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蒙简介(满蒙政策)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9 20:25:13 浏览
1、满蒙政策

清朝的满蒙联姻与汉唐时期“文成公主”、“王昭君”和亲有何不同?满族原先被称之为“女真族”,女真人的历史悠久,早可以追溯到商代,只不过那时候不称“女真”,而是被称为“肃慎”。到了明朝中期,那些继续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真人慢慢形成三个部落: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只要是提到蒙古族,我们一般会想到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势力范围大,横跨欧亚大陆,当然也包括东北地区。1368年元朝灭亡,在东北地区的蒙古族势力也败退,残部归顺了明朝,朱元璋将蒙古族较为集中的地区进行统一管理。如此,便可以看得出蒙古与女真是毗邻的,自然关系密切,来往很频繁。其实在明初时,慢慢便有一些蒙古人迁移到女真人的地方居住,有一些生活困难的女真人为了生活,会去这些蒙古人家里做帮工赚钱,一直延续到清朝。其实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年轻的时候,就曾经到蒙古部做工。至于通婚,更加不是什么稀奇事。女真三部之一的海西女真还有一个称呼叫“扈伦四部”,因为海西女真是由四个小部落组成:乌拉部、辉发部、哈达部与叶赫部,其中乌拉部、哈达部与辉发部便是蒙古与女真部联姻的结果。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始,建州女真与科尔沁蒙古之间开始频繁联姻,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对清太祖的事业大有帮助。其实用联姻的方式来达达某种目的,自古至今都有,比如:汉朝时期的王昭君出塞唐朝时期的文成公主嫁到西藏通过这样和亲的方式,稳定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所以她们的事迹以及贡献得以流传了下来。不禁有人问:清朝时期的满蒙联姻,跟汉朝时期的王昭君、明朝时期的文成公主有什么不一样吗?确实有很大的不同,清朝时期的满蒙联姻并不是一个特殊,而是具有规范的制度性。说的更加直白一点:满蒙联姻是一批女子通婚,而非一个女子;满蒙联姻持续了三百多年的历史,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始一直到清朝末年结束。作为皇家的女儿,即便是王公家的女儿,都不能自己自行选择婚嫁,都需要皇上做主决定。到了一定年龄后皇上会以指婚的方式,决定她们的婚姻。有的公主,即便是高贵的固伦公主(皇后所生),若是朝政需要,也需要嫁到蒙古去,比如孝贤皇后的女儿固伦和敬公主,便是嫁给了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色布腾巴勒珠尔。而作为皇室的王公子弟,他们也不能自由选择配偶的权力,而是由皇上或者是太后来通过“选秀”的方式来给他们选择结婚的对方,有的时候会从蒙古各部部落首领的女儿中进行选择。满族与蒙古族两大民族都尚武,通过这样联姻的方式,保持了三百多年友好的关系;对于清朝统治边疆地区确实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根据史料的记载:努尔哈赤时期,满族与漠南之间联姻19次之多,其中多的便是同蒙古科尔沁,一共11次;到了皇太极时期,满族与蒙古族之间的联姻次数更多,达到41次之多。满蒙联姻以爱新觉罗家族与科尔沁蒙古之间的联姻为主,而这一传统是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始的;若是再说的具体点,是从古勒山之战,努尔哈赤以少胜多大获全胜开始。古勒山之战是叶赫部贝勒因为忌惮努尔哈赤的势力,而联合哈达部、辉发部、乌拉部、科尔沁部等一共九个部落组成20000多人一起攻打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虽然努尔哈赤在人数上并不占据优势,但是努尔哈赤很清楚所谓的九部联军人心不齐,只要能抓住一两个部落首领,便可以直接结束这场战争。果然如努尔哈赤所料,一切进行的都很顺利,九部联军一击即溃。战后,努尔哈赤对活捉的俘虏进行优待,不仅将科尔沁部首领放回,而且送了不少战马与锦衣。次年,科尔沁明安(孝庄文皇后祖父莽古思的弟弟)派出使者前往建州女真,努尔哈赤恩威并施,使得科尔沁部开始靠拢建州女真。1612年,努尔哈赤说明安的女儿“颇有风姿”,明安随即便解除了女儿与他人的婚约,将女儿送到了建州嫁给了努尔哈赤为妻,这是科尔沁与建州女真之间第一次联姻。1615年,科尔沁孔果尔的女儿嫁给了努尔哈赤从这个时候开始,爱新觉罗家族与科尔沁之间的联姻正式开始。自此以后双方之间嫁娶不断,不仅维系了双方的友好关系,在军事上双方也是互相协助。满洲八旗曾经帮助科尔沁大败蒙古察哈尔林丹汗,而科尔沁也曾出兵帮助努尔哈赤统一整个女真部落,征服蒙古各部、对抗明廷。1626年,科尔沁蒙古是所有蒙古部落中先归顺于太祖努尔哈赤的。1636年,皇太极正式建立大清称帝,对蒙古各个部落首领授予封爵。除了重点跟科尔沁蒙古联姻外,清太祖与太宗也重视跟其他蒙古部落的联姻,对于归附大清的蒙古各部,皇太极会从中挑选额驸下嫁自己的女儿,而突出的就是察哈尔林丹汗的儿子额哲归附皇太极以后,皇太极便将自己的次女固伦公主马喀塔下嫁,婚礼异常的隆重,赏赐的物品也是前所未有的。

2、满蒙真实的关系

僧格林沁满蒙军事集团主力,在高楼寨全军覆没。真正让汉人军阀和官僚,消除了对八旗军持续的200年恐惧症,汉人才开始真正掌握军事权利。清朝可以统治主要依靠的就是八旗军的战斗力。在1863年10月,僧格林沁的满蒙军队还在黑石渡全歼了太平军精锐的西征军,扶王陈得才20万大军。而且从咸丰10年,就是1860年开始,僧格林沁的部队在直隶、山东、河南、安徽各地镇压捻军,消灭30多万捻军,杀死捻军大头领盟主张乐行父子。当时,八旗军还保持着很强的威慑力。但是,捻军当中却出了一位骑兵天才,可以说是中国后一位骑兵战天才任化邦。任化邦小名任柱,他“性严明﹐驭下有法﹐既自当一队﹐部分井井﹐迥与他捻异,骁勇善骑战﹐每战﹐运矛当先陷陣﹐所向无前﹐麾下皆畏而爱之。”任化邦后战死的时候,也不过才20多岁。李鸿章说他把清朝精锐的东三省、蒙古马队全部歼灭,而且就连,淮军名将刘铭传,湘军名将鲍超都畏于与之正面交战。认为他是今日天下第一的骑将,堪比项羽。被任化邦消灭的满蒙骑兵部队就包括,在德安杀死,仅次于清末满洲第一名将多隆阿的舒保。在河南蔡家河击杀清军正黄旗都统舒通额,副都统祥恩,在鲁山之战,歼灭僧格林沁五虎将当中的四个人,包括,翼长恒龄,副都统舒保伦,营总保青,副管旗章京那木萨赖,硕隆等。终在高楼寨全歼了僧格林沁所部几乎所有满蒙军队。一个人就歼灭了清朝精锐的东三省八旗和蒙古马队。从努尔哈赤造反到清朝灭亡300年,任化邦在打击,满蒙八旗方面战绩第一!后,就连湘淮军的洋枪部队也打不过他,清廷只能通过重金收买奸细,才杀死任化邦。

3、什么是满蒙时期

本书是以张作霖传主的历史人物传记,通过讲述张作霖如何从受招安的土匪,进而一步步成为“关外王”、“满蒙之王”乃至在北京“登基”担任大元帅的过程,展现了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一个乱世枭雄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本书力求从一个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角度进行观察,既如实地描写张传霖为了“取天下”,不惜穷兵黩武,争霸中原,导致误国误民误己的一面,同时也没有忽略他顶着压力,巧妙地与日本人进行周旋,从而千方百计维护国家主权的一面。包括对张作霖的部下杨宇霆、郭松龄以及他的儿子张学良等,书中也在有确凿史料可以进行佐证的基础上,做了不同于一般书籍的评价,足以令人耳目一新。本书在创作时参考和挖掘了许多极有价值的珍贵史料,尤其对相关的中日史料进行了对比研究,对于张作霖的性格特点、人生际遇和当时民国光怪陆离的历史事实,给予了全方位的新鲜解读。#满蒙简介#

4、满蒙联姻

位于呼和浩特市区西北角的清代固伦恪靖公主府。在清代,公主下嫁联姻是清庭巩固满蒙边疆政策的重要方式之一,贯穿于清代始终,通过这一政策,满蒙结成姻盟,为巩固清朝边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康熙皇帝的六女儿固伦恪靖公主与漠北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札萨克多罗郡王敦多布多尔济的联姻便是例证,婚府就坐落在此。固伦恪靖公主府原占地六百余亩,现存规模近二十亩。府邸分四进五重院落,是目前国内保留完整的清代公主府第。固伦恪靖公主在这里生活到57岁,死后葬于漠北肯特山,即现在的蒙古乌兰巴托地区。#满蒙简介#

5、满蒙悬案

历史上满蒙多次联姻,为什么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蒙古不来支援大清?在清朝的历史中,满蒙联姻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它是指清朝皇帝与蒙古王室之间的婚姻关系。这种婚姻关系既有政治上的考虑,也有文化上的交流。在清朝的历史上,满蒙联姻发生了多次。早的满蒙联姻可以追溯到清初。当时的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与蒙古的图哈台结为姻亲。这场婚姻不仅有助于巩固太祖统治下的蒙古地区,也有助于巩固满族在中国的统治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满蒙联姻逐渐成为了清朝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清朝的皇族中,许多人都娶了蒙古的公主为妻。这些公主不仅带来了政治上的稳定,还带来了蒙古的文化和传统。在清朝的官员中,也有不少人娶了蒙古的女子为妻。这些女子大多来自于蒙古的贵族家庭,她们的身份和地位都高。这些婚姻关系不仅有助于两国之间的交流,也有助于缓解两国之间的矛盾和争端。然而,满蒙联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清朝的历史上,也发生过满蒙联姻的失败案例。例如,乾隆帝娶蒙古公主为妻后,不久就与她离婚了,这一事件导致了中蒙之间的关系紧张。总的来说,满蒙联姻是清朝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这些联姻中也有许多问题和矛盾,但这种婚姻关系既是为了加强满清与外族民族之间的联系,也是为了稳定政治关系,以便巩固清朝的统治地位。然而,在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时候,蒙古却没有来支援大清,就算慈禧太后多次发出“勤王”的请求,蒙古仍然没有出兵增援。这引起了很多人的疑问。当时的蒙古王公也在他的帐篷中思考着这个问题。他一边抚摸着自己的胡须,一边想着满清和蒙古的关系。他知道,自己的祖先曾经和满清建立过联姻关系,但现在的情况似乎有些不同了。他想起了他曾经听到的一些关于满清的事情。他听说满清已经开始实行排斥蒙古人的政策了,他们不再对蒙古采取友好的姿态。他还听说满清的官员们对蒙古人有很多偏见,认为蒙古人是没有文化、没有教育、没有发展的野蛮人。这让他感到不满。此时一个部下走了进来。部下看到王公沉思的神情,就问他正在为什么而发愁。王公抬起头,看了部下一眼,说:“我在犹豫蒙古要不要出兵支援大清。”部下点了点头,说:“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应该好好考虑一下。近军中议论纷纷,骑士们也在担心这个问题。”王公叹了口气,说:“我听说满清对蒙古人很不友好。他们认为我们是野蛮人,没有文化、没有教育、没有发展。”部下点了点头,说:“这些都是他们的偏见,自从他们入了关,仿佛就高我们一等。而且近朝廷颁布的新政,强迫我们民众进行搬迁,已经引起了众怒。如果我们再出兵的话,恐怕也会产生动乱。”王公听了这话,觉得也是赞同,所以他们拒绝了慈禧太后的请求。任由八国联军攻入了北京城。当慈禧太后得知蒙古拒绝帮助大清之后,她深感失望和愤怒。她对身边的侍臣们说道:“蒙古早已成为我们的附庸,竟然不肯借助之力,简直是大逆不道!”慈禧太后的话语充满了愤怒和失望。她本以为蒙古和大清的关系紧密,蒙古会在大清受到外敌侵犯的时候挺身而出。然而现实却让她失望了。慈禧太后眼见“勤王”计策不成,只好割地赔款求饶,苟且偷生。在之后的日子里,慈禧太后与八国联军“合作”,暂时恢复了奢侈的生活。慈禧太后迁怒蒙古,下令对蒙古进行了一系列的制裁和惩罚。但是,这并没有解决中蒙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后来,在辛亥革命爆发后,内蒙古和外蒙古相继独立,中蒙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就逐渐形成了如今的局势。

6、满蒙是今天的哪里

民国初年的奉系军阀头子张作霖,虽然崛起于草莽,识字不多,但精明强悍,有行政天才,其政治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典型的事例如下:1.粉碎日本满蒙分离运动东北处于日俄两大强邻胁迫之间,日俄战后,又划分南北满界线及内蒙古势力范围,张作霖主持东北军政十余年,在北京政府鞭长莫及之际,与日俄周旋应付,不亢不卑,终其一生,未曾有向日俄缔结任何丧权辱国之密约。2.保存故宫文物在北方政局动乱之中,张作霖对于故宫文物,竭力保存,个人既未豪夺,更未巧取。比起当时北洋政府首脑人物中,有张作霖这样光明磊落之行径者,尚不多见。3.拒绝日本诱胁分裂中国民国十七年2月,日本人乘张作霖兵败,继续提出所谓“满蒙五路建筑权”要求,但为张氏坚决拒绝。等到“五三”济南惨案发生,日人以为了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大大有利于张作霖,对张不无得色。但张作霖坚持阋墙御侮,决定以大局为重,于5月9日通电息兵,以免为外患所乘,陷国家于危亡之域。日人之阴谋诡计,又未得逞。

7、满蒙为何是一家

清代满蒙联姻规模有多大?有哪些过人之处?提到中国古代史上的“和亲”或“联姻”,人们马上会想到汉代的昭君出塞,唐朝的文成公主入藏。作为封建社会的弱女子,对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关系的和好发挥了她们的特殊作用,人们自然不会忘记。她们的事迹也作为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佳话千古流传,在今天的历史教学或研究中,也时常会提到她们。本文所要介绍的满蒙联姻,却不是一两个女子,而是一大批人。正是这一大批女子,使清代入主中原的满族,与边区的蒙古族,保持了三个世纪的通婚,建立了世代姻亲关系。也正是这种姻亲关系,对中国北方这两大尚武勇悍民族的长期和好、对清廷统辖与治理边疆蒙古地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由于满蒙民族之间的长期通婚,人数众多,又繁衍了更多的具有满、蒙民族血分乃至含有汉族血分的混血后裔,对于民族融合,也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清代的满蒙联姻与汉唐“和亲”大的不同,是它的制度性。清朝皇帝掌握着皇室及宗室王公子女的婚配权,以指婚的形式决定他(她)们的婚姻。皇子皇孙及宗室王公子弟的婚配,是由皇帝(皇帝幼小、垂帘听政时则由太后)从八旗中选出的“秀女”指配,有时也择取蒙古王公的女儿拴婚。皇女、皇孙女及宗室王公的女儿,则由皇帝(或太后)择取八旗及蒙古王公的适龄俊秀子弟,指配聘嫁。满族帝王之家的这种指婚制,从清入关前一直实行到清末。乾隆以后,由于皇族人口的大量繁衍,需指婚的人太多,因而把指婚的范围缩小到近支宗室,即当朝皇帝之皇祖派衍下的各辈及龄子女。自乾隆起,指婚制度也进一步完善、正规,尤其是对皇族女儿格格的指嫁,每年年底,管理皇族事务的宗人府都要将皇族中正值婚龄的格格开列报告给皇帝,由皇帝指嫁与蒙古王公子弟或八旗旗人子弟。针对有些宗室王公不愿将女儿远嫁蒙古的现象,当时的指婚蒙古甚至带有强制性。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由于有的亲王、郡王将女儿隐匿不报,提前私聘与京城旗人,宗人府获知后上报,乾隆帝专门发布谕旨,令将私嫁女儿的亲郡王罚俸一年,并且强调:“嗣后凡亲王郡王之格格,俱遵照旧例,侯朕旨指给蒙古台吉等。其间或有因原系姻亲熟视蒙古等,情愿自行许给,尚属可行,伊等可自行定议奏闻。其不行奏闻而私行许聘京师旗人者,著永远禁止!”可见,根本目的是为了与蒙古联姻,只要是将女儿嫁与蒙古王公贵族之家,私聘也可,指婚,不过是实现政治联姻的手段。指婚制,保障了满族皇家与蒙古各部领主王公贵族持续性的长期联姻,总计入关前后的整个清朝,满蒙联姻达 586次(以下通婚次数及具体联姻人、事,均据档案、《玉牒》,为节省篇幅,不—一标明出处),入关前联姻的32年间,为84次,入关后的268年间,为502次。这总计586次的通婚,满族皇家出嫁给蒙古的女子(包括皇女公主及其他宗女格格)多达430名,其中入关前27名,入关后403名。满族皇帝及宗室王公子弟娶蒙古王公之女156名,入关前57名,入关后99名。出嫁公主、格格的人数以乾隆朝多,遣嫁也频繁。乾隆60年间,嫁与蒙古的皇家女儿多达179人,平均每年出嫁3人,多的年份为乾隆四十四年(1777年),出嫁8人,这与当时乾隆皇帝严格地执行指婚蒙古的制度有一定关系。乾隆皇帝对曾作诗:“塞牧虽称远,姻盟向亲”,来形容联姻对满清统治边疆的巨大作用。汉唐采取和亲只是一个权宜之策、抑或是锦上添花之举。无论是数量和规模上,与清朝都是无法比拟的。而清朝采取满蒙联姻的方式,构建了两者之间紧密的血缘关系,促进双方成为一个稳定的利益共同体。这对于处理好中央帝国和草原势力的问题,起到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8、满蒙八旗

民国初期后满蒙王族,成了有名无实的王爷,其着装仍然是前清样式。照片拍摄时间:1924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