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雄关简介(南粤雄关谁镇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30 11:19:57 浏览
1、南粤雄关谁镇守

原计划到深圳拜访老朋友,但昨天韶关之行,会见湘北先生后,我改变主意了,人的境遇各异,不添麻烦为好,写几副字快递給他们好了,下一步直接往海南寓所,准备待一段时间。昨天朋友带我们驱车游览了有名的大庾岭,梅岭,南粤雄关。这个景点有着厚重历史感,使我想起喜欢的唐代诗人张九龄,这个南北通衢的古关是他做宰相时亲自主持修建的,是必须去的地方!

2、南粤雄关谁题的

广东南雄和江西大曾因地利而繁华一时。千载风流随风逝去,多处古道已在风尘中废弃、酒灭,而梅关却依旧傲立于世。广东省南雄县与江分享西省大余县共有的梅关,曾经是中国古战场中著名的关溢之一,与山海关、居庸关、武胜关等齐名。南雄史称“居五岭之首,为江(西)、广(东)之冲”“南北咽喉,京华屏障”。南雄县的名字也与梅关有关,南雄意思是南粤雄关;而雄关指的就是梅关。梅关号称“岭南第一关”,设在梅岭之上,被列为广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梅关是南岭上重要的关溢之一,古称秦关,又称横浦关,亦称大梅关。大余梅关位于大余县以南偏西10公里的梅岭溢口,坐落在南雄县城约30公里的梅岭顶部,两峰夹屿,虎瞩梅岭,如同一道城门将广东、江西隔开,是粤赣交界处的必经溢口。这里石壁对屿,地势险要,清代南雄守官陈淮有诗云:“一径高盘积翠巅,雄关扼险锁南天。”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既是南北交往的重要关卡,又拥有南来北往的重要驿道,所以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屿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南粤雄关简介#

3、南粤雄关在哪里

巍峨如巨龙般的南岭山脉横亘在赣、湘、桂、粤之间。古时候它是中原与岭南大地的分界线,岭北归属于中原,那里被认为是华夏文明的正统发源地;而岭南,在宋代以前则一直被认为是尚未开化的蛮夷烟瘴之地。在这绵延不断的群山峻岭中,有一处山岭唤作梅岭,此岭得名有二种说法,一说相传是根据南迁越人首领梅绢的姓氏而命名的;另一种说法则是因为梅树遍布岭南岭北,每到寒冬腊月时分梅花怒放,漫山遍野,尽成梅的世界,故称梅岭。依已所见,倒认为两种说法的缘由是兼而有之。古语曰:“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梅岭海拨虽仅700多米,但它处于横亘粤、赣两省的大庚岭的咽喉处,地势险峻。也是岭南被开发后中原地区汉人南迁的落脚点,中原文化在此生根开花,并向岭南大地广为传播。梅岭上虽沒有什么神仙高僧,然而,古建古迹,中国近代史的遗存倒是不少。我们不仿沿着那条千年前用碎卵石铺就的古道,对梅岭作一回探古寻幽之旅吧。述说着历史的千年古道在峻峭山岭中,一条由块块鹅卵碎石铺就的小道蜿蜒曲折,由山涧向山巅延伸。这就是开凿于唐开元4年(716年)的梅关古道了,它距今已经历1300余年风霜雨雪。古道路面宽约六尺,现存部分全长约八公里。道旁两侧灌木繁茂,山涧崖下树木葱茏,远山层峦叠翠。沿八公里长的古道缓步上行,道旁崖下遍植老梅无数。梅岭自古以来就以梅花著称于世,早在西汉初年,这里就开始种植梅树,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啦。如今的梅岭上下,古道两旁,梅树拥簇,连绵不断,岭南岭北成了梅的世界。当冷雨飘洒,寒风凛冽的赏梅季节来临时,素白洁净的白梅,娇颜淡妆的红梅,淡黄幽香的腊梅,形如雏菊的珍珠梅……六色梅花跃上枝头,次第迎霜怒放,漫山遍野,点点飞红,暗香浮动,娇艳迷人,蔚为美丽壮观,构成一幅“一路梅花一路诗”的怡人景观。这种情景让无数游人为之流连忘返。这里也成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四大探梅胜地之一。我们来时虽已近岁未,但天气温暖,花尚未开,错过了赏梅的好时机,留下些许遗憾吧。是古战场也是红色根据地历史上,梅岭既是古战场,也是红色根据地,北伐军曾两次通过这条古道进入江西,、曾率领红四军攻占梅岭,红军长征后,带领南方游击队在这一带坚持战斗达三年之久,他那篇著名的《梅岭三章》就作于这个时期。站在北伐军出师处,遥想当年,众多热血将士在此振臂一呼,慷慨激昂,尔后整装列队,沿着古道登庾岭,过梅关,挥师北伐。伫立《梅岭三章》诗碑前,儒将元帅84年前梅山被围,在硝烟弥漫,情势危急时挥毫疾书,写下那豪气干云,壮志冲天,充满革命浪漫主义和乐观精神的不朽篇章的情形晃若就发生于昨天。在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激情燃烧的光辉岁月里,革命者的胸襟之宽广确实是非比寻常。探古寻幽梅关下沿古道一路上行,山势渐渐变得险峻,坡道愈发显得陡峭。在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脚底路况时,我们不忘四顾观赏着道旁的古迹幽境。那与山势相得益彰的来雁亭;讲述六祖慧能故事的衣钵石、六祖寺;后人为纪念张九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功德和感戴张夫人戚宜芬支持丈夫的事业而建造的夫人庙、还有两江亭……各个年代的古建遗迹尽列道旁,古色古香,充满故事,任尔细细观赏。接近梅岭峰巅时,两侧峭壁间一座古朴的关楼赫然而立,犹如一道城门将粤、赣两地相隔。往前一步,你将踏进“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的江南,后退一步,则是“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的华南。这就是著名的梅关了。作为南北交通要冲,此处乃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史称“南粤雄关“,这更衬托出梅岭一峰独秀的磅礴气势。而距关口三十公里之遥的南雄这座城市的大名也是因此而生。梅关始建于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北筑长城以防匈奴,南开蛮荒之地关道,沟通南北。这个关道就是眼前的梅关和脚下的梅关古道,那时候梅关叫横浦关,后为战乱所毁,因此从汉至唐,梅岭上是只有岭而无关,我们现在看到的关楼乃是宋朝年间重建并一直保存至今的。关楼为砖石结构,古朴雄伟,斑驳的楼砖上满是岁月留痕。南面门额上书“岭南第一关”,北面门额则有 “南粤雄关”四字,在关北侧,立有石碑一方,上刻“梅岭”两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为清康熙年间南雄知州张凤翔所立,相传石碑上两字系出自康熙皇帝御笔。关楼两侧有对联:“梅止行人渴,关防暴客来”,简洁明了,寓意深刻。联中所指的梅,或许就是梅子酒吧,去过梅岭的人都知道,这里盛产梅花,也产梅子酒,尤其是青梅酒。试想若在梅关下设《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场景那是多么地有趣啊。时已黄昏,天色渐暗。虽游兴正酣,出于安全考虑且感觉肌肠辘辘,无奈只能沿古道原路下山返回。暮色下,身后那连绵横卧的梅岭山影显得很是幽深和神秘,这时我们内心黙默地说道:待到来年花开烂漫时,我们一定再来梅岭探梅的。

4、广州南粤雄关新闻

自驾游仙霞关仙霞关位于浙江衢州市境内的江山,据说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关隘之一(函谷关、剑门关、雁门关、仙霞关)。不过,个人认为,仙霞关要比其他三关逊色许多。如果要比较的话,仙霞关与粤赣边界的南粤雄关不分伯仲。仙霞关与南粤雄关外形十分相似,不相同的是仙霞关从岭下的一关开始依凹就势,沿着仙霞古道连续建四道关隘。而南粤雄关屹立在大庾岭巅的西京古道上《读史方舆纪要》载:“凡浙入闽者,由清湖舍舟登陆,连延曲折逾岭而南至浦城县城,西复舍陆登舟以达闽海。中间二百余里,皆谓之仙霞岭路。”仙霞古道,山石铺成古道在林间蜿蜒前行,古道由唐末黄巢义军为进军福建,在此劈山修成。因处于浙江、福建、江西3省交界处,是浙、闽交通要冲,自道成以后,此地战事频繁,成兵家必争之地。南宋年间,依仙霞岭山势修建关隘,始称仙霞关,山道称仙霞古道。道不宽,约三米,左右两边重阜叠岗,连绵不绝,树木荫蔽,难见天日。仙霞岭上共有四道关门,第一关也就是通常所指的仙霞关,位于山腰,扼守在两山间窄处,险峻雄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魄。关墙高、厚皆五米左右,用条石修葺,关门成拱形,前后两道门,中间有天井,仙霞古道穿关门而过。来到关下,看景区游览示意图索引。才知道唐以前由浙入闽走上饶铅山武夷山,唐末黄巢起义后改走江山峡口镇仙霞岭福建蒲城。从唐至今过往仙霞古道名人有张九龄、陆游、杨、王安石、朱熹、徐渭、徐霞客、袁枚、林则徐、郁达夫和我们老两口,可见做名人就这么简单,只要在仙霞古道上走走,就可以成名,就可以传世。景区的工作人员说:游仙霞关,能够走完四关的游客很少很少。果然,我家掌柜的游仙霞关的时候,她就中途放弃了。28元的门票立刻就被她糟蹋了一半,心疼的我,小心肝差点蹦出来。心想她是在游黄山的时候,体力严重透支,还没有恢复过来的原因所致。毕竟是花甲青年了,面对仙霞关古道陡峭曲折,坎坎坷坷,实在是走不动了,游完仙霞一关后就在一处“肖潇亭”被迫休息休息了……。据说仙霞关的“四个关隘”,“操七闽之关键,控浙赣之藩篱”。成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且关关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我走完四个关隘,早就挥汗如雨、气喘吁吁,上气接不上下气了……。前后不到一公里的古道,我竟然走两个多小时。感叹古人为什么在次设关立卡?感慨古人为什么在这打打杀杀?…就是因为“东南锁钥、八闽咽喉”…缘故吧。资料记载,抗战时小日本侵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想占领仙霞关,被当地守军击溃,并打死一名日寇的联队长,消灭小日本的一千多鬼子……。仙霞关前,有一座小石桥,名叫落马桥。当地民间盛传,1942年6月,日军侵占江山,企图进入福建。中国军队49军105师在仙霞岭上构筑了三道防线。从7月31日至8月9日,血战十昼夜,击败日军7000余人的轮番进攻,歼敌逾千,取得仙霞关大捷。使仙霞关以南的廿八都、福建浦城一带,免遭铁蹄蹂躏。在后的战斗中,日军一名指挥官(据说是一个大佐)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的得得瑟瑟,刚走到桥上,就被国军105师将士一枪毙命,翻身落马。随后,日军全线溃退。至此,落马桥名声大振,远近闻名。可见,小日本的名声在中国民间臭到什么程度,还真是罄竹难书。斗转星移,八十多年过去,发生在这里的事情已渐渐被人淡淡依稀,但是,击毙日酋的动人故事却依然悦耳,与那座饱经沧桑的落马桥同在。仙霞古道上的石头不会骗人的,这些经历了年代的石头,历经千年,已被人们踩的坑坑洼洼,山涧泉水依然潺潺。游仙霞关,让我欣喜的是故事悦耳、空气清晰。让我舒服的是来游仙霞关,岭上岭下,关外关内差不多就我们老两口,寂静仙霞岭 实在是太安逸了 。因为来仙霞关旅游的大部分游客都是冲戴笠故居去的,使那个鬼地方还有点人气……。山涧泉水叮咚,山上秋风习习,山中鸟语花香,老夫汗流浃背,已然气喘吁吁。从岭上下来准备在肖潇亭小憩,不曾想掌柜的一句话:“怎么才回来,饿死宝宝了”,令我游兴顿消,不然怎么叫“肖潇”亭呢?仙霞关真是一个好地方,茂林修竹分外养眼,山清水秀十分怡情。驱车到此一游,不虚此行。

5、南粤雄关遗址

梅关古道设关始于秦朝,后来关楼为战争所毁,所以从汉至唐,梅岭只有岭之称,而无关之名,宋嘉佑年间建关楼后,才有梅关古道之称。梅关古驿道历经二千余年沧桑至今依然保留完整。梅关古道是唐开元四年张九龄奉诏开凿,巅建梅关,砖石构筑,座南朝北,东西横卧,紧连山崖。关楼上方先镶刻明万历年间南雄知府蒋杰题的石刻匾额,北书“南粤雄关”,南书“岭南第一关”现仅存关楼两侧约8公里道路,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南粤雄关

七绝《呈父亲》 1910年 17岁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七绝《咏蛙》 1910年 17岁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四言诗《露宿》 1917年 24岁沙滩为床,石头当枕。蓝天做帐,明月为灯。杂言诗《河出潼关》 1918年 25岁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沁园春 长沙》1925年 32岁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僧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菩萨蛮 黄鹤楼》 1927年 34岁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采桑子 重阳》 1929年 36岁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霜。《菩萨蛮 大柏地》 1933年 40岁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清平乐 会昌》 1934年 41岁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忆秦娥 娄山关》 1935年 42岁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清平乐 六盘山》 1935年 42岁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十六字令三首》 1934年一1935年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