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瓖简介(姜瓖起义)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30 17:23:46 浏览
1、姜瓖起义

老班役焦某丧偶,京官秦某给他五两银子,让他娶妇。当时,街上头插草标的妇女无数,都是姜瓖之变中俘获的。焦某见一老太太衣着整洁,就赎了回来。老太太坐在床上,看了看焦某说:你是焦班役吧?焦某问:你如何认得我?老太太说:你从我儿服役,哪能不认识!焦某大惊,急忙报告秦某。秦某一看,果真是自己的母亲。母子抱头痛哭。原来,秦某的母亲和夫人,都在姜瓖之变中下落不明。如今母亲找到了。秦某感激焦班役,又给他二十两银子。焦某来到街上,见一三十多岁的妇人风范超脱,就赎了回来。回去的路上,妇人边走边打量焦某,说:你是焦班役吧?焦某问:你如何认得我?妇人说:你从我夫服役,哪能不认得!焦班役又是一惊,忙领着妇人去见秦某。秦某一看,果真是自己的夫人。一天之内,秦某母子团聚,夫妻团圆。秦某对焦班役感激万分,亲自为他娶了一房贤惠的媳妇。参考:《聊斋志异》

2、姜瓖之变

清军入关后,在中原地区并没遭到太强烈的抵抗,说是兵不血刃占领中原也不为过。自从山海关战役失败后,李自成一路后撤,一直撤到了陕西,没有组织阻击清军。李自成的溃败,带来了连锁反应,直接的后果,就是降地复叛。从山东到北直隶,四十三个州县,在一个月不到之间就统统举起“擒贼复明”的大旗,擒杀大顺委任官员,组织反顺义军,明朝形势一片大好。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信息的不对称。从大顺军兵败山海关起,到李自成火烧紫禁城,撤出北京。官绅百姓都只知道吴三桂击溃闯贼,光复京师,南方又有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勒兵江南,整䢍军旅,李自成在一个月之内,已经从北京狼狈西撤,退入了山西,流寇就是流寇,一时得势又能如何,大明眼看中兴在即!对于清军的参战,也并不是没有风闻,但对中兴重臣吴三桂投降满清,却实在没有一点心理准备。这也怪不得大家,吴家世受皇恩,位高权重,又是世守辽东,与清军厮杀多年,结上死仇,无论如何也无法将吴三桂同清军联系到一起。所以清军参战,必然只是吴三桂效仿唐初李渊借突厥兵,唐末郭子仪借回纥兵的典故,借兵参战而已。在山东被推为“济王”的明朝宗室发布的檄文中,甚至这样说:史司马(史可法)整旅江南,旌斾夹舳舻并进;吴总戎(吴三桂)扬威塞北,清兵挟汉将齐驱,屡有捷音,多方响应。知匡复之不远,识中兴之有期。李自成率领着自己的政府班子和主力部队继续西撤,一直撤到了二月初誓师出兵的地方——西安。等于白折腾了几个月。大顺军主力的撤离,使得山西地区出现了真空,仅凭李自成留在山西的部分兵力,又分散在各地,缺乏统一调度,山西的明朝降将得到北直隶、山东光复的消息,也坐不住了。五月十日,降顺的明朝大同总兵姜瓖发动叛乱,杀留守的大顺制将军张天琳和中军张黑脸,也扯起了复明的大旗,控制了山西北部。五月初,明朝南京政府已经得到北方的确切情报,五月初八,朱由崧就任监国,五月十五,正式即位称帝。但南京政府,对中原腹地的这些变故,一概无视,既没有派出官员进行接收,也没有派军队开入,如同山海关之战一样,大的得利方又是清朝。清朝的反应相当迅速,姜瓖拿下大同之后不到一个月,多尔衮的令旨就到了,处于大顺和满清包夹地带的姜瓖,虽然打着复明的旗号,却得不到明朝政府的响应。不管是从个人利益还是天下大势考虑,他都必须选择归附一方以求自保,姜瓖的情势同山海关的吴三桂差不多,他的选择也同吴三桂一样,归顺了清朝,改用顺治年号,清军就这样兵不血刃拿下重镇大同。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唐通身上,唐通在山海关被吴三桂赶跑以后,狼狈逃回北京,随即奉命为大顺镇守同军事要地保德州、偏关地区和和陕西府谷县、葭州一带。眼见姜瓖起事,唐通镇守的地区变成了战争前沿地带,唐通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举兵反叛。唐通没有姜瓖顺利,李自成留下了勇将亳侯李过镇守陕北,两军激战了半个月之久,李过部损失严重,山西北部和陕西部分州县落入唐通之手。不过唐通只是个中介,地盘只是在他手上转了转手,他虽然以复明名义起兵,打着崇祯旗号,在清朝派人来招降后迅速表示归附,被清廷封官进爵,原本是定西伯的唐通被加封定西侯,爵位升了一级,清朝就这样轻松地接收了山西大部分。相比而言,另一员降将陈永福却硬气许多。陈永福原来镇守开封,在开封保卫战中曾射瞎李自成一眼,李自成随后招降陈永福,并与他折箭为誓,发誓不再追究,陈永福于是降顺,被提拔为制将军,封爵文水伯。李自成撤退时,将防守重镇太原府的任务交给了陈永福。感激于李自成的信任,陈永福在太原坚壁清野,做好了坚守的准备。劝降失败,清军派来老将叶臣领兵进攻太原。陈永福善守,与叶臣相持了二十多天,没有给清军可乘之机,后,叶臣调来了杀手锏——“红衣大炮”,这种原先清军的克星,如今已成为清军的利器,大炮轰击之下,太原终于陷落,陈永福奋力突围后不知所终,至此,山西全境全部陷落。这同样是李自成的失策之处。他进军北京一路上明朝将领投降的很多,降兵降将不是不可用,但不是人人都像陈永福这样忠心。李自成却用人不疑,还让原来的将领带兵,又不留下足以牵制降将的强有力将领和兵力,大势一变,降将复叛就成为必然。数月之间,清军仅以微小的代价,就占领了大半个中原,连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会这么顺利,下一步怎么走,成了问题。以上内容节选自小院已出版的实体书《南明那段日子》,对明末清初对这段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下这套新书,上下两卷50余万字,披露南明十八年的血雨腥风,继续《明朝那些事儿》未讲到的精彩。

3、姜瓖反清

康熙二十年(1681),三藩平定,平凉提督王辅臣被赦免,他自知罪行太重,遣散部将,让人把桑纸蒙在他的脸上,再喷上酒,活活室息而死。王辅臣,山西大同人,本姓李,早年随刘姓姐夫参知了农军。王辅臣生性好赌,有一次,一晚上输了白银六百两,姐夫恨铁不成钢,要用弓箭射死他,结果技不如人,被反杀,王辅臣又投到大同总兵姜瓖麾下。姜瓖手下将领王进朝无子,便收王辅臣为义子,改姓王。王辅臣身高七尺,面白皙,卧蚕眉,纵马如飞,勇冠三军,绰号:马鹞子,又因和画像中的吕布酷似,人称:活吕布。明末天下大乱,王辅臣几易其主,大顺王李自成率军北上取北京,路过大同时,总兵姜瓖率军献城投降,王辅臣成为农民军。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有席卷天下之势,姜瓖杀掉义军将领,举城投降清军,王辅臣又成为绿营军将领。姜瓖兵不血刃,举城而降,却受到不公证待遇,一怒之下,杀死八旗军,以大同为根据地反清复明。王辅臣追随鞍前马后,战场上,骑黄马着白袍,英勇,十荡十决,连身经百战的八旗将领都闻风而退,皆惊恐曰:"马繇子至矣!"后来,王辅臣投降了英亲王阿济格,罚没为奴,京城中满汉贵人都以结识马鹞子为荣。顺治皇帝亲政后,拜王辅臣为一等御前侍卫,开始委以重任。洪承畴经略西南时,王辅臣做帖身侍卫,比较欣赏他的才干,升为总兵。平西王吴三桂久慕王辅臣的大名,极力拉笼他,"有美食,美衣,他人不得,必赐辅臣。”将他收为部将。后来,王辅臣和吴三桂的侄子吴应琪交恶,一气之下,走辅政大臣的门路,当平凉提督,开始成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吴三桂对此一无所知,当王辅臣辞行时,吴三桂惊诧不矣,拉着王辅臣的手哭着说:"尔至平凉,勿忘老夫!"。王辅臣家里人口多,又不吃空饷,手头比较紧,吴三桂特赠银两万两,做川资,然后,洒泪而别。康熙皇帝欣赏王辅臣的才干,曾感慨:"有武臣如此,朕复何忧!"在京城中召见了王辅臣,把“蟠龙豹尾枪一对"中的一支赠给王辅臣,殷切嘱托,令王辅臣感动不矣,决心以死效忠。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在云南造反,邀请王辅臣任总管大将军。王辅臣并不想造反,而是把吴三桂的使者送到北京,表达自己的忠心。康熙皇帝派满人莫络经略山西和陕西,他看不起汉人,在军粮和战马分配上同王辅臣产生冲突。王辅臣一怒之下,杀死莫络,正式以平凉为根据地叛清,吴三桂拜其为平远大将军,陕西东路总管,给军饷二十万两。康熙十五年(1676),图海拜为抚远大将军,进入陕西平叛,他对王辅臣有提携之恩,一路以攻心战术,招降各部,王辅臣只好再一次降清。康熙皇帝赦免了王辅臣的罪行,让他继续当平凉提督,加太子太保头衔。王辅臣害怕秋后算帐,他自备自尽,又怕连累恩人图海,就散尽家财,遣散众将,自己喝醉之后,让亲兵把桑纸一层层蒙在口鼻之上,再喷上酒水,活活室息而死。康熙听说王辅臣自杀,默然良久,果然没有治他部下罪行,只把王辅臣的儿子王存贞革职处理。王辅臣武功盖世,一生七易其主,在乱世中沉浮,后的选择是正确的,保全了家人和部将,其他叛将都被康熙皇帝严厉处罚。#姜瓖简介#

4、姜瓖兵力

聊斋:乱世中的一则惊奇小故事明末清初,陕西籍王文在异地做盐运使,因为嫌累赘就没带家眷去赴任。结果意外遇到姜瓖之乱,家乡沦为叛军巢穴。 一时间,跟家里音信全无。得不到家里人是否平安的信,他每天过得也是郁郁寡欢。后来,姜瓖之乱被平叛。他急忙派人回去探访消息,可是纵横几百里地,一点儿人烟都没有,到处荒凉,更无处打听家人的消息。时间不长,他要到京城述职。有一个跟随他多年姓刘的老衙役死了老婆,家里贫困无力再娶了。王文念他一片忠心,给了他几两银子让他再买一个女人做老婆。那时,朝廷刚平叛,俘虏妇女很多,给她们头上插上草,拉到集市上,分老幼俊丑一字排开供人挑选出售,就像卖牛卖马一样。老刘去了集市,他清楚自己带的钱不多,不敢问津年轻漂亮,只好在岁数大的人群里寻觅。看了半天,觉得一个岁数大的老婆婆,穿戴整洁,看着顺眼,便将她买了往回走。没走几步,这个老婆婆扭头突然问他,“你不是做衙役的老刘吗?”老刘心里一惊,仔细看了看不认识,便说:“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老婆婆说:“你跟我儿子王文手下当差,我见过你一次。所以看着你像。”老刘大吃一惊,急忙去告诉王文。王文跑出来一看,果然是自己母亲,于是跪倒在地,娘俩抱在一起嚎啕大哭。王文感激老刘带回来了自己母亲,于是加倍给了他银子。这时候的老刘手头宽绰多了,心里趾高气昂,又跑到集市上买女人。这次他已经不屑于在年迈妇女堆里选了,一过去就直奔年轻妇女。不一会儿,他看到一个女的,二十多岁,年纪轻轻,风度仪表超凡脱俗,满心喜欢。于是,就买了下来。年轻女的一边跟他走一边看着他说:“你是不是老刘衙役?”老刘又是一惊:“你怎么认识我?”那妇女说:“你在我丈夫王文手下当差,我们见过面,你忘记了?”老刘内心惊骇半天,看了半天,实在想不起来。于是,赶紧领她见王文。王文出来一看,果然是自己的妻子。震惊之余,夫妻俩双双抱头痛哭,泣不成声。一天之内,王文母亲、妻子都重新在这乱世中相聚,高兴的不得了。于是,重重的酬谢了老刘。老刘又兴颠颠的跑到集市,先问对方认识自己么,对方说不认识,这时他才下手买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女的做老婆。

5、姜瓖读音

当时,在淮河以北,所有明朝将领中实力强的是吴三桂,他统领着镇守宁远、抵御清军的4万明朝正规军队。吴三桂勉强响应了崇祯帝4月10日发出的勤王令,放弃了宁远,向山海关缓缓推进,并于4月26日通过了长城东端的关口。当他的军队到达距京师不远的丰润时,吴三桂突然得到北京陷落的消息,于是他下令部队返回山海关,此后便在那里驻扎下来。与此同时,李自成立即采取措施争取吴三桂的支持。他让明朝降将唐通致书吴三桂,告诉他闯王如何循礼可敬;并安排以吴三桂父亲的名义送去一封信,当时吴襄以及其他在京的吴家人都已被扣为人质。这封可能出自牛金星之手的信,明确地提出了忠孝不能两全。在信中,吴襄告诉自己的儿子,把尽忠报恩视为首要责任是个错误,相反,他应该为搭救父亲而归降,这样便可以孝心赢得千古美名;此外,信中还写道,李自成的军队已经占领了北京,而且众所周知,天命已不复为明朝所有,难以回天;吴三桂应正视战局的现实,归降大顺,以便在新政权中保住自己的官爵。军使将此信带到吴三桂营中,同时送上白银万两,黄金千两,答应为吴三桂的军队提供给养,将吴三桂由“伯”进封为“侯”。据吴三桂部将的传记所载,这一邀请被轻蔑地拒绝了。吴三桂并未像唐通那样屈膝投降,而是回信谴责其父竟不知廉耻地为李自成图谋效力,并说若行纯孝之道就应拒绝其父如上之命。后他写道:“父既不能为忠臣,儿焉能为孝子乎?”李自成的使节带着唐通和吴襄的书信来到吴三桂营中后,吴三桂令手下亲兵将其拿下并隐藏起来。这样,他就使其部下对北京陷落和李自成劝降之事都一无所知。几天中吴三桂反复考虑对策,后他决定试探一下,如果他与李自成合作,自己的部将是否愿意继续跟随他。于是他召集诸位将领,对他们说:“都城失守,先帝宾天,三桂受国厚恩,宜以死报国,然非藉将士力不能以破敌,今将若何?”他重复了三次,但三次都无人应答。后是吴三桂自己打破了沉默:“闯王势大,唐通、姜瓖皆已降,我孤军不能自立,今闯王使至,其斩之乎?抑迎之乎?”众将这才了解到他们的总兵已同李自成的密使接触过了,于是他们纷纷将永远忠于吴三桂,无论他选择哪条道路,他们都将跟随他,无论他下达什么命令,他们都会服从。现在吴三桂放心了,他的军队将坚定地支持自己,于是他下令组织人马护送他前往北京,觐见大顺的君王。他将大队人马留在山海关,自己启程进京归降李自成。但行至永平时,他突然遇到来自北京家中的一名父妾和一名忠实的仆人。这位小妾告诉他,他们俩刚刚从血腥的大屠杀中逃出性命。由于一直没得到吴三桂的答复,李自成断定其宽宏慷慨的提议遭到拒绝。他因自己得到的竟是如此轻蔑的回报而大为恼怒,遂下令将吴家满门抄斩。吴家共有38人被杀,吴襄的首级被悬在北京城墙上示众。吴三桂听小妾讲了这可怕的消息后,立刻集合队伍返回山海关,准备应付一场他自知已不可避免的战争。#姜瓖简介#

6、姜瓖其人

要说中国有名的“叛将”,吕布坐第二没人敢坐第一。不过,明末清初有一位“活吕布”。起初他只是长得像吕布,但后大家才发现,吕布跟他比简直算是道德楷模了。此人就是七降七叛的“五姓家奴”王辅臣。而且离谱的是,像他这样反复无常的小人,到后竟然能留全尸,家庭也得保全,实在是奇哉怪也。事实上,王辅臣还真绰号叫“活吕布”。原因是此人的长相跟画像里的吕布形象相似,又有一身武艺,因此得了这么个雅号。不过吕布毕竟武力值冠绝三国,所以虽然人品不行,但这个名字的人气很高,因此大家这么喊他应该也不算是在骂人。然而后面的王辅臣将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吕布跟他比那真的是差得太远了。王辅臣生在一个官宦的佣仆家庭,本姓李。不过,他一开始却没有参加明军,而是追随他一个姓刘的姐夫参加了农民军。不过想来好像也有道理,毕竟明末时期,明朝的武装力量已经谈不上什么秩序了,所谓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军祸害百姓的能耐比农民军还厉害。因此,王辅臣的身份虽然跟“官”沾边,但到底也是在底层,投奔农民军反明好像也不是不行。事实证明,当兵打仗确实是个很适合王辅臣的工作。但问题是王辅臣这个人的毛病实在不少,好赌不说,赌起来还没大没小,有一次一口气输了六百两银子。明朝中后期,一两白银大概相当于六七百块钱人民币,这么算的话他这得输了三四十万,这么多钱感觉不太像是他一个大头兵能拿出来的,大概率是挪用了公款。因此,他姐夫知道了之后,觉得此人不能留,想要法办他。然而王辅臣却早有准备,竟然反杀了姐夫,然后叛逃到了明朝大同总兵姜瓖手下,成了他手下部将王进朝的义子(这操作感觉好熟悉),从此把原来的“李”姓改为了“王”姓。这就是第一叛。然而没多久,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开始东征,一路上真的是顺风顺水,沿途将领望风而降,姜瓖也毫不犹豫的给李自成递上了降表,王辅臣自然也就叛明投顺了,这就是第二叛。李自成对于姜瓖这种麻溜投降的人没什么好感,更何况他之前对于老同事,坚持抵抗李自成后败亡的山西总兵周遇吉,也是束手旁观,拒不支援。李自成虽然在周遇吉手下吃了大苦头,但是也不希望自己收个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货色,就想把姜瓖杀了。然而这时候,李自成的手下却劝他,人家姜瓖诚心投靠,你还要把他杀了,以后谁还敢投降呢?而李自成可能也是不想再碰个周遇吉这样的硬茬了,就不对姜瓖做处置了,但仍然分了他的权,叫他和张天琳一起守大同。而此时的王辅臣也升了官,成了姜瓖的直系部下。后面的事情我们大概也能了解了,李自成进了北京后,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清军入关。姜瓖和王辅臣见风使舵的本领没丢,一看大顺将败,果断杀掉了张天琳,投降清兵,这就是从顺到清的第三叛。接下来就是让王辅臣声名鹊起的第四叛了。顺治六年,姜瓖怀疑多尔衮要削弱自己的兵权,果断又在老巢大同竖起了反清大旗。大同这地方离北京可太近了,真要是反成了那非同小可。因此,多尔衮被迫亲征大同,还调来了各种满汉名将,打了个“八王围大同”。然而,王辅臣在这次战斗中身着黄马白袍左冲右突,十荡十决,八旗劲旅竟然无人能挡,王辅臣所向披靡,清军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马鹞子”,感觉意思应该就是骑马的鹞鹰。姜瓖的战斗力确实很强,硬是靠一座孤城挡了清军八个月(有这战斗力怎么当初就投了清呢),可惜的是因为缺少支援,姜瓖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被叛徒杨振威等人杀死,大同失守。王辅臣为了保一条性命,投降了阿济格。虽然他之前把清军打的很惨,但他这一仗也算是把自己打成了名人,满人对于王辅臣的勇猛佩服之至,甚至争相找他结识。阿济格也不想杀他,就让他归顺清朝,替顺治卖命。这也就是王辅臣的第五叛。王辅臣降清之后,总算是安稳了不少,追随洪承畴、吴三桂这几个大汉奸追杀剿灭农民军和南明政权,一马当先,屡立战功。后,他跟着吴三桂出征西南,打到缅甸,杀死了南明末帝朱由榔,从此也就随着吴三桂留在了西南。不过不久后他又跟吴三桂闹了矛盾,清廷把他调去担任平凉提督,从此,王辅臣也成为了一方军阀。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发起三藩之乱反清,建国号为大周,为了找帮手,吴三桂找到了王辅臣。一开始王辅臣还不太想答应,毕竟他这辈子投降的次数实在太多了。但王辅臣不太会做人,又和清廷经略西北的大学士莫洛闹了矛盾,后来失手打死了莫洛,这下不得不反了。这也就是第六叛。不久后,王辅臣的势力被清廷击败,王辅臣被迫投降。三藩之乱被彻底平定后,康熙对他们逐一清算,王辅臣自知难逃一死,于是叫手下用桑皮纸把自己给蒙死了。康熙见他这么识大体,也就没有株连他的家人、部属,仅仅将他儿子王吉贞革职了事。就这样,王辅臣七降七叛,到后下场倒也算是不错,实在罕见。

7、姜瓖大同

《大同以动物命名的街巷》一,牛。牛角巷,因为当年老牛霸占此巷,一只山羊要过,老牛不让,山羊告其官府,官府把老牛打死后,把牛角挂在巷口,以警示众人。铁牛里,明代这里建有铁牛以镇御河之水。二,马。马桥,古代经常过马集市。马王庙街,因该街有马王庙。马家巷,因该巷姓马人居多。马营街,该街曾为总镇署马队驻地。三,羊。羊市巷,因此巷明代为卖羊之地。羊沟沿儿,北魏平城时,河水流经此地,羊群常在此喝水。四,猪。猪圈巷,因此巷原为养猪之地,后改名为通顺巷。猪家衙门口,原名诸将衙门口,是明末总兵姜瓖的司令部,姜被多尔衮镇压后这里被掘地三尺,后变成了宰猪场。五,猫。猫儿园,此巷原为军队粮仓,老鼠很多,为了消灭老鼠,人们大量养猫,后成为猫儿乐园。六,虎。卧虎湾,因此地雄据大同城北,薛仁贵在此打败突厥人阿史,声震朝廷,薛被称为虎将,此地称卧虎湾。七,猴。二猴圪垯,平城桥东,北魏时建筑家兼御史钳耳侯(王遇)的家庙,原叫耳侯圪垯,后音转为此名。八,龙。龙王庙街,因该街有龙王庙,后龙王庙改名为云林禅寺。青龙阁,在西门内南,古代讲究城内西青龙,东白虎,所以此街建有青龙阁,而得名。九,鹌鹑。鹌鹑巷,在太平街西,唐末,节度使李国昌父子经常在这儿斗鹌鹑赌博。十,狮。狮子街,该街南口过去竖有两只石头狮子。狮子北街有员知府宅邸,为官亲廉,人送牌匾《恩威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