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之战简介(大同有哪些战争)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30 14:07:20 浏览
1、大同有哪些战争

萧克的晋察冀野战军未能转为华北野战军的原因初探一、一般情况,一级军区都会下辖与一级军区同名的野战军,1、如:西北军区之西北野战军中原军区之中原野战军华东军区之华东野战军东北军区之东北野战军2、唯独华北军区没有下辖“华北野战军”。华北军区下辖三个兵团(九个纵队)另外两个直属纵队。华北军区的三个兵团直接由中央军委调动指挥,华北军区基本不参与该三个兵团(周士第、杨罗耿、杨成武)的军事指挥。3、作为华北军区副司令员的萧克转去军校工作。4、作为红军时代与“红军之鹰”同为军团长而齐名的萧克,解放战争后期更是脱离了华北军区,出任第四野战军第一参谋长。5、晋察冀军区出身的军事将领,担任兵团司令员的只有杨成武一人;晋察冀“土著”军事将领挤进上将行列更是凤毛麟角(政工干部除外)。二、晋察冀军区曾下辖晋察冀第一野战军,四个纵队;晋察冀第二野战军,五个纵队。后精兵简政合并为晋察冀野战军,四个纵队,司令员萧克,政委委员罗瑞卿。1、晋察冀军区司令员与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分别由、萧克担任。2、晋察冀野战军直属晋察冀军区,晋察冀野战军的军事行动还是要听命于晋察冀军区。3、晋察冀的老班底是115的独立师(杨成武独立团)。4、120师副师长的萧克“空降”至晋察冀军区。萧克的老班底-红六军团留给了王胡子……。5、应该说红一方面军的将领对于红二方面的萧克的认同感不是很强,整个抗日战争,萧克的存在感也低,政委又是老人家“大警卫员”,同样来自“红一”的罗瑞卿大将,其人亦相当的强势……。6、晋察冀军区虽然有两支野战军,但附属机构、人员的比例超出一般。能“野战”的不过三分之二。7、抗日战争中的模范军区-晋察冀军区在由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型的过程较慢、差强人意……。挺进东北的晋察冀的主力之一冀热辽军区(李运昌)曾经应有十万之众,但“枪”一响,立刻作鸟兽散,剩余不过万余人……。三、由于晋察冀野战军在集宁-大同战役、张家口保卫战中表现值得商榷,终晋察冀野战军没有转化为华北野战军1、集宁-大同战役之战的联合指挥机构分别是司令员(来自晋绥军区)的张宗逊、政治委员(来自晋察冀)的罗瑞卿,摒萧克于外……。2、晋绥军区与晋察冀军区协同作战的大同-集宁战役被傅作义搅局之后,1946年9月29日至10月12日,国民d军在占领集宁、承德和进犯冀东得手,尝到了甜头。国民d“华北主帅”李宗仁的北平行营决心彻底摧毁我热和、察哈尔、绥远根据地,收复张垣、打通北平至绥远的交通线,李宗仁统一指挥第11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第12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两部,东西对进,直逼张家口(我华北军区所在地)。我晋察冀军区、晋察冀野战军在晋绥军区部队协同下决心保卫张家口。3、张家口保卫战分为东、西两线(一)东线:国民d军对怀来地区我军阵地展开持续猛烈的进攻,解放军进行了顽强英勇的抵抗。经过10天的激烈战斗,国民d军被歼1万余人,我军的阵地岿然不动。还以一部在平汉路沿线猛烈地展开破击战,毙伤国民d军8000余人,有力地支援了怀来正面战场的作战。(二)西线:与东线激烈战斗相反,西线的傅作义第12战区部队却按兵不动,战场一片沉寂。为了增强东线作战力量,晋察冀军区于10月初将西线监视傅作义的晋察冀野战军第四纵队(陈正湘)调往东线参战;另调晋绥军区部队接手四纵的防御阵地。傅作义趁我四纵已走,晋绥部队尚未进入阵地之机,傅作义的第十二战区主力和大量骑兵部队共2万余人于10月7日由集宁出发绕过我军的防御阵地,于8日袭占张北,10日攻占狼窝沟,逼近张家口,解放军猝不及防,被迫于12日撤出张家口。4、晋察冀军区、晋察冀野战军在集宁、张家口两次被傅作义偷袭,不得不说我军(晋绥、晋察冀)战场的军事指挥员的灵敏度不高、判断力不准确、战术素养有待提高;对于从抗日战争时期的游击战向解放战争大规模的运动战转换准备不足;对于高强度战役的军事指挥存在缺陷……,至此,晋察冀军区被分割成两个区域。冀热辽、冀东被阻断,不得已被划归为东北民主联军(后来的东北军区)。

2、大同会战为何不战而逃

第一野战军在解放战争初期,在彭老总的带领下,对胡宗南的部队给予了一系列的吊打。仅仅用了两年时间,这支队伍就从大同集宁战役之后的两万人,发展到15.5万人,进而发展成为实力强大的第一野战军,埋葬了蒋家王朝在西北的统治。这张图详细的记录了第一野战军的战斗序列,以及主要干部授衔情况。在授衔时,第一野战军在元帅、大将、上将的名单中,肯定都要有代表人物入选。1955年解放军大授衔,大将的人选只有第一和第二兵团司令员:和许光达。考虑到许光达当时担任装甲兵司令员,授予了许光达大将军衔,授予上将军衔。#大同之战简介#

3、大同之战详细过程

提起姜瓖这个人,很多人并不熟悉。其实,在明末清初的那段历史中,姜瓖是很了不得的一个人物。单从一代枭雄多尔衮来说,自1644年清朝开始入主中原、一统天下的战争中,多尔衮作为摄政王,亲自上阵指挥的战事只有二次:第一次是多尔衮接受吴三桂的邀请,在山海关大战中率清军偷袭李自成;第二次就是多尔衮不得不从北京跑到大同城下,督率清军硬刚姜瓖。姜瓖在大同起兵反清,是清初使清廷压力山大的一次平叛战争了。姜瓖原是明朝大同总兵,他先是投降了李自成;后来,李自成兵败山海关,退出北京,又直接撤回西安,而清军入关,清朝迁都到了北京。于是,姜瓖又转而投降了清朝。姜瓖随后就跟着阿济格所部清军攻打李自成。当李自成放弃西安、向南逃跑之后,阿济格率部前去追击李自成,而姜瓖则留在陕北,独自攻打李过、高一功带领的陕北大顺军主力,为清廷征服西北地区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清廷并没有奖赏姜瓖,还经常对姜瓖横加指责;而消灭李自成大顺政权以后,阿济格又被清廷派到大同,坐镇山西。阿济格及其手下的清兵在山西无恶不作,烧杀抢掠,欺男霸女,把坏事都干尽了。这一切,都让姜瓖忍无可忍了。1648年,随着金声桓、李成栋在南方先后反正,全国掀起了一片反清的高潮。在大形势的影响之下,1649年年初,姜瓖率部在大同反正,加入到了反清斗争的行列之中。大同居于北方,反清的高潮却在南方,因此,姜瓖起兵之后,并未能得到南明的丝毫帮助。但是,以姜瓖为主导,北方的反清势力群起响应:山西、陕西、甘肃等地义兵纷起,就连山东、河北一带也有反清力量举兵与姜瓖遥相呼应。姜瓖的起兵反正,直接威胁到了清廷的统治中心,这让多尔衮心惊肉跳。为了赶紧消灭这个心腹大患,多尔衮极其重视,调集了几乎全部满蒙八旗精锐和北方汉族清军,选派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满洲将领,几乎是倾巢而出,蜂拥到大同地区,企图一举消灭姜瓖。而姜瓖据守大同,屡次击退清军的进攻。大家都熟悉的名将——“马鹞子”王辅臣,当时就是姜瓖的部下;王辅臣就是在大同城下的战斗中勇猛善战,令清军望而生威,从此开始一战成名、威震天下的。与后来的李定国、刘文秀、郑成功面对的敌人相比,围攻姜瓖的清军将领称得上是豪华阵容了:除了多铎染上天花快死了、豪格被圈禁了、济尔哈朗出征湖南之外,阿济格、尼堪、博洛、硕塞、满达海、瓦克达等亲王、郡王都上阵了;大名鼎鼎的鳌拜也在军中,只不过王爷们数量众多,这次战役还显示不出鳌拜的威风来呢。而陕西方面的清军主将吴三桂、李国翰,还有清朝的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也统率着陕西清军主力,赶来配合作战了。而这些清军名将不过是前线将领而已,大同之战的清军总指挥则是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多尔衮甚至亲自跑到大同城门下,满怀深情地向姜瓖倾诉衷肠:我知道您对朝廷有些误会,也知道我那混帐哥哥阿济格为人不咋地,冒犯了您,这一切都可以解决,只要您打开城门,咱俩热情拥抱一下,以后一定要共享荣华富贵……可惜的是,姜瓖这次是铁了心要反清到底了。从1649年1月初,一直打到8月中旬,终城内断粮,叛徒杀害了姜瓖,开门投降了。姜瓖虽死犹荣。因为在整个南明时期,即使是一代军神李定国,也从没有像姜瓖这样,独自迎击几乎全部的八旗精兵猛将!

4、大同会战

解放战争时期,在雁北十三县中难打的非应县莫属了。应县地处桑干河南岸,距雁北首镇大同仅仅六十公里,不仅是大同的屏障,也是阎锡山深入雁北腹地的支撑点。日本人投降后,我地方部队于1945年8月21日曾做过短暂的围城,在准备攻城之际蛰伏于绥远的应县人乔日成及所部会同大同伪警张扑二百余人返回了应县,地方部队随即撤离,这是第一次攻打应县城。乔日成霸占应县之后,组成二战区雁北挺进队,乔日成被任命为少将司令,所属三个团,约三千余人。1946年,大同战役期间,晋察冀十旅(旅长邱蔚、政委傅崇碧)于7月28日组织了第二次攻打应县城。乔日成被击毙,(一说为因为霸占部下之妻,被自己部下放黑枪打死),这次歼灭乔军七百多人,但我方也伤亡六百多人。由于十旅参加大同战役,另有作战任务,攻打应县的担子便落在了晋冀一分区十二、十三以及应县、怀仁县大队的身上。9月5日,围城部队引浑河水灌城之际,不料乔军突然偷袭南关、西关,我防线被突破,伤亡四十余人,怀仁县大队、雁北传奇人物李玉堂壮烈牺牲,历时五天的第二次攻打应县城失利,我部围城部队撤离。1948年4月,雁北地区除了大同、应县、怀仁之外,其余各县已全部解放。4月15日,晋察冀一纵队(司令员唐延豪杰、政委王平)和六纵一部以及地方部队共计一万人将应县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并于4月22日16时发起了总攻。部队经过三次强攻,才冲到城下,结果遭到了乔军滚雷(乔日成在应县兵工厂自制的一种杀伤力极大的手雷)的袭击,伤亡较大,无奈只好暂时撤退。5月3日18时,我军又发起了第二次总攻,先后发起攻击,但由于乔军防守严密,我军伤亡六百余人,未能获得成功。两次总攻失利后,5月17日18时,我军又发起了第三次总攻。经过战士们的浴血奋战,我突击队登上了应县城头,但未能向城里推进,被乔军堵截在两侧,处于不利的局面。战至拂晓,伤亡较大,司令部又接到情报说,大同敌军已倾巢而出,前锋一个团已过桑干河。司令部便决定野战歼敌,只好忍痛撤离攻城部队。正当我组织第四次攻城之际,张扑带领着乔军大同援军接应之下,于5月24日黄昏,弃应县城逃跑到大同,应县城随即回到了人民手中。参考文献《应县县志资料汇编》、《雁北解放战争史参考文献资料集》

5、大同之战

1945年9月,山西。上d战役中,晋冀鲁豫部队粉碎阎锡山部队对解放区的入侵,攻克屯留城。

6、大同白登之战简介

清朝统一中国为何在南方遭到的抵抗,要比北方多?近看到一位大V写的这么一个文章,完全是胡说八道。在南方坚持抵抗的主力,无论是连杀两王的李定国,还是刘文秀带领的大西军。还有抵抗到后,战斗到1663年的,田见秀、张鼐、袁宗第、刘芳亮、刘体纯等人带领的大顺军,全部都是从北方来的。实际上在北方,大同战斗的战绩超过江南地区所有战斗,只不过这个战役不出名而已。大同保卫战,也是多尔衮入关以后一次亲征,这一战杀死八旗15个八旗将佐。而在江南的战斗,从扬州,一直到江阴,从左良玉大军一直到南明四镇,总共也就杀死了10个八旗将佐。同时在,在山西,陕西,山东的抵抗程度一点都不亚于南方地区。1649年五月,降清后居住北京的原明东平侯刘泽清都说北方地区是,“如今处处反乱”,断定“清国不会用人,国运不久了”。山东河南河北的巨野,大名府和河南归德府起事,清军动用了三个省军力,出动了驻防东昌府梅勒章京赖恼、沂州总兵佟养量、临清总兵宜永贵、保定总兵鲁国男、河南总兵高第、河北总兵孔希贵等部。双方爆发野战杀得“尸横遍野,血染草丹”。随后起义军据守曹州,坚持战斗一个多月,清军郑亲王济尔哈朗亲自带领红衣大炮和主力围攻,才终破城。无论战斗规模,战斗时间都超过南方绝大部分地方的战斗时间。只是不出名而已,其实就是史可法亲自指挥的扬州保卫战也只打了1天。而比不上曹州持续一个多月保卫战战况激烈。究其原因,其实就是江南读书人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把历史事迹记录下来,而北方读书人少,特别是很多农民自发的行动,基本上都是事情过去了,也就没有了,民间基本不会有记录。在清军入关之战当中,清军在北方和南方,都经过了长时间大战。并不存在什么北方人不抵抗,只有南方人抵抗的说法。

7、明代大同之战详细内容

一个人作死的方式能有多离奇,历史上这种事情可不少。咱们今天就来讲讲一个脑科都治不好的皇帝遇上一个no zuo no die的太监,这样的组合能玩出什么花来。一、有人治我我不飘,没人治我我叫嚣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病逝,年仅九岁的太子朱祁镇继位,年号正统。正统初年,因为皇帝年幼,由太皇太后张氏以及“三杨”操持国事。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对于杨荣和杨士奇这两位老搭档三番五次的热情相邀,杨溥感到盛情难却,匆忙赶到地府凑了一桌斗地主。二十岁的朱祁镇失去了后的约束,彻底放飞自我,开启了作死的皇帝生涯。但作死也需要引路人,王振表示愿意为皇君带路。王振当年不知道是不是让黄皮子给迷了,竟然冲冠一怒自断秽根,从一名举人摇身一变进宫当了太监。因为小有文化,又善察人意,明宣宗觉得这人有点东西,就让他服侍太子朱祁镇,被太子称为“王伴伴”。然而后来的事情证明,跟着“王伴伴”,就要“躺板板”。王振仗着跟太子的这层关系,胆子越来越大,一天不干点坏事就浑身难受。太皇太后虽然秉政,却把国家政务交给“三杨”,自己落得个清闲。这老太太每天就做三件事:吃饭、睡觉、骂王振。要说王振这时候还没有做出什么太过出格的举动,但她仍旧乐此不疲的没事就把王振叫过来损两句。不得不佩服太皇太后看男人的眼光(我暂且称之为男人),她总是觉得这个嘴上没毛说话麻里豆气的老头子迟早有一天会祸乱大明的江山。后来的事实证明,女人的第六感简直就像开了天眼。二、皇帝亲政我掌权,我是大明公务员果然,在太皇太后和三杨“络绎不绝”的去世后,王振也开始放飞自我了。他贪污受贿、卖官鬻爵、残害忠良、结d营私,跟人沾边的事是一样也不干。他有很多大胆的想法和做法,但此时的国家却没有一套完善的刑法,因为刑法的终解释权在朱祁镇手中,而朱祁镇拿王振当朋友,王振却拿朱祁镇当“木偶”,真可谓是“镇振友瓷”。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王振怂恿朱祁镇御驾亲征北方屡屡侵犯大明边境的瓦剌部,朱祁镇想想当年老爹明宣宗御驾亲征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是何等的威风,脑子一嗡嘴巴一松就答应了。但这次的对手可不是那个患有“多动症”(有不懂的以后我专门写一篇)的逗比朱高煦了,而是穷凶极恶的游牧民族。那时重机枪还没有发明,游牧民族可不是现在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样子。面对这种对手,御驾亲征可不是闹着玩的,文武大臣激烈的表示反对,但朱祁镇这人你瞅他蔫吧的,却有一定的老猪腰子,谁劝也不听。甚至为了表示自己送人头的决心,朱祁镇把留守北京的重任交给了弟弟郕王朱祁钰,命其监国,又立年仅三岁的朱见深(后来的成化帝)为太子,自以为没有后顾之忧了。但他却没有想到,自己可以拍脑门决策御驾亲征,也先(瓦剌首领)却不让他拍屁股走人。由于当时明朝精锐部队都驻扎在外地,仓促间难以集结。朱祁镇等不及了,便从京师附近临时拼凑了20万人,指望这些杂牌军去对抗凶残的蒙古兵,都不如指望着也先胃肠感冒自己退兵。这就好比听说一群隔壁学校的高一小混混带着砍刀来找你的麻烦,你不叫高三的好大哥来帮场子,提了个烧火棍就领着八岁的表弟和几个邻居家的小孩去迎战,不被打掉段算你排位保护卡多。朱祁镇限令20万大军两天之内集结,大有立刻与也先决一死战的气魄。但这不止是政治上不成熟,也是军事上不成熟,总之,除了生理上成熟之外,哪哪都不成熟。20万大军的粮草物资没有准备充足,武器装备也没有配给到位,就这样一片混乱的向大同出发了。可笑的是朱祁镇竟然带了2000多个御厨,真可谓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在明军出兵前,瓦剌已经与守边明军打了好几场恶战。猫儿庄之战、阳和之战、大同之战,明军塞外城堡接连陷落,前线败报频传。三、我方人多我不恐,上了战场我秒怂朱祁镇曾经是个王者,直到他上了战场。当他行至大同看着战场“漫山遍野”的尸体时,不免有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咦,这是大同还是淝水),他害怕了,王振也害怕了。一个人感到害怕了怎么办?往家跑呗!但王振一天不作死他浑身难受啊,跑了半天又整了一出幺蛾子。本来大军从紫荆关回北京是一条安全的路线,但王振为了在家乡父老面前显摆一下自己的威风,一个劲撺掇朱祁镇绕道蔚县老家,朱祁镇不愿意王振的面子变成鞋垫子,就答应了。不料大军刚走了40里路,王振又变卦了,他担心大军过处会踩坏田里的庄稼,提议原路返回。好一个心系百姓的好太监,格局一下就变大了,但据说田地可能都是他自己的,那他还是个死太监。瓦剌大军此时赶到,立刻向明军臀反射区发动猛攻,恭顺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率领约一万明军为朱祁镇殿后,终明军“死伤略尽”。【篇幅有限,后续会更新在评论区,如果喜欢可以关注,方便随时查看】

8、大同的战争史

土木堡之战过程论述1.20230105土木堡需要粮食,火铳弹药,还有火炮炮弹,还有弓箭补给。土木堡之战出征前让太保成国公朱勇选京营四万五千人。让,平乡伯陈怀,驸马都尉井源,都督耿义,毛福寿,高礼,太监林富率3万往大同。都督王贵,吴克琴率万五千往宣府。各备虏。30000独立行动去大同,15000独立行动去宣府。所以,皇帝从京城往西去大同一路上还算安全。也先部队从大同入寇,可能当时兵力不多。撤军了。撤军后,一边打探消息,一边重新调集队伍。修整,准备。经过几十天观察准备,重新带几十万骑兵。准备围攻明军。这有时间序列。7.15宣府北方的独石,云州被攻击。7.15大同被攻击。7.16队伍出发。8.10抵达大同。8.13从大同沿原来路线回师。8.13以后,在鹞儿岭,明军被击败。也就是从7月初到8月13日,这中间有大概9一个半月时间。队伍一直行军到大同。8月13日,英总回师,这就开始很关键了,选择了错误路线。回师已经发现也先尾追了,就是可能发现斥候一类的骑兵了。也就是行踪已经暴露了。后面一直处于监视状态下,行军。后面先派遣恭顺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引兵万人拒敌,失败。又派遣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率40000人马去鹞儿岭交战,也中伏失败了,全军覆没了。所以,一直没有摆脱也先骑兵。所以,面对,骑兵,一直没有打赢。明军一直不清楚也先部队的兵力数量与规模。从两次战败来看。也先 部队能够击败40000人马。应该是有几万人规模。全军覆没,没有人逃出来。能打败40000人,能不能打败10万马呢?所以,明军这就很危险了,处境相当危险了。从这两次战败以后,明军再也不敢主动出击了。明军进入土木堡,还修筑了工事,可惜土木堡里面没有水源粮食。可以说,不是大军扎营的理想营地。缺少水源。地形平坦。就是一个绝地。也先在明军东返后,就攻击了大同。打击了大同。7月15日,宣府方向就报告了,宣府北面敌军出没,围攻了,独石城。马营守军也跑了。云州也沦陷了。这几个是宣府北边的,几个地方。说明7月15号,以后宣府方向有敌军活动。7月15左右,大同,宣府,方向都造到攻击。大军7月16日,出征。也先主力在大同,小部队在宣府北边活动。大军从7月16走到8月10左右就到了大同。仅仅过了两三天,就回师。所以大军连续行军,没有修整好。有没有名人点评土木堡之战。有没有大人物点评过?2023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