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简介(崖山投海)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30 07:49:07 浏览
1、崖山投海

中国历史重要节点——崖山海战 元统一天下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1279年,元朝与宋廷在崖山海战,宋军大败,宋丞相陆秀夫负末帝赵昺投海自尽,南宋后一支抵抗力量灭亡,元朝完成统一天下,也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少数民族统治政权。#崖山简介#

2、崖山海战简介

日本: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中国!这句话有事实依据吗?在中国近现代,常有人提出“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中国”的可笑言论,暗示着崖山之后,中国再无民族气节,令人闻之哭笑不得。何为“崖山”?为何崖山又能和中华联系起来?在崖山又发生了什么能和中华气节相关呢?原来,在崖山这个地方,曾发生了一场激烈异常的大战。而主导战争的双方,正是当时的宋朝和铁木真率领下迅速发展起来的蒙古军队。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在现今的广东江门附近的崖山上,展开了宋元之间的后一场战役。遗憾的是,交战双方的实力实在是太过悬殊。经此一役,宋军大败。自此,历经319年的宋朝正式宣告灭亡。其实,崖山海战之前,宋朝便早已是强弩之末。虽有文天祥等勇将良兵苦苦支撑,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唱,依旧是难以扶大厦之将倾。虽然,此时的宋朝宛如风中残烛般的老人,但元军的入侵并没有摧枯拉朽地打败宋朝,而是遇到了史上顽强的阻力——宋朝上至朝堂、下至百姓以举国之力激烈抵抗。崖山海战中,面对强大的敌人,宋军也没有后退一步。在元军的步步紧逼之下,毫无退路的宋军被逼到了崖山之上。此时的元军早已掌握了胜利的筹码,更是将崖山三面团团围困起来。退,是大海,面前,则三面皆是无尽的元军,此时的宋军真正得到了四面楚歌的地步。突围失败后,皇帝及剩下的士兵已然知晓再无希望,不甘沦为阶下囚的他们保留了作为宋人的后一丝尊严,悉数投海自尽,无一幸免,令世人震惊。崖山之战后,蒙古政权顺利地接手了中原地区。然而,元朝本就是马背出生的草原政权,凶狠善战的元军更是直接地将屠刀挥向了中原的汉人。一时间,中原大地满目疮痍,汉人居住之地更是十室九空,遭受到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不仅如此,元代以前,即便是经历无数战争年代,汉人的统治力一直是毋庸置疑的。而元朝时期汉人直接沦为低等的存在,生存尚且艰难,就不用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了。除此之外,接管中原的元朝划分了严格的民族等级,以蒙古人为贵,色目人其次,北人(北方汉人)第三,南人(原南宋境内百姓)为贱。在异族通婚的问题上,蒙古人和色目人大肆迎娶汉人女子,更是进一步的使汉族血脉稀释。当一个民族的领土、文化甚至血脉都受到威胁时,人们再听到“崖山之后再无中华”的说法,便会隐隐地感觉有些道理了。可有趣的是,追溯到事情的源头,人们惊讶地发现这种说法竟然早是出现自日本。一下子,这就使这句话的意味大为转变。众所周知,早在唐代时期,日本就曾远渡重洋来盛唐学习借鉴,如今日本境内依然保留了许多盛唐时期的建筑以及习俗。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日本就是曾经半个盛唐的影子。而在岁月流转的今天,日本又公然宣称“崖山之后再无中华,明朝之后再无中国”,明摆着告诉世人现今中国的根基在犹有唐风的日本。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回到原来的问题上,崖山一役后,中华大地真的便再无民族气节了吗?这个问题根本就不用回答。在此之前,我们有屈原、文天祥、岳飞等等数不胜数的民族脊梁。在此之后,我们有左宗棠、张之洞等匡扶社稷之材,近现代如谭嗣同、秋瑾等无数为革命事业奋斗献身的先烈们,这些事例依旧是历历在目,而他们就是中华民族气节好的体现。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中国?答案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一如前人的竭忠尽节,清代诗人徐锡麟老先生在《出塞》一诗中再次喊出了我华夏的民族气节和不屈的男儿气概。也正是无数这样的民族脊梁,才真正撑起了我泱泱华夏。正是如此,我们方能昂首挺胸;正是如此,我们才能抬头阔步;正是如此,我们才能无畏地站在质疑的声音前大声说出:崖山前后,皆是中国。

3、山东崖山简介

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失败,宰相陆秀夫跪泣道:“大厦将倾,无力回天。臣要投海殉国,陛下可愿同往,以全名节乎?”年仅8岁的小皇帝,用稚嫩的声音坚定地回答道:“10万军民共赴国难,国家将亡。朕虽小,亦不愿苟活于世!”1278年6月,帝昺在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的护送下,将小朝廷迁居到了崖山(今广东新会南)。此时整个南宋朝廷,就剩下这一点儿巴掌大的地盘了。文天祥率领陆军在陆地守卫,但没过多久就被元军俘虏,这对帝昺等人的打击大。张世杰是一个武将,专门负责带兵作战。陆秀夫是个文臣,一直守护在小皇帝身边。1279年初,南宋小朝廷迎来了事关生死存亡的一战。元军将领张弘范率水陆两路大军进击崖山,南宋史上有名的“崖山海战”就此拉开序幕。崖山背山面海,地势险峻。张世杰看到元军来势凶猛,毅然决定弃岸登舟,在海上和元军决一死战。在张世杰的指挥下,剩余的十万宋军全部登船,一千多艘战船在海面上一字排开,船与船之间用绳索相连,而且每艘战船的表面都涂抹上厚厚的湿泥,排好阵势,迎战敌人。张世杰的死战决心可嘉,他的战术也让张弘范的火攻计策失效,不过他犯了两个战术上的错误。首先,不应当困守海上,虽有背水一战的决心,然而随着淡水水源被张弘范派人掐断后,宋军就陷入死地之中了。再者,千艘战船相连,看似庞然大物,却也带来了行动不便的弊端。张弘范正是看到了这一破绽,在三月初向宋军战船发起猛烈攻击。宋军困守海上多日,缺水少粮,将士疲惫不堪,根本不是虎狼之师元军的对手,很快张世杰精心组织的防线就被元军攻破。看到大势已去,张世杰忙派兵去中军座船上迎接皇帝突围。大臣陆秀夫在座船上护卫小皇帝,在局面混乱之时,他不知道张世杰派来迎接士兵的真假,担心上当受骗,怕君臣被元军俘虏以后受辱,就决定投海自尽。这才有了开头那一幕。听闻小皇帝也不愿苟活,陆秀夫就背起年仅8岁的小皇帝纵身一跃便投海自尽了。其他的臣子士兵看到皇帝和宰相已经跳海了,知道大势已去也都纷纷跳海。《宋史》载:“陆秀夫走卫王舟,王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杀出重围的张世杰在得知皇帝、陆秀夫跳海自尽的消息后,不由得万念俱灰。他拒绝将士们登岸的提议,在遥遥祭拜之后,也洒泪跳海身亡。崖山海战,宋军虽然失败了,但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1964年秋,新会县人委请田汉同志书写“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13个行草大字,刻在近岸的奇石上,以作纪念。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上还有他们的塑像,供游客们瞻仰。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

4、崖山真实图

中华母亲的宝岛成长记(二)公元1279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南))爆发了大规模海战,称为崖山海战。战后,南宋彻底灭亡,在长达一五二年的时间中,南宋统治着淮河以南的大片地区,其中也包括了海南、澎湖、台湾等沿海岛屿。东南沿海一直不太平,海盗势力猖獗,威胁着南宋的海防安全。南宋海军的力量,仅仅能够维持对沿海地区的统治,守成有余、进取不足,没有太多余力进军台湾。南宋灭亡,忽必烈从大蒙古国可汗变为元朝开国皇帝,统一了中原。蒙古铁蹄横扫欧亚大陆,但是却并不擅长水战,所以忽必烈在统一天下后的水师出击一直并不顺利。不但征服日本的行动失败了,就是对澎湖的第一次进攻也失败了。公元1283年元军卷土重来,忽必烈任命福建平章政事为东征大将军,率领一万五千汉军水师、数百艘战船进攻台湾,经过数月激战,终于拿下了台湾本岛。忽必烈在澎湖设立了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泉州路,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对台湾以及澎湖布置官署。1368年,明朝建立。朱元璋统治时期,沿袭了元朝的制度,在澎湖列岛设立了澎湖巡检司。将小琉球国,也就是现在的台湾岛,列为“不征之国”,并告诫子孙不准征讨。1387年,由于明朝宣布实行“海禁”政策,澎湖巡检司也被迫撤销了。直到1563年,明朝才重新设立了澎湖巡检司。在荷兰人占领台湾南部的时候,海盗郑芝龙也在台湾积极发展势力。郑芝龙是福建泉州南安石井镇人,原为闽浙沿海海盗,当然盗亦有道。年轻时去日本经商,经营贸易生意,取妻日本人田川氏。他热心剑术,精通多国语言,不仅通晓国内的闽南语甚至连国外的日语、荷兰语、西班牙语都十分精通,这和他长期和海上国家打交道有一定的关系。当时的制海权几乎完全被外国侵略者控制,只有陆地才是中国的势力范围。他在日本平户建立根据地,后来移居到台湾后,他的海上力量越来越强,建立了自己的海军,还仿照明朝的制度在台湾设立官员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割据势力。虽然明朝官方从海洋退缩,但民间海上力量日益扩张强盛,荷兰船只只要在中国海露面,就被郑芝龙截获。1627年(天启七年)发生一场驻台荷军与郑军的战争,结果荷军败北。他凭借一己之力垄断了东南亚的经济贸易往来,成为了富可敌国的恐怖存在。1633年,郑芝龙于福建沿海金门海战击溃荷兰东印度公司舰队,从此海氛平和,通贩洋货,皆用郑氏旗号。芝龙的兵力有:汉人、日本 人、朝鲜人、南岛语族、非洲黑人等各色人种高达廿万人的军力,拥有超过三千艘大、小船的船队,成为华东与华南海洋世界的强权。不久福建省内发生旱灾,郑芝龙提议载饥民移民台湾,并给予移民十分优惠的资助条件。台湾土地肥沃,因此而引发了汉人向台湾岛移民的浪潮,这是历史上大规模有组织的由大陆向台湾移民。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统治台湾南部,在今台南市修筑热兰遮城、普罗民遮城两城,驻防近两千人,但大陆移民却多达数万。此外在他经营的贸易商业上,在日本锁国后,只许中国人和荷兰人前往贸易,郑芝龙借由对日本的贸易,因而更富。当时的明朝终于意识到在自己国土上有一股力量正在迅速崛起,原本不重视海上主权的明朝开始有所准备,先是派兵镇压,但是郑芝龙的部队骁勇善战,明朝原本海上基础实力就不强,交战时便节节败退。剿灭不成,就想到了招安,郑芝龙受到明朝的招抚后,为明朝开疆阔土立下汗马功劳。可悲的是郑芝龙后来被清军辱妻杀害。郑芝龙经营台湾时期,曾多次组织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将福建等沿海地区流民迁移到台湾。由于移民的大量迁入,大大改变了台湾的居民结构,使得这里大多数都是中国人。明朝推行海禁政策,禁止和日本的贸易,许多走私商人铤而走险,沦为了海盗。他们以东南沿海的岛屿作为据点,对抗明朝的“海禁”政策,其中台湾岛就是海盗的大的聚集地。该时期的台湾岛虽然不是明朝政府管辖的土地,但是却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土地。因此,中国东南沿海的走私商人、海盗,尤其是福建一带的海盗,他们为台湾能够纳入中国版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欲知详情,请欣赏中华母亲的宝岛成长记(三)

5、崖山的历史简介

这个地方叫崖山,这场让大宋政权真正灭亡的战斗,叫崖山海战。——《半小时漫画中国史4》

6、崖山之役简介

南宋天亡:崖山海战是1279年是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今广东新会南崖门镇)进行的大规模海战。这场战役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战争的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没。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昊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