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珪简介(史珪)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30 12:24:06 浏览
1、史珪

967年,赵匡胤怒审功臣张琼,命人用铁挝在张琼身上一顿狂击乱打。张琼被打得奄奄一息,羞愤自尽。后来,赵匡胤又下令抄了张琼全家。可抄完家,赵匡胤才发现杀错了功臣。张琼不仅是宋朝的开国功臣,更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救命恩人。11年前,赵匡胤还未黄袍加身,而是追随周世宗征伐南唐。那一年,周世宗命赵匡胤攻打寿春城。赵匡胤表现神勇,乘坐一条小舟在舰阵中出入来往。此时,南唐名将刘仁赡高据城头,看得无比清晰,命士兵用九牛强弩对准赵匡胤的后背。“九牛弩”顾名思义绞动弩机的力道堪比九头牛。而该弩使用的箭,箭杆粗长,犹如房梁上的椽柱。正当九牛弩发出的箭往赵匡胤身上射时,张琼立刻奋不顾身扑向赵匡胤,用自己的身体为赵匡胤撑起屏障。箭镞射入张琼大腿,张琼当场昏迷,赵匡胤急忙下令退兵。后来,张琼醒了过来,发现箭头射在大腿骨拔不出来,随即他命人拿来一大杯酒,一饮而尽。令人破骨拔出箭镞,血流了不知道多少升,可张琼面不改色。此情此景,众人无不感叹张琼的英勇。而赵匡胤也感慨良久,对张琼的救命之恩,赵匡胤一直记得。到了961年7月,赵匡胤登基的第二年,他已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功臣对大宋禁军的掌控,但禁军还是得有人统率,因此,赵匡胤想到了张琼。赵匡胤对身边人说,殿前卫士勇猛残暴如虎狼者有上万人,要管理他们,必须得是张琼这样更加英勇、更加残暴的人。赵匡胤说得并没错,张琼上任之后,治军十分严厉,容不得半点懈怠和违纪现象。士兵们若有过失,轻则打骂,重则鞭挞,从而得罪了不少人。这就是赵匡胤要的效果,张琼不得人心,也就不会形成众军拥戴的现象,这样他就不可能有造反的实力。然而,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张琼有勇无谋的率真个性,迟早引来小人的陷害。陷害张琼的小人一个叫石汉卿,另一个叫史珪。这俩人其实是赵匡胤安插在禁军中的耳目。石汉卿和史珪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多次向赵匡胤打小报告,对于这种行径,张琼这种靠忠诚和勇猛晋升上去的人是很不齿的。张琼对他俩的鄙视常会不自觉透露出来,一次,他对身边人说,石汉卿和史珪简直不像男人,更像爱嚼舌根的老巫婆。这话很快传到石汉卿和史珪俩人耳朵里,他们也记恨上了张琼,发誓一定要报复张琼。很快,他们罗列了几条罪名给赵匡胤。而且,特地选在了郊祀大典之前,这段时间,朝廷会整顿民间的秩序,以大典顺利举行,所以这段时间发生的案件都会加快处理。为了精准打击张琼,石汉卿和史珪特意列了一条赵匡胤在意的罪名,就是私自蓄养家兵一百多人。私下养家兵这莫非是要造反?对此,赵匡胤宁可错杀一千,也不能放过一个。967年8月,赵匡胤亲自在金銮殿上审问张琼。张琼对没做过的事情自然不承认。赵匡胤勃然大怒,下令:给我狠狠地打!一旁的石汉卿立即上前,举起一把铁挝往张琼身上击打。张琼被被打得奄奄一息,昏迷过去。赵匡胤便命人把张琼关入大牢,送交御史审问。张琼清醒后知道自己难逃一劫,便解下所系的腰带,托狱吏转交给自己的老母亲,接着便一头撞向一根大石柱子,鲜血直流,死于非命。得知张琼自尽,赵匡胤仍旧不满意,下令抄了张家。抄完后,才发现张琼家里没有什么财产,只有3个仆人。于是,质问石汉卿那一百多个家兵在哪里。石汉卿竟回答:“张琼养的这些人,以一敌百。”此时,赵匡胤才明白过来,自己被小人蒙蔽,错杀了一个忠臣。【@夜深人物】张琼被粗长的箭镞射中大腿骨,他一声不吭,面不改色。但当他戎马一生,却被小人嚼舌根冤枉时,他无法接受,士可杀不可辱,他宁愿自己了解生命,自证清白,也不愿被小人谗言陷害。而宋太祖赵匡胤在历史上的评价一向仁慈,但依旧逃不过杀功臣的污点。他的仁慈建立在不威胁皇位的基础上,一旦有蛛丝马迹证明有人要造反,赵匡胤就会毫不手软。关注@夜深人物,没有好故事,宁可不说话。#史珪简介#

2、宋代史珪

宋初,德州刺史郭贵调任邢州知州,国子监丞梁梦升出任德州知州。郭贵的亲友旧属在德州为非作歹,均被梁梦升法办。郭贵素来与朝中重臣史珪交好,便暗中派人联络史珪,密谋除掉梁梦升。史珪把郭贵颠倒黑白编排的梁梦升法办其亲属的事情详细记在纸上,准备找机会向太祖皇帝进谗言。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偶尔说了一句:“现在朝廷内外任用的官员都很称职。”史珪乘机进言:“有些文官未必忠于职守。”然后他把那张纸拿出来呈给皇帝说:“德州知州梁梦升欺侮郭贵,都要把人整死了。”不料,赵匡胤看了那张纸后却说:“这一定是郭贵做了不法的事情,梦升真是个清官!”并直接将纸递给掌管文书的中书,说:“任命梁梦升为赞善大夫(谏官,分左右赞善大夫)!”紧接着又交待:“任为左赞善。”史珪因为告黑状没有成功,整天闷闷不乐,后来被宋太祖以其他缘由调出京城任职。身处庙堂之尊能够明察秋毫、知人善任,或许是赵匡胤建立宋朝以后能够改变五代时期频繁改朝换代的局面,迅速稳固大宋基业的重要原因。图片来自网络,谨向原作者致谢!

3、史珪主要成就

大家常说:“宁可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小人成事不足,但败事却是一把好手。小人之所以是小人,是因为行为不光明正大,一但不合他心意,便会处心积虑地害你,往往在关键时候他的一句话,就可以横生是非,搅起漫天风雨。战国时期赵国人郭开,是个典型的小人,廉颇不把他这样的人放在眼里,还当面教训过他,所以他从心里对廉颇有意见。后来,赵国要打仗无将可用,派使者去探望廉颇,看看他“尚能饭否”。郭开则从中作梗,他花钱买通了赵王的使者,让他在汇报的时候先说: “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意思是应该身体还不错。但郭开教使者只多说了一句话:“廉颇吃了一顿饭,就上了三次厕所。”就是这样波澜不惊的一句话,赵王认为廉颇确实老矣,就再也没用他,直到老死。赵幽缪王七年春,秦国派王翦率军十万攻赵国的井陉,杨端和领河内兵十万进攻邯郸。幽缪王赵迁命武安君李牧和将军司马尚领兵迎战秦军。李牧是当时赵国继廉颇之后的名将。数年间,他率兵北破燕军、南拒韩魏,且几败秦军,王翦畏之如虎。双方僵持数月。见是李牧领兵迎战,秦国深感强攻无望,于是群臣商议,打算贿赂郭开来离间李牧和赵王。贪婪成性的郭开收受贿赂后,诬陷李牧、司马尚等谋反,并声称他的门人从咸阳盗得李牧谋反的证据。随即,他把秦国人伪造的李牧写给秦王的书简交给赵王。赵王迁不察真相,不问青红皂白,盲目决策,派赵葱和颜聚取代李牧、司马尚。李牧空怀一腔报国之志,却遇到一个昏庸的君王,竟为无耻的小人所害。他交出兵符后,一腔悲愤之情无处诉说,便单人独骑来到邯郸城外的一家小酒馆,喝得酩酊大醉。赵葱也是一个势力小人,他深知李牧的才能远在他之上,恐怕日后李牧会东山再起,威胁到他的权势,于是便想斩草除根,他在军中挑选出数十名勇士,亲自率领他们去追杀李牧,寻至小酒馆,见他喝得不省人事,便乘机将他杀死,并割下他的人头,前往军前示众。李牧所带来的五万北地兵,见他们所尊敬的元帅如此惨死,无不伤心流泪。一夜之间五万大军跑了个净光。将军司马尚闻李牧遇难,大哭一场,恐留在赵国被奸臣所害,便逃往渤海湾的一个小岛上隐居起来,从此不问政事。赵幽缪王八年春,秦王赢政闻李牧已死,司马尚出逃,随后命令王翦和杨端和同时向赵军发起猛攻。赵国被灭。郭开因功被秦王政封为上卿,而后郭开在回赵都搬运家中财物的时候被沿途李牧旧部所扮的盗贼所杀。另一个被人一句话害死的是宋朝的开国名将张琼。当年创业的时候,两军对垒,危急时刻,张琼曾经用自己的身体护住赵匡胤,结果自己被弩箭射中,受了重伤。开国之后,张琼因为治军严厉,得罪了史珪和石汉卿等一班小人,这帮人就罗列了张琼的一些“罪行”:擅自选用军队的战马为自己的坐骑;私自把叛臣李筠的仆从收归自己帐下,这在赵匡胤的眼里也不是多大的事;公然违背禁令,私养家丁百余人,这一条可就一下子说到了赵匡胤的心病上,自己当年就是这样起兵当上的皇帝。张琼就这么被害死了,后来赵匡胤查到他家里只有三个家奴伺候他年迈的老母,但人死不能复生,只能徒唤奈何了。还有一个被小人一句话害得不浅的名臣是寇准。景德元年,契丹入侵,进逼澶渊。寇准当机立断,力劝真宗皇帝御驾亲征,于是宋真宗过黄河,登城视军,六军士气大振,声动原野。后来宋军杀死了契丹的顺国王挞览,契丹惧而请和,这才有了澶渊之盟。再后来,皇帝回京,经常感叹要不是寇准主意坚定,国事还不知道要坏到何种地步。可这时候,有个小人,只幽幽地说了一句话:“陛下知道赌博的事吧?钱快要输完了,把剩下的全拿出来赌后一把,叫孤注。陛下这次去澶渊,就是寇准的孤注呀!你还这么念他的好?”一句话,毒到可以噬骨蚀心,真宗皇帝当时大吃了一惊,从此寇准“眷礼遂衰”。这段故事出自《邵氏闻见录》,作者为邵伯温。书中没有记录这个小人的名字,没记倒也好,这样的人心怀叵测,离间君臣,毒害社稷,留下个名字也是玷污史册,让后人蒙羞。

4、史珪字号

北宋张琼之死映射职场法则:得罪小人 一朝带走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人报仇,一天都嫌晚。宋太祖的麾下大将张琼是个猛人,带兵攻城掠寨不在话下,更是赵匡胤的救命恩人。《宋史》记载其曾在宋太祖未称帝前在后周攻打南唐的十八里滩砦一役,依靠神之一箭击溃敌将,并以身做盾保护赵匡胤,而身中巨矢。为此,宋太宗颇为感激倚重张琼,其官位在赵匡胤登上帝位后屡有升迁。而在殿前都虞侯赵光义(宋太宗)因工作需要调任开封府尹前,与皇兄商议选拔合适的继任者。赵匡胤直接点将:“殿前卫士如狼虎者不啻万人,非张琼不能统治!”可见赵匡胤对张琼的认可程度。但是张琼却是个直肠子,喜怒形于色,没有什么城府,这也成为他悲剧命运的引子。赵匡胤经过陈桥兵变而得帝位,常常被诟病得位不正,这也成为他的心病,而且当时也出现了地方大将反叛情况出现(李筠和李重进等人),虽然被弹压下去了,但也造成了赵匡胤的心病,他急需掌握各将领动向,以防止他陈桥兵变的一幕重现。于是重用一批下层军官暗中监督其上司,赋予他们直接密告的特权。在这些御用特务中,史珪与石汉卿尤为出名。史珪伸长鼻子满京城嗅,使尽浑身解数,打探到几件秘闻向皇上汇报。宋太祖令人核实,“验之皆实。”史珪由此更受信任,开始利用特权作威作福。史珪上蹿下跳,惹得顶头上司张琼十分不满。颇为不齿二人的行径,曾经公开的辱骂这两人的行为神神叨叨,像巫婆一样。二人被张琼丢尽面子,对他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挖空心思捕风捉影为张琼罗织出几大罪状:擅自乘骑官马,无视皇家尊贵;平定李筠叛乱后顺手牵羊,私下收纳李筠家仆多名,居心叵测;暗中组织收买并训练百余名亡命之徒,图谋不轨;诬陷皇弟赵光义担任殿前都虞侯时收买人心拉帮结派,居心不良;独断专行,“恣作威福”,使“禁军皆惧”等等。宋太祖闻讯大怒,面讯张琼,张琼当然不可能承认,而且还嘴巴骂骂咧咧。这下把赵匡胤惹急了,让石汉卿给张琼上刑,石汉卿正好公报私仇,举起刑具,照着头脸就砸下去,这么一下子,张琼被打的奄奄一息。依然拒不认罪。宋太祖暴跳如雷,令人把他拽出宫殿交给御史继续审讯。他在狱中受尽折磨,始终不肯认罪。御史揣摩宋太祖心意,在零口供情况下完成的讯问卷宗,宣告张琼谋反案罪名成立。宋太祖心满意足,大笔一挥,皇恩浩荡将救命恩人“赐死于城西井亭。”可叹张琼戎马一生,终死于小人之手。张琼遇害后,一些正直的文官义愤填膺为张琼鸣不平:“张琼绝无谋反之心!他‘家无余财,止有仆三人!“这时候,宋太祖才表现得后悔莫及,为推诿责任,故意把屎盆子扣到石汉卿头上:“你说张琼有彪悍的随从百人,他们在哪呢?”石汉卿狡辩:“臣的意思是,张琼的手下都是以一当百的猛士!”令人无语。于是宋太祖也只能假模假式地诏令以优厚条件抚恤张琼遗属,宣告“张琼谋反案”至此结束。张琼案应该是北宋历史上大冤案,张琼令人同情。但其性格缺陷使他势必撞在枪口上,成为宋太祖杀一儆百的祭品。如果他当时避史珪和石汉卿的锋芒,隐匿真实想法,不得罪这两个宵小,也许会圣眷更隆。

5、

979年,赵德昭在宋太宗面前替将士们请功,不料宋太宗大怒:“等你继位后再给他们封赏也不迟。”德昭甚是惶恐,回府后问侍从:“你们带刀了么?”侍从表示没有,于是他关上门窗,自刎而死,年仅二十九岁。宋太祖赵匡胤有四个儿子,其中长子德秀与第三子德林早夭,故而德昭实际上是长子,德芳则为次子。宋太祖还有两个活到成年的弟弟,三弟为赵光义,即宋太宗,四弟则为赵廷美。961年,杜太后临终前担忧宋朝会步后周的后尘,成为第六个短命王朝,所以便与宋太祖定下“金匮之盟”,让他将来传位给弟弟,所谓“国赖长君”。宋太祖不忍违背母意,只得答应,于是杜太后让赵普将此事记录在册。杜太后死后没多久,宋太祖便任命赵光义为开封尹,算是间接立弟弟为储君。964年,赵德昭出阁,按照惯例,皇子一出阁就该封王,但宋太祖却只给了个贵州防御使的头衔。按照宋朝官方的说法,宋太祖是觉得德昭年纪还小,不想他过早承担责任,这才暂缓封王。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实则不然。皇帝要是真心疼儿子,那就更应该尽力培养,而不是连封王都拖拖拉拉。所以这应该宋太祖为了避免德昭封王后威胁到赵光义的地位而有意为之。976年,宋太宗继位后,为了尽快坐稳江山,封皇嫂宋皇后为开宝皇后,弟弟廷美为齐王、开封尹,侄子德昭为武功郡王,侄子德芳为兴元尹等。同时他又下诏规定太祖、齐王的儿子也称皇子,以表示廷美、德昭、德芳也具有继承皇位的资格。979年,宋太宗在攻灭北汉后,又率军亲征燕云,意图收复燕云十六州,建立超越皇兄的功绩。宋军一开始进展很顺利,多次挫败辽军,仅数日就抵达幽州城下。然而韩德让死守幽州城,多次击退宋军的进攻。辽朝这边也知道幽州的重要性,于是让耶律休哥率军前去救援。休哥从侧翼袭击宋军,宋太宗被迫率军迎击,结果被辽军射中两箭,从此落下箭伤。辽军这边伤亡也不小,所以双方在夜幕降临时都鸣金收兵。当天夜晚,宋太宗因作战失利而心有余悸,故而大风一起,加之军中声音杂乱,以为辽军夜袭,便不辨真假,急忙与亲信连夜南逃。将领们前来探望天子,却被高琼阻拦,因此有人怀疑宋太宗已驾崩,故而提议拥立德昭为帝。然而拥立的计划还没制定好,就有人说已经得知了宋太宗的行踪,计划只能作废。次日,辽军再次来攻,宋军因群龙无首而士气大跌,损失惨重,宋太宗因此留下了心理阴影。宋太宗事后得知有人想拥立赵德昭,心中十分不满,但因德昭身份特殊,且牵涉甚广,他决定暂时不深究,而采取低调处理。他只将石守信、刘遇、史珪贬官,其余之人则不做处罚,但随后不久又给这三位将领升官。由此可见,提议拥立德昭的那些人定是这三人的部下,所以宋太宗才通过处罚三人来告诫众人。然而德昭并未察觉到这个明显的信号。宋太宗因亲征“夷狄”失利而大为失落,所以一直没有对攻灭北汉有功的将士进行封赏。高粱河之战本就是因天子临阵脱逃才会战败,结果现在整的好像将士们故意战败似的,将士们自然少不了几句怨言。赵德昭同情将士们,便入宫劝说宋太宗,接着就有了开头那一幕。德昭听完皇叔所言,知道皇叔已经容不下他了,心想与其等着以后被慢慢折磨,还不如就此了却自己以自证清白和维护尊严,于是就自刎了。德昭之死虽属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有将领想拥立德昭,这就说明军中仍存在支持宋太祖的势力,对宋太宗来说是很大的隐患。宋太宗说让德昭继位再封赏,可推测他当时伤势严重且有性命之忧,否则要是等德昭正常继位,那些有功的将领们都不一定还在世。另外,德昭作为宗室,公然替将士请功,确有收买人心的嫌疑,许多帝王都无法容忍,更别说是宋太宗这样的狠人了。而且宋太宗想传位给儿子,不想再整兄终弟及那一套,那么德昭等人无疑就成了大的阻碍。听闻侄子死讯,宋太宗心中暗喜,但德昭毕竟是先帝之子,若善后处理不当,不仅会让他留下害死侄子的骂名,还会导致朝堂不稳。因此他立马跑到德昭府中,抱着德昭痛哭:“我的傻侄儿,你这又是何必呢!”其中有几分真情就不得而知了。德昭死后不久,宋太宗便颁发平定北汉的赏赐,大家伙都很高兴,只可惜德昭看不到了。德昭作为宋太祖的儿子,仅因宋太宗的一句怨言就自刎,可见其心理素质不够硬,性格上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实无帝王之才。当然,赵德昭就算这次没死,下次还是会被宋太宗安排,毕竟德芳、廷美没有一个活到宋太宗去世后。自古皇家无亲情,对赵德昭来说,生在帝王家,既是幸运,也是不幸。参考:《宋史》、《续资治通鉴》

6、

赵匡胤率军攻打寿春,大将张琼替赵匡胤挡了一箭,利箭射中了张琼的大腿骨。军医告诉他要想取出箭必须敲碎大腿骨,张琼要来一碗酒一饮而尽,然后露出大腿,咬牙对军医道:“砸!”赵匡胤是一个口碑不错的开明君主,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都得到善终,但他却杀死了救命恩人张琼。张琼死后没多久,赵匡胤听到一些关于张琼的议论,他派人核实后竟后悔地哭了出来。相比历史上其他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成功之路就相对简单多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兵不血刃就开国称帝,皇位跟捡来的差不多。虽说皇位来的简单,但赵匡胤在结束五代十国的混乱,大致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并不比其他开国之君轻松。在南征北战的岁月里,身边少不了文臣武将的协助。历史上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各朝各代的开国功臣终都免不了“兔死狗烹”的结局,如刘邦、朱元璋等到天下安定后大肆屠杀功臣。与之相反的是,也有善待功臣的,如李世民、赵匡胤。赵匡胤坐稳江山后,听从赵普的建议,以一招“杯酒释兵权”轻松解决了功臣做大的问题,再一次以不流血达到了目的。赵匡胤手下的功臣虽然没有了兵权,却得到了善终。赵匡胤对一起打天下的兄弟没的说,但是赵匡胤的救命恩人张琼却被他赐死,成为北宋初年少数没有得到善终的重臣。张琼这人孔武有力,有一手射箭的本领,很早的时候就跟在赵匡胤身边。后周显德年间,赵匡胤跟随周世宗南征,在十八里滩,后周军被敌军包围,敌军中有一位猛将一个人冲进了后周阵营,无人能挡,所向披靡。眼看就快杀到赵匡胤面前,赵匡胤也不慌,叫来神箭手郑琼,张琼张弓搭箭,一箭命中目标,那猛将丧失了战斗力,后周军也重新鼓舞士气,击退了敌军。攻打寿春时,赵匡胤坐船进入护城河,城上突然万箭齐发,身边的人都被射成了刺猬,眼见一支利箭朝赵匡胤射来,关键时刻又是张琼挺身而出,他扑在赵匡胤身上,用自己的身体为他挡箭。那支箭射中了张琼的大腿,张琼立马昏死过去。战争结束后,张琼也醒了过来,他发现箭射进了大腿骨,根本拔不出来。就在军医不知所措时,张琼大喊一声:“拿酒来。”张琼喝了一大碗酒,让军医敲碎骨头把箭取出来。血流了满地,张琼却面不改色,三国时的关公刮骨疗毒也不过如此啊。赵匡胤被张琼的忠心和硬气所震撼,当了皇帝以后,为报答救命之恩,他让张琼掌管禁军。几天后,殿前都虞侯赵光义任开封府尹,张琼又接替了赵光义的殿前都虞侯之职。殿前都虞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不然此前也不会安排他的兄弟赵光义担任,在赵光义担任开封府尹后,赵匡胤点名由张琼担任,可见张琼在赵匡胤心中的地位。此时的赵匡胤把张琼视为心腹,这也能证明赵匡胤是一个有恩必报的人,即使当了皇帝也没用忘记张琼曾经的救命之恩。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朝堂之上,就算是皇帝的救命恩人也未必就能高枕无忧。张琼武将出身,属于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类型,他没有什么心机,且为人也不咋地,那张嘴也能惹祸,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从来不考虑后果。当时有两位大臣史珪、石汉卿受到重用,张琼仗着自己是皇帝的救命恩人,完全不把这两人放在眼里,给他们取外号叫巫婆。这就过分了,大老爷们谁受得了这个侮辱,两人恨得咬牙切齿,于是决定搜罗张琼的犯罪证据,对他实施打击报复。很快,他们向赵匡胤举报张琼擅自骑官马,还养了几百部下,在禁军作威作福,禁军的人都很怕他,并且曾经还诋毁过赵光义。对于其他的罪名赵匡胤都不是特别在意,但私自蓄养部下这条触怒了他。也是,赵匡胤的皇位本身就是黄袍加身而来,他当然害怕下面的人效仿他也来这么一出。赵匡胤把张琼叫来当面质问,张琼自然不会承认,赵匡胤问一句他顶一句,相当硬气。赵匡胤见他嘴硬,气不打一处来,下令狠狠地打。石汉卿就等这句话,赵匡胤一声令下,他立马拿起一根铁棒往张琼身上招呼,几乎将他打断气。张琼被打个半死后,赵匡胤派人把他拉走交给御史审讯。在史珪和石汉卿的干预下,御史很快就结案了,张琼罪证属实,赐死。可是很快赵匡胤又听到其他人的议论,大家都说张琼家穷的叮当响,家里只有三个仆人,这么清廉的人怎么可能造反呢?赵匡胤派人去核实,结果以上说法全部属实,赵匡胤后悔冤枉了一位忠臣,心疼地直掉眼泪。他质问石汉卿:“你不是说张琼养了几百仆从吗?人呢?”石汉卿无耻地说道:“陛下有所不知,张琼的仆人厉害着呢,个个以一敌百,三个相当于三百个。”赵匡胤当然知道他在扯淡,可人都已经死了,再后悔也没有用了。只好善待张琼的家人,并提拔他的哥哥,也算告慰张琼的在天之灵。@东方离张琼含冤而死,可谓死不瞑目。他对赵匡胤忠心耿耿,天地可鉴,赵匡胤却因为一句没在证实的谣言杀害自己的救命恩人。在那个皇权压倒一切的时代,所谓忠心又值几个钱呢,只要对皇权产生一丝影响,那便与皇帝有不共戴天之仇。那些开国功臣得以善终,不过是因为解除兵权后他们对皇权再无威胁罢了。#史珪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