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的天津抗疫(10)文/徐庆举我这个系列随笔今天上午写了两篇,发出去后引发了更多的关注,也得到不少好评。我一个好哥们孙同学建议我再深入一线去采访采访,他说奋战在各个检测点的医护人员、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事迹太感人了。我笑了,我说你还真给我派活儿啊!真拿我当一线记者了?我这个系列文章是有限定的,正如总标题所示,作为一个曾经的新闻从业者,职业习惯所致,加上还有一颗算是火热的心,我只写亲身经历的人和事,从一个个小的侧面记录一下这个特殊事件和特殊事件里感动到我的人,记录一些我的感受。我实在担负不了一线记者深入采访的任务,更写不全这场天津抗疫之战的方方面面。孙同学也笑了,他说谁让哥们我就喜欢你写的文章呢?其实,这几天的天津卫视里,各路记者已经报道了很多感人的事迹,纸媒也不会少。说不采访,今天还真的有人提供素材,希望在我的文章里记述一下,我也做了相应的采访。先是我在前文中写到的我的高中同学、双港中学教师陈宏伟给我在微信中留言,他说:谢谢你写到了我两次在检测点执行维持秩序的工作。这两次虽然在现场坚持的时间长,但我中间还可以休整,还可以回家。我们双港中学的老师分散在全区6、7处小区志愿服务,辛苦的是有16位老师在南华里小区坚守了5天5夜。这个是有病例的封控小区,他们进去了就不能随便出来。虽然有关部门和热心群众提供了住处,但他们只能轮流休息,一直不能回家。陈宏伟告诉我,第一组16人刚刚撤下来,第二组15名教师今天又顶上去了,还不知第二组要坚守几天。他问我要不要这些教师的名单?我说要!他把两组教师的名单发给我,我记录如下,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第一批16位教师是:张德赏、王海静、肖甜、王琦、许洋洋、李超、段富萍、徐德、郑贵宝、阚铃、田传智、李琳、郭旭、李子晔、姜凌、尹宝伟。第二批15位教师是:李维、刘翠芳、毛建国、陈泳舟、刘海帅、董轩铭、张爽、张泽源、郑德鑫、孙淼、于雄伟。陈宏伟还告诉我,他们学校还有一位陈启达老师,心脏做过支架,但这些天一直奋战在志愿者岗位上,今天他就从早8点干到了晚上7点。其实他所在的志愿者小组应该中午12点到岗,他主动在早晨8点就到了核酸检测采样点儿。还是这位陈老师,回家休整,见到他所住小区检测点医护人员坐在两面通透的帐篷里采集核酸,饱受寒风之苦,便从家里拿来棉被、毯子,让医护人员把腿盖上保暖。同样,陈宏伟也在回家休整的短暂时间里,给他所在小区采集点儿的医护人员送去棉被。这些棉被、毯子,用过之后也就扔了。陈宏伟说,我俩为什么这么做?是因为只有在一线坚守的人,才知道医护人员挨的是什么样的冻啊!陈宏伟告诉我,还有一位患了乳腺癌的女老师,今年已经56周岁了,还投身抗疫一线,和他们比起来我做的不算什么?陈宏伟因为健康码变红了,正为到不了一线而着急。他说我一直关注着这些老师在一线的情况,有好素材我告诉你。我说,请你转告陈启达老师,一定不能过度疲劳。和陈宏伟的交流结束,我发现刚加我微信的碧桂园小区的汪女士给了留了长长的一段话。我打开细听,原来她也是看了我的文章后想把她的一段经历告诉我。原来,疫情爆发后,均在津南区工作的丈夫和儿子第一时间就回到单位,然后就投身抗疫一线再也没回过家。而极少一个人在家的她这些天心情越来越紧张,感觉情绪不稳,焦虑,直冒虚汗。为了不让丈夫和儿子担心,她一直给他们报平安。巧,就在不久前,她和一位失去联系多年的好姐姐在小区重逢。这个姐姐知道她一个人在家,就总是通过微信和她聊天、问候。昨天,她把自己的紧张情绪告诉了这位姐姐后,对方一方面开导她,一方面热情地邀请她到自己家来一起住,反正别墅房间多。她没有去,但有了好姐姐的开导和关心,汪女士的情绪逐渐平复,她说在这个特殊时期,好邻居好姐妹说的每一句话都让我感到特别特别的温暖,确实帮我度过了特别难熬的时刻。汪女士还说,今天早上做第四轮核酸检测,我想我一定能看到这位好姐姐,果然在队伍里看到了她,那一刻,我的眼泪就下来了,我过去情不自禁拥抱了她,也不顾疫情防护了。汪女士在叙述的过程中流泪了,我和一旁的夫人在听的过程中眼睛也潮湿了。是呀,生活中朴素的情谊往往能让人感动,而在这场特殊的战疫中,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被波及到,他们在无助时,哪怕得到一丝丝的关怀都倍觉珍贵。我和这位未曾谋面的汪女士通了话,问了一些细节,告诉她,我会把她的这段经历写出来的。(图1、2:陈启达老师为医护人员送来棉被、毯子,盖在腿上,暖在心里。图3:回家成了一种奢望。这是我女儿的准婆婆王老师,结束了一天的社区援助工作,回家路上所拍。)
李子晔简介(知乎李子晔)
1、知乎李子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