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之初,中国政坛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为什么没坐C位,在后排站里。这张照片如果能能认出四位往上,你至少在55周岁以上。前排右起:、徐特立、吴玉章、、、;后排右起:齐燕铭、陆定一、、邢西萍、、、李克农、刘澜涛、安子文。#陆一定简介#
2、【1954年中央宣传部九位部长籍贯、级别、薪金统计】为何副部长的级别和薪金比部长的要高,一人享受开国元帅待遇。1954年中宣部总共有“一正八副”九位部长,中宣部的重要程度要高于其他部,所以相应的部长和副部长的级别也要略高于其他部的部长和副部长,大致是行政四级到行政六级,但是有意思的一点是,其中一位副部长竟然是行政三级,级别、工资薪金都要比部长的高。行政四级的正副部长总共有3位,分别是陆定一(部长,1925年入d)、(1927年入d)、张际春(1926年入d),他们的工资薪金是460元。行政五级的副部长总共有3位,分别是(1932年入d)、凯丰(1930年入d)、李卓然(1922年入d),他们的工资薪金是394.4元。行政六级的副部长总共有2位,分别是周扬(1927年入d)、张磐石(1932年入d),他们的工资薪金是348元。而特殊的毫无疑问就是徐特立,他是1927年入d的,是行政三级,这和元帅、元帅的级别待遇是一模一样的,他的工资薪金是510.4元。徐特立的行政级别之所以高,是因为他在入d之前就是著名的教育家和革命家了,还是、田汉等人的老师。这9人都是宣传干线上的老战士了,像陆定一的文章《金色的鱼钩》《老山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就入选了我国中小学生的教材。他们长期负责d的宣传文教工作,为宣传d的路线、方针、政策,建设和发展d的宣传文化教育事业,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作出了重大贡献。
3、在书法里我喜欢的就是郭老和陆定一先生的笔法,不过现存陆老书法不多。郭老的红旗渠题字我越看越爱看。
4、收到陆定一题刊的全国重点社刊《老同志之友》样刊一份,发表作品其一:◆七律·父亲节感吟当代·黄永强何意堂前叹苦辛,鬓霜又染白头人。嘱儿嘱女三时孝,劳夏劳秋几秩春。庭语无奇常觉老,粗衣久着未曾新。总因贫子多存照,非是椿心有远亲。【注】①三时孝: 典出《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唐韩愈《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之一:“一纪尊名正,三时孝养荣。”②庭语: 引化孔鲤三过庭之典。意为家训、教导。③曾: 曾者,亦同增。
5、1987年,江西一教师无意间读到了陆定一的文章,整个人都格外激动,她当即提笔写信,给陆定一说:“我母亲可能是您女儿!”教师名叫赖章盛,家住江西于都,当年正在南方冶金学院教书,生活一直默默无闻,要不是陆定一的这篇文章,或许连他自己都忘记了母亲的经历。据赖章盛的母亲张来娣回忆,自己是在3岁多的时候被一位红军叔叔抱到于都赖家的,赖家人知道她是红军的后代,而红军又是为老百姓闹革命的队伍,一家人都对她很是照顾。至于为何姓张,是因为送她来的红军战士名叫张德万,为了不暴露孩子亲生父母的身份,就随了张德万的姓,来娣也是后来起的,一开始张德万告诉他们孩子叫“野萍”。张来娣长大后见父母还没有来接自己,她就感念赖家人的好,主动嫁给了赖家老大赖普恩,婚后还给他生下了几个孩子,赖章盛就是其中之一。那陆定一的文章中究竟写了什么呢?原来,陆定一和夫人唐义贞在苏联结婚后不久就回国投身了革命,1931年,正在江西瑞金叶萍乡担任卫生材料厂厂长的唐义贞生下了两人的第一个孩子,为了纪念革命的日子,陆定一为其取名为陆叶萍。只是,当时国民d军队正不断地对苏区进行着围剿,陆定一夫妇都要工作,无法照顾孩子,于是,在叶萍3岁的时候,陆定一就让战友张德万把孩子送到了于都的一户老乡家里,也就是赖家。此后,夫妻二人继续参加革命,唐义贞还在中途壮烈牺牲,陆定一一直思念着叶萍,也曾派人找过,但由于张德万早早地病逝,始终没能查到任何关于叶萍的线索。转眼间距离送走叶萍已经过去了50多年,身为副总理的陆定一再次想起了牺牲的妻子和失散多年的女儿,于是,他索性在报纸上刊登了一篇纪念妻子的文章,并在文章里写出了当初寄养女儿的经过。赖章盛一看陆定一的女儿名字和母亲的野萍是一个读音,而且两人都是被红军战士带到老乡家的,便隐隐感觉母亲张来娣可能就是陆定一的女儿陆叶萍。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赖章盛果断给陆定一写了封信,在信上把相关的推测都交待的清清楚楚,并且激动地对陆定一说:“我母亲可能就是您的女儿!”而在另一边,收到信的陆定一顿时喜出望外,已经找了几十年了,其实他本人也有些绝望。但这下又有了新的线索,他决定还是不能放弃,就赶紧叫儿子范家定(当初寄养在了一户姓范的人家,后来找到了)到于都进行了调查。结果,范家定看到张来娣的那一刻,立马觉得她就是自己的姐姐,因为她和父亲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后来,经过反复调查和认证,终证实张来娣就是陆叶萍。在确定了张来娣的身份后,她随即在儿子赖章盛的陪同下前往了北京,时隔50多年,张来娣和陆定一这对命运坎坷的父女终于见了面。事实上,在革命年代像陆叶萍这样的事迹实在太多,无数革命志士为了革命的终胜利,忍痛将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寄养到了附近的百姓家里,很多至今都没有找到。也正是有了他们的舍己为人,舍小家为大家,才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向他们致敬!
6、前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老人家为家乡一中学题写的校名。其中三个繁体字70岁以下怕没有几个人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