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都说中华文明成熟且早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古代思想直到今天我们还在用,还好用。我有一个印象特别深刻的事例,前几年懂王打毛衣战,有人问如何看待这件事,有答主就甩了一句苏洵的《六国论》,说“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结果大家秒懂,刷刷点赞。这是一千多年前,苏洵写来讽刺北宋对西夏和辽的屈辱政策,但在当时那个情况下你读一遍苏洵的这15个字,就能发现把懂王打压的脉络和应对的原则写清楚了。更重要的是这种留存在中国人文化深处的思想结晶具有文字简练、含义丰富的巨大优势。什么意思呢?我们都知道信息传播都是有衰变的,几十几百人的时候长篇大论还能得到有效的传播,几万乃至几百万几亿人口的时候就只能用一些简短的词句来进行传播了。可是字数越少,能承载的含义也只能越少,但是中国人用另一种方式,也就是经典的词句短语来解决这个问题,尤其是从古代开始进行的大规模文化教育,把信息传播成本压缩到了,让大部分中国人在看到某一句话甚至某一个字的时候,就能解读出丰富的含义。就像上面那个例子,为啥15个字打出来大家就刷刷点赞?因为我们一下子就懂了如何看待灯塔和咱们打毛衣战这件事了。就和秦国志在灭亡六国一样,灯塔也妄图踏着咱们的尸体,让咱们继续回到国际分工的末端,继续用人口用资源用环境给发达国家提供各种产品。我们的祖辈父辈打了仗流了汗,还要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继续流血流汗。如果我们妥协了,那就和当年六国拿土地侍奉秦国一样了,非把咱们自己烧干净灯塔不会罢休。你看我打了一大段,哪比得上“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来的简洁明了有力?甚至,这句话不仅说明了咱们的应对战略,捎带着连动员一起做了,就凭着这么15个字。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哪天报纸头版写一味中药“当归”,嗯,估计大家也都懂了,就凭着两个字,和密码一样,但是我们中国人真的秒懂。咱们就是这样继承着先辈的智慧,这里你就能知道什么叫做“文明的早熟”,什么叫做“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了。
2、湖南秦国志第七日日落时分,苏秦长叹一声,望海长揖,怅然默念:“孙兄,在下候你七日了。第一日是为先生候的,第二日是为大师兄候的,第三日是为师姐候的,第四日是为张兄候的,第五日是为庞兄候的,第六日是为在下候的,还有这第七日,是为天下苍生候的!孙兄啊,在下晓得你伤心了,在下晓得你是真心走了,可……在下想你啊!合纵大业离不开你啊!秦国志在一统天下,可天下不能让秦国一统啊!秦国壹民耕战,用奸制良,秦国一统,必是奸民当道,百花凋零,苍生无生啊……”——《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全15册)》#秦国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