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轻澜】唐初,盐城县治由沙井头南迁052019年9月7日附记:今,盐城市方志办主任茆贵鸣先生在读了我以上文字之后留言:“赞同你的观点。近,我认真地翻阅了我们资料室的早期档案资料,发现1982年9月曾征集到一份由军分区于1964年5月形成的《盐城镇兵要地志》。该志在第一部分关于盐城的‘地理位置和沿革’的叙述中,有这样一段简单的叙述:‘盐城原有土城。唐朝开国之后,到永乐16年……便改建为砖城……’想来,当时的编纂者,是握有一定的史料依据的,只是限于该志的记述主题或者是篇幅,未能详尽记述(这实在是一大遗憾)罢了。”我以为,贵鸣先生留言的重要性在于:在叙述盐城县治(城)的变迁之时,突出了“唐朝开国之后”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2021年2月2日在上海附记:读“盐城微数字”微信公众号所发《遥远的盐城——上篇:〈浠沧巷考古发掘再现古盐城颜貎〉》(作者:周湛军等),其结尾表述为:“据俞(洪顺)主任介绍,眼下正在发掘的(古瓢城浠沧巷)遗址距离地面已达2.5米左右,已确定为唐代居民遗址,依据是已发现了两块黄土主基以及一条灰色墙基,这是唐代建筑的典型风格。他认为,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唐末古盐城的城市地域范围将产生深远的影响。”2022年4月1日附记:读中国海盐博物馆周亮《盐城“环城皆盐场”说考述—兼论盐城的定名》,其核心观点为:“盐城”之定名非在东晋义熙七年,而是在唐初;盐城县治也是在唐初迁入今人既知的古瓢城位置——(此处,我对其前者暂作忽略)后者则和我的认识相吻合。尤其重要的是,周文提示了《民国续志·卷一-舆地》的原文(此前并未为我所注意),今照摘如下:“历六朝南北兵争及隋末韦彻之乱,境内废置纷纭,唐时县治遂迁海上。”紧接的小字注为:“县治何时迁于今地,史志无考。据《高邮州志》《宝应图经》,高邮及安宜县并于唐初由县西境迁今治,盐城想亦相同。”
2、唐初国公王勃《秋夜长》,唐诗咱们一起读在读诗之前,再介绍一下王勃的家族背景,王勃的祖父是隋朝著名思想家王通,叔祖则是唐初诗人、《野望》的作者王绩,所以笔者多次提到,因为读书条件和家族传承的关系,在古代往往一个大族会出现几个有名的文人,王勃就属于这种情况,本篇我们选析一首《秋夜长》: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遥相望,川无梁,北风受节南雁翔,崇兰委质时菊芳。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调砧乱杵思自伤。思自伤,征夫戍他乡。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这是一首杂言古诗,外在格式很松散,和欧体诗有相似之处,更便于作者思想的表达,但仍然有很严密的内在格式和韵律。和李白一样,王勃无论是律诗还是格式松散的长篇诗,都写得极好,想象力极丰富,当然也有区别,“初唐四杰”为代表的初唐诗,仍然有较多的典故和需要详解的词汇,这是和盛唐诗大的区别,王勃也是如此。秋夜漫长,还远远没有结束,明亮的月光照在秋天的露珠上,折射出清冷的光芒,雄壮的边城和家中的绮阁遥遥相望。前四句就仅仅抓住主题,写军人的妻子在思念丈夫,秋夜显得如此漫长,王勃的诗,音律优美,韵母流芳。“遥相望”承上启下,把秋季的寒冷、粗犷与家中的温柔乡紧密结合起来,遥遥相望,平坦的地势上没有山梁,这里的“川”不是水,指的是山间的平地,你可以想象一条平坦的道路带着妻子的思绪直达边关,季节变换,北风到来之际,大雁向南飞翔,“崇兰”指佩兰,和菊花一样,都是秋天盛开的花,崇兰和时菊用得好,以花香指代秋天,清新特别,不入俗套。“履”一说是“佩”,都很合理,穿上装饰着鸣环的衣服和鞋子,走出长廊,为丈夫在秋夜洗衣服。夜间捣衣,李白也曾在诗中提到过,很符合唐代生活实际,王勃心思缜密,观察入微,在诗中多有体现。纤细的罗裙上凤凰成对,这里的对不是对着,是成对的意思,红色的丝衣上绣着成双的鸳鸯,初唐的诗,用词还是较为华美。调整砧板,胡乱的捣衣,思念丈夫的妻子在那里伤感。笔者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同情军人家属的诗很多诗人都写,而且很有意思的是,无论诗风豪放还是清新华丽,在写这一题材时,无不用词委婉、忧伤,已经不能用不约而同来说,而是有着无形的默契在里面。自己思念伤感,出征的丈夫在之外戍边,“鹤关”指关中地区的边关,阻断了丈夫的音信,通往绛州龙门的道路很漫长。现在的山西和陕西,是唐代的河东和关内两道,指向边关。丈夫远在一方的天边,家里的冬衣徒然在那里散发洗后的香气。这两句紧扣前两句,思念之意收笔。这首诗很显著的一个特点是没有流水账式写思念,而是不断在边关和家中切换,用“遥相望”、“思自伤”等词串联起来,起伏忧伤,不着痕迹。喜欢的小伙伴请关注“秦隋壮志汉唐宣”,品原创小说《大唐十六剑》,唐风诗词,文化旅行摄影。
3、唐初地图大唐,作为我国璀璨的皇朝,诞生了一大批名臣猛将,尤其是隋末唐初时,涌现了一大批大家耳熟能详的豪杰,比如著名的瓦岗五虎将,隋唐十三杰等等。而其中大部分后都成了大唐的将领,成了大唐的开国功臣。有这么一位将领,他骁勇善战,万夫莫敌,曾在大唐帝国危急的时候,挺身而出,挽救了大唐,却因为一句可笑的谶言,而被李世民处斩,家族被抄没。他就是笔者今天要介绍的可怜的大唐名将——李君羡。提到李君羡,有的读者记得十几年的有个电视剧叫《至尊红颜》,里面说李君羡和武则天是相爱的一对。历史上的李君羡却并不是这样的,别说跟武则天相爱了,某种程度上来说,李君羡的死还跟武则天有关,这是怎么回事呢?早年的李君羡,是李密的手下,他不像秦琼程咬金那样被李密所重视,后来李君羡转投了王世充,成了王世充手下将领。没过多久,李君羡发现王世充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十分厌恶他的人品,就率领手下士兵投奔了李唐,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天下,逐鹿中原。每逢战斗,李君羡总是单枪匹马,冲入敌阵,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620年,李君羡跟随李世民攻打宋金刚,大获全胜,因功被封骠骑将军,李世民亲自赐予他宫人、缯帛。次年,又随李世民讨伐王世充,足智多谋的李君羡知道盘踞在洛阳的王世充大的劣势就是粮草问题,于是用计截了王世充儿子王玄应运往洛阳的粮草,王玄应见到是李君羡的部队,吓得立马逃窜。后来,又跟随李世民攻打河北窦建德,刘黑闼。可以说,李君羡是凭着自己的武勇与谋略,一步一步在真刀实枪中脱颖而出的。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杀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逼父亲唐高祖李渊禅让给自己。李世民登基后,李君羡被授为左卫府中郎将。刚建立起来的大唐百废待兴,没成想,北方的突厥来趁火打劫,竟然一路打到了距离大唐首都长安仅仅只有40里的泾阳。唐太宗李世民震惊不已,文武百官人人自危。危急关头,李君羡和尉迟恭挺身而出,率兵前去迎击突厥,成功击退突厥,解除了大唐之危。可以说,没有李君羡,好不容易建立的大唐又将处于风雨飘摇当中,李君羡挽救了大唐。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日渐强大起来的大唐,开始进行了对外反击。此后的李君羡不断率领部队,奉命讨伐吐谷浑等少数民族政权,仅悬水镇一战,李君羡就大破吐谷浑军队,俘获牛羊等物资2万多头,得胜回朝,受到李世民的称赞。李世民称赞到:“君羡如此勇猛,强虏何足忧虑。”足见李君羡的勇猛。然而,伴君如伴虎。李君羡虽然为大唐立下了不少的功劳,甚至解除了首都之危。但仍然没有逃过皇权的杀戮。当时,有传言说女皇将会登基为帝,夺取李唐基业。这对李世民来说,是无法容忍的。一次,李世民宴请所有武将吃饭,酒中,有人要求各武官说说自己的小名。李君羡没有察觉其中的深意,就说自己的小名叫“五娘子”。李世民大吃一惊,却不露声色的问道“君羡既然是小女子,为何却如此武勇?”众人哈哈大笑,不以为意。没想到,正是这次的酒会,成了日后李君羡夺命之因。李君羡官任左武卫将军,封号为武连县公,属地在武安县,加上小名“五娘子”,这让李世民忌惮不已,没多久,李君羡就被李世民革职。后来,李君羡出任华州刺史,李君羡跟随一位自称能不吃饭不喝水的平民学习所谓的“辟谷术”,于是就被人弹劾其与妖人勾结,图谋不轨。结果,可想而知,李世民下令处斩李君羡,家产被抄。一直到武则天即位,李君羡才被追复生前官爵。主席曾这样评价:冤死一个李君羡,还有千千万万个李君羡。正如主席所说,一个李君羡被冤杀了,还会有千万个李君羡一样的人出现,对于李世民来说,只要威胁到他的皇位,宁愿错杀,也不得放过一人可怜的李君羡,自始至终都没背叛李唐,却因为一句“武氏代唐”的谶言,遭到了李世民的猜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当初打天下时,没有死在战场之上,却在盛世时死在了自己忠诚的皇上手里,死后连自己的妻儿老小都受牵连,可悲可叹,令人唏嘘!
4、唐初小说评剧《三请樊梨花》剧情简介唐初,樊江关守将樊洪受西凉国引诱,叛变投敌,程咬金奉命征讨。樊洪之女樊梨花武艺高强,深明大义,毅然献关归唐,并经程咬金撮合与薛丁山结为夫妻。薛丁山疑樊梨花投唐有假,又因日前被其枪挑落马而怨恨不已,花烛夜,乱加羞辱,气走梨花。后迫于军情,丁山单人匹马赴寒江关请樊梨花,被守关将当面奚落,一怒之下返回。军情紧急,薛丁山奉命二请梨花。女婢雪珍见丁山来意不诚,将其驱逐 出关。西凉国杨番再次兴兵犯境,唐军兵困,不得已求助于梨花。樊梨花领兵助阵,终破强敌。丁山悔悟,三请梨花,夫妻和好,同心征西。该剧塑造了一位才貌双全、英勇善战的巾帼英雄形象,表现了樊梨花以国为重、不计私怨的胸怀和气度。#唐初简介#
5、唐初形势图净业古刹秦岭山脉,起伏连绵终南北麓,古刹千年律宗祖庭,隐藏山间山势奇古, 壁峭崖悬大隋修建,开宗道宣佛教八派,律宗南山佛学文化,广泛流传。南沣峪口,车行不远,看到了律宗祖庭净业寺。看介绍得知,净业寺建于隋朝,唐初为高僧道宣的弘法道场,因而成为佛教律宗祖庭。律宗后由道宣再传弟子鉴真 传到日本,成为日本律宗的始祖。寺院就建在海拔762米的山凹处,大部分建筑保存完好。在这里驻足,忽然想起了弘一法师,弘一法师就是律宗的弟子,在他圆寂前写给朋友一首诗: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大意是:君子之间的交往如水一般纯净。如果只看表象,好像看到了真实情况,实际上差得远了。问我将到哪里去安身,前路广阔,我无言以对。但只见花开春满,皓月当空,一片宁静安详,那就是我的归处啊。弘一法师的这首偈语,内涵觉悟之心,放下之意,超脱之情。山中走走停停,看俊朗的山峰,看千年的古刹,了解历史,学习一点佛学文化,不虚此行。
6、唐初真实身份大揭秘6.21 日更第30天平谷丫髻山小记丫髻山位于我区西北部,海拔361米,因山势似古代少女的发髻而得名。丫髻山属道教圣地,据说唐初已有道人在此结庐修炼,有两千年建造庙宇历史。史料记载,兴于元,盛行于明清,到清康乾时达到鼎盛。清代有四位皇帝驾临丫髻山,康熙皇帝2次驾临,为丫髻山提写楹联匾额,丫髻山曾为康熙皇帝60大寿设立万寿道场。乾隆皇帝7次驾临丫髻山和丫髻山行宫,在丫髻山题匾赋诗。嘉庆皇帝6次驾临丫髻山和丫髻山行宫。道光皇帝做皇子时奉命来丫髻山十余次。丫髻山主要供奉主神碧霞元君,碧霞元君掌管人的寿天祸福、国家治乱,庇佑九州。我百度一下碧霞元君,百度介绍如下(删减版):碧霞元君是中国大陆以华北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被称为“东方泰山仙女玉女碧霞元君”。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碧霞元君全称“碧霞元君,东山泰山仙女玉女”, “碧霞”指东方的阳光,“元君”具有浓郁的道教色彩,是道教女神的尊称。道教经典称“碧霞仙女护天下,弘基仙人”,“碧霞仙女护生命仙人洪德碧霞元君”。据道教记载,碧霞元君“普天同庆九州”和“统领乐府神兵,观天下善恶”。她是道教中一位重要的女神,也是中国历史上具影响力的女神之一。民间俗语“北袁郡,南妈祖”是指碧霞袁郡和妈祖女神之间的差异。虽然他们之间有地理上的差异,山神和海神之间也有差异,但他们也是普世众生,为人民献身,成为南北闻名的保护女神。丫髻山还供奉玉皇大帝、三皇、三官、药王、东岳大帝、真武大帝等神像。丫髻山在山顶、山腰、山脚分别建有不同的庙宇,山顶有:碧霞元君祠、三皇殿、药王殿、玉皇阁、万寿亭、钟鼓楼等;山腰有回香亭建筑群,有三官庙、眼光娘娘回香亭、东岳庙等;山脚建有紫霄宫建筑群,有慈航殿、马王庙、姑子庵、紫霄宫等等。明万历记载:上有天仙圣母宫。灵应如响。四万之人,于每岁四月十八日,大会五日致祈云。可以追溯丫髻山的庙会已近500的历史。自清初开始,丫髻山庙会改为自四月初一至二十。1956年停办,1987年恢复,2020年列入了国家非遗名录。大概梳理一下丫髻山的历史,让我对丫髻山有了粗浅的认知,提升了我身为平谷人的自豪感,之前仅仅认为家乡的景色秀美,如此看来,我家乡的历史、文化等诸多事物都需要进一步的探寻,才能领略其中深厚的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