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祯简介(拓跋桢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9 20:17:58 浏览
1、拓跋桢简介

我土了……今天才知道原来“秃发”和“拓跋”是同一个鲜卑姓氏的不同音译……[衰]#拓跋祯简介#

2、拓跋祯主要成就

元桢墓志铭。元桢(446~496),拓跋晃第十一子,孝文帝元宏之从祖。皇兴二年(468)封南安王,加征南大将军,中都大官,内都大官。孝文帝即位,任凉州镇都大将,都督西戎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领护西域校尉,仪同三司,凉州刺史。征为内都大官,出为使持节、侍中,开府,长安镇都大将,雍州刺史。后因“不能洁己奉公,助宣皇度,方肆贪欲,殖货私庭,放纵奸囚……”等罪,削除封爵,以庶人归第,禁锢终身。后孝文帝南伐,桢从至洛,议定迁都,复封南安王,出为镇北大将军,相州刺史。太和二十年八月二日逝于邺,享年50岁。谥曰惠王,该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葬于邙山。《魏书》《北史》均有传。《元桢墓志》是元魏宗子志石时间古的。刻于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是属于北魏中期的典型碑刻。17行,行18字,共306字。志高71厘米,宽71厘米。1926年夏出土于洛阳城北高沟村东南,后经于右任先生收藏并移存西安碑林至今。其笔画茂实刚劲,结体紧峻,意态恣肆,气势雄奇。墓志原文:使持节镇北大将军相州刺史南安王桢,恭宗之第十一子,皇上之从祖也。惟王体晖霄极,列耀星华,茂德基於紫墀,凝操形於天仪。用能端玉河山,声金岳镇,爰在知命,孝性谌越,是使庶族归仁,帝宗攸式。暨宝衡徒御,大讯群言,王应机响发,首契乾衷,遂乃宠彰司勋,赏延金石。而天不遗德,宿耀沦光,以太和廿年岁在丙子八月壬辰朔二日癸巳春秋五十薨於邺。皇上震悼。谥曰惠王,葬以彝典。以其年十 一月庚申朔廿六日乙酉窆於芒山。松门已杳,玄闼将芜,故刊兹幽石,铭德熏垆。其辞曰:帝绪昌纪,懋业昭灵,浚源流昆,系玉层城。惟王集庆,托耀曦明,育躬紫禁,秀发兰坰。洋洋雅韵,遥遥渊渟,瞻山凝量,援风烈馨。卷命夙降,未黻早龄,基牧豳栎,终抚魏亭。威整西黔,惠结东氓,旻不锡嘏,景仪坠倾。銮和歇蓿,委榇穷茔,泉宫永晦,深埏长锔,敬勒玄瑶,式播徽名。好的作品都是有灵魂的 书香飘万家 #写出幸福年

3、拓跋祯

桃杏枝头艳,王侯何处寻?(古城外,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塑像、刚拍的)[玫瑰][玫瑰][玫瑰]

4、拓跋祯字号

大同市东城墙雕塑介绍拓跋焘:(后图)(408年~452年),字佛狸伐,代郡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人,鲜卑族。北魏帝国第三位皇帝,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为明元密皇后杜氏。祖父拓跋珪。他统一了北方,在位二十九年。

5、拓跋祯所处时代

北魏拓跋皇室后裔,现在也是普通人……

6、

北魏第一谋臣崔浩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神级人物之一,比之诸葛亮和王猛,不遑多让。他说自己考察古迹、明辨事理,堪比张良。北魏拓跋氏一朝之所以能在短短时间内一统北方,很大程度上是得归功于崔浩的聪明才智,崔浩这个人是无可挑剔的。北魏的统治者原本是鲜卑族拓跋部落的人。后来,鲜卑贵族拓跋珪建立了北魏王朝,任用了一批汉族士人,其中有名望的是崔浩。 崔浩在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中,立了大功,因此受到北魏三代皇帝的信任。 魏太武帝拓跋焘即位后,崔浩担任司徒的高官。由于他派了许多汉族人到各地担任郡守,引起了魏太武帝的不满。但是看在崔浩能力的面子上,就派崔浩带几个文人编写魏国的历史。崔浩的父亲出身清河崔氏,崔浩的母亲则出身范阳卢氏,所以崔浩是集齐了北方两大氏族的优点,这样的人,可谓是天纵英才。难怪会招人疼爱。刚满二十岁就进入朝廷做官,担任直郎,因才能突出而不断升迁,所以说,只要你是块金子,那么不管你走到哪里,你都是会发光的,要想成为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前提就是你的耐得住性子,好好去学习,努力沉淀自己,就不怕到时候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了。在道武帝拓跋珪时期,崔浩和父亲崔宏同朝为官,父亲和儿子经常跟随道武帝并驾齐驱,有这待遇,父子二人真是令众人的羡慕,所以总是有人说,父子二人运气不是一般的好,而且他们还跟了个好皇帝,不仅如此,皇帝还经常带他们出去四处游玩,所以明元帝也是十分的尊重他,每当皇帝去郊外祭祀天地,崔氏父子都是乘坐高级别的车同往,这则代表了皇室对他们的重视程度和疼爱。对于皇帝对他们下达的命令,崔浩也是从不说不,魏太武帝派他们整理魏国的历史,在崔浩他们做这件事之前,太武帝叮嘱他们一定要按照事实来记录,因为这是要给皇室成员来看的。是不能有所闪失的。在明元帝驾崩后,登基的是明元帝的长子拓跋焘,人们称呼他为太武帝,在这个时候,崔宏早已谢世,白马公爵位也是由崔浩继承的,作为倍受三朝帝王倚重的元老,崔浩堪称时下北魏帝国炙手可热的汉臣,就算是已经登基的皇帝,在见到崔浩也是会客客气气的。有人向魏太武帝告发,说崔浩等人诚心揭露皇帝丑事,太武帝一听,就活火了,什么,竟然会有这种事,本王明确告诉他说,整理魏国的历史是要给皇室成员看的,不能乱来的,他还做出了这样的事情,把朕的命令当成什么了,还在气头上的皇帝想都不要想,就直接命令人把写国史的人统统抓了起来。高允是太子的老师,他也参加了编写的过程,所以他也被抓起来了,太子一听,着急,立刻动用自己的关系来保全老师,在第二天,太子和高允一起上朝,太子先上殿见了太武帝,对他说“高允为人向来小心谨慎,而且地位也是比较低的,国家案件全是崔浩的事,要抓就抓他吧,跟老师没有半点关系。请陛下赦免高允吧”太武帝召见高允进入,问他说,“国史全是崔浩写的吗?”高允老老实实地回答说“不,崔浩只是写个纲要,具体内容,全是我和别的著作郎写的”,一句话直接让太武帝说“既然高允的罪比较大,那怎么能宽恕呢”看到太子还想为高允辩解,又看到高允老实忠厚,这让魏太武帝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他想,高允死到临头了,还如此诚恳,的确是难能可贵的。所以也就赦免了他的罪。魏太武帝在审完了高允后,又想看看崔浩的态度,但此时的崔浩被吓得面无血色,什么都答不上来,看到这样的崔浩,魏太武帝有些恼怒,要高允起草一道诏书,把崔浩进行满门抄斩。这惩罚有些重,让在场的每个人都面面相觑,他们想,仅仅是编写国史问题,何必要这么大的惩罚,罚他个闭门思过就好了。但大家也都不好说什么。得到命令的高允回到官署,犹豫了半天,什么都写不出来,只能进宫对魏太武帝说“如果崔浩仅仅是因为写国史,触犯了朝廷,那只罚个闭门思过就行,实在不该判死罪如此严重的罪行。望陛下三思。”听到这话的魏太武帝认为高允是在和他作对,就喊来武士把他捆绑起来,后来经过太子的再三恳求,太武帝才把他给放了。后来,魏太武帝终究还是没有饶过崔浩,他把崔浩和他的亲戚进行了满门抄斩,但是由于高允一直为这些人不断的恳求,才没有株连到太多的人,他一直认为这个错没有那么大,只要处罚一下就好了,实在不用闹得那么大。根据太武帝而言,如果不是高允的强行请求,自己杀的人还会是更多。在他的心里,皇帝的威信比什么都重要。不管犯什么样的错误。但是在所有人的眼里,皇室的威信归皇室的威信,作为一个皇帝要想得人心,还是不要这么打开杀戮的好,做人还是得仁慈点好,否则会出什么样的事情这是谁都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