2.五代时期韩逊 后梁天佑三年三年 907-915 朔方节度使韩洙 后梁乾化三年 915-928韩璞 后唐天成三年-天成四年 928 -929韩澄 后唐天成四年 929 朔方军节度使康福 后唐天成四年 929-931张希崇 后唐长兴二年-四年 931-933张从宾 长兴四年 933 灵武节度使张希崇 后晋天福元年-四年 936-939冯晖 后晋开运二年 939 朔方军节度使王令温 后晋开运二年 945 灵州节度使冯晖 后晋开运三年 946 灵州节度使冯晖 后汉乾祐元年二年 947-948冯晖 后周广顺元年 951 陈留郡王兼灵州军节度使冯继业 后周广顺二年 952 朔方军兵马留后冯继业 后周显德元年 954 朔方军节度使

2、唐朝解琬简介

唐朝时期,郭元振故意站着与乌质勒商议大事,是想引他病发而死。突厥的酋长乌质勒统治的部落实力强大。乌质勒表示愿意与唐朝修好,郭元振前往与他商讨事务。这一天,下着大雨雪,郭元振进入帐篷后一直站着与乌质勒商议,没有坐下。当晚天气更加寒冷,乌质勒因为年事已高,无法忍受酷寒,会谈结束后便病倒而死。乌质勒的儿子婆葛认为郭元振是故意用这种方式杀死他的父亲,于是率军攻击郭元振。当时,副使解琬建议郭元振趁着夜晚不利于视线遁逃,但是郭元振担心这样做会让婆葛认为自己害怕他的父亲,于是坚持留在营地里睡觉。第二天,郭元振穿着素服前往乌质勒的灵前祭奠,哭得伤心,并主动留在营地帮忙料理丧事。婆葛看到了这一幕,深受感动,反而派人送给郭元振五千匹骏马、二百头骆驼以及十万多头牛羊作为礼物。#解琬简介#

3、解琬官职

解琬简介:魏州学校三(3)班学生。大家好,我是魏州学校三年级三班的小学生,我叫王恩策。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是解琬。解琬是魏州贵乡人,在幽素科举考试中表现优异,考中后被唐高宗任命为新郑县尉,后升任成都县丞。因为他向朝廷奏事,受到赞扬,被提拔为监察御史。武则天认为他熟悉边疆事务,让他到西域安抚羌族,但他因服丧未能前往,武则天并未责怪他,反而赞扬了他。圣历初年,解琬升为待御史。出使西域时,他处理得十分得当,因此被提拔为御史中丞,成为国家监察御史台高长官。景龙年间,解琬担任御史大夫兼朔方行军大总管,前后守边20多年。景云二年,解琬又担任朔方军大总管,遣散了10万兵,减少了军费开支。改任右武卫大将军兼检校晋州刺史,济南县南。因年老要求退休,皇帝特别下诏让他以金紫光禄大夫身份退休。后来吐蕃侵犯边界,解琬被召回授官左散骑常侍,让他与吐蕃划分边界。解琬建议说吐蕃不可信,应调兵驻守在秦渭之间,加强防范。这年冬天,吐蕃果然大举入侵,被秦谓兵击退,开元五年,解琬被任命为同州刺史,开元六年,他成为太子宾客。解琬为大唐效力60多年,80多岁时去世。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4、

唐代郭元振,有着多年的守边经验,有些胆识,在当时也算小有名气的将领了。不过,结局有些可笑。公元706年,突骑施部落酋长乌质勒愿意和唐朝讲和。于是任安西大都护的郭元振,前去商谈相关各种合作,衔接等等事宜。郭元振站在御帐前跟乌质勒谈话,正是隆冬季节,狂风暴雪。要谈的事情又多。等到谈好事,大雪把他们的腿都埋了一大截。郭元振倒还没事,而乌质勒年老体衰,身体抗不住了。会议结束后,一躺下就起不来了。开了个会,把人家的老首领给冻死了!这都什么事啊?乌质勒的儿子娑葛知道了气愤,认为这是郭元振的诡计。于是集结军队,要给老爹报仇。中央派来的副特使、副总监察官解琬听到消息,建议郭元振乘夜逃走,郭元振说:“这件事就是个意外,我诚心待人,问心无愧,有什么可害怕的。”“再说了,这方圆几百里的,都是他们的地盘,我们哪里逃得脱?”说完,倒头就睡。第二天一早,郭元振一身孝服,前去吊丧。路上遇到了娑葛的军队,见他居然还敢前来,也不便说什么,就借口说是来迎接他的。吊唁中,郭元振大哭,很是悲哀。这真情实意,把娑葛也感动了,于是消除了敌对心理。向唐朝派去使者,进献良马五千、骆驼二百、牛羊十余万。十二月二十八日,唐朝任命娑葛继承老爹的官爵,封怀德王。这件事,终的结果倒还是好的,可总让人觉得有些怪怪的。都和谈了,大家找个大营帐,涮着火锅,烤着全羊,吃着喝着就把事给谈了,不是很好吗?干嘛站在这冰天雪地里挨冻呢?.把人家老人家冻冻死,多别扭。还差一点坏了讲和的大事!也就是他这种粗糙的行事风格,让他后来遇到一件挺郁闷的事,就没缓过来。当然这是后话,下次再聊。

5、

700年七月,吐蕃将领麹莽布支偷袭凉州,唐休璟便对部将说:“自从论钦陵死后,麹莽布支新接任吐蕃军队,兵马虽精,但不通军事,就让你们见识见识,看我怎么打败他的吧”。于是,唐休璟率领精锐骑兵,率先冲入敌阵,六战六捷,吐蕃兵大败而逃,被斩首3000多人(斩首记功,实际杀敌人数远远高于斩首),吐蕃两员大将被俘,俘获的牛羊马匹数不胜数,并把尸体筑成京观,这就是“洪源之战”。唐休璟因功升任凉州都督,改任魏元忠为陇右诸军大使,再次发兵攻打吐蕃,但没有取得效果,第二年,武后又改命郭元振为陇右诸军大使,当时,凉州南北不过400里,吐蕃、突厥每年都派兵侵扰凉州,百姓苦不堪言,郭元振镇守凉州后,便控制西部要塞,开拓州境1500多里, 从此以后,吐蕃再也没有打到凉州城下。此外,为了解决长途运粮的问题,郭元振令甘州刺史李汉通开屯田,修水利,自给自足,几年下来,积攒的军粮够吃数十年之久。郭元振在凉州五年, “夷、夏畏慕,令行禁止,牛羊被野,路不拾遗。”702年九月,因跟武周的战争中接连失败,吐蕃派使臣论弥萨到武周(大唐)求和,武后设宴,亲自招待他。宴会时,已升任为凉州都督的唐休璟也在座,弥萨多次暗中偷看唐休璟,武后觉得好奇,就问他原因。弥萨说: “当年洪源之战,这位将军神勇,所以想认识他。”,武后很高兴,于是升任唐休璟为右武威、金吾二卫大将军。到了十月,吐蕃赞普突然撕毁盟约,亲自率军一万多人攻打茂州,茂州都督陈大慈与他四次交战,四战四捷,大败吐蕃军,斩首吐蕃一千多人,赞普带着残兵逃回去了。703年四月,吐蕃赞普再派使者到大唐,献上良马千匹、黄金2000两,向武后请求赐婚。但是,不久后,吐蕃南部的一些部落都叛离,而名将都被他杀了,赞普器弩悉弄只得亲自率兵征讨,结果半路上去世了,他的儿子们互相争位,后来,吐蕃贵族和太后拥立他7岁的儿子尺带珠丹(赤德祖赞)为新的赞普,由太后摄政,这其实就是典型的“多头政治,弱者上位”。707年三月,吐蕃摄政太后没禄氏,派遣使者悉薰热到唐朝进贡,并为赞普求婚,唐中宗于是把自己的养女金城公主嫁给赞普为妻。709年十一月,吐蕃赞普派大臣尚赞咄等率一千多人迎娶金城公主。睿宗景云元年(710年),睿宗命左骁卫大将军杨矩护送金城公主去吐蕃,吐蕃为了显示隆重,重新筑新的宫城给公主居住,封公主为可敦(即为赞普正妻)。就在这时候,安西都护张玄表一个想不开,突然率军攻打吐蕃,掠夺吐蕃数万牛羊,烧毁帐篷后回去了,这让吐蕃很不高兴,但仍没有拒绝和亲随后,吐蕃通过贿赂鄯州都督杨矩,请求割河西九曲之地,给金城公主做汤沐邑,杨矩接受了贿赂,在没有向唐睿宗请示的情况下,便把土地割让给吐蕃,这给后来的战争埋下了祸根留,这之后几年间,吐蕃以此为据点,在九曲之地不断攻打大唐,后来,杨矩因此而畏罪自杀。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吐蕃与大食国在古乌孙扶植傀儡政权阿了达,张孝嵩从安西都护府出兵,灭阿了达,威振西域,勒石记功。五月,吐蕃宰相坌达延写国书给大唐宰相,请求与大唐先在河源立界碑,然后结盟。玄宗于是派左散骑常侍解琬前往与吐蕃商议结盟事宜,解琬认为,吐蕃蛮族,人面兽心,担心他们学习韩信,趁着结盟搞偷袭,于是临行前向唐玄宗请求预先屯兵10万于秦、滑等州,以防备吐蕃。六月,吐蕃派遣大将尚钦藏到长安献盟书。果不其然,到了八月二十日,吐蕃宰相坌达延、大将乞力徐率军10万攻打临洮军,接着进攻兰、凉等州,掠夺了大批牧马后撤回去了,玄宗接到战报后大怒,决心发兵报复。玄宗命薛讷摄左羽林将军为陇右防御使,右骁卫将军郭知运为副使,与太仆少卿王晙率兵出击。十月,吐蕃再次偷袭渭源,玄宗大怒,下诏准备亲征,为此调发10万大军,马4万匹,就在准备出发的时候,前线传来捷报、十月初十,薛讷率军与吐蕃在武街交战,吐蕃大将坌达延率军10万屯于大来谷,王晙率所部2000人奔袭大来谷,到了晚上,王晙挑选勇士700人,他们身穿胡服,乘夜色偷袭吐蕃,王晙安排了很多鼓手,跟在大军后面约五里,当前军遇到敌人时,后面便鼓角齐鸣,吐蕃军误以为唐军主力杀过来了,都吓坏了,军中大乱,自相残杀,死了一万多人。王晙获胜之后,指挥大军杀向武街驿援助薛讷。此时,薛讷还在武街,距大来谷20里,吐蕃军在谷中截断唐军,王晙率军杀到,跟薛讷前后夹击,吐蕃军又大败,向洮水逃窜。王晙遂与薛讷军会师,追到洮水,跟吐蕃在长城堡展开激战,唐军再次大败吐蕃,斩首一万七千余级,缴获牛羊一百二十万头。唐军取得此战胜利后,于是趁机又收复了九曲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