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大家介绍两本书,蒙曼女性诗词课邦媛和哲妇。都说有本事的男子成就一个国家,有本事的女子毁掉一个国家。这就是诗经当中所说的蛰夫成城、蛰妇倾城。但是这都是历史的偏见,你所知道的历史未必是真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大概率是假的。西施对吴国实行美人计后很可能被吴王沉江了。昭君并不是一个名字而是封号。平阳公主他和李渊、李世民一起打下了江山,他的兵比李渊父子还要多。·选夫人他历经四朝权倾岭南,是女性开幕府、设官署的第一人。独孤皇后他让皇帝为他设一夫一妻制和皇帝并称三圣,是武则天追逐的榜样。书中还有红颜祸水、赵飞燕、赵合德姐妹、洛神赋的原型甄夫人、大女主长孙皇后、亲吐蕃的文成公主等二十八位女子。这是一部由诗词串联起来的女性政治史以及女性文化史。蒙曼老师带领我们拨开历史的面纱,一点一点的探知背后的真相。
2、100字介绍诗经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留下了不少历史悠久的传统,亦即我们和几千年前的老祖宗们都干的事。打猎骑射便居其一。不对啊,这不是匈奴、满族等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吗?更准确的说法或是,这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的传统,由来远自。《诗经》即有多首打猎骑射方面的诗,后世亦不乏这种主题的大赋。——《诗经》非少数民族文学,不必说。先秦古人如何做这件事?为何会有这种传统?据《车攻》诸篇,当时的打猎骑射大致有三个特点,一曰“场面盛大”,二曰“货真价实”,三曰“有典有则”。《车攻》言当时的场面“之子于苗,选徒嚣嚣。建旐设旄,搏兽于敖”,马上开始了,点兵点将人头涌动,旌旗猎猎,奔敖地的野兽而去。《大叔于田》言之“火烈具举”,即“骑火一川明”。什么又是“货真价实”?就是老祖宗们并非摆摆样子,开个野外大轰趴就回,而是真的动手干,国君贵戚亲自动手干。《大叔于田》里的公叔段“袒裼暴虎”,赤膊徒手弄死一头老虎,直骇得围观者“将叔勿狃,戒其伤女”,您可别……小心死那儿啊!而《驷驖》之秦公,地道的神箭手,“舍拔则获”。——猛人瞎嘚瑟?这就要说“有典有则”,别看他们上阵的时候猛,打完之后安安静静。《驷驖》言之“輶车鸾镳,载猃歇骄”,打完之后,猎物朝车上一堆,缓步徐行,鸾铃悠扬。《大叔于田》结尾处“抑释掤忌,抑鬯弓忌”,打完之后,慢慢整理弓箭,而非招摇炫耀。便是搞搞庆祝,也不过《车攻》、《吉日》里的请大家聚个餐、喝点酒。是故古人不以此事为瞎得瑟,倒更像国事活动。——如此国事,天子带头(《吉日》等),诸侯影随(《驷驖》等),逐渐积为传统。后,为何这么做?大抵,一为了娱乐、抻抻筋骨,二为了军事演练,三为了震慑诸侯或四夷。娱乐的目的自不必说;而“选徒嚣嚣”、“公曰左之,舍拔则获”等等即兼是演练军队集结或配合。至于第三点,可直接看上述引文的完整版,看那些围观者作何反应。这君臣,这军队……还是吃好喝好吧。——亦可从中管窥,为何北方民族已这么厉害了,奈何一贯与中原王朝打得有来有回。 #请你简介诗经#
3、诗经小雅简介巾帼英雄的慷慨悲歌一一读诗经《鄘风·载驰》(上)冰 声(原创)(一),《载驰》作者许穆夫人,集美丽丶才华丶公主与王妃于一身。《鄘风·载驰》是《诗经》中有明确作者的诗。这种名花有主的诗一共三首,另外两首是《卫风·竹竿》和《邶风·泉水》,三首诗均出自同一作者许穆夫人。这也使她有幸成为中外文学史上早的女诗人。许穆夫人(前690?一前610?〉,姬姓,春秋卫国人。是卫国皇族昭伯与齐国公主宣姜(姜姓,先嫁卫宣公,故称)的女儿,卫国君主卫懿公的堂妹。自幼在卫都朝歌(今河南鹤壁市淇县)长大,聪慧貌美。长大后,齐桓公与许穆公都来求婚。齐国是个大国,又与卫是姻亲,许国是个小国。美丽的卫国公主心仪齐国。但许国送来的聘礼特别丰厚,卫懿公既怨齐国看不起卫,又贪财,就把堂妹嫁给许国国君许穆公。(二),《载驰》诞生于作者飞车返卫丶奋身救亡的路途上,是爱国女诗人的泣血呐喊。谁料到,卫懿公好鹤成癖,玩物丧志,怠荒国政,引起卫国朝臣不满,百姓离心。公元前559(一说560)年,北狄侵卫,攻入朝歌,卫国军心涣散,草草抵抗就溃散了。亲临前线的卫懿公被狄人乱刀砍死。卫国宗室与一些难民逃亡到漕邑(今河南安阳市滑县)。不久,许穆夫人的亲兄公子申被推举成为流亡政府首领,史称卫戴公。但一个月左右又去世了。许穆夫人的另一个哥哥公子毁逃去了齐国。卫群龙无首,成了一盘散沙。许穆夫人先已得到北狄灭卫丶懿公死难的消息,继又接闻戴公噩耗,十分悲痛。她当机立断,向许穆公请求出兵援卫,帮助复国,遭到丈夫严词拒绝,还责备她多管闲事,会害死许国。丈夫如此绝情,许穆夫人不再求他。她决定马上赶回卫国,先与宗亲会合,吊唁两位殉难国主,具体商量复国大计。许穆夫人稍做准备,叫了几名陪嫁来的贴身宫女,调用平日专用的马车,悄然出宫,向卫国奔驰而去。许穆公得到城防禀报,知王妃不告而别,气急败坏,忙命令几位能言善辩的大臣,带上卫士,乘上快马去追赶,一定要把王妃追回来。许穆夫人日夜兼程,好不容易赶到卫国境内的黄河岸边,对岸就是漕邑。正要渡河,许国朝臣和卫队赶到。大家围着许穆夫人,软硬兼施丶苦口婆心地劝说起来。有的讲王妃不守礼法丶不遵妇道,有的说夫人重情重义想救卫国,令人敬佩,但卫国已经亡了,许国又是小国,夫人凭一己之力又有何用?有的说王妃不告而别,国君十分担心您的安危,处理国事也无心了,请王妃起驾回宫,我们也好复命云云……面对许国朝臣的软磨硬泡,许穆夫人义正辞严予以反驳,她痛斥许国君臣的自私和怯懦,揭露了他们的虚伪与绝情,毫不动摇地表示了自己一定要返卫救亡,决不会听他们的游说回到许国。许穆夫人的驳斥,使许国朝臣哑口无言,知道王妃志不可夺,又见河边已出现卫国接应的人员,只好灰溜溜地走了。事后,许穆夫人将这件事及自己的话写成了诗歌《载驰》。(三)《载驰》原诗丶注解和译文〈待续)
4、诗经雅篇简介《先秦史》——从《诗经》看先秦的婚礼制度引言:先秦时期的婚姻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品之一,也记录了当时的婚姻风俗和婚礼仪式。本文将通过对《诗经》中相关篇目的分析,探究先秦时期的婚礼制度及其社会意义。一、先秦时期婚姻制度的基本特征先秦时期的婚姻制度,大致可分为四个主要特点:一、男女通婚;二、婚姻以家族为单位;三、自由恋爱和包办婚姻并存;四、有较为复杂的仪式、礼节和习俗等。先秦时期男女通婚是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在《诗经》的相关篇目中,经常出现男女“力争”,“定之以媾”,后“和姻”成婚的情节,体现了这种婚姻关系的特点。此外,先秦时期也存在通过婚姻联姻来巩固部族关系和政治同盟的现象。婚姻以家族为单位是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在先秦时期,婚姻往往是由家族控制的,其考虑因素主要集中于家族的利益。此外,先秦时期也存在一些与现代“六亲不认”等概念相似的现象,即家庭成员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其婚姻关系越不可行。自由恋爱和包办婚姻并存是先秦时期婚姻制度的又一特点。在《诗经》中,有很多描述男女自主选择伴侣、充满浪漫和舞蹈的诗歌,但也有的诗歌则写到了由父母、长辈等包办婚姻,其间介入媒妁等传统的婚姻惯例。有较为复杂的仪式、礼节和习俗也是先秦时期婚礼制度的特点之一。从《诗经》中可以看出,先秦时期的婚礼除了必不可少的过程,还可能包括传统的输送聘礼、桥牌、举行婚礼宴会等。此外,诗经中也提到了像“毛发严其祖”、“劳亲杀牛”等形式迥异的祭祀仪式,说明先秦时期的婚礼与宗教、传统文化等紧密相关。二、通过诗歌了解婚姻文化《诗经》是中国文化中早的诗集之一,其中很多诗歌描述了先秦时期的婚礼制度。通过对这些诗歌的分析,可以了解先秦时期的婚礼制度和婚姻文化。首先,先秦时期的婚礼通常需要经过许多仪式和程序。在《诗经》中有很多描写婚礼仪式的诗歌,如《式微》和《卫风·氓》等。在这些诗歌中可以看到,婚礼需要牵涉到诸多方面,如婚姻介绍、聘礼、婚约、婚期确定、婚车准备、女方过门、宴席等等。这些仪式和程序都体现了先秦时期对于婚姻的重视,也表现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信仰。其次,先秦时期的婚姻制度十分严格,且男女的地位不平等。在《诗经》中,很多诗歌都反映了男子是家族中的主要继承者,而女子则被视为配偶的对象。男子需要支付大量的聘礼才能娶到心仪的女子,而女子在婚姻中的地位和权利也十分有限。此外,在先秦时期,婚姻的成功也往往需要得到家族的支持和承认,所以婚姻不仅是夫妻之间的事情,更是涉及家族利益和荣誉的问题。后,可以看出先秦时期的婚姻文化强调婚姻的家族性质。在《诗经》中,很多诗歌都把婚姻看作家族之间的联姻,通过婚姻来加强家族之间的联系和力量。婚姻没有个人的自由选择,而是在家族政治和社会地位的影响下进行的。因此,很多诗歌中强调婚姻的成功和幸福与夫妻之间的感情和相互理解并不直接挂钩。而是与夫妻之间的关系是否得到家族的认可和支持紧密相连。三、结论总的来说,《诗经》反映了先秦时期的婚姻制度和婚姻文化,以及先秦时期对于婚姻的重视和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也揭示了先秦时期男女地位不平等,婚姻成功需要得到家族支持的特点,这些特点在后来的历史中对于中国的婚姻制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参考文献:赵光义. 《诗经》中的婚姻观 [J]. 邗江学刊, 2007(6):175-177.陈梦娜. 先秦文化中的婚姻伦理与亲族关系 [J]. 世界民族,2019(2):111-112.李义虎. 先秦时期婚姻制度及其文化价值 [J]. 陕西社会科学,2014(1):78-81.
5、请简要介绍诗经"旄丘",《诗经》第37首,邶风第12首。诗大意,求人不得的自慰与卑微。"施丘"这首诗,被古人在《左传》中找到了故事原型。说赤狄占领黎国,㴝国国君流亡卫国,请晋国发兵援助而不得,㴝人以诗咏叹之。《诗经》的美妙,在于对各种情绪的描写。据说,人类大概一共有108种情绪,如果卑微也是一种,"旄丘"则写出了人把命运托付于他人之时,飘浮游离于尘埃里的微妙心态。全诗共四章,《诗经传说汇纂》引朱公迁"一章怪之,二章疑之,三章微讽之,四章直责之”的分析,颇具文本细读的特色。差的诗,止步于对情绪描写类型化。好的诗,善于把情绪细分化,写出在类型化中的小小切面。"施丘"精彩处,在于情感描写九曲回传。第二章好,一边埋怨兄弟们多日不见,见难不救,一边却又思三想四,满心狐疑,用为他人找理由的方式安慰自己。细微写出卑微。工业化时代背景下的流行歌曲,能够把爱情切成一万片不同的情绪来表达。尽管"施丘"时隔两千年,居然也写出了"求人如吞三尺剑,靠人如上九重天"的情绪切片。对情绪的描写方式,是欣赏《诗经》特别是"国风"的一个切口。一一《诗经》学习笔记40附:旄丘之葛兮,何诞(yán)之节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yòu)如充耳。旄丘上有葛藤攀援,为什么它枝节蔓延?叔啊伯啊,为什么拖宕这么多时间?为什么滞停安然?一定是等待同伴。为什么居留长久?一定有原因难宣。我们的狐裘已纷纷破败,他们的车子还迟迟不来。叔啊伯啊,没人同情我们遇难遭灾。我们是小国人也低贱,如鸟儿流离真是可怜。叔啊伯啊,你们充耳不闻让人生怨。
6、请描述诗经中的静女的特点《诗经》中具有文学性的赞美歌(一)《诗经》是我国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之一。古人把诗经的内容归纳为“美、刺“,”美“就是赞美,“刺〞就是”怨刺“。本文将依次介绍这些”美、刺“,又因为《诗经》中的诗篇是用来歌唱的,所以把用来赞美的具有文学性的诗称为赞美歌,我把赞美歌分成五个部分,这是第1部分。这一部分的诗是表现了当时统治者对于他们的有功绩的祖先或对于当时有功于国之人的赞美,赞美了他们的事业。从这些诗里,我们可以看到或理解当时的生活和时代精神的某些方面。《生民》这首诗,是对于周部族的传说的始祖后稷的赞美。后稷本来是传说中的人物,传说他“降播种,农殖嘉谷”(《尚书-吕刑》)。《生民》共八章,除后两章写祭祀外,其余六章都是根据后稷的传说写成。其中精彩的为第三、四、五章: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讦,厥声载路。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译文:后稷被丢在窄小的巷里,牛羊却把他庇育。要将他抛在山林里,碰巧有人伐木,不好抛弃。后撂在寒冰上,又有飞鸟张翅来把他遮蔽。鸟儿飞去了,后稷呱呱啼。哭得声气又长又洪亮,在大路上也听得清晰。后稷伏地爬来爬去,渐渐明白事理。自己会去找吃的,而且还会把大豆种下地。他种的大豆茂茂密密,苗儿长得尖尖细细;他种的苧麻和麦子覆满地,大小瓜果结结实实。那后稷干起庄稼活来,真有一套丰产的诀窍。他拨除田里的杂草,他选种金黄色的优良谷稻;禾苗开始吐芽,然后丰茂,先是短肥,渐渐就长高;发棵了,抽穗吐秀了,颗粒饱满长得好;谷穗沉甸甸压弯了腰。就这样后稷在邰地把邦国创造。《生民》根据神话传说来写,总得要写后稷的神异。但是诗中写后稷的神异,并没有脱离现实生活。第四章写后稷生下来被抛弃,它用精炼的诗句约括了在原始社会里也许是大段的神话故事。这样的神话故事是原始社会人们取材于现实生活并通过丰富的想象所创造出来的,可惜我们现在已经无法读到。这章诗的约写,却可以让我们知道它的一点轮廓。这几行精炼而生动的诗歌语言,想来是无愧于初民创作的神话原本的。后稷是农神,是传说中农业的发明者,因此诗中写他是一个天生的勤恳的农业家。第四章写他在孩提时就神奇地自去种植谷物瓜麻,而且长得茂盛可爱。第五章写他踏踏实实地除草播种,精心耕作;并且描写他所种植的庄稼,用“方”、“苞”、“种”、“褎”、“发”、“秀”、“坚”、“好”、“颖”、“栗”十个形容字,写出了生长的一个转换变化的过程。这实际是体现了作者对于农业生产劳动的熟悉和深厚感情。《绵》叙述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自豳迁岐:“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古公亶父,为避北面狄人来打,一早便上了马,带着百姓和家人,向西面沮水和漆水边逃走,直到岐山下面。那时大王娶了妃子,是姜家的女儿。在这里造起屋子,做了住宅)”叙述岐地土质肥美,苦菜长出来也是甜的:“周爰膴膴,堇荼如饴(周原土地肥美,地上生出乌头菜和苦菜,吃到嘴里如饴糖一样香甜)。”赞美古公亶父在岐地领导整治土地,开始农业生产:“乃疆乃理,乃宣乃亩”(修起地界,治理土地,开沟筑垅);赞美岐周开始营建城郭宫室社稷:“乃立皋门,皋门有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乃立冢土(大社),戎丑(大众)攸行”(各地造成宫室房屋后,便造城门。城门造得很高大。又去造王宫里的正门。正门造的严肃整齐。又去造一个极大的土谷神祇庙,这是要许多百姓一齐来动工兴作的)。《皇矣》赞扬太王、王季、文王在岐周的经营,着重在赞美文王的开疆拓土。《大明》赞扬文王、武王,着重在赞美武王的伐殷。读了这些诗,在我们的眼底立即展开了一幅这样的图画:在遥远的古代,在西北黄土高原上,来了一群开拓者,他们一迁再迁,在愉快的紧张的劳动中,把一片荒凉的山川交错的丘陵和原野,改变成了获得丰稔收成的美丽的国土;他们在那里营建城郭宫室,建立了强大的国家。诗里面所歌颂的就是这样一些事实。从这些诗里,可以看到周人祖先的艰苦的生活环境,可以看到他们的坚强的斗争精神。这里所歌颂的首领,有的是传说中的人物,如后稷、公刘;有的有史实可考,如古公亶父、王季、文王、武王。这些人物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对后世发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在当时,代表了一个地区的人民的意愿;他们的业绩,是在人民的支持下取得的。歌颂他们的业绩,实际上是歌颂了人民。
7、简介诗经《诗经》中来自卫国(今濮阳市)凯风闻一多根据《凯风》创作了举世闻名的巜七子之歌》,包括台、港、澚这三子。译文如下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小树心。树心还细太娇嫩,母亲实在很辛勤。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粗枝条。母亲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难回报。寒泉寒泉水清凉,源头就在那浚(濮阳古地名)土。儿子纵然有七个,母亲仍是很劳苦。小小黄雀宛转鸣,声音悠扬真动听。儿子纵然有七个,不能宽慰慈母心。古老的濮阳,至今仍用传统文化哺育现代诗人。附《七子之歌》澚门闻一多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请你简介诗经#
8、诗经简介摘抄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关雎《诗经》①关关雎鸠②,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③参差荇菜,左右流之。④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⑤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⑥悠哉悠哉,辗转反侧。⑦参差荇菜,左右采之。⑧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⑨参差荇菜,左右芼之。⑩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1)注释①《诗经》:我国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首。全书按“风”“雅”“颂”三类编排,文学成就高的是“风”诗。②关关:鸟叫声。雎(jū)鸠:一种水鸟。这种鸟雌雄相伴,常常相守不离。③全句的意思是美丽善良的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指外形美。淑:善,品德好,指内在美。君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逑(qiú):配偶。又作“仇”。④全句的意思是参差不齐的荇菜,左一把右一把地去捞取它。参差(cēn cī):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生植物名,根生水底,叶浮水面,可当菜吃。流:采摘的意思。左右流之:即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采摘荇菜。⑤全句的意思是美丽善良的姑娘,醒时梦中都追求她。寤(wù):睡醒。寐(mèi):睡着。⑥全句的意思是追求不到手,醒着睡梦想个不休。思服:思念。服,语助词,没有实际意义。⑦全句的意思是相思无尽呀情意长,翻来覆去睡不着。悠(yōu):思念深长的样子。辗转反侧:转动,翻身。⑧全句的意思是参差不齐的荇菜,左一把右一把去采摘它。⑨全句的意思是美丽善良的姑娘,弹琴鼓瑟去亲近她。琴、瑟:古代两种乐器名。琴五弦或七弦,瑟二十五弦。友:亲近、愉悦的意思。⑩芼(mào)之:挑选。(11)全句的意思是美丽善良的姑娘,敲钟打鼓使她欢乐。钟、鼓:古代两种乐器名。乐:使……快乐。译文雎鸠鸟关关歌唱,在那河中小洲上。美丽善良的好姑娘呀,我多想和她配成双。水荇菜长长短短,左边摘来右边采。美丽善良的好姑娘呀,我日日夜夜追求她。追求不到手,我醒时梦里意常牵。相思无尽呀情意长,我翻来覆去难成眠。水荇菜长长短短,左边摘未右边采。美丽善良的好姑娘呀,我弹琴奏瑟与她相亲爱。水荇菜长长短短,左边摘来右边采。美丽善良的好姑娘呀,我敲钟打鼓使她乐开怀。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前后500多年间的作品,编成年代约在公元前6世纪中期。《诗经》共305篇,这些作品原来都是合乐歌唱的唱词,根据音乐的不同,它们又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中的首篇。故备受重视,为大家所熟悉。阅读训练1. 此诗选自 ,此书是部__2. 此诗写的是 对 的追求,写他幻想得不到时苦恼的诗句是“ ”,写他与她结成美好的婚姻的诗句是“ ”“ ”3. 为什么说此诗表达了古人对理想婚姻的追求?4. 此诗写作上有何特点?5. 解释下列带点的词。(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关:(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好逑:(3)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流:(4)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寤寐:6. 下列诗句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兴手法,为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气氛。B.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主人公的深深思念,十分生动形象。C. “参差荇菜,左右流(采、芼)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D.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从这两句诗看,这首诗很可能是婚礼上唱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