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年轻时,在母亲的娘家贺兰部见到了自己貌美如花的小姨,便要娶小姨为妻,贺兰太后坚决反对。拓跋珪派人杀掉小姨夫,把小姨娶回家,还生下一子。十六年后,他却因此丧命于这个儿子。建立了北魏王朝的道武帝拓跋珪,不但是鲜卑族的“一代天骄”,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位杰出的统治者。早年,拓跋珪的祖父什翼犍带领拓跋鲜卑部逐渐兴旺起来,开创了拓跋鲜卑历史上的第一个政权代国。公元371年的一次朝会时,什翼犍的大臣长孙斤突然谋反。什翼犍的嫡子拓跋寔徒手与其格斗,被刺中肋部,伤重而死。拓跋寔死后,留下遗腹子拓跋珪。五年后,什翼犍被自己另一个儿子杀害,代国陷入内乱。前秦的苻坚大帝出兵,趁机将代国灭掉。代国灭亡时,拓跋寔的儿子拓跋珪年仅六岁。这拓跋珪也是个奇童,生下体重比平常的婴儿重一倍,年纪很小就会开口说话。族人们都说,复兴代国的希望就在拓跋珪。代国灭亡后,拓跋珪的生母贺兰太后带着他归附了独孤氏的刘库仁部。说起来,这个刘库仁部还是什翼犍的外甥,有了这层关系,拓跋珪避难的日子还算过得可以。当时,中国北方强大的是前秦帝国,但淝水一战,前秦被东晋打败,于是北中国各部族乘乱纷起,刘库仁的儿子刘显也想趁乱世为王,但是他很忌惮拓跋珪的高贵身份,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对拓跋珪也动了杀心。贺兰太后不得不带着儿子逃回娘家贺兰部,依附拓跋珪的舅舅贺兰讷。拓跋珪走到哪儿,都自带代国嫡亲王孙的光环,嫉妒他的大有人在。舅舅贺兰讷的弟弟贺兰染干见自己这个外甥越来越得众心,也想方设法要杀掉拓跋珪,又是母亲贺兰太后出马,保住了拓跋珪的一条小命。在贺兰部避难的日子里,拓跋珪遇到了自己的一段孽缘。贺兰太后的妹妹人长得漂亮,并且已经嫁人,但是正值青春茂盛的拓跋珪一见之下便惊为天人,就对母亲说明心意,要娶小姨妈为妻。按照汉族人的伦理来看,这简直是悖逆人伦之举,但是拓跋部起自北方,礼仪人伦不同于汉族。不过,贺兰太后还是拒绝了。除了妹妹已经嫁人这个理由之外,贺兰太后还认为妹妹太过漂亮,必有不善不吉的兆头。哪知拓跋珪打定主意要娶小姨妈回家,不管不顾之下,他派人杀掉自己的小姨夫,执意把小姨妈娶了回来,这就是贺兰妃。后来,这位贺兰妃生下一子,这就是清河王拓跋绍。逃过几次劫祸,大难不死,加上他是什翼犍嫡长孙的身份,拓跋珪得到众人拥戴,开始了复兴代国的征程。当时拓跋氏周边强敌林立,在前秦崩溃以后,北方强大的就是慕容垂建立的后燕。拓跋珪利用母族贺兰部和慕容垂的扶植,先后灭掉独孤部、高车、柔然、库莫奚等。继而记恨前仇,联合慕容垂一道讨伐舅氏贺兰部。拓跋氏很快复兴,不久改国号为魏,也就是北魏。当拓跋珪翅膀硬了以后,就对后燕不那么恭顺了,于是北魏与后燕之战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虽然慕容垂一代雄主,然而此时已是英雄迟暮,后燕军队先胜后败,终还是输掉了这场战争。拓跋珪把近五万燕兵全部活埋。这个数字,仅次于白起在长平坑赵卒四十万、项羽坑投降秦军二十万和薛仁贵活埋铁勒军十三万,为中国历史上活埋敌军的第四名,后燕经此后一蹶不振。在拓跋珪之前,拓跋氏虽有代王之称,但本质上只是个草原部落。拓跋珪重用汉人豪族,将拓跋部从草原部落变为集权统治,使拓跋珪成为了称雄北方的霸主。此后,北魏军队继续南征北战,到拓跋珪的孙子太武帝拓跋焘,北魏终于完成了北方的统一,成为十六国的终结者与北朝的开创者。为了建立帝业,拓跋珪实行了很多在保守派看来过于激进的汉化革新,也遭到了很多反对,拓跋珪为此患上了“政治忧郁症”,不得不经常服用寒食散进补,这对身体伤害很大。这位不到四十岁的皇帝精神越发脆弱,整日忧闷不安,又喜怒无常,动辄对有旧恶前怨的大臣大加杀害。409年的一天,性情无常的拓跋珪公然大骂自己当年硬抢来的小姨妈,把她关在宫里,扬言要杀掉她。贺兰妃派人向儿子清河王拓跋绍求救。拓跋珪和小姨妈属于近亲结婚,生下的拓跋绍果然有点不太正常。当时这位小王爷才十六岁,却性格凶猛无赖,喜欢打劫行人,剥光人家的衣服取乐,又常常杀猪剁狗,荒悖无常。当天夜里,拓跋绍与宦官宫人密谋,跳过宫墙,冲入皇帝的寝殿。周围侍者惊呼“有贼”,拓跋珪四处摸索半天也找不到武器,被冲进来的拓跋绍一刀杀死,时年三十九岁。拓跋珪被杀以后,他的大儿子拓跋嗣诛杀了拓跋绍母子俩,成为北魏王朝第二任皇帝明元帝。北魏在拓跋珪的带领下迅速崛起,成为自五胡十六国以来在中原站稳脚的少数民族政权,但在这个过程里,许多往日对拓跋珪有恩的人成了他的仇敌,拓跋珪也郁郁寡欢,特别是服用寒食散弄坏了身体,以至于常常彻夜不眠。不知当他在无法入睡回想起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时,会是什么样的态度和心境?
2、拓跋嘉所处时代中亚一带曾将中国称为桃花石,不明其出处。查蒙语词典,北魏时期的鲜卑王族姓拓跋,蒙语拼写为tobaa。维语土的拼写是topa,桃花石的拼写是tobgach,似乎都与桃花石沾边,又都有较大偏离。北魏与漠北草原上的柔然相邻,柔然曾长期奴役突厥,故桃花石初应该是从柔然传播到中亚一带,成为当地对中国的统称。但为什么发桃花石的音呢?拓跋的第二音节如果发短音,不符合蒙语的元音和谐规律,应该是发长音baa。柔然与蒙古、鲜卑同系,长音baa按照拼写习惯会拼写为baga,这是耶律阿保机等类似音译的来源。tobaa到了突厥语后就成了tobaga。chi是蒙古与突厥通用的词缀,加在名词后,表示什么什么的人,于是就有了tobagachi的拼写,按照元音和谐规律,第二及后一个音节中元音脱落,维语后拼写就是tobgach。b在维语中位于词尾时口语发音是p,这是topa的来源。加带元音的词缀时,发音为w,于是tobagach的实际发音就是towaash(维语中ch被同化为sh)。喀尔喀蒙古语中,b的发音与之类似,一般发w音。按照这个规则,柔然对拓跋人的发音是towaach,与维语发音类似。传统蒙语及维语均已固化,保留了历史上的拼写法,就像汉字一样,不再改变,但读音却随时代不断变迁。只要懂的蒙语和维语的发音特点,桃花石的历史渊源不难理解。下图就是拓跋的传统蒙语拼写。直拼是toba,实际要读为tobaa,按照外蒙读法,实际发音是towaa。当然,非蒙古本民族学习者也可能读成tob或tub,不违反正字法。
3、垣崇祖用兵齐豫州刺史垣崇祖听说北魏大军来犯,立即命人在寿阳城西北筑一道堤,拦住淝河水流;再在堰北筑一座小城,小城四周掘一道壕沟,派数千人马住进小城防守。将士们认为城太小,不足以抵挡魏军。垣崇祖笑着说:"我筑此城,并不是为了阻挡魏军,而是用来诱敌的。"将士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诱敌。垣崇祖见大家有些不解,解释说:"鲜卑人见城小,以为一举可下,一定会全力攻城,以振士气。当他们全力攻城之时,我便掘堤纵水,水淹魏军。即使不能将他们全部淹死,也一定会重创魏军。锐气一挫,看他们还能坚持多久。"大家都认为是好计,高兴地执行命令去了。魏兵一到,见新城很小,以为拿下不费吹灰之力,果然向小城发起猛攻。垣崇祖坐着轿子,从容地登上城墙。魏兵远远望去,见垣崇祖冠服雍容,不穿甲胄,头戴白纱帽,身着白绛袍,一副清闲自在的样子,虽然惊讶不已,但倚仗人多势旺,仍然蜂拥般扑向小城。当攻到小城壕沟边时,突然传来轰隆隆的响声,正在惊慌之际,只见洪水骤然而至,城下顿时一片人人吓得胆战心惊,慌忙倒退。无奈兵士挤成一团,想逃也无路可走。流水是无情,霎时间便卷走了北魏数千人马,侥幸逃脱者,个个都成了落汤双狼狈不堪。经过这一场挫败,魏兵的锐气消磨了一大半。垣崇祖仍将围堰筑好,回驻寿阳。估计到魏军攻寿阳不下,会转攻朋山,于是派兵前往胸山,命他们埋伏在城外的山林里,与城中相呼应,防往攻。魏将梁郡王拓跋嘉不死心,果然移师攻打胸山,刚到城下,埋伏于城外的齐兵杀出,守城的将士内外夹击,又杀伤魏兵千余人。梁郡王拓跋嘉只好率众北走,退到豫州境外去了。捷报传到京都,萧道成高兴地对朝臣说:"朕就知道垣崇祖能克敌制胜,他是朕的白起、韩信呀!"随即召垣崇祖进宫,封为平西将军。垣崇祖担心魏军转攻淮北,因而奏请将下蔡城迁到淮东。当年夏天,魏军果然来攻打下蔡。听说下蔡城已经迁址,便扬言说要踏平下蔡城旧址。垣崇祖麾下众将士担心胡虏在下蔡旧城屯驻。垣崇祖却说:"下蔡距离淮东很近,胡虏怎么敢屯兵?不过在虚张声势罢了。我当亲自率兵前往攻击,不能让他们轻视了!"随即率军渡过淮河。魏兵正在毁掘下蔡旧城,突然见齐军杀来,吓得丢掉器械,仓皇逃;走。垣崇祖趁势率军追击,追奔数十里,斩敌数千人,直到日薄西山,才!收军回城。从此,垣崇祖威名远震。第二年,魏兵入侵淮阳,军将成买坚守甬城(今浙江省宁波)。齐主萧道成派将军李安民、周盘龙等人领兵驰援甬城,成买率兵从城内杀出。魏兵腹背受敌,丝毫不落下风,齐将成买竟然在此战中阵亡。李安民、周盘龙等率兵与魏兵相持,也难分胜负。魏兵击败成买军,回头全力来攻李安民、周盘龙两人。周盘龙的儿子周奉叔率二百名壮士突入魏兵阵内,被困在魏兵阵中难以脱身。军中传言周奉叔与他的敢死队全军覆没,惹得周盘龙性起,跃马杀人魏阵,所向披靡。周奉叔乘隙杀出敌阵,当听说父亲为救自己陷入敌阵,又转身杀入敌阵。父子两人合兵一处,左冲右突,十荡十决。李安民乘机驱军击杀,力破魏兵。魏 兵大败而逃,从此再也不敢窥探齐境了。刘昶也打消了光复故国的念头,沮丧地返回平城。#拓跋嘉简介#
4、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历史上称为“三关雄镇”。正定的古城墙是名城标志性建筑之一,早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公元352年,前燕大将慕容恪攻冉闵于常山,在滹沱河北岸建了一座军事城堡,起名安乐垒,此为今正定城的前身。北魏天兴元年(398年),道武帝拓跋珪占领常山郡城(今东古城),登城垣北望安乐垒,“嘉其美名”,把常山郡迁到此地,从此安乐垒成为常山郡的政治、军事中心。之后历代有扩建和重修。现存城墙为明代遗存。站在南城门上向北望去,一座宝塔映入眼中,这座塔就是被著名古建大师梁思成称其为“海内孤例”的广惠寺华塔。广惠寺是正定八大寺之一,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5年),距今1200余年。寺内现存主要建筑为华塔。塔高33.35米,远远望去,像支巨型花束,俗称花塔。因华塔内供释迦、多宝佛,故又名多宝塔。据史料记载,华塔在宋、金、明、清均进行过不同程度的维修。在1999年重修时发现宋“太平兴国四年”题记,故现存华塔年代不晚于宋。华塔平面为八角形,由主塔和四小塔组成。主塔立于八角形台基上,首层四周绕以回廊,四正面辟拱形门可出入。四角为扁六边形的单层小塔,自主塔北门拾级而上,过塔心室可达二层回廊,廊内壁置佛龛,外设平座。自二层西门入塔心室,左转出北门即达三层平座。平座宽敞,周边砖砌栏板,显得格外开朗。塔身东、西面为假门,余四面为斜方格假窗。第四层即华塔壁塑部分,也是华塔精华之所在,通体彩塑力士、兽首、狮、象、佛、菩萨等艺术造型,并以八角八面交叉布局,整体造型富于变化,错落有序,甚为华丽。恰似一处五彩缤纷的小型雕塑艺术之宫。其上为塔之顶层,有高高耸起的八脊青塔顶,顶之上冠以仰莲宝珠。清乾隆帝曾三次登临华塔拈香作诗,题写匾额。
5、[微风]386年,15岁拓跋珪到姥家做客。初见小姨惊为天人,想要求娶。却遭到母亲反对:“女子太美不好,而且她还嫁了人。”没想到,拓跋珪转身就杀了姨夫,将小姨收入宫中。拓跋珪是我国历史上北魏的开国皇帝,拓跋珪在位期间,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拓跋珪初立北魏,励精图治,开疆扩土,让百姓生活安居乐业,称得上是一位明君。然而第二阶段,拓跋珪沉迷于女色,不理朝政贪图享乐,对百姓大臣的生命视为草芥,整日饮酒作乐,导致年仅三十九岁就被自己的儿子刺杀身亡,可谓是善恶终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公元三百七十六年,年仅五岁的拓跋珪正赶上游牧民族间的战争,其母亲冒着生命危险带领拓跋珪逃出生天。随着十年的战乱,十五岁的拓跋珪凭借自身的才华收拢了一批游牧民族为自己效力,手下的势力也是逐渐地壮大,拓跋珪便将目光转向了战乱地带。带领手下的精兵强将与其他部族展开了数次大战之后,拓跋珪的势力更是达到了顶峰。[微风]公元三百八十五年拓跋珪在盛乐称王,第二年也就是公元三百八十六年定国号为“魏”,在历史上被称为北魏,在接下来的十三年间,北魏在拓跋珪的统领下兵强马壮,领土更是扩充了数倍不止。公元三百九十八年拓跋珪迁都至大同,同年登临帝位,在即位初期,拓跋珪对内以民生为本,降低赋税,开展教育大力发展种植经济,让百姓摆脱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对外招兵买马,大力培养国家军队,开展对外扩张的战略措施。在后世的史书中记载,北魏的开国皇帝拓跋珪好色成性,强娶小姨更是当时大的丑闻。在拓跋珪十五岁称王的那一年,拓跋珪前去姥姥家做客,见到母亲的亲妹妹顿时被美丽小姨迷得神魂颠倒。但是其小姨在当时已经是已婚之人,年轻的拓跋珪被小姨的美色冲昏了头脑,当即下令将自己素未谋面的姨夫处死,以便迎娶自己的小姨。拓跋族在拓跋珪成为皇帝之前是游牧出身,长期活动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附近,四海为家,当时的伦理道德对于游牧部落出身的拓跋珪来讲可有可无,只要是喜欢的女性都可以用武力将之收入自己的后宫之中。在《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五》中还曾记载,拓跋珪的母亲为了劝说他放弃自己已婚的小姨还曾劝说太美的女性是不吉利的象征,会为他带来灾祸。但是拓跋珪显然将其母亲的话抛之脑后,在其小姨二十三岁的时候还为其生下一子名为拓跋绍。也正是这个举动,为拓跋珪之后的死亡埋下了一个极大的隐患,公元四百零二年,拓跋珪率领军队击败了当时我国北方强大的势力后秦,成为当时北方强大的国家。也就是经历了此战,拓跋珪认为自己的势力无人能敌,也可能是长期的顺利发展,并没有经历太大的挫折,这让当时坐拥精兵强将的拓跋珪有了目空一起的资本,行事也变得夸张起来。拓跋珪得到了强大的势力,坐拥半壁江山,便在追求长生不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常年服用丹药和沉迷于女色。他在自己的寝宫附近建造了一个专门为了享乐的宫殿,里面美女无数,整日莺歌燕舞,这也让拓跋珪的身体每况愈下,性格更是变得喜怒无常。史书中记载,拓跋珪打败后秦之后,变得残暴不仁,随意剥脱他人的生命,在早朝期间如果是哪位臣子惹得他不开心,迎来的之后被诛杀,哪怕是朝中的重臣也不能幸免。[微风]一位忠臣在早朝期间上报国内现状,耽误了拓跋珪喝花酒的时间便遭到了拓跋珪的赐死。这件事之后,朝中众人每次面见皇上,都吓得战战兢兢,生怕因为一些小事而丢掉自己的生命,到了后期,拓跋珪整个人的情绪变得十分的不稳定,哪怕是自己宠爱的妃子惹得自己不开心迎来的也是死亡。拓跋珪的小姨在步入中年之后,容貌已经不在是年轻时那么惊艳。一天拓跋绍犯错,拓跋珪的小姨为自己的儿子求情,但是性情大变的拓跋珪非但没有放过自己的儿子,还将自己的小姨赐死。这让处于暴怒边缘的拓跋绍再也无法容忍拓跋珪的暴行,在晚上发动兵变杀入寝宫将拓跋珪行刺而死,一代枭雄也因此而落幕。参考文献:《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6年01期》《河北学刊2018年05期》作者:枕上诗书闲排版: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