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市寨里镇位于莱芜区西部,全镇面积69.6平方千米,户籍人口有5.6万多人。寨里镇的很多村名都是对称的,比如前裴王、后裴王、寨里西、寨里东、前枯河、后枯河,这些农村地名很有特色。[呲牙]#莱芜各村简介#
2、莱芜各村姓氏一览表2023年济南市拆迁名单公布,有25个村看有没有你家。一:莱芜区口镇街道北街村、东街村、西街村、南街村、赵家村、田庄村、冶庄村、太平村、三山村、官水河村、下水河村、枣园村、上水河村、泉头村、塔山村二:天桥区大吴村、南车村、齐家村、甜水村、西车村、倪家村三:钢城区石家岭村、三岔沟村、疃田村济南市拟征收土地补偿标准。莱芜区拟征收土地位于||级区片,补偿标准为102万元/公顷天桥区征收土地共涉及一个区片,每亩补偿9万元钢城区拟征收土地位于||二级区片,补偿标准为93万元/公顷
3、莱芜市有多少自然村济南古村卧云铺有多美古村位于莱芜,依山傍水,人杰地灵历经岁月,魅力无穷
4、莱芜村庄介绍莱芜的农村古村落
5、莱芜市各村分布图塔子村民众学校旧址高庄街道塔子村现存一套保存完整的古宅,是民国时期文化名人梁漱溟先生倡导“乡村建设”运动时兴办的“民众学校”旧址。当时莱芜创建了四处民众学校,一处是口子街(今口镇街道)北门里古嬴民众学校,第二处是铁车区(今辛庄街道)鹏山泉麓鹏山泉民众学校,第三处汶南区(今高庄街道)塔子村民众学校。第四处是石马区(当时属莱芜县)和庄民众学校,其他三处已荡然无存,唯独高庄街道塔子村民众学校房舍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梁漱溟(1893-1988),原籍广西桂林,出生于北京。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是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后一位大儒家”之称。在20世纪30年代,面对需要彻底改变面貌的中国社会,梁漱溟认为,中国是个大而广之的农业社会,所以改造中国必须从农村开始,用教育的方法改革政治,普及教育文化,以农业的振兴来引发工业的发展。为了使这些理论付诸实践,自1927年,梁漱溟先南下广州,再到河南,1931年又来到山东,在国民d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的支持赞助下,历时七年,认真地推行他的乡村建设运动。 在梁漱溟看来,近代中国的根本问题在于极其严重的文化失调,因此,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中国文化的复兴。而中国文化的主体在乡村、在农民,因此,实现文化复兴就要从乡村、农民入手,具体来说,就是抓农民教育。于是,1931年6月,梁漱溟在山东邹平领导成立乡村建设研究院。研究院学生毕业后,直接下乡从事乡村建设实验,兴办民众学校,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山东有107个县,研究院的目标是为每个县培养10名学生。先后共招生四届,培养学生1400多名。还通过各种短训班培养学生2000多人。这“四千弟子”,成为日后在各地开展乡村建设的骨干力量。中华民国《续修莱芜县志卷之十一·政教志·教育》在“社会教育”一节中,对当时了莱芜民众学校建设情况作了清晰记载。其中对塔子民众学校的记载是:学校坐落区地:汶南区塔子庄三官庙;成立年月: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创办人及校长姓名:李菁山、亓安亭、毕华侨、毕明先、亓星三、程子圣、吕景兴、亓兴堂、王英岑、刘淑藩、亓之绍、亓冠山、吴干岑、亓星五、张青峰;本校经费:县补助金洋四百元;结业班次及人数:高级部八十七名,普通部二百九十八名。民众学校主要组织农民学文化。学校分初级部和高级部两种。初级部设在村中,高级部设在乡里。塔子村民众学校为初级部,学员由不识字的农民自由参加,既有六七十岁的老人,也有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和十四五岁的少年。学校每年冬春农闲时开学,课程有识字、时事、农业知识、唱歌、武术等,课本有《乡农的书》等,歌曲有《农夫歌》《吃饭歌》《早操歌》《运动歌》等。塔子村民众学校曾三迁其址,初在村西的三官庙,后借用了一处民宅。1937年抗战爆发,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活动被迫中止。他倡办的民众学校后,后来为村级学校所取代。塔子村民众学校的校舍遗址,是莱芜县三区开明乡绅捐资修建的旧学舎的一部分,位于塔子村中“官道”以东,后由塔子村亓仲冬先祖购得并改建成四合院。四合院为大院中的小院,北屋三间,西屋一间,东屋两间,保存完好。二门西开,出二门南拐是大院的南门。现存建筑面积100余平方米。遗址内有一方《创设民众学校碑记》,虽有几处字迹模糊不清,但大部分清晰可辨,其碑文是:三区民校设于去年冬,缘乡村建设研究院学院结业旋里,与地方人士共议商办。即(既)乏基金,又无校舍,惟因各村均甚热心,是((立。迄今春,校东(董)会议,始决定赴乡募捐。遂筑北教室六间,南寝室六间。(((农村,破产经济。恐慌之际,而各庄踊跃乐输,毫无难色!此固研究院之旨(有以感召,亦可证乡村人情之厚也。校基即已奠定,勒诸贞珉,以为继起者劝。以下皆为捐款者名单(略)。《创设民众学校碑记》刻立于民国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由此可以断定,民众学校建立于1932年。《创设民众学校碑记》是研究梁漱溟关于乡村建设以及兴办乡农学校的第一手资料。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2月18日,到莱芜古嬴民众学校视察指导。19日,又在学校大教堂演讲,全天分上午、下午、晚上三场。22日上午,梁漱溟离开学校到莱城作了演讲。民国二十二年(1933)12月18日下午,梁漱溟到莱芜古嬴民众学校视察指导。19日,又在学校大教堂演讲。20日,到塔子村民众学校视察指导并在此留宿。22日上午到莱城作了演讲,各学校学生皆前往听课。梁漱溟讲课的核心是通过“乡村建设理论”研究,如何缩小城乡差别,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创建一种相互合作的组织形式,使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对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但这一运动因抗战被迫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