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洞简介(内乡狄青洞景区)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9 20:48:09 浏览
1、内乡狄青洞景区

狄青,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一代名将,从普通士兵到枢密使,不仅战功赫赫,还襟怀坦白,是武将中难得的人才,没有在兵刃飞矢之中倒下,却在与怀疑和排斥的迫害斗争中死去。狄青出身贫寒,从小就雄心勃勃。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人京,窜名赤籍”,开始了军旅生涯。在战场上,狄青英勇善战。多次充当前,参加过无数次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西夏元昊称帝后,开始攻击保安。保安的宋军多次被西夏兵击败,士兵们都不敢再战。狄青作为先锋主动抵抗西夏军,狄青和宋军猛冲一阵后,西夏军大乱,四处逃窜。宋朝时,士兵的脸上纹有纹身,以防私自逃跑。狄青当兵的时候也被刺过。但十几年后,狄青当上了将军,脸上的字迹依旧。有一次,宋仁宗要求他去掉那些黑字,这让他觉得很不光彩。但狄青说:“皇上并不在意我出身低微,而是根据战功提拔我到这个位置。我感激。至于这些字,我宁愿留着,让战士们看到,知道怎么进步!”宋仁宗听后,称赞狄青的学识,更加器重他。狄青因获战功,先后历任西上合门副使,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和经略招讨副使等。后来,因平定广南之战功,被提升为掌管军事的枢密使。一个士兵出身的人能做到枢密使,这还是宋朝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自建国以来,宋朝一直压制武将的地位,把重文抑武作为基本国策。在这种政治环境下,随着狄青官职的不断提升,朝廷开始怀疑他,而且怀疑与日俱增。当狄青以枢密使身份回朝时,这种猜忌和焦虑达到了高峰。官员们纷纷反对狄青做官。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八月,仅做了四年枢密使的狄青也难逃罢官的命运。然而,由于他的无过,被派到陈州做知州,离开了京师。此时,被流言蜚语中伤的狄青整日提心吊胆,生怕再有灾难降临。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曾经驰骋沙场,浴血奋战,为大宋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一代名将,抑郁而死。

2、南阳狄青洞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公元1057年,与岳飞齐名的北宋名将狄青死了。这位生前深得宋仁宗赏识,官至枢密使的勇猛武将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死于“惊疑”之中,让人想不通。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文水县)人,1008年出生,北宋知名将领。狄青出身贫寒,年少代兄坐牢,面部被刺字,却能一步步地从牢犯逆袭成将军,官做到了枢密使(相当于国防部长),确实是个杰出人才,真的有两把刷子。狄青运气真好。他早年就有贵人相助。1040年,经经略判官尹洙推荐,狄青先后获得了陕西经略使韩琦,名臣范仲淹的赏识。范仲淹还教他读《左氏春秋》,让他从一介武夫迅速成长为知晓将帅兵法的名将,屡建奇功,几年之间很快升迁至副枢密使。狄青作战勇猛。他身经百战,曾身中乱箭8次而不死,可谓命大,可谓硬汉。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涅,人称“面涅”将军,一马当先,所向披靡,敌人闻之丧胆。在宋夏战争中,他率兵大破西夏,夺关斩将,攻城掠地,烧毁西夏粮草数万,“收其帐二千三百,牲口五千七百”,声名鹊起。狄青智谋过人。1052年,广西侬智高反宋叛乱,狄青主动请缨征讨。他善于总结宋军前几次征讨失利原因,注重提振士气,于次年用计夜袭昆仑关,大败侬智高,斩首数千级,俘获对方大将57人,打得侬智高败逃大理,不知所终。他得胜而归,去副转正任枢密使。而他的命运也就是从任枢密使后发生改变的。宋朝有重文轻武的传统,他一个出身低微的武将依靠战功迅速占据了枢密使的要职,引起了文官集团的妒忌、不满,动了那些人的奶酪,他们群起而攻之,连大家比较熟悉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也几次攻击他。本来宋仁宗赵祯是真心喜欢狄青的,说他“青有威名,贼当畏其来,朕之关张”,皇帝自比刘备,视狄青为关羽张飞,感情非同一般,还信任他,说他是忠臣。但使坏的人总会找到机会。听宋仁宗说狄青是忠臣,大臣文彦博马上提醒他说“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一下子戳到了宋仁宗的软肋,宋仁宗当然知道赵家的天下是怎么得来的,他也不想让位高权重的武将来一次“陈桥兵变”,于是沉默了。也有人说文彦博是官官相护,公报私仇,因为狄青所任的枢密使大位,原来是高若讷的,而高若讷是文彦博的好友。总之三人成虎,皇帝不表态,各种猜忌、疑虑甚尘上,谣言四起,有人说狄青家狗长角,有人说狄青住宅夜发光,就连京都发水,狄青举家避水相国寺,也被说成是不祥之兆,预示着狄青要夺权当皇帝。终于到1056年8月,这些人的诡计得逞了,狄青被罢免枢密使之职,被赶出了京城,到陈州去任知府。这还不算,这些人还鼓动朝廷每半个月就派使者,名义上是去看望狄青,实际上就是去监视他。这个时候的狄青已经被各种谣言中伤搞得惶惶不安、身心俱疲了,他每次看到使者到来都会“惊疑终日”。1057年,狄青担惊受怕地过了半年,含冤而死了,年仅49岁,也就是很多人说的“被吓死了”,令人唏嘘(《宋史》:明年二月,疽发髭,卒)。宋仁宗可能也后悔了,过意不去,给了狄青很高的礼遇(帝发哀,赠中令,谥武襄)。关注我@黔地老杨,分享不一样的历史故事,几点启示如下:一是没有强大的军力作保障,任何尊严都无从谈起。细观有宋一朝,经济文化发达,军事外交孱弱,是与他们长期重文轻武的国策分不开的,不是没有将帅人才,而是有了也得不到重视、信任,从狄青、岳飞的遭遇就可见一斑,以至于后来发生靖康之难等耻辱事件就不足为奇了。二是封建帝王难逃权欲思想,局限性明显。宋仁宗赵祯虽很赏识狄青,但没有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虽自比刘备,却没有刘备的魄力,关键时刻犹豫了,或许是他们家的祖训如此,他没有也不敢跳出那个权力怪圈。三是狄青自身的原因,首先是沟通协调不够,他被排挤猜忌时,没有直接去找信任他的领导赵祯皇帝汇报思想,争取支持,也缺少盟友声援,连原来欣赏他的庞籍、韩琦等人也不发声了;其次是没有激流勇退的决心,可能还是贪恋权位;再次是心理抗压能力差,遇事看不开,明明晓得那么多人嫉妒你,看不得你好,还不如学一学前辈范蠡、张良归隐山水,乐享人生。

3、内乡县狄青洞需要门票吗

23、狄青很聪明宋朝名将狄青出身于军中十余年才显达,然而脸上受墨刑染黑的痕迹一直留着,天子劝他除去,他说:「留下来可以鼓励军中的士卒奋发向上。」就不除去脸上受墨刑染黑的痕迹这件事来看,便可知狄青绝不肯接受他人劝告,冒认唐朝名臣狄仁杰为自己祖先,而是表明成就是依靠自己努力得来的。

4、狄青洞的来历

公元1052年,邕州叛乱,宋军接连丢了9个州。44岁狄青抵达前线后,先杀了32名将校,然后下令:“出兵者,杀无赦。” 敌军将领侬智高大笑:“真是个窝里横的傻子!”狄青是北宋名家,出身寒门,因罪入狱,后被刺字发配充军。好在,他的骑射很好,很快就被选为了散直,正式开启军旅生涯。30岁那年,狄青跟随部队前往边疆作战,以25次战斗、8次中箭的代价,夺取了宥州,俘虏西夏5000多人,收缴帐篷2000多顶,焚烧了西夏早就储备好的数万石粮食,还在敌人的要害之处,兴建碉堡……自此以后,西夏军听到狄青的名字,就吓得萎靡不振。44岁这年,狄青被宋仁宗赏识,升迁为枢密副使。这是整个北宋的奇迹。宋朝重文轻武,狄青以纯武将的身份,迈入执政大臣的行列,可以算得上开了历史的先河。当时,无数文臣视狄青为劲敌,生怕他开启武将称霸时代,纷纷弹劾他。不过,没多久,广源蛮首领侬智高就反了,他直接起兵,攻破邕州建立大南国。宋军屡战屡败,还把两广地区给丢了。宋仁宗急坏了,可满朝臣子,却无人有破敌的能力。国家危亡之际,这群臣子们也不敢对狄青进行攻击,纷纷献计,准备花重金向周围小国借兵,让他们来帮助北宋破敌。但这个计谋,遭到了狄青的强烈反对。狄青认为,若是向别的国家借兵,一定会损伤宋军战士们的士气。他还毛遂自荐,请求亲自上前线打仗。在当时的许多大臣看来,狄青此举,就是上赶着找死。宋军将士若是骁勇善战,不可能连丢9州,还把两广地区给丢了。但狄青知道,宋军将士骁勇善战,真正打不过对方的原因是“以文驭武”的体制。所谓“以文驭武”,即武将打仗,必须由文官陪同,避免武将拥兵自重。这个制度乍一看很管用,可问题是,战场上瞬息万变,而文臣大多不懂打仗,是个软骨头,关键时刻还总爱乱指挥,能打赢就怪了。为了顺利出征,狄青站在宋仁宗面前慷慨陈词:“臣当兵出身,除了战场杀敌,没有什么可以报效国家,只能去将叛贼的头砍下送回京城。”(《宋史》:"臣起行伍,非战伐无以报国。愿得蕃落骑数百,益以禁兵,羁贼首致阙下。")这一番话,激起了宋仁宗心中的豪迈。他干脆把狄青任命为“广南将佐皆票青节制”,给了他全部指挥权,也不管什么“以文驭武”的惯例,让狄青在战场上看着办。于是乎,44岁的狄青前往前线,而他干的第一件事,就让文臣们大跌眼镜。他直接斩杀了32名将校,原因是,每一次讨论作战方案,这些将领就开始吵架,到了战场上,他们也胆小如鼠、贪生怕死。有句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有这样的将领,宋军的士气自然一泻千里。之前,文臣拥有一半的指挥权,武将还要听他们的话。如今,狄青手握宋仁宗给的全部指挥权,直接大开杀戒,足足杀了32名将校。就这么一个行为,狄青彻底整肃了宋军的懒散之风。大开杀戒之后,狄青下了第二个命令:“按兵不动。”在狄青到来之前,侬智高已经赢了好几场战争,开拓了不少地盘。当他听闻北宋名将狄青要来,立刻做好了应对部署,生怕功亏一篑。但他等来等去,就是等不到狄青出兵。派出去的人打探消息,他也只知道,狄青一来前线,就大开杀戒,然后让军队按部就班操练,完全没有进攻的意思。顿时,他哈哈大笑:“原来是个窝里横的怂包!”就这样,侬智高完全不理会狄青,开始继续攻城略地。而就在侬智高轻敌之际,狄青偷偷带兵出了昆仑关,绕道敌军阵前,占据了有利位置。此后,他一声令下,宋军如雷霆般迅速朝着侬智高进攻。就这样,侬智高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包了饺子,彻底失去战斗力。【灵枫历史阁】据史书记载,这一仗,狄青斩杀了2200余人,杀掉了57个敌军高级将领,还生擒了500余人。这是北宋统一以来,边境战争大的一次胜利。宋仁宗开心坏了,连忙册封狄青为枢密使,将士们、百姓们也都喜欢狄青。只可惜,名声更响亮的狄青,自此被谏官们盯上了,他们开始用莫须有的罪名来弹劾狄青,仿佛狄青的存在就是对国家大的伤害。弹劾的罪名有多奇葩?举几个例子给大家感受一下。一次,狄青家里的狗长了角,谏官们就连连上折子弹劾他,说他不祥;又一次,狄青家里偶尔发了光,谏官们也弹劾他,希望能够将狄青调出京师。(《宋史》:青在枢密四年,每出,士卒辄指目以相矜夸。又言者以青家狗生角,且数有光怪,请出青于外以保全之,不报。)你还别说,就这种玄乎又玄的弹劾,还真的有点作用。后,狄青就是因为避雨,去了佛殿,被宋仁宗罢官,赶出了汴京城。被贬后次年,狄青抑郁而终,年仅49岁。一代名将,如此结局,实在令人唏嘘。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5、内乡狄青洞简介

续广西炮龙之乡的故事作者    黄时沛(三)灯酒节与舞炮龙的关系(接上第二节)早些年,宾阳有些文人为配合部门造势,大谈宾阳炮龙节源于狄青与侬智高之战,而撇开宾阳的灯酒节只字不谈。若谈宾阳舞炮龙,想绕开灯酒节舞龙的历史,哪是绕不开的。曾有人编造宾阳先放的鞭炮来舞炮龙,是在宋朝的时候燃放爆竹。所谓爆竹,就是燃烧竹子,让竹子爆响,这显然是可笑的。是对中国鞭炮生产发展演变的无知或臆造。首先说鞭炮的生产。它离不开火药与造纸术。据史书载,中国有四大发明,他们分别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火药。说起造纸术,它发明于西汉,成熟于东汉,以蔡伦为代表人物。其次,说火药发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术士炼丹,发明了用碳、硝石制药。到了唐代,瘟疫流行,唐朝的李畋发明装药进竹筒引爆以驱邪。但那还不是鞭炮的发明,直到南宋末元朝初,人们才学会用纸卷成鞭炮,之后编连成串燃烧(见《武林旧事》)。这己是北宋狄青后来200多年的事情了,连狄青还不知道啥叫鞭炮呢。宾阳人自己编故事,说宋代狄青战侬智高,胜利以后就燃放鞭炮来庆贺胜利,那只算是一种民间传说,不符合鞭炮出现的史实。也不符合狄青正月元霄夜袭昆仑关,正月十六大战归仁铺收复邕州的史实。正月十五十六胜侬智高,为何在正月十一庆贺胜利?况且当时还未出现纸质的鞭炮,只有爆竹。就是将药装到竹筒,如唐朝李畋发明的那一种。也难怪,笔者早年在县老职高墙报上看到舞炮龙先是燃放爆竹庆胜利的宣传是那样的绘声绘色,似乎煞有其事。可以这样肯定地说,舞炮龙是演变而来的,不是从宋代就开始,而是在更久远的舞龙年代。下面还将在灯酒节中说到此事。再说说灯酒节的演变,从今日灯酒节人们上街活动的情况看,有张灯,游行,有高擎扎鱼扎龙扎虾,打八音,舞龙舞狮等等游艺,与古书古诗记载的元宵节没有什么异样。只是时间不同,下面再细说宾阳人过元宵节为什么时间不在正月十五。再说宾阳灯酒节。宾阳的灯酒节这天,乡村多以社团(社坛)为单位吃百家宴,在街上的,就是以街道为单位。当年添男丁的,依习惯献出一只大剦鸡,祭拜天地、社坛,然后,众人集资聚餐。饭后有偷灯、抱花等活动。发展到今天,又改成了添丁户要出双鸡、好酒,或是买猪头、献全猪全羊,愈演愈烈。众人吃酒聚餐,大多与人丁有关。为什么呢?这还得从中国人习惯过的三元节说起。据查,中国的元宵节起源于中国的三元节风俗。上元节,指正月十五;中元节指农历七月十五;下元节指农历十月十五,这都是遵循道家的习俗。依道家的说法,上元(元霄节)是天官赐福之日;中元(鬼节)是地官赦罪之日;下元为水官解厄之日。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的秦朝,到汉朝,汉文帝下令将正月十五为祭祀日。多地的习俗有吃元宵(汤圆),观灯,放烟花,游龙灯,舞狮子舞龙,踩高跷,扭秧歌,打太平鼓等等。在三个节中,上元节为隆重。因为这个元宵节是赐福之日,人们都期盼接收到天官赐予美好的东西,诸如添丁,发财,吉祥如意,健康平安,都包含在福字之内。中元节也叫鬼节,是普度孤魂野鬼的节日,人们要烧大量的纸钱给鬼,宾阳习惯超前过鬼节,在农历七月初七便称为烧衣节,给亡灵烧衣烧纸钱撒水饭了。当然也祭祀先祖,但因与鬼有关,便少了许多欢庆的活动,多以吃喝、祭祀为主,还有走亲戚之类。下元节,也只是举行祭祀先祖,祈求先祖庇佑,祈求丰收,排除灾难病邪。这是水官解厄解难之日,所以也没有那么多的欢庆游街活动。宾阳人甚至在下元节无甚过节表示。据说,福建晋江有元宵节家家扎火把连闹三夜灯,舞五香龙。舞后,瘟疫即止。香龙用稻草扎成。这与宾阳的舞炮龙有点相似。(待续)

6、狄青洞新消息

靖西田园风光醉山水-----五月中越边境游德天跨国大瀑布位于中越边境广西大新县硕龙镇,为国家特级景点。横跨中国和越南两个国家,排在巴西-阿根廷之间的伊瓜苏大瀑布、赞比亚-津巴布韦之间的维多利亚瀑布以及美国-加拿大的尼亚加拉瀑布之后,是世界第四大、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单论其气势,应该比不上国内的壶口瀑布、黄果树瀑布等,但它的特别之处,就是跨越中越两国,其地处靖西县归春河,终年有水,瀑布河水时急时缓,时分时合,层层跌落,曲折迂回于参天古木间;更有花草掩映,在我们居住的宾馆约500米远处的小径处,立有一块界碑排行53号。相传清朝年间,清政府在这段边界上划规领土,所立界碑,一统边界,当时这里的交通极为不便,山高路远,崎岖难行。当时几个官兵奉旨抬着界碑到此,看天色已晚,还有那么远的路程要走,于是偷懒就地挖坑将界碑立于此地,就是现在的53号界碑。这一立就将碑后中国的许多领土划给越南。听导游说此处经常有边民在此做些小买卖,我们走过去参观时天色还早,有武警把守在那,不让我们靠近,只好等到黄昏后再过去看时,已是空无一人了。游完德天瀑布,再到30多公里外的明仕田园游玩。明仕河发源于越南,明仕山水田园风光集中在明仕至拔浪一带。看起来有点江南水乡特色,河流纵横,坐在扁舟上,饱览两岸迷人景色,群峰叠翠,错落有致,眼底所及皆是绿色。凤尾箫箫,稻穗摇曳,河底水草飘动,仿如身处泼墨山水大画之中。三三两两的鸭子呱呱而过,泛起无数涟漪,打破这份仙境般的宁静,极富农村田园气息。上了岸,在壮族村民的木屋里,还可以品尝着那清甜的水煮花生、板粟。香港影视作品《牛郎织女》、《月是故乡明》、《花千骨》皆是在此拍摄。离德天瀑布10多公里处就是通灵大峡谷。峡谷四周绝壁刀削,据说北宋年间据说侬智高在昆仑关被狄青打败后曾隐身于此。谷内密密匝匝的长满了原始古树、珍稀植物,外面艳阳高照,谷内遮天蔽日,溪流淙淙,走过长长的一段“枯藤老树,小桥流水”,便可见到通灵大瀑布,该瀑布高168米,宽30米,是目前发现的我国落差高的瀑布,瀑布宛如一匹白练,于山上倾泄而下消失于地下河中,水声雷鸣,漫空白雾氤氲,在瀑布旁边峭壁的小径上行走,不打着伞的话,会被水滴滴成落汤鸡了。谷内还可以见到壮家杆栏式的典型民居,听到壮家少女美妙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