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18年,姚广孝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朱棣去探望时问他:“你还有什么遗愿吗?”姚广孝叹了一口气道:“僧人溥洽被关得太久了,求陛下赦免他!”朱棣脸色变幻了好几次,终一咬牙:“朕答应你!”姚广孝心满意足地离开了人世。溥洽乃建文帝朱允炆的主录僧,曾与姚广孝在微末之时就相识相知,两个有抱负的肝胆相照 ,实为兄弟知己。不过姚广孝所图甚大,不吝啬展示自己的野心,又足智多谋,一度被后世称为“妖僧”姚广孝。但当时的姚广孝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僧人而已。事情的转机发生在马皇后逝世之后,皇室召僧众进宫祈福诵经,各路藩王也要回朝哀悼。姚广孝熟读各家兵法,佛家、儒家等经典著作也不在话下。祈福之时,他暗自观察各路藩王,终选定朱棣成为自己未来的主子,他的朋友溥洽则待在了皇孙朱允炆的身边。姚广孝一路走来目标都十分坚定,他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因此在进入佛门之后,拜资深道士为师,学习道家思想、阴阳之术。为引起燕王朱棣的注视,他毛遂自荐,放言“臣奉白帽著王”可送燕王想之位。如此胆大妄言,自然达到了想要的目的,燕王朱棣对这个不怕死的僧人十分好奇。派人观察试探之后,发现此僧确实才华横溢,有大智谋。遂纳入怀中,成为自己的谋士之一。姚广孝也不负所望,筹谋献策。起初在朱棣的宅邸后院锻造兵器,后在抵御李景隆的军队,以手绘防御图抗击,李军长达两月。经此,姚广孝越发受到朱棣的重用,燕王的权势也逐渐稳固。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守朱元璋之意,削藩固位。周王、齐王等人,陆续被废,燕王朱棣也岌岌可危。事态紧急,盛传燕王在京时曾一度装疯卖傻才逃过一劫。后在支持者的帮助下,逃回封地。姚广孝提议攻进都城,拿下高位。皇室之内无亲情,燕王同意了。“清君侧”开启,燕王一路所向披靡,攻进皇宫,走向了至尊之位。遗憾的是侄子建文帝不知所踪,为解决后患,朱棣下令严密搜查皇宫内外,审问朱允炆臣子与服侍之人。姚广孝与溥洽这对老朋友时隔数年再次相见,一个是新晋的胜利者,拥有从龙之功的大功臣;一个是败逃皇上的臣子,如今的阶下囚。溥洽被押入大牢,严刑逼供,势要问出建文帝藏匿所在。溥洽是一个硬汉子,即便是每日严刑拷打,曾为主录僧的他依旧闭口不言。只是在牢内,诵读佛经,仿佛世事皆与他无关。这一关就是十几年,暗无天日的大牢倾听了溥洽十几年的诵经声。而大牢外,他曾经的挚友姚广孝如他所想的那般,成为大权在握的臣子。僧人姚广孝用骄人的成绩证明了自己,之后也并不想历史上一些功臣一般急流勇退,明哲保身。虽然他深知“狡兔死,走狗烹”,帝意难测,但他还是相信自己选中的主子。公元1402年,朱棣称帝,号永乐。明成祖继位后,姚广孝先是担任僧录司左善世,并太子少师,世称为“黑衣宰相"”。成祖令其全权负责迁,规划北京城整个布局。后解缙编书,失败后又扛起高编撰官大任,负责《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的编撰事宜。如此重用,不枉此生。况且《永乐大典》,是我国文化历史上的不可或缺的一抹重彩。姚广孝拒绝了御赐府邸、富华生活,在朝为官时依旧住在庆寿寺,不上朝时就诵经拜佛,饮茶下棋。当今陛下改革机构,巩固南北边防,多次委派郑和下西洋,离开国家与他国进行友好交往。命他著《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都是可能能被千古称颂的大事。且江山由满目疮痍到国力日渐强盛,经济繁荣,百姓安乐,作为期间的参与人,他十分高兴,自己眼光独到,寻到一位明主。公元1418年,姚广孝八十四岁了,病得很重,再次想起了自己的老朋友:还在牢内的溥洽。明成祖朱棣来探病,眼睛几乎无法聚焦的姚广孝提出了在人世间的后一个请求,陛下,溥洽和我都已经老迈了,他已经被关押十几年。风雨已去,该出来了。朱棣握着姚广孝的手,含泪答应了他。姚广孝含笑而去,再无遗憾。参考资料:《明史》#溥洽简介#
2、溥洽和尚[太阳]公元1418年,姚广孝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朱棣去探望时问他:“你还有什么遗愿吗?”姚广孝叹了一口气道:“僧人溥洽被关得太久了,求陛下赦免他!”姚广孝是朱棣的谋士,也是个“僧人”。傅洽是朱允炆的主录僧。朱棣谋权篡位,把自己的侄子朱允炆赶下皇位,自己以代之。而姚广孝曾和傅洽是好友,因立场不同不相为谋。[太阳]永乐一年,也就是朱棣登基的第一年,朱允炆失踪。传闻他的主录僧知傅洽知其下落,朱棣心里不安,便把傅洽关入大牢审问。这一关,就是十六年,后却是间接害自己的姚广孝救出。姚广孝出生元朝末年, 一个民不聊生的年代。他家世代为医,家里日子倒也不差,说不上家产万贯,但也不是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太阳]有一年大旱,普通人家往年也只能勉强度日,这时逢大旱,饿一顿饱一顿的,还要缴纳赋税,日子越发拮据。当时有钱一点的人家去高价买地主的粮食,没钱的啃树皮。当日,十二岁的姚广孝和父亲一同去员外家高价买粮食,照常买了付了钱。但员外只拿出了一斗米给姚广孝父亲。[太阳]“员外,您这……我们买的是二斗米啊。”姚广孝父亲低眉顺眼地说。“什么两斗?现在这情况,我卖给你米,你不感恩戴德,还买价还价!再说一斗米也不给你。”那员外跟赏了别人多少银子似的。“谢谢员外,谢谢员外,一斗……好,一斗。”姚广孝父亲陪笑。姚广孝目睹了这幕,心中心疼父亲那卑微的姿态,也痛恨那些官。心中暗暗下了决心。自己家里世代行医,名声也好,也不穷,但是却没有权利,要受官老爷欺负。自己有一天一定要让别人欺负不起![太阳]从此再也不再看关于行医的书,而是琢磨着怎么当官。他想四书五经是科举考试要考的,而现在的科举对汉人过于苛刻,想富贵显达基本不可能。而僧人倒是很受欢迎,有田宅土地还免赋税。汉人想求富贵当和尚已经是一种风气,不如他也去当和尚。[太阳]两年后,姚广孝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出了家。姚广孝学了一段佛教,好好当和尚。可他觉得有田宅免赋税不够,他想要更上一层,但靠他现在的知识太浅薄。于是一段时间后,他拜了一位叫席远真的道士。这位道士不修行,而是钻研阴阳术数。后来又去看兵法谋略的书籍。[太阳]二十几年后,姚广孝学得杂但也够精,但此时是太平年间,战乱早已过去,他学的大多数已经用不到。姚广孝心中不甘,于是一直等一个机会。姚广孝觉得如今要施展抱负,唯有选择一个藩王,伺机谋反,于是开始暗中筹谋。过了几年,姚广孝在宗泐的推荐下,进入天界寺,担任僧官。1382年,马皇后去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各地藩王回皇宫参加葬礼,正好要高僧随侍,诵经礼佛。姚广孝觉得时机已到,于是通过又在宗泐的举荐下,进入皇宫内院,乘机与各地藩王结识,终选择了朱棣。他为了和朱棣一同回到封地顺天,找机会秘密告诉朱棣:“你若能把我带到顺天,我就送一顶白帽给你。”白加王就是皇。姚广孝看出朱棣是个有野心的人,但是回到顺天,朱棣却丝毫没有要造反的意思。姚广孝心急,便去对朱棣说:“你为藩王,皇上心里忌惮你们,只能反!”“我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为何要反?”但朱棣却只说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没有正面回答姚广孝的问题。也没有处置姚广孝这个让自己造反的人。姚广孝心知朱棣并非不知道自己处境,也有考量,否则不会放任自己让他造反。但皇帝一日不削藩行动,朱棣便会一日不反。建文帝朱允炆心急,不久,就开始削藩行动。将其他藩王贬为庶人,甚至逼得湘王举火自焚。朱棣知自己如今想有个好下场,那反也得反,不反也得反!公元1398年朱棣造反。朱棣曾在燕京驻守,并彻底击败蒙古,又是藩王中势力强的,实力不容小觑,再加上姚广孝这个雄才大略的谋士,经过四年的战争,造反成功。公元1402年,明成祖称帝,封姚广孝为僧录司左善事,姚广孝成功实现了他的抱负。但朱允炆却失踪,听说他的主录僧傅洽知其下落,朱棣当即下令把傅洽关进大牢。傅洽始终称自己不知朱允炆的下落,就一直被关着。姚广孝曾回长洲老家见自己的姐姐,姐姐闭门不见,实在没办法,姚广孝便硬闯进去。姐姐开口大骂:“我没有你这个不忠不孝的弟弟!因你和当今皇上造反,三年战乱!我们好好的日子,因为你毁了!你给我滚!”姚广孝狼狈地出了家门,左右的街坊邻居碍于他位高权重,不敢议论,眼睛里面却写满了仇恨。姚广孝回到南京以后深居简出。朱棣让他还俗,他却住寺庙,吃斋念佛,赐他美女,他也不要。当初为了功名抱负当“僧人”,而今有了功名抱负却不还俗。十六年三月,入观,年八十有四矣,病甚,不能朝,仍居庆寿寺。车驾临视者再,语甚欢,赐以金睡壶。闻所欲言,广孝曰:“僧溥洽系久,愿赦之。”朱棣对于姚广孝这也是后的请求,没办法拒绝,于是放了傅洽。傅洽和姚广孝有交情,但不深,姚广孝愿意救他可能是为了减少自己的愧疚。对三年前战乱的愧疚,是对受朱允炆牵连的人的愧疚吧!
3、溥儁简历一代妖僧姚广孝。姚广孝,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逃虚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但是他佛心不纯不专心研习佛法,又拜了道士席应真为师,学习阴阳术数,不仅如此,姚广孝并不怎么待在寺庙里,而是常常外出,寻仙问道,和江湖术士学习各类杂学,由此也结识了不少的异人、高士,比如相士袁珙、占卜者金忠。同时姚广孝还钻研各家学问,以至于精通三教,与明初儒释道各家学术领袖都有不错的关系。洪武十五年姚广孝第一次和朱棣见面,直接语出惊人说出:“如果我能侍奉王爷,我想送王爷一顶白帽子戴!”朱棣也是听明白了,他自己是藩王,王上加白不就是个“皇”字吗?朱棣明白姚广孝的意思,就把姚广孝带到北京,做了庆寿寺主持,表面是庆寿寺主持,吃斋念佛,但他时常出入燕王府,与朱棣密谈,视为朱棣的主要谋士。朱元璋驾崩后,朱允炆继位;朱允炆继位后急于削藩,不到一年时间,周王、岷王、湘王、齐王、代王先后被废。朱棣也意识到很快就会轮到自己,因此十分焦虑,在此期间经常和道衍和尚秘密商议,朱棣有野心想造反推翻朱允炆,但是他却担心自己以一隅敌全国,没有人会支持他。《明史·姚广孝传》中记载:道衍遂密劝成祖举兵。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道衍和尚为了给朱棣树立信心,说出朱棣当皇帝是顺应天道,特意找来了当年给自己看相的袁珙,道衍和尚和袁珙二人联合稳住了朱棣,朱棣终下定了决心起兵。在朱棣起兵的当天,突来暴雨,燕王府的瓦片被大风吹落,瓦片落地在当时是不祥之兆,因此朱棣十分忧惧,道衍和尚却说:“此乃吉兆,真龙出现的时候,总是伴随风雨,瓦片落下,说明将要变成皇帝才能使用的明黄琉璃瓦。”道衍和尚得一番言语,化解了朱棣心中的忧虑,也鉴定了朱棣的信心。于是在道衍和尚的鼓动下,棣发起了靖难之役,天下也进入了长达四年的南北混战叔侄争位之中。建文四年,朱棣称帝,是为明成祖。对姚广孝大赏特赏,赐名为姚广孝,让他还俗,送他府邸、宫女,还以少师称呼,从不直呼其名。但姚广孝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他明白自己的夙愿已经完成,是功成身退的时候了。伴君如伴虎,和朱棣这样雄才大略,又刚愎好猜的帝王相处,需要大智慧保身。姚广孝知道了太多朱棣见不得光的事,为了明哲保身,姚广孝拒绝还俗,也不要朱棣赐的府邸和宫女,每日仍然住在寺庙,白天穿官服上朝,退朝后换回僧服,回寺庙吃斋念佛。永乐十六年,姚广孝重病,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朱棣多次去探望,并询问他还有没有什么遗愿,姚广孝说:僧人溥洽被拘禁很久了,恳请朱棣释放他。溥洽和尚是朱允炆的主录僧,据当时传闻,朱棣攻入南京后,朱允炆就举火烧宫自焚,但朱允炆并没有死,而是得到了僧人溥洽的帮助,化妆成了和尚逃跑了。因此朱棣对溥洽十分猜疑,于是以其他理由将溥洽拘禁起来,想拷问出朱允炆的后归处,但是溥洽没有任何关于朱允炆的消息透露给朱棣,所以朱棣只能一直把他拘禁起来。终朱棣答应了姚广孝的请求,马上下令将他放出来。姚广孝叩首拜谢。不久,姚广孝病逝,终年八十四岁。成祖废朝二日,以僧人的礼制安葬姚广孝,追赠他为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赐谥恭靖,赐葬于房山县东北,还亲自为他撰写神道碑铭,并授给其养子姚继尚宝少卿的官职。不信天意民心,不信忠君辅国,不信儒家经典,和家人都断绝了关系,不贪财,不好色,不求功名利禄,不求衣锦还乡,一生所学,只为造反。
4、明朝溥洽[微风]1404年,明成祖朱棣带着一群宫女闯进庆寿寺,对正在打坐参禅的道衍和尚姚广孝大笑道:“都说出家人四大皆空,今天我倒要看看你是否真的皆空!”说完便让宫女将姚广孝围住,轮番挑逗。可姚广孝却始终一动不动,视那一群美丽的宫女如无物。明成祖朱棣此举有何深意呢,为何用美人计去迷惑一个和尚呢,这不得不让我们想来深究其中的原因。道衍和尚姚广孝何许人也。[微风]1335年,姚广孝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家族里的人世代行医,可他却不同,他自幼对医学不感兴趣,心中只想追寻自己的理想,所以他十四岁时就剃度出家,当了一个和尚。后来又得遇高人,拜了道士席应真为师傅,开始学习阴阳术数与儒学经典。1382年,明成祖朱棣的发妻马皇后病逝,为了让马皇后走得更安稳些,朱棣从全国各地召集高僧陪同诸位皇子一起为马皇后祈福。就在这样机缘巧合下,在天界寺任职僧人的姚广孝被分配到了当时还是燕王朱棣的旗下,他们二人相见恨晚,每每都秉烛夜谈,姚广孝之后更是随朱棣一起去往了北平,成为了朱棣名下的谋士。后来明太祖朱元璋病逝,其孙子建文帝朱允炆上台。朱允炆上台时朝中根基尚弱,况且他还年幼,容易听从别人旁人的话语。在自己皇位还未稳固的同时,便下令实施削藩政策,燕王朱棣便在此列,于是姚广孝便劝朱棣起兵,让他为自己的命运搏一把。为了坚定朱棣起兵的决心,他还陆续向朱棣推荐了相士袁珙、卜者金忠,这些都是一些奇人,将来都能建功立业。朱棣被说动后开始招兵买马,训练兵士,由于士兵在操练的时候动静很大,姚广孝便让人买了很多鸡鸭鹅,用来掩盖训练声。他还让士兵修建了由厚墙环绕的洞穴,用来冶炼兵器。这种掩盖方法固然有效,但是长此以往纸终究包不住火,朱棣被人举报谋反,朝廷下令对朱棣动手,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战一触即发。朱棣以诛杀齐泰、黄子澄为名,起兵清君侧,史称靖难之役。姚广孝被朱棣留下陪同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趁着朱棣围攻大宁之时,李景隆采用围魏救赵的打法,出兵去偷袭北平,幸好有着姚广孝的智谋与守城士兵共进退,面对数倍敌军,姚广孝仍面不改色镇定指挥,终守住了北平。后更是与朱棣前后夹击,大破敌军。之后朱棣在进攻济南时,对济南城久攻不下,还是姚广孝劝说朱棣让军队暂时调整,不要继续进攻了,这在大程度上保留了军队的实力。在东昌守卫战中,燕军大将张玉战死,朱棣只能带兵后撤,在他想稍作调整时,姚广孝又劝说他要继续进军,不要因一时失败就畏缩不前。再继续取得胜利后,姚广孝又劝朱棣不要被小利小惠蒙蔽了双眼,趁现在军队势如破竹之时,要直取京师,完成大业。朱棣听从了姚广孝的建议,终从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夺取了江山。朱棣称帝后,姚广孝被封为僧录司左善世,后拜为太子少师。因姚广孝智慧无双,所以朱棣多次想要他出山还俗,可是都被姚广孝拒绝了。姚广孝深知,与皇帝相处可以共患难不可同富贵,伴君如伴虎,不如及早脱身,于是他也不接受朱棣的赏赐,朱棣给的金银珠宝他都分发给穷人,分配的府邸也不去住,只住寺庙。面对这样一位能人异士,若是之后不能为朱棣所用,那么他的下场会很惨。朱棣想知道姚广孝究竟是真心想要出家,还是仅为自保才出家,所以才会出现开头那一幕,用美人来诱惑他,如果他没经受住诱惑,或许他早就身首异处了。[微风]1418年,姚广孝的生命即将走向了终点。他的病情十分严重,走路都成为了困难,朱棣多次前往他的府邸探望,还赐了金睡壶,希望他的病情能好起来,即便如此也没能挽留住他。在姚广孝弥留之际,他向朱棣请求释放溥洽。溥洽曾是建文帝的主录僧,与建文帝有着密切的关系,况且当时建文帝还不知所踪,无论怎样,溥洽此人都是不能放的,可是朱棣怜悯姚广孝,不想让他带着遗憾离去,终下令释放了溥洽,完成了姚广孝后的心愿。通过此事也足以见得姚广孝在朱棣心中的重要地位。姚广孝死后,朱棣亲自为其撰写了神道碑铭。后来明仁宗朱高炽将其牌位放入太庙,以文臣之身配享太庙这可是明朝文臣的独一份殊荣。姚广孝在乱世之中有着救世之才,他辅佐朱棣从弹丸之地北平起兵,终夺取了江山,可谓是劳苦功高。在成功之后又急流勇退,这也显示出他的卓远见识,毕竟自古狡兔死走狗烹,靠着他的智慧,终得以善终。参考文献:《明史》#溥洽简介#
5、溥洽怎么读公元1418年,朱棣的亲密战友姚广孝,在弥留之际向朱棣提出了一个请求。他希望朱棣能释放一个犯人,朱棣看在他俩多年的恋情上,点头答应。这个犯人叫溥洽,原来是建文帝身边的大和尚。那么朱棣为什么把这个大和尚关进监狱呢?据一些书记载,溥洽曾经帮建文帝画圈圈诅咒朱棣,在朱棣进南京时,又协助建文帝偷跑。所以朱棣见到他后很恼火,就把他抓了起来。当时一直有一桩悬案,那就是建文帝到底是自焚而死,还是逃跑了。有关这个问题,一直是众说纷纭。但从朱棣一直囚禁溥洽来看,建文帝八成是真遁有了,否则以朱棣的脾气,不太可能只是把溥洽给关起来。而朱棣留着溥洽的原因,很可能就是朱棣还想从溥洽嘴里问出建文帝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