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毕业多年,从初的30万、100万、1000万到5000万,不是吹牛,只想用买手机的经历告诉大家,像素越高拍照越好。表弟就是手机影像技术工程师,准备从北京回迁武汉工作,追求“既能容放肉身、又能安放灵魂”的梦想生活。表弟一家在北京生活,夫妻俩年入80万,活得好累好无奈好焦虑。他不是矫情:房贷车贷每月2.5万,俩娃上私立国际学校及各种辅导班每月1.5万,生活消费和人情往来每月压缩到1.2万,物业保险油费旅游通勤每月折算5千,给双方父母折合每月3千,每月刚性支出6万,每年基本存不下钱。表弟两口子经过认真分析后认为,从北京回武汉定居,主要有“五大前景”:一是有事业前景。以前,北上广深对互联网、高科技企业和人才有“虹吸效应”,武汉缺乏这类高薪工作机会。现在,小米、华为、科大讯飞、中兴等众多互联网、高科技企业纷纷落户武汉,尤其是东湖新区正在打造“世界光谷”,表弟夫妻能轻松找到相当北京75分位的对口职位。二是有政策前景。武汉作为千万人口的准一线城市,在抗疫胜利后按下“快进键”,经济增速重返第一方阵。为加速“武汉振兴”,正在推行“学子留汉”工程,全面启动2021年武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突出“就在武汉、创赢未来”这个宏大主题,拿出1000万奖金池和高50万元的大奖,通过高水平赛事、优惠支持政策和系列配套服务,创造更好的就业、创业环境。三是有安居前景。表弟没有北京户口,一生都是“北漂”,孩子也无法享受北京高考的红利。卖掉北京房产1200万,扣除借款能剩900万,在武汉高档社区买两套大平层,与父母实现“一碗汤”的距离。还剩下300万“闲钱”,学金融的老婆理财,每年有30万“睡后收入”,彻底摆脱“房奴”和“月光族”的焦虑。四是有教育前景。武汉是国家四大科教中心城市之一,教育资源丰富,不但拥有83所大学和近百万大学生,还坐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世界大学和众多全国知名中学,不但能让“二宝”享受到教育,还能大幅降低教育成本,一举双得,实现“双赢”。五是有生活前景。本土作家池莉说过,武汉是一个具有散漫之美的城市,一个颇有野趣意境的城市,它是卖鸭脖子的吵嚷喧嚣的汉正街,它是搭配米酒能够吃出灵魂的热干面。经过浴火重生,更加弥漫着人间烟火气。在武汉就业、创业,能实现事业与生活的双丰收。武汉,不仅是全城抗疫的英雄城市,还是抗击抹黑的英雄城市。根据大公报披露,华南海鲜市场的新冠病毒是从缅因州发货带进来的,武汉在他们的攻击打压下越来越勇敢,得益于一千万坚韧的武汉人。烟火气息和奋斗气息再次弥漫着大街小巷。这样的大武汉,你喜欢吗?
2、池莉的简介池莉的小说很有烟火气,她对人性的洞察也很精准,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位女作家,她的小说有一种魔力,让你拿起来就放不下,恨不能一口气读完
3、池莉的婚姻池莉,湖北作家排第一?晚上,听一群本地文青在讨论:当代湖北作家,到底谁才是NO.1?口水横流,争执不下,本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认识,索性投票定高下。结果,总12票,池莉竟然独占8票,稳操胜券,夺得首席。恼得我直跺脚,差点骂他们都是“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这么说吧,现在的湖北作家,在外名声大的有两位,都是女作家,算是平分秋色吧,这是公认的。其中之一,就是池莉,这也是毫无悬念的。她快70岁了,近10年都写不动了,但过去名气着实大。王蒙老爷子说的,“池莉的小说可以卖到几十万册,这是我辈难以望其项背的”,这是实情。“武汉鸭脖”如今能漂江过海,人尽皆知,首先就得感恩人家池莉老师。嗯,池莉这个名字,都算得上是武汉的一块文化招牌了。汉口一条了不起眼的小街,靠她的一本书带动,竟然成为中国名街、武汉地标,搞得外地人来武汉非去不可——虽然回来路上总要骂几句,湖北文人不说现在了,古今都没这魔力。文学圈历来烟雾氤氲,从不乏善解人意的“文学骑士”体贴吹嘘,女性玩文学极易出头,实力和知名度匹配无差那是极少的(比如一位年轻点的湖北蒋姓女作家),而池莉是完全是靠自己写闯出来的。卖关系、搞炒作、上综艺,这些她从不掺和。我很佩服池莉这一点。酷评家李更,是湖北作协大院子弟,骂文坛名人甚狠,可也服气她这种孤高又自尊的精神品格。也听过一位略知内情的老师八卦过,池莉早年是吃过很多苦的。她出道那会,只是武汉某工厂一介小护士,毫无依靠与背景可言,在排资论辈男人天地的湖北作家圈一直受排挤,那些“老男人”动辄找她麻烦,精神上颇受磨难。以至于写《烦恼人生》时,都长了一个瘤,还以为是癌命不久矣,这和压力大有关系。后来调到《芳草》当编辑,境遇才慢慢改良了。但论文学实力,即便在湖北,池莉也确实算不上好的。本地名教授刘川鄂说她“也许还会走红一阵,但不会是一个大作家”,评价比我还苛刻。公平地说,池莉的水准,比熊召政、李修文、刘醒龙“诸公”强是自然的,因为这几位“坛坫人士”那个味道重了些,文学纯度低了点,能受时人赏识不一定能让后人赏识,我相信池莉的身后价值要超越他们。池莉写的东西,虽说“俗”了点,但她写的是真正的文学。张爱玲写得也够俗,但仍然是纯文学,道理是一致的。这里的“俗”,说白了是人家面向读者罢了,这不是文学之错。要我看,湖北作家里,牛的是陈应松,其次是另一位女作家,第三是邓一光,池莉叨陪第四吧。林白也好,至今创作力旺盛,但她地域身份很游离,充其量算半个湖北作家。为啥池莉只能屈居第四?一个,她的东西确实格调“俗”了点,只擅长写俗世生活的一地鸡毛市井烟火,永远黏附在表面,提炼不出更高层面的价值,这个和张爱玲写俗人俗世但背后指向性很辽远有区别,也不及另一位“新写实”刘震云深刻;其二,她终身都陷在“武汉”这个IP中无力自拔,懒得超越,也是可惜了。一位朋友很刻薄,说池莉到底非武汉土生土长,是底下进城来的,眼光不免小气,或许有点道理?湖北作家中,属池莉“武汉情结”重,写来写去都是武汉,别的同行都没把江城太当回事。随着武汉的关注度跃升,这很容易让她出圈,但带来的问题也就是很限制她。这是她的幸,也是一种不幸。武汉当然很好,我住了十来年都不生厌,但毕竟是一所同质化很严重的中国城市,作为文学资源毕竟太缺乏,真值得文学一生依附么?除了热,热干面,鸭脖,东湖,异于他城者几希?答案,我以为是不言自明的。
4、池莉董宇辉作家池莉说:如果你是中年妇女,周围几乎没有人可以帮你。父母、老公、 孩子,全是吸你能量的。要建立自己的能量自给系统,不然状态会每况愈下。真的是这样。一次,在下午6点半左右的时间,我在公共汽车上遇到一位约40出头的女士,在我站的旁边扶手位置上站了一小会,就接了好几个电话。一个是工作电话,对方急着催她发一个电子邮件。她一只手扶着扶手稳住身体,另一只手快速地在手机上操作。可能是车上信号不好,邮件一直没发出去,对方好几次打她微信语音追问,她急得结巴“马上马上……发了……信号不好”。终于把邮件发出去,电话又响了。她立马接起电话,一个粗鲁的男声传来“怎么回事?都几点了还没回来?冰箱里一颗菜都没有了,怎么搞的?想饿死我和孩子吗?”她低声说了一句加班,对方啪的一下挂了电话。就几站路的时间,我看她好像出了一身的汗,身体似乎摇晃得厉害,头发也湿湿的。旁边一个好心的姑娘起身,让她坐下,她摇了摇头,表示感谢“不用了,我下一站就到了。谢谢你!”她的样子让人很心疼。短短10多分钟的时间,她的无奈和疲惫都是那么真实。生活中这样的女人不少吧?平日里,她们尽可做到面面俱到,工作上任劳任怨,对家人掏心掏肺,可是,这样的付出是否有价值呢?中年女人,把奉献自己当成了一种习惯,哪里需要哪里搬,唯独没有花时间关心自己。爱自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充实。更多时候,是停下来倾听自己的需要,并要求别人适当付出和满足。#车池莉简介#
5、演员车池莉池莉的作品一股浓浓的汉正街味道,如同陈乃珊的海派风格,有特色!#车池莉简介#
6、池莉的照片中篇小说选刋有很多优秀的小说,湖北的池莉,刘醒龙等等作家。爱的是陈忠实的小说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