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诗简介(论宋诗)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9 20:09:04 浏览
1、论宋诗

唐诗和宋诗有什么区别呢?唐诗更有韵味,诗句本身很漂亮。宋诗背后有个理,它有一些人生的思考在里面。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它有丰富的词汇和奇特的角度。同样写庐山,宋朝人写的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有时候看事看不明白,因为我们的格局不够高,之所以看不开,是因为陷得太深。

2、探究宋诗的发展历程

我说诗在唐、词在宋之后,已是尾声。老同事王兄不同意,复我:“朱光潜说,‘文学的高境界肯定是诗。’唐诗之后尚有清诗中兴,后生不可不畏也。”他是进化论者,以为今定胜于古,后必高于前。我却没有他的乐观;而且,事实上也并非如此。所谓清诗(词)的中兴,不过,一些妄人之论而已。清诗据说有“同光诗派”影响及今,词不过出了一个纳兰性德而已。先说“同光诗派”所推崇者虽然是杜甫,其实却是步武于宋黄庭坚的“江西诗派”,宋诗重理趣,与唐诗已是别一种情况了。当然,未可一笔抹杀。不过,宋诗我所觉得好的,却并非黄庭坚之流。而“同光诗派”其实更要下于一等,后人所承其绪者,不过只在“渐于诗律细”及用典上去斤斤刻意而已,离诗已日远矣。至于词,纳兰的词是好的,有前身是李后主之谓,却仍嫌其境界较为狭隘,而过早的去世,却也制约了他在词的艺术上的更上层楼。我以为,他的创作止于摹写,未臻于独造。近人中,诗词写得好的,并不很多。鲁迅、郁达夫、、聂绀弩、吕碧城、沈祖棻而已。其实写的大有其人,却很少有十分出色者,越发的晦涩乏味。这些年,诗词甚兴,创作者更多,因老干部的参与和推动,更衍生出“老干体”一语。有人以为“老干体”即不懂格律,乱写一通,这却是皮相,固然有这个原因,但懂格律并不困难,现在手机上有这类软件,很方便使用,照填上而已,有什么难呢?我以为所谓的“老干体”病不在此,乃在于其中所弥漫的八股气息。文有八股,诗词亦然,这才是必须警惕的。诗词重意境,重喻意,重情趣和妙韵,言有尽而意无穷。如今,则是陈词滥调,口号,概念,应酬歌颂,吹牛拍马,自炫互吹,唱和游戏,嘤嘤哼哼,无病呻吟,面目可憎。而因知识积淀不足,连“同光诗派”的用典都不能,只是搬弄些流行语,了无新意,了无诗味不说,更是不堪入目,即所谓“文字垃圾”者也。诗必由心,而强说愁强赋诗言不由心者,亦比比然耳。年年诗人节,年年歌屈原,颠来覆去,不断嚼着剩饭残羹,还很自得,真是让人无语。曾见有所谓诗人者,一天写了十几首诗,没有一首好的,有这份用心,还不如去洗洗窗户,让家里整洁些更有意义。有的自诩,以诗为日记,日日留影,遍地鸡毛。虽然,胡适之大倡常人写日记,颇骗了不少人。但在我看来,你我碌碌者,不外柴米油盐,一些薄嗔轻愁,有什么价值呢?不写也罢。何况,诗(不论新诗旧诗)都不能代日记,否则,诗就不是诗了。知堂的诗,成就不如乃兄,但他力倡杂诗说,致力于写出不同于传统意义的诗,却是颇让人赞赏的。这种杂诗,似打油也不止于打油,以杂文入诗,诙谐、自嘲、讽世、反思者皆有,所写的是世事人情,是自我心声,泼辣、生动、有趣。其实,这类杂诗写得好的,还应该是聂绀弩的《散宜生诗》。正是:我爱幽兰韵,清姿异众芳。山中蓬勃发,不与媚春阳。

3、宋诗发展史解析

为什么要来开封——哲学家们要来开封,因为这是孔孟老庄都到过的城市,杨朱惠施,阮籍李翱的故乡,文学家们要来开封,因为这是古文运动的标志之地,唐宋八大家在此擅场,史学家们为什么要来开封,因为这是《竹书纪年》《资治通鉴》的编修之地,二十四史的《唐书》《五代史》在此诞生。建筑家们要来开封,因为这是《营造法式》的摇篮,世界早的琉璃塔依然金碧辉煌。天文学家们要来开封,因为这是石申的老家,世界早的天文钟在此名扬。科学家们要来开封,四大发明在开封的时代远播重洋。书法家们要来开封,因为仓颉在此创造汉字,蔡邕论笔,尚意书风,瘦金滥觞。丹青客者要来开封,因为这里诞生了绘画艺术的巅峰,世界第一座画院的序章。中国人都要来开封,因为这是大禹建都的城市,中国早在此形成,这是中国的故乡。这是一座跨越五千年文化厚重无与伦比的城市,是他成为世界第一座开放型的世界城市,是他的勾栏瓦舍诞生了中国初的市民文化,也是他成为中国古代繁荣的代表,中国文明的巅峰造极。这是中国文化的原乡,宋词宋诗的故乡,柳永的词中穿梭的街巷依然存在——生产后街,李清照的雨疏风骤正切合暮春的绿肥红瘦,这风并无不同,金明池上,秦观的西城杨柳摆荡,隋堤烟柳,周邦彦用《兰陵王》记下京华倦客的丝丝烟雨弄碧,苏轼看到的东京是春宵一刻值千金,身处他乡更忆西园雅集落红难忘,欧阳修的秋声赋,闲步东城红杏尚书,李煜的春花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晏几道的微雨燕双飞,这是岳飞心心念念的朝天阙,也是辛弃疾的西北常望的神京。包青天的开封府,杨家将的天波第,盛明兰的汴京,赵盼儿的东京富贵迷人眼,信陵君的侠义,就连儿时的《天书奇谭》的也是演绎他的传奇。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心灵的牵绊才是汴京对于中国人的意义。开封欢迎你。#论宋诗简介#

4、宋诗三百首

唐诗表现社会生活几乎达到了巨细无遗的程度,宋人只能向深处挖掘。宋诗在题材方面较成功的开拓,便是向日常生活倾斜。琐事细物,都成了宋人笔下的诗料。且宋诗的选材角度趋向世俗化,所展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多是普通人。这种特征使宋诗具有平易近人的优点,但缺乏唐诗那种源于浪漫精神的奇情壮采。宋诗在唐诗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其整体性的风格追求是以平淡为美。苏轼和黄庭坚一向被看作宋诗特征的典型代表,苏轼论诗重陶渊明,黄庭坚则更推崇杜甫晚期诗的平淡境界。他们追求的“平淡”,实指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唐诗的美学风范,是以丰华情韵为特征,而宋诗以平淡为美学追求,显然是对唐诗的深刻变革。唐诗和宋诗,是诗歌史上双峰并峙的两大典范。宋以后的诗歌,虽然也有所发展,但大体上没能超出唐宋诗的风格范围。从美学风格来看,宋诗中的情感内蕴经过理性的节制,比较温和、内敛,不如唐诗那样热烈、外扬;宋诗的艺术外貌平淡瘦劲,不如唐诗那样色泽丰美;宋诗的长处,不在于情韵而在于思理,它是宋人对生活的深沉思考的文学表现。唐宋诗在美学风格上,既各树一帜,又互相补充。它们是古典诗歌美学的两大范式,对后代诗歌具有深远的影响。宋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唐诗并未亦步亦趋,而是有因有革,所以能创造出与唐诗双峰并峙的宋诗。

5、论宋诗霍松林写作时间

晨读历史南宋名臣、文学家范成大(接续3)范成大成功地实现了对传统题材的改造,使田园诗成为名副其实的反映农村生活之诗。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范成大还写了一些反映人民悲苦生活的小诗,如《夜坐有感》《咏河市歌者》《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三绝》等。范成大诗的语言自然清新,风格温润委婉,只有少数作品风格峭拔。范成大诗的艺术成就很高,然而其诗风的个性不够鲜明。范成大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词作情长意深,前期作品与秦观相近,后期作品则近于苏轼。他也写了一些应酬唱和、山川行旅、叹老嗟悲以至讲论佛典禅理之作。杨对范成大颇为推崇,他在《石湖居士诗集序》中说:“公风神英迈,意气倾倒,拔新领异之谈,登峰造极之理,萧然如晋宋间人物。公训诰具两汉之尔雅,赋篇有杜牧之刻深,骚词得楚人之幽婉,序山水则柳子厚(柳宗元),传任侠则太史迁(司马迁)。至於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僒,清新无丽,奄有鲍、谢(鲍照、谢朓);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李白)。求其只字之陈陈,一倡之呜呜,而不可得也。今海内诗人,不过三四,而公皆过之,无不及者。予於诗,岂敢以千里畏人者,而於公独敛袵焉!”近人钱基博称范成大诗“异陆游之圆润,同之清迥”,且“风趣幽隽,音节清脆。大抵得笔之峭秀于西江,得味之幽隽于晚唐,味幽而格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称他:“初年吟咏,实沿溯中唐以下……自安新安掾以后,骨力乃以渐而遒;盖追溯苏黄遗法,而约以婉峭,自为一家”。但钱基博认为此言“似矣而未尽”,于是又细论范成大、陆游、杨三人道:“其实得山谷(黄庭坚)之遒炼,而不为捃摭;逊东坡(苏轼)之豪放,而约以婉峭;异陆游之熟易,而同其清新;有之幽瘦,而避其俗俚。善用其长,肆意有作;成大则避所短,敛手勿犯。陆游语多乐易;、成大意含怅惘。皆出入江西,而欲有所变以自名家者也。”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时期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明人蒋一葵称“乾、淳间,诗人称诚斋、范石湖及陆放翁为巨擘”,到清初,其作品影响更大,当时流传着“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的说法。书法范成大善书。其书法清新俊秀,典雅俊润,只可惜他为诗名所掩,书名不彰。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谓范成大“字宗黄庭坚、米芾,虽韵胜不逮,而遒劲可观”。范成大的书法曾受他母亲的影响,他的母亲蔡夫人,是北宋四大书家之一蔡襄的孙女。范成大传世墨迹,以尺牍简札居多。他在成都与陆游饮酒赋诗,落纸墨尚未燥,士女已万人传诵,被之乐府弦歌,题写素屏团扇,可惜这些墨迹都未传下来。现今所能见到的范成大手迹,以他五十四岁所书《明州赠佛照禅师诗碑》为第一,此碑早佚,但有宋拓本藏于日本东福寺。范成大现存的手迹还有《兹荷纪念札》、《垂海札》、《荔酥沙鱼札》等,他的行书《田园杂兴卷》也常为人们所乐道。明代王世贞在《弇州山人稿》中说:范成大“归隐石湖时作即诗。无论竹枝、鹧鸪、家言,已曲尽吴中农囿故事矣!书法出入眉山(苏轼)、豫章(黄庭坚),间有米颠(米芾)笔,圆熟遒丽,生意郁然,真是二绝。”董史在《皇宋书录》称其:“(范成大)近世以能书称”、“字宗山谷、米老,韵胜不逮而遒劲可观。”范成大《雪晴帖》范成大《急下帖》范成大《中流一壶帖》范成大《垂诲帖》范成大《西塞渔社图卷跋》历史评价赵昚:①卿气宇不群。②卿南至桂广,北使幽燕,西入巴蜀,东薄邓海,可谓贤劳,宜其多疾。赵惇:卿以文章德行,师表缙绅,受知圣父,致位丞弼,均佚方面,乃心王室,于天下事,讲之熟矣。杨:①知政几二十人,求天下之所谓正臣,如公才一二辈。②初公以文学材气受知寿皇,自致大用,至杖汉节、使强敌,即其庭伏穹庐,不肯起,袖出私书切责之,君臣大惊,有自阶闼之嬖窃位枢臣者,其势方震赫,公沮之,竟不奉诏而去,其所立又有不凡者矣,若夫刿心于山水风月之场,雕龙于言语文章之囿,此吾辈羁穷酸寒,无聊不平之音也,公何必能此哉。范成大陆游:①及公之至(成都)也,定规模,信命令,施利惠农,选将治兵,未数月,声震四境,岁复大登幕府,益无事,公时从其属及四方之宾客饮酒赋诗,公素以诗名一代,故落纸墨未及燥,士女万人己更传诵,被之乐府歌,或题写素屏团扇,更相赠遗,盖自蜀置帅守以来未有也。②屡出专戎阃,遄归上政途。勋劳光竹帛,风采震羌胡。签帙新藏富,园林胜事殊。知公仙去日,遗恨一毫无。孤拙知心少,平生仅数公。凋零遂无几,迟暮与谁同!琼树世尘外,神山云海中。梦魂宁复接,恸哭向西风。(待续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