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和的简介(汤和简介资料大全)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29 22:22:29 浏览
1、汤和简介资料大全

洪武二十一年,信国公汤和故意找朱元璋聊天,聊得正起劲,汤和突然说:“臣老了,不能再驰骋疆场了,想回归故里,为这幅老骨头找片容身之地。”朱元璋龙颜大悦,马上赏金赏物赏府第。洪武二十一年是个特殊的年头,这一年是汤和晋封为信国公的第十个年头,说起他这个爵位来之不易啊。汤和与朱元璋是发小,而且比朱元璋大两岁。朱元璋16岁那年,因天灾人祸,父母、大哥相继被饿死。朱元璋走投无路,和汤和分别,去皇觉寺做了一名和尚。汤和的家境虽然比朱元璋好那么一点,但也过得很拮据,往往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26岁那年,汤和带领十多位哥们,毅然决然地去投奔了郭子兴的起义军。汤和自幼有大志向,常练习弓马骑射,武艺不错。成年后长得器宇轩昂,是个大帅哥,他还爱读书,沉稳敏捷,善于谋略,参加义军后,很快升任千户。汤和做了千户,想起还在受苦的朱元璋,就修书一封,劝朱元璋来投军。朱元璋认为参加义军整日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风险太大,不愿去。但苍天非要他去,庙里的和尚告发他私通义军,结果25岁的朱元璋,被迫去找汤和,投奔了郭子兴。说也奇怪,朱元璋没打过仗,但打起仗来却很勇猛、有计谋,得到郭子兴的赏识,一下升到汤和之上。其他人看朱元璋年轻,都不服气,不愿听他的调遣和指挥,但汤和自始至终,一直对朱元璋恭恭敬敬。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成为大帅,带领淮西众将打下南京,站稳了脚跟。又得刘伯温的辅佐和运筹,以少胜多,用了几年的功夫就打败了兵力是自己好几倍的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迅速成为起义军中大的一支,有一统天下之势。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朝。1370年,朱元璋功行赏,其中徐达、李善长、常遇春的儿子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六人被封为公爵,而汤和与其他27位将领只被封为侯爵。在所有被封的将领中,汤和可谓是投军第一人,而且是朱元璋的引路人,论年龄、论资历、论战功,汤和都可以被封个公爵,但朱元璋只给了他一个侯爵,汤和虽没埋怨,但他的部下却不服气,便组队去皇宫闹事,讨说法。其实,汤和的部下不服,只是众多将领的一个缩影。将领们人人争功,都感觉自己被封低了,心中不服。而汤和的部下,之所以闹事,其实也是为自己,因为朱元璋一旦给汤和升爵,就意味着他们也会跟着升。如此一来,大多将领都要跟着起哄。朱元璋很明白,如今得了天下,个个感觉自己功劳大,不服气,他也是拿着汤和来压一压其他将领。让其他人看看,汤和都只被封个侯,你们还嫌弃自己封的低,难道你们的功劳还能比汤和大吗?但这个需要汤和配合,朱元璋才能把这场戏演下去。汤和也是个有智慧的人,他明白朱元璋的心思,部下一闹事,就赶紧去给朱元璋请罪。结果几个闹事的被杀,至于汤和朱元璋也没动他,众将见汤和都不闹腾,自己也不好说啥了。直到8年后,洪武十一年春,朱元璋终于封汤和为信国公,仍在李善长、徐达之下。但过了没几年,李文忠、徐达这两位地位显赫,无人可比的国公相继去世,关键的是死因成谜,汤和马上警醒起来,他意识到朱元璋开始对功臣动手了。汤和自幼熟读历史,看透了人性,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他看到了朱元璋对将领们的忌惮。为了让朱元璋对自己放心、安心,他越来谨小慎微,深居简出,不议论朝政,即便如此,他仍然感觉自己只要手握兵权,就还是不安全。洪武二十一年的一天,汤和故意去找朱元璋聊天,暗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说道起劲处,突然对朱元璋说:“ 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 ”朱元璋一听,龙颜大悦,马上解除汤和的兵权,并在老家凤阳给汤和修建府第,临行前又赐他黄金三百两、白金二千两、纸纱三千锭、彩币四十多套,赐汤和夫人的物品也一样多。不仅如此,还公开发了一道表扬信,表扬汤和识大体,诸功臣无人能比,这明显是敲山震虎,做给其他将领们看的。汤和是个有智慧的人,他急流勇退,示弱、示老,就是为了让朱元璋放心,安心,因为只有如此,他才可以保身、安身,这就是汤和的智慧,不仅保全了自己,还保全了子孙。纵观明朝开国功臣,汤和的结局是好的,这和他为人处世,和领导相处的智慧分不开。智慧是个好东西,不仅可以保身,还可以解决人生难题。而读历史智慧故事,我推荐冯梦龙老先生写的《智囊全集》。书中所涉及的典籍,上起先秦、下迄明代,历代智囊故事达1200余则。既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大谋略,也有士卒、漂妇、仆奴、僧道、农夫、画工等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奇谋机智。这些真实生动的智囊故事,汇成了中华民族古代智慧的海洋,不仅对我们今天学习历史有很大的帮助,对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疑虑,人生困境,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下方横条《智囊全集》这整套书,足足六本,不仅有白话文对照,还有重点词义诠释,图文并茂,简单易懂。原价168元,这几天做活动特价39元,一本平均几块钱,划算。想学习、提升自己的朋友请点下方横条购买:#汤和的简介#

2、汤和个人资料简介

公元1352年,安徽毫州城已被元军围攻很久,义军首领郭子军在元帅府里思考着对策,这样下去,该如何是好,正在这时,手下的一个军事前来报道,说抓住了一个奸细,要拿会棋去将其杀掉。于是,郭子军便开口问了一句:“你怎么知道那人是奸细”?以往,郭子军对这类事从不过问,直接让其士兵将其杀掉,而今天,却颇有好奇之心。军事答道:“这人说是来投兵的,可现在元军围困,哪里还有人会来投军”?这肯定是元军的奸细。郭子军差点笑了,投军?这会元军都快打进来了,还有人投军?这个借口可真不高明,但还是没挡住他的好奇心,打算前去看看。于是,就骑马到了城门口,看到了被绑着的朱重八,于是让人给他松开绑,便问道:“你是干什么的?是奸细吗”?“我不是奸细,我是来投军的”。朱重八答道。“哈哈哈哈哈”郭子军忍不住大笑了起来。什么时候了,还会有人投军,你呀,不用狡辩了,一会就拉你出去杀头。郭子军又询问了朱重八的名字,当朱重八说是千户长汤和介绍他来的,郭子军这才确认了确实是来投军的,也许朱重八给他留下的印象比较深,他将朱重八留在自己身边。在军队里,他的才能很快的就展现出来,相对于其他士兵,他处事冷静,有勇有谋,作战勇敢,颇有领导风范,并且也相当义气,有危险时都是第一上,这些都让他在军队里有了很高的威信,再加上同乡汤和的帮忙,他在当士兵两个月后,便当上了九人掌,这是他的第一个官职。加上又自学过一些字,而且也很有天赋,郭子兴就把他当成了自己的智囊,朱重八在军中的地位也逐渐重要起来。也就在此时,朱重八将他的名字改成了朱元璋。后来,在军队中,朱元璋也娶了老婆,这个老婆,也是朱元璋后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个女子便是郭子兴的义女,他的父亲姓马,曾是郭子兴的朋友,在临死前,将这个女孩托付给了郭子兴,军队里的人都叫她马姑娘。就这样,朱元璋就成了元帅的女婿,朱元璋心里那个喜悦呀,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了,不再是那个举目无亲的朱重八了。家里有人为他洗衣做饭,有家的感觉可真好,这种感情也陪伴了他很多年。想着自己年少时的梦想,不就是娶妻生子,家人常伴左边,平平淡淡的生活吗?这种生活也让他有了幸福的感觉。

3、汤和的历史简介

朱元璋深知徐达能力超群,生怕他造反,天天找杀他的理由,看到他住处简陋不堪,便要把自己之前住过的吴王府送给他。刘伯温心中一惊:皇上准备要杀徐达呀!立刻给徐达递了一个眼神。徐达和朱元璋是老乡,都是凤阳人。但后来,在汤和的介绍下,朱元璋投奔红巾军郭子兴。还当了官,想起了年少时的小伙伴徐达,他就将徐达放在自己身边,和自己一同打天下。1355年,郭子兴病逝,他大部分的势力都由朱元璋继承,当时的朱元璋已经是重权在握,有着10万精兵强将,就在这个时候,朱元璋遇到了刘伯温。刘伯温的加入,为朱元璋的军队带来如虎添翼的神奇。短短时间,就助朱元璋取和州、渡长江、取太平、拿下南京。朱家军势如破竹,一路勇往,消除了异己,地盘越来越大。1368年,朱元璋摇身一变,称帝了。他再也不是那个曾经到处要饭的小乞丐,也不是那个任人欺负的小沙伲。曾经受过的苦难,让朱元璋的心机变得越来越深。他知道,天下得来有多么不容易,多少人和他“面和心不和”,时刻想要篡他的位子。一旦有一点的风吹草动,朱元璋就大开杀戒,绝不手软,朱元璋对自己儿时的玩伴徐达也没有完全放下戒心,派了不少锦衣卫监视他,但是却一直没找到什么实质性的证据。一次,朱元璋到徐达家里,发现房子比较简陋,突然心生一计,假惺惺地说:“徐兄,你给大明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却一直没有一个像样的住处,朕于心不安啊,要不把吴王府送给你吧!”徐达虽然武将出身,但是这点眼力见还是有的,况且他侧眼看到刘伯温的眼神,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这皇帝分明是试探自己的!于是,连忙向朱元璋百般推辞,朱元璋看他真的不想要,才没有勉强。其实这是朱元璋对徐达的一次测试,测试的目的就是要看徐达会不会因为自己居功自大、有没有贪污,而这并不是朱元璋对徐达的一次测试。那天,朱元璋找了一个机会,请徐达到府邸饮酒,朱元璋为了让他留宿,就将徐达给强行灌醉了,然后还给他盖上被子,又亲自把他抬到了自己的床上让他睡下。谁料徐达睡到半夜突然醒了,他一看环境很陌生,就慌忙问身边人:“这是什么地方?”侍者回答:“这是旧内(朱元璋以前的府邸)。”徐达听后大吃一惊,顿时吓得脸色都变了,他连忙起身奔到台阶下跪倒在地,又接连喊着:“臣罪该万死!”服侍的人将此事一五一十地禀告朱元璋,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徐达总算成功地躲过一劫。朱元璋和徐达都很清楚,这种君臣之间的试探,一旦开始了,就不会是后一次,只有其中一个人躺下再也起不来才算真正结束。没过几天,朱元璋再次热情地邀请徐达前来对弈,徐达不但擅长领兵作战,棋艺同样十分高超。结果几盘下来,朱元璋却连连获胜,朱元璋不喜反怒,大声说:“再来一盘,别以为我不知你有意相让,你再让着我,我真的会治你‘欺君之罪’。”徐达一听,连连点头称是。不曾想,这局徐达又输了。朱元璋大怒,就要治徐达欺君之罪,徐达却不急不缓地说:“陛下别生气,您看棋盘上面的字。”朱元璋低头一看,才发现棋盘上的黑字白字竟然组成了“万岁”二字,一腔怒火顿时烟消云散。洪武十八年,徐达因病去世。朱元璋追封他为中山王,赐谥号“武宁”,葬在中山之阴,朱元璋还把他的肖像挂在太庙内,时常感怀自己的这位老朋友。不得不说,徐达真的是聪慧过人,不仅躲过了朱元璋的猜疑,为自己赢得善终,还将自己的女儿成功打到老朱家的内部,让徐家得以光耀门楣!我是@萌妹子说娱乐 感谢您的阅读关注。

4、汤和简介明朝

公元1397年,安庆公主抱着生母马皇后的灵位入宫,在朱元璋面前嚎啕大哭,求他放自己丈夫一马。朱元璋阴沉着脸始终一言不发,就在安庆公主绝望的时候,朱元璋终于开口了:“改为赐死吧,其余家人可免!”朱元璋好色,后宫妃嫔有几十个,但对朱元璋而言,他真正宠爱的女人,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马皇后。当年,朱元璋父母双亡,为了活命,他不得不去当和尚、当乞丐,根本娶不到老婆,后来,在汤和的介绍下,他投奔了红巾军大帅郭子兴。郭子兴是朱元璋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他不仅提拔朱元璋,还把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马氏是朱元璋的结发之妻,两人感情十分深厚,后来朱元璋官越做越大,女人也越来越多,等当上皇帝后,更是后宫佳丽无数,但其他女人在朱元璋眼里都只是玩物,只有马皇后才是妻子、是家人。可惜的是,马皇后50岁就去世了,朱元璋伤心,无时无刻不在怀念她,皇子公主们也都明白这一点,所以要是犯错惹恼了朱元璋,经常会搬出马皇后来当挡箭牌,从而减轻处罚。一次,太子朱标和朱元璋吵架了,朱元璋气得拿起棍子就要打朱标,朱标拔腿就跑,两人就在皇宫中你追我赶。突然,朱标身上掉下一幅画来,朱元璋捡起来一看,结果发现是马皇后生前的画像,一下子愣住了,也不再追打朱标了,父子俩都想起了已去世的马皇后,当场抱头痛哭。朱标肯定是真心在思念马皇后,毕竟是自己的生母,但画像掉落,却有可能是他故意为之,为了让朱元璋消气。不管怎么样,都充分说明了马皇后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无独有偶,马皇后的另一个女儿,也搬出马皇后求过朱元璋,但后的结局却截然不同。马皇后一共给朱元璋生过两个女儿,长女宁国公主,次女安庆公主。公元1381年,马皇后还在世的时候,跟朱元璋千挑万选,终选了欧阳伦给安庆公主当驸马。欧阳伦21岁就考上了进士,可谓才华横溢,再加上样貌出众,安庆公主对这门婚事满意,小两口婚后的日子也过得十分幸福。但谁也没料到,欧阳伦会利用自己驸马的身份贪赃枉法。当时,欧阳伦被派到陕西当官,他仗着自己是天子女婿,居然开始贩卖茶叶。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茶叶是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资,朝廷需要用茶叶来跟游牧民族换良马,一旦有人私贩茶叶,游牧民族不一定非要和朝廷交易,就会导致朝廷买不到好马,动摇国防力量!因此,朱元璋颁布了禁令,民间禁止贩卖茶叶,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导致了茶叶行业的暴利,总有些人为了利益铤而走险。欧阳伦虽然是驸马,却也没有贩卖茶叶的职权,但他不仅卖了,还卖了很多,还卖得很嚣张。他公然派遣手下到江浙一带大批量收购低价茶叶,然后公然走私出境,牟取暴利。那些知情的官员,要么是忌惮欧阳伦的身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么是和他沆瀣一气,一起赚钱,欧阳伦见状,行事也越来越嚣张。一次,欧阳伦家中的一个下人周保,仗着欧阳伦的权势,公然叫当地官府派车运送茶叶,在押送茶叶的路上,受到当地巡查司的盘查,膨胀到极点的周保竟然当场殴打辱骂负责的官员,受辱的巡检官员忍无可忍,奋笔疾书,写了一封举报信呈送朝廷。朱元璋见信后勃然大怒,要知道,治贪是朱元璋当上皇帝后重视任务的之一,他三令五申,严禁官员贪腐,因为贪赃枉法被处死的官员不下十万,可谓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没想到自己治了一辈子的贪,结果自己的女婿竟然成了天底下大的贪官。朱元璋没有留情,查清事实后立刻下令处死欧阳伦和周保。安庆公主听到消息后,心中大急,为了保丈夫一命,她抱着马皇后的灵位入宫,在朱元璋面前嚎啕大哭,希望朱元璋看在马皇后的份上,放欧阳伦一马。然而,无论安庆公主哭得多伤心,朱元璋始终不发一言。安庆公主也急了,口不择言地说:“这天底下的贪官多如牛毛,你杀得完吗?”朱元璋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有多少我杀多少!”安庆公主眼见朱元璋如此坚决,心中顿时绝望了。后,朱元璋实在忍心,终于缓缓开口道:“罢了,周保当诛,欧阳伦改赐死,家中其余人可免!”虽然欧阳伦终还是难免一死,但处死与赐死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处死是要被刽子手斩首的,而赐死则是可以自己选择一个体面的死法。原本欧阳伦才是主谋,周保不过是欧阳伦的爪牙,结果周保被处死,欧阳伦反而是赐死,由此可见,朱元璋还是让步了。不得不说,朱元璋一生虽然残忍嗜杀、心胸狭窄,而且老是干一些兔死狗烹的事,但在治贪这一块,还是值得肯定的。

5、汤和集团简介

“父亲,女儿求您了,别让女儿遭千刀万剐之罪。您给女儿来个痛快的,就一刀砍死女儿吧。”17岁的汤氏哭得梨花带雨,楚楚可怜,跪求她的父亲汤和。汤和望着女儿,也泪如泉涌。他摇了摇头,悲凄地对女儿说:“皇上判你凌迟,我又怎敢让你死于为父刀下!今天能见你一面,已是皇上法外开恩啦。你、你……一路走好……”说到这里,汤和再也控制不住,他转过身去,边走边嚎啕大哭。身后传来女儿绝望的哭喊:“父亲,女儿后再求你一回,你去求求皇上,让女儿一刀毙命好吗……”汤和犹豫了一下,毅然去了皇宫。要说在朱元璋跟前有面子的,除了他的夫人马皇后之外,汤和应该排在首位!他和朱元璋不仅是同乡,而且在一个村子里长大的发小,俩人经历还颇相似。汤和也是幼年失去双亲,在和朱元璋等伙伴们嬉戏玩耍时,他喜欢统率群童,练习骑马射箭。汤和先加入元末农民起义队伍,擢升为千户后,汤和不忘正在当和尚的伙伴朱元璋。他给朱元璋写了封信,邀请朱元璋参加义军。正是由于汤和的邀请和初的帮衬,朱元璋才由一个小和尚变成了后来的洪武大帝!朱元璋称帝之后,没有忘记这发小,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他为信国公(善终后追封王)。正因为两人关系不一般,在洪武十八年三月,朱元璋亲自主持,让儿子朱檀娶了汤和的大女儿。两个人既是君臣,又成了儿女亲家。现在女儿被她公爹判了凌迟,无论是作为亲家还是作为臣子,汤和按说都不应该插手。可是,面对女儿的苦苦哀求,汤和肝肠寸断——17岁的女儿即便是该死,也不能让她挨千刀万剐呀!思来想去,汤和还是硬着头皮入了宫,求朱元璋给个面子,看能不能让女儿死痛快点。没想到,老朱这回倒是挺干脆,张口就答应了他。但是,老朱毕竟老谋深算,还提了这样一个要求:“汤和呀,朕听说你还有个女儿,德貌咸备,朕想给她赐婚,你可愿意?”汤和怎敢说不愿意,叩谢道:“谢皇上关照,不知皇上将贱女赐给谁家?”“鲁王朱檀呀!”朱元璋笑着说。“啊?”汤和惊呆了:“皇上,这、这怎么可能呢?”“这有什么,你不用多想,就这么定了。”朱元璋以不容商量的口气,等于是向汤和下了旨。汤和离开皇宫后,百思不得其解:皇上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啊?前脚要了我大女儿的命,后脚又把我的小女儿赐给他同一个儿子。要说的朱元璋可真不一般,无论他的御将之术,还是他的御臣之术,都是历代帝王中的佼佼者。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下旨杀死他的儿媳妇呢?朱檀是朱元璋的第十子,洪武三年生,母亲为宁妃郭氏。洪武十八年三月,在朱元璋的主持下,朱檀与开国功臣汤和的女儿成婚。不久后,朱檀夫妇来到了自己的封国山东兖州。朱檀小时候是个乖孩子,很受老爸待见。可是,一到了封地,他年纪轻轻却开始信奉黄老之术来了,每天不是在炼丹,就是跟一帮道士研究延年益寿之术,希望自己长生不老。朱檀招了大批道士入府炼丹,整个王府终日乌烟瘴气。对丈夫的行为,汤氏不但不制止,还大力支持,并且自己也跟着吃丹药。古代所谓的仙丹妙药,其实都是化学物质,比如水银、朱砂等,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长时间服用会损伤肝肾,甚至丧命。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李世民,还有清代的雍正,都是死于吃丹药。自从朱檀与汤氏服用丹药后,身体各种机能开始损坏,整天萎靡不振。可夫妻两人不知哪根筋范了错,仍像疯了一样相信丹药。要说小夫妻痴迷于丹药,朱元璋是没理由处死他们。可要命的是,他们所服用的丹药可不一般,那是需要用99个童男子来做药引的。道士蛊惑他们说,要想炼制长寿药,需要一百个阉割过的男童作为药引,和丹药一起炼制才行。这对小夫妻没有过脑子,就糊里糊涂的听了道士的话。兖州一带的小男孩隔三差五的丢失,引起了地方官的不安。经过调查,他们得知原来是鲁王搞的鬼,于是官员们纷纷向朱元璋上奏,汇报了这件事。朱元璋初也不相信,就派了心腹到兖州去调查,结果核实了这件事。朱元璋大怒,将鲁王与他的王妃召回皇城,下旨将王妃凌迟处死。而朱檀毕竟是朱元璋的儿子,还是他宠爱的郭宁妃所生,舍不得要他的命,被施以“髡刑”。髡刑?就是将人身上的毛发剔除干净,这基本上就是为了羞辱这个儿子。可怜的鲁王妃汤氏,因为附合丈夫被判了凌迟,还是朱元璋看在发小汤和的面子,才给改为斩首。汤氏死后,朱元璋特意下诏,不允许她日后跟儿子合葬,将她葬在了乱坟岗子上。不过,杀了汤和的这个女儿,朱元璋立马将人家的另一个女儿赐给了儿子朱檀。所以鲁王的第一任和第二任王妃,均为汤和之女。由于常年吃丹药,朱檀在娶了小汤氏不久就死去,年仅19岁。朱元璋认为这个儿子过于荒诞不经不经,就命人给他上谥号为“荒王”。朱檀死后,葬于今山东省邹城市九龙山麓,墓被称为鲁荒王陵,当地人叫荒王坟。汤和的小女儿倒是行为谨慎,后得以善终。

6、汤和的后代

63岁时汤和主动交兵权,朱元璋问他要什么赏赐,汤和:100个美女汤和跟朱元璋的同乡之情汤和跟朱元璋是同乡,他们小时候就挨着住,整天一块玩耍。因为他们两家都很穷,所以小时候他俩经常一块给地主放牛,正是由于经常在一起,他俩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汤和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加上他比朱元璋大几岁,所以显得格外成熟。他自幼就有着远大的理想,希望将来可以成就一番事业,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汤和十八岁那年,他的家乡遭遇了百年难遇的旱灾蝗灾,村里的人穷得都吃不上饭。后来,当地又流行起了瘟疫,更是让大家的生活苦不堪言。为了生活,朱元璋去了庙里当和尚,汤和也离开了家乡去外地打工挣钱。一直到25岁的时候,朱元璋才迎来他人生的转机,也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当时,起义军的首领郭子兴带领着军队攻打濠州城,朱元璋也听到了这个消息。早前,汤和长得身材高大,在战场上敢于拼杀很快就立下了不少的战功,郭子兴对他也是另眼相看,将他提拔为千户。在汤和安定下来之后,他首先想到的便是自己的好朋友朱元璋,立即写信让朱元璋一起来参加起义军。那时候,正是朱元璋困难的时期,毫无未来可言。就这样,朱元璋因为汤和的极力推荐,顺利地加入到郭子兴的队伍之中。朱元璋在军队中表现出了他过人的才能,并屡立战功,成了郭子兴的得利助手。为了让朱元璋死心塌地地为自己效力,郭子兴还将他的义女嫁给了朱元璋,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郭子兴病逝以后,他的军队大部分都跟随了朱元璋,朱元璋掌管着近十万的兵力,一下子变得强大起来。汤和为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话说,朱元璋一开始只是汤和手下的一名小兵,如今他的职位越来越高,很多的老兵都不服气,对他多有质疑。然而,汤和坚定地站在朱元璋这一边。汤和没有因为朱元璋超过他而感到不满,反而对他特别的尊重,不管什么事都会去请示朱元璋,不做任何逾越的事情,这对于朱元璋稳固当时的势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后来,朱元璋在汤和的协助下,除掉了他的劲敌陈友谅和张士诚。同时,朱元璋派汤和一路南下,攻打方国珍,虽然方国珍顽强抵抗,但还是不敌汤和,而后归顺了朱元璋。正当汤和准备凯旋而归时,他又接到朱元璋的命令,去捉拿陈友定。汤和一路追到陈友定的老家,将他活抓,这时远在南京的朱元璋已经登基成为明朝的皇帝。朱元璋登上皇位以后,他对所有的功臣都大加封赏,特别是一路跟随他的淮西帮将领,像李善长、徐达等人都被封了公爵,而汤和却只被封为了中山侯。为何会如此呢?汤和回想以前,自己曾经在一次酒醉之后,说了一些报怨朱元璋的话。他说:“朱元璋的成功有他很大的功劳,他既可以帮助朱元璋,也可以辅佐别人成功。”当时,他的这些无意中说的话也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虽然没有发作,但对汤和从此也有了防备之心。或许也是因为如此吧,在对功臣进行封赏时,朱元璋还是对汤和存在戒心的。汤和为避祸而自杀汤和自知说错话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任劳任怨,对朱元璋忠心耿耿,就怕引起朱元璋对自己的误会。通过他长期的努力,终于让朱元璋对他重新信任并重用,在公元1378年,被加封为信国公。与此同时,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在众大臣的帮助下,将国家发展得逐渐强大起来。当然危机也出现了,朱元璋手下的大臣由于立下了不少的功劳,他们手中的权力也越来越大。朱元璋本就是一个多疑的人,再加上他的儿子比较柔弱,他怕将来儿子即位以后会失去对国家的掌控权。于是,朱元璋开始对身边的大臣进行清除,只要在一点可疑的他都找个理由将他们杀死。短短几年之内,跟随朱元璋一起建国的功臣大都遭到了诛杀,还发生了轰动朝野的“胡惟庸案”,所有牵扯其中的人,都被朱元璋发谋反罪给杀死了,弄得朝廷上人人自危。汤和看到这些以后,深刻地感觉到自己的地位也的危险,在公元1388年,6汤和主动跟朱元璋说自己年纪已经大了,无法胜任现在的职位,想要告老还乡,并交出了手里的兵权。朱元璋听到以后惊讶,别人都是想要争夺权力,汤和竟然拱手让出自己的权力。朱元璋既高兴又有些疑虑,就问汤和想要什么赏赐,汤和当时已是63岁高龄,也没要求太多。他只对朱元璋说:“赏他100个美女”,朱元璋在听到这个要求之后哈哈大笑,他不仅被汤和的话给逗乐了,还对他放心了戒心。多年后,李善长案又有一批人被杀,朱元璋的亲戚徐达也被杀,可汤和却安享了晚年。从这个结果上来看,汤和不仅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军事人才,他更是一个识大体的聪明人。他恪守自己的本份,没有非份之想,有眼力、知进退,以“100个美女”自黑,让朱元璋对自己放心。即使汤和回到家乡,也不涉足朝中的任何事情,这才保住了性命。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也一直感恩他对自己的帮助,除了让他的晚年生活富裕安定,还在汤和70岁因病去世的时候,以“三天不上朝”对他进行悼念,并追封为东瓯王。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7、汤和的结局

1388年,63岁的信国公汤和故意找朱元璋聊天,聊到兴头上,汤和突然说道:“臣老了,不能再上阵杀敌了,想辞官回乡,为将来死去找片容身之处。”朱元璋大喜,马上解除汤和的兵权,开始在中都凤阳给汤和修建府第。1388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已经61岁,做了21年皇帝了,大明王朝也已经稳固,没有什么大仗需要打了。昔日在战场上能征惯战的将领,很多都已经被杀。比如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一个案件,竟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这显然不再是某个功臣、将领骄横跋扈的原因了。而且,胡惟庸案被牵连处死的原因,都是谋反,正好这个原因在免死铁券之外。汤和从中嗅到了朱元璋的杀心,觉察出朱元璋是猜忌功臣会夺取朱明天下,而在有意牵连元勋宿将,以此清理手握兵权的将领。而汤和当时还算安全,因为他一直低调处事,不怎么和胡惟庸这样骄横的人来往。而且在关键时刻,还替朱元璋解围。比如朱元璋封功臣时,很多将领都认为自己功高封赏却小,心中不服。而功劳显赫的汤和,也被封了个中山侯。大家原以为汤和会闹事,却不料,汤和不但不闹事,在听闻部下因不服,去皇宫闹事时,匆匆跑去给朱元璋请罪。众多想闹事的将领,一看汤和这么大功劳,都服服贴贴地服从安排,自己也就不好再闹了。其实,汤和明白朱元璋是故意打压自己,杀鸡儆猴,借此威慑其他不服封赏的将领。只要汤和不闹事,朱元璋封赏的难题就过去了,君臣默契合作,朱元璋对汤和的反应很满意。封功完,诸多功臣聚集京师,无所事事,整日吃喝玩乐,惹是生非,而汤和却规规矩矩,不惹事。有了战事,主动请战,朱元璋就派他外出征战,没有战事时,又去中都、临清、北平操练军队,修缮城墙。其实,汤和这是故意脱离京师那个是非之地,跑得远远的,不参与d争,明哲保身。洪武十一年,朱元璋终于把该给汤和的公爵给补上了,封汤和为信国公,每年的俸禄三千石,参加商议军国大事。“参加商议军国大事”这可是件荣耀,整个朝廷也没几个人能有这个权利,但汤和并不骄傲。《明史·汤和列传》记载:“和晚年益为恭慎,入闻国论,一语不敢外泄。”汤和谨小慎微,他和朱元璋是发小,跟随朱元璋几十年,深知朱元璋好猜的性情,他对朱元璋恭恭敬敬,即便可以参加商议军国大事,但入朝所听到关于国事的议论,从不敢向外泄露一句。到了洪武十四年,汤和又以左副将军的身份率军出塞,胜利而归;洪武十八年,思州蛮族叛乱,汤和以征虏将军随楚王征讨,俘获敌军四万人,擒获蛮族的首领而归。但从这之后,一直到洪武二十一年,再无战事,汤和看透朱元璋想收回兵权的意思,也意识到自己该功成身退了。《明史·汤和传》记载:于时,帝春秋浸高,天下无事,魏国、曹国皆前卒,意不欲诸将久典兵,未有以发也。和以间从容言:“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帝大悦,立赐钞治第中都,并为诸公、侯治第。洪武二十一年,汤和便以年老为由,向朱元璋辞职。朱元璋听后大喜,马上解除汤和的兵权,赐予大量的金银财物,还在中都凤阳给汤和修建府第,让汤和安心养老。但汤和明白,以自己的军功和影响,仅仅辞官回归故里,是难以让朱元璋对自己放下戒心的,看看其他被杀的将领,就能明白了。所以,汤和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效仿唐朝名将郭子仪,纳妾自污名声。当时,郭子仪对大唐有再造之功,功高震主,为了让皇帝对自己放下戒心,主动找皇帝索要六位美女,每天敞开王府的大门,和妻妾在院子里嬉戏玩闹,让世人说他为老不尊,也向皇帝表面自己贪恋美色,无心权力。汤和比郭子仪更狠,直接纳了一百位小妾,每日在朱元璋给他建造的府邸中,莺莺燕燕,一副乐不思蜀的模样,终于让朱元璋对他放下了戒心。汤和靠自己大智若愚的智慧,不仅成功自保,还给子孙带来200多年的富贵,直到明朝灭亡。纵观明朝功臣,只有汤和结局好,汤和与领导相处的智慧,正是李善长、胡惟庸、蓝玉等人所不懂的,所以他们落个惨死的下场。 历史就是人心,读史使人明智,鉴古方能知今,我们应多读历史故事。中华奇书《智囊全集》所涉及的智慧典籍,上起先秦、下迄明代,历代智囊故事达1200余则。既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大谋略,也有士卒、漂妇、仆奴、僧道、农夫、画工等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奇谋机智。书中还有众多刘伯温、汤和、徐达和朱元璋君臣斗智的故事,比如徐达和朱元璋下棋,令人叫绝。众多名人对此书都爱不释手,纪晓岚一日三阅,曾国藩当做枕边书,康熙还将此书称为国之利器,只许内部传阅。看过此书的人,哪怕悟透十分之一二,都可趋吉避凶,令人惊叹。下方横条《智囊全集》足足六本,有白话文对照,还有词义诠释,图文并茂,简单易懂。原价168元,这几天做活动特价39元,一本平均几块钱,划算。想学习、提升自己的朋友请点下方横条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