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体的简介(楷体由来)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30 05:52:28 浏览
1、楷体由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楷体的间架结构,对于初学者来说,具有关键的作用。《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欧阳询楷书版,初学临帖必备。

2、楷体的简单介绍

楷体书写,另外一种风格。

3、楷体的由来

河南洛阳出土一件墓志,字迹精妙绝伦,有王羲之书风,欧阳中石极为推崇!要写好楷书,不妨先学一学它!楷书作为中国书法常用和实用的一种字体,拥有广泛的民众基础。楷体成熟于唐代,并诞生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一代名家,唐楷的成就是建立在对前代的继承与创新上,北碑、隋碑对它的影响大,我们从极为知名的《九成宫醴泉铭》《多宝塔碑》中还能看出几分魏碑风格。北朝碑刻多出土于陕西和河南两省,尤其是西安与洛阳二地,这是因为不少政权都定都于此。相较于西安,洛阳出土的精品碑刻更多,“若论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一座座深埋地下的皇族陵寝也在证明此言不虚。民国初年,河南洛阳一农民耕耘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座北魏大墓,专家经过现场发掘,出土了不少文物,其中有一个墓志铭保存完好,碑上的字精美绝伦,它便是《元倪墓志》。此碑受到书法家欧阳中石的极力推崇,他曾数次临摹。清代书法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认为:“北碑字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变态;唐人书无定势,而出之矜持,顾形刻板。”在他看来魏碑楷书气韵胜过唐楷。如果我们想学习楷书,尤其是唐楷,不妨先以此帖入手,了解唐人楷书法度的渊源,这样理解起来唐楷会更加容易和透彻。以《元倪墓志》为代表的整个元氏墓志几乎都对王羲之书风有所继承。《元倪墓志》即《魏故宁远将军敦煌镇将元君墓志铭》,镌刻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年)二月,共19行,400余字。我们以具体笔画为例,将《元倪墓志》与王羲之《圣教序》对比,“宗”“照”“靈”为例,露锋起笔,向下收笔干脆,撇点侧锋而有弧度,收笔笔势呼应下一笔。在结字方面,《元倪墓志》方正,长横向右上倾行笔,回笔露锋,竖画以逆入将笔锋带出,颇得右军《黄庭经》精髓。此外,《元倪墓志》的清劲峻峭、硬挺刚强,也与“二王”的楷书有同工之妙。《元倪墓志》被称赞笔触“纯净娟秀”,刻工在雕琢时一定经过了深思熟虑,横、撇、捺、走之旁末笔都进行了适度拉长,这是为了求字势的舒展飘逸。可以说这一代表了北魏楷书的高水平了。魏碑楷体上接晋楷余韵,下启唐楷辉煌。当代书法家吴玉如曾通过元氏墓志学“二王”笔法,他说“用笔与‘二王’息息相通,结构似不同,实则由质而妍,亦有自然趋势。”《元倪墓志》出土以来,曾先后被曾炳章、蒋榖孙、陈渔春等人收藏,如今存于上海市博物馆。现在,我们将《元倪墓志》进行了超高清1:1拓印,点画清晰自然、装帧精美。特向您推荐,期待您的喜欢!

4、楷体的赏析

本人对您文中不写楷书,成不了书法家一说,持少许不同观点。首先,从汉文字发展历史来说,楷体是后出现的文字,其次,从书法发展来说,篆隶草行楷,是发展顺序,楷体也是后出现的书体(书法专业的说法是:篆隶真行草五体,楷书列为真书系列)后,从笔法来说,楷书笔法成型于三国(小楷)成熟于唐朝,也是晚的。对于我们后世人来说,学书的过程从宋朝开始,大致都一样,而大书法家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五体皆能,在五体的基础上破茧而出形成自己的风格,若把后出现的书体楷书作为基础苦练书法,这种说法和做法,本身就不符合逻辑?书法五体,笔法不同,何为何的基础?练好了楷书,能用楷书笔法写行书草书吗?比如书圣楷书,不比后世欧颜柳赵的楷书强,甚至也比不过今人,但后人绕不开二王。书法一途,五体相辅相成,在初学过程中缺一不可,练的是控笔,练到炉火纯青,然后吸取各体笔意笔势间架结构等等,糅合而成自己的风格,灵光乍现后写下名篇流传于世。比如颜真卿,师从草圣张旭,学二王行草,练篆隶得篆籀笔法,融合魏碑笔意,终创颜体,得丑书鼻祖之称号,写出天下第二行书!故所以,练书法想有一番成就,光靠苦练一体是不可能的,五体皆练,五体皆能,才能脱胎换骨,写出自己的天地!

5、楷体怎么练

规范字楷体,图文教程一本通(有电子稿),当作讲义、当作字帖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