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新诗简介(白话新诗的代表)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30 18:02:16 浏览
1、白话新诗的代表

浅议白话文体文学之百年沧桑自1919年“五四”运动所倡导的新文化运动,开创了中国文学新时代。这个时期出现了大批文学巨匠,如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郭沫若、郁达夫,等。五四文化思潮对国民的教育在于启蒙。鲁迅先生提出要用文学去揭露社会病苦,疗救和促进国民性改造。其作品《呐喊》《彷徨》即贯穿着清醒的现实主义理性批判意识。在鲁迅、蔡元培等人的影响下,现实主义逐渐发展成为主流。中国新白话文体文学突飞猛进势不可挡。白话文体新诗层出不穷,出现了许多领军人物,如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臧克家、艾青,等。以下笔者重点谈中国新诗的创作。郭沫若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之一,是新诗的奠基人。他在诗坛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够动摇。先生的诗总体上呈现出气势磅礴可撼日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1919年,他写出《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不朽新诗,树立了中国新诗界的一支标杆,至今无人超越。1921年出版新诗集《女神》,更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闻一多就如何写好新诗创造性地提出“新格律诗”的理论,引领了中国新诗创作的方向,从而摆脱了传统诗词的束缚。他认为,新诗创作必须有“三美”:一音乐之美即听觉美,包括节奏、平仄、重音、押韵、停顿等,创作新诗咏诵须朗朗上口,流畅而不拗口,诗和谐之美要符合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二绘画之美即新诗创作要用有表现力色彩斑斓的词汇,使新诗如同一幅幅色彩丰满而浓郁的美丽画卷;三建筑美是针对自由体提出来的,指诗歌各章节间须匀称,长短有序,音尺有度,这样新诗格律上就有了外形的匀称均齐。之后,以闻一多的新诗理论为中心,形成了“新月诗派”。闻一多代表作品有《死水》《七子之歌》《红烛》《太阳吟》《祈祷》等。徐志摩是新月派诗好实践者。其集中西文化之所长,清心自我,感情细腻,意境深远,尤其擅长写情诗,对后来者创作新诗影响不凡。代表作品:《再别康桥》《邂逅》《沙扬娜拉》《我不知道风》《雪花的快乐》等。之后,新月派接受西方现代主义理论,戴望舒成为领军人,新诗有古典诗情韵味,也有写诗人忧郁情思为基点,明显受晚唐温、李诗风影响。代表作品《雨巷》《我的记忆》《寻梦者》《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艾青和臧克家引领了新诗创作的两个高峰。艾青对中国新诗的贡献是把中国新诗与世界接轨;臧老则是从传统诗歌的角度,体现了新诗的现实主义和关注民生的的特点。艾青诗风纯朴无华如黄土高原,却深刻反映了旧中国之悲哀,以及诗人所向往之中国新希望。代表作品《大雁河——我的保姆》《北方》《黎明的通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手推车》《鱼化石》《向太阳》等。臧老一生不懈追求光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勤奋耕耘,呕心沥血,不断攀登艺术高峰,他文风朴实,思想敏锐,爱憎分明,善良正直,乐观豁达,作风正派,平易近人,襟怀坦荡,生活俭朴,严于律己,把毕生精力和心血无私地贡献给了d和人民的文学事业。臧克家一生都在创作,自1930年~2004年除去十年文化大革命受到迫害,几乎年年都有诗集出版,高达60余集。2002年《臧克家全集》12卷出版,2004年《臧克家回忆录》出版。

2、部白话新诗

中国新诗伊始|胡适诗八首从今天开始,我将开始沿着中国新诗的脉络读诗,希望有朋友可以结伴同行。新诗是相对于中国旧体古典诗歌而言的,即用白话进行诗歌的思想表达和艺术表现。胡适是中国新诗革命的开创者,其《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其价值不在于文学造诣,而在于其指出了中国诗歌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这部诗集开始,中国诗歌正式打破了旧体古诗的桎梏,迎来自由体新诗的时代。今天欣赏《尝试集》里的8首作品,可以感受新诗从旧体诗中脱胎挣扎的艰难历程:《蝴蝶》《中秋》《十二月五夜月》已开始使用白话词汇,但没有挣脱旧体诗的形式;《鸽子》《老鸦》则是过渡形态,虽已挣脱形式,但韵律上依然有古典词曲的影子;《关不住了》和《梦与诗》真正开始实践形式和表达上的自由。后一首《希望》,相信你一看就很熟悉,被改编成近代一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兰花草》。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于阅读现代诗歌,但在中国新诗伊始,那些诗句是如此的可爱又伟大。

3、白话新诗代表作品

为什么毛主席说:“新诗太散漫,记不住。”;“用白话写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为什么没有人把散文叫“文歌”,也没有人把绘画叫“画歌”?可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诗”叫作“诗歌”?诗,为什么又叫“诗歌”?诗和歌连在一起,说明什么问题?说明诗曾经是能够歌唱的,说明诗和音乐曾经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有些现代诗一不押韵,二无节奏,失去了音乐性,把诗与音乐这种天然的血缘关系给生生地切断了!这样的所谓的“诗歌”就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像贾浅浅的那些诗, 比如:《Z小姐的臆想世界》1“眼看他起朱楼立冬之前,Z小姐电脑里的文字都纷纷揭榜而去至今未归。那里绵延着伶人的舞台和原野冲撞着烟熏火燎的苦焦之地范仲淹站在那一年的庆州河边,有人告诉他:此水不好,里面有虫!Z小姐替他把鱼从甘肃庆阳,一路赶到湖南衡阳。陪他看南飞之雁。”这样的散文分行能够称作诗歌吗?诗之所以又称为“诗歌”,就是它的音乐性:押韵,有节奏感,便于歌唱。这是诗歌区别于其它文学样式的一个本质特征。所以鲁迅特别强调新诗应该能唱。1934年11月11日他在答复窦隐夫的信中写道:“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可惜中国的新诗大概是前一种。没有节调,没有韵,它唱不来;唱不来,就记不住,记不住,就不能在人们的脑子里将旧诗挤出,占了它的地位。”我想鲁迅先生这些谈白话诗的见解正是毛主席所说的:“新诗太散漫,记不住。”;“用白话写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的原因所在吧!#白话新诗简介#

4、白话新诗的创立发展

浅谈新诗的语言艺术文/凡夫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感情的交流总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文艺的出现,使人类的语言交流更为多样化,缤纷化,细腻化,传神化,根据各自的特点出现了许多分支,譬如;听觉语言(语音交流,音乐,器乐,曲艺,戏剧,密码电传、击掌为号等),视觉语言(美术、雕塑,园林,建筑,影视,旗语、哑语,眉目传情等),肢体语言(舞蹈,杂技,哑语,表演、打斗,撒泼等),文字语言(文学、信函,图书,报刊,广告等),还有其他,不一而足。这些交流方式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为人们所共识。诗歌语言,是文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艺术化的生活语言,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人们日常交往运用的是生活语言(语音和一般文字交流),往往通俗直白,说清楚即可,听明白就行,不大需要艺术方面的加工。不过有些人有些时候也讲究说话艺术,表现出幽默诙谐富有情趣的语言风格,让人感受到别具一格的风采。艺术语言就有别于生活语言,它特别需要对生活语言进行艺术加工,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上,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装饰打磨生活语言,使之艺术化,进而达到“图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闻一多语)”的语言境界,形成诗歌语言。有人将生活语言和艺术语言套用数学中坐标投影的理论进行图解,说生活语言为“横轴”,艺术语言为“纵轴”,诗歌语言便是纵轴在横轴上的“投影”云云,也未尝不可,不过繁琐些而已。新诗,是“五四”运动后兴起的白话诗歌新体,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全新解放,使诗歌文学更接地气,更通俗易懂,更大众化。冲破了格律,音韵,排列,词法句法等旧体诗词的重重束缚,以领引现代文学的姿态脱颖而出。既然是白话体诗歌,那么就更接近于生活语言,为更多的人所接受,所理解,所创作,所传播,因此,新诗创作的成功与否也就在于其作品是否利于人们接受,理解、传播,而又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价值。新诗的艺术美感与白话体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是相辅相成的,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简单直白不加修饰的生活语言算不得新诗;刻意的单独追求词汇的罗列雕琢,甚至莫名其妙地修辞,留白,跳跃等伪艺术的语言也不是新诗。只有那些比较准确地艺术化的诗歌语言才是新诗。 究竟怎么恰如其分地将生活语言艺术化,使之成为大多数人能够认可诗歌语言呢?这是当今新诗创作理念的焦点。其实,生活语言的艺术化俯拾皆是,比如我说:“吃饭去!”你说:“喂脑袋去!”二者的表意是相同的,但后者就艺术化了。再如我说:“意见不一致。”你说:“裤裆里放屁,跑两叉股里去了!”意思差不多,后者也艺术化了。当然这还都不是诗歌语言,诗歌语言还要精练精致文雅含蓄,并且要考虑到整首诗歌的立意,构思,意境,情韵,技巧,乐感和排列组合等等,因为任何艺术语言都要放在整首诗中评价才有意义。哪怕简短,平实的生活语言,如果在特殊的语境中,在与上下文的衔接中迸发出智慧,睿智的火花,能够给人趣味,共鸣,启迪和激动,这种语言就已经艺术化,已经升华为诗歌语言!相反,就算我们煞费苦心的罗列堆砌一大堆不相关的辞藻,莫名其妙地运用一整套修辞方法,一系列的表现手法,只要不能让人读懂,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有所触动,而像猜谜语似的百思不得其解,都不能说是一首成功的好诗。粗糙地说,生活语言好比歌曲的歌词,艺术语言如歌曲的曲谱,诗歌语言才是歌唱家配乐演唱的动情歌曲。有人说“不好好说话说出不好说的话”就是诗歌,其实不然。不是“不好好说话”,而是不讲生活语言,选用艺术语言;不是“不好说的话”,而是含蓄,内敛,意境深邃的诗歌语言。简洁一点说,就是:选用艺术语言,组合成诗歌语言,这就是诗歌。由此想到人们常说的诗歌创作的“三境界”: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其实第一境界不过说诗歌作品局限于原型的临摹与复制,以生活语言入诗,反映原本的生活,还不具备诗歌语言的特征,没有诗歌的意境和情韵。第二种境界是指知道了将生活语言艺术化,并运用艺术化语言描摹渲染原型,使其突兀,鲜明,具备了诗歌语言的特征,但却失去了自然之趣,多了许多刻意的雕琢与牵强,只是一种变态的美感。第三种境界告诉我们成功的诗歌是看上去朴实无华的生活语言,作者却能让它在不动声色的自然之趣中升华,超越了艺术语言的构建,直接抵达诗歌语言的殿堂,既保持了原型的原汁原味,又拓展了它的内涵和外延,没有矫揉造作之嫌,没有牵强附会之意。这三种境界与诗歌语言的升华有极密切的关系。还用歌曲演唱比喻,第一境界是歌词吟诵阶段;第二境界是曲谱弹哼阶段;第三境界才是配乐演唱阶段。下面就具体谈一谈新诗语言的艺术化。上面说过,我们平时的生活语言,往往不需要作艺术化处理。但诗歌语言又极需要语言的艺术化,就算是上面说的第三境界的诗歌语言,更需要我们实现有生活语言到诗歌语言的超级跨越,这种跨越靠什么实现?靠立意,构思和语言技巧!

5、白话新诗资料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终成果,作者通过对胡适编选《尝试集》和《尝试后集》的研究,认为胡适的《尝试集》刻意呈现了不断放脚,从旧向新蜕变,终在西化中确立新诗的过程,是传统与现代、旧与新、中与西三位一体统一的过程;但胡适在1950年编选《尝试后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三位一体的价值观念的破裂状态,内容上从时代精神回归日常生活,形式上从西化的白话自由体新诗回归到建立在词曲小令化用基础上的断章。从编选的角度重新考察胡适的新诗理念,对思考现代新诗的诸种问题也有启发意义。

6、现代白话新诗

这仍是因为提倡利用白话,而消极的把旧文学的弊病提示出来,指出新文学所应当避免的东西。中国文学经过这番革命,新诗、小说、小品文学,戏剧等才纷纷作建设的尝试。但是,设若我们细细考验这些作品,我们不能说新文学已把这“八不主义”做到;有许多新诗是不用中国典故了,可是,改用了许多古代希腊罗马神话中的故事与人物,还是用典,不过是换了典故的来源。“言之无物”与“无病呻吟”的作品也还很多,不合文法的文字也比比皆是。这种现象,在文学革命期间,或者是不可避免的;其重要原因,还是因为这个文学革命运动是局部的,是消极的,而没有在“文学是什么”上多多的思虑过。就是有一些讨论到文学本身的,也不过是把西洋现成的学说介绍一下,我们自己并没有很大的批评家出来评判指导,所以到现在伟大的作品还是要期之将来的。——《文学概论讲义》

7、白话新诗的发展过程

二、五四时期、建国前后、新时期小说中国新小说发端于“五四运动”,但以梁启超“小说革命”为先导。鸦片战争之后清朝统治每况愈下,龚自珍、魏源、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等推动政治改良运动。作为政治改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良主义文学运动水涨船高。1902年梁启超率先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号召“小说界革命”。随之夏曾佑的《小说原理》,狄平子的《论文学上小说之位置》,王无生的《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陶佑曾的《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徐念慈的《余之小说观》等文先后发表,都强调小说改造社会、教育民众的启蒙作用。在梁启超“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的理论倡导下,小说成为新派知识分子暴露旧世态、宣传新思想的重要载体。小说一由“小道中的小说”变身为“大道中的大说”。同时,魏源、严复等人开始“睁眼看世界”,翻译和介绍了不少西方作品。由于商业都市兴起,印刷业发达,报纸期刊创办,小说大量生产,空前繁荣。“政治小说”、“社会小说”等名目应运而生。小说家的社会地位也得以提高。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谴责性小说一经问世就受到普遍的欢迎。爆发于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新派知识分子救国救民的又一次重大突围,是一次追求进步、科学、民主的革命运动,是一次摧枯拉朽的崭新的文化革命。改良主义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做了舆论先导铺垫,辛亥革命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做了民主政治铺垫,西方翻译文学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做了文艺文体铺垫,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做了思想理论铺垫,它们共同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开阔了视野,输送了营养,铺筑了路基。五四运动以陈独秀、李大钊为革命旗手,以胡适、鲁迅为文艺先驱,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胡适率先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并创作发表了第一首白话新诗。陈独秀撰文《文学革命论》以为声援。鲁迅刊发了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两千多年来人吃人的封建社会发出了第一声呐喊。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结成的统一战线。五四以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而急剧分化,“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陈独秀、李大钊坚持革命理想。胡适、周作人走进研究室,走向自由主义。胡适自语“历史癖太深故不能做革命的事业”。周作人则大谈“人的文学”与“平民的文学”。满纸庸俗趣味的鸳鸯蝴蝶派继续做着粉饰太平的美梦,既不合时宜,也毫无出路。在文艺创作领域,只有鲁迅继续扛着文艺救国的大旗在战斗。鲁迅的方向代表革命文学的方向。鲁迅作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左翼文艺运动的之一,虽然个子矮小,但是战斗精神不小,而且极大而强。他身上具有彻底反封建的民族觉醒意识。他参与领导的左翼文艺运动,批判与揭露,讽刺与感伤,直面现实,警醒民众,展现了强烈的革命激情。他自己的创作,前期重小说,后期重杂文,揭出病苦,引起疗救,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自此“文人无用”一跃而为“有用的文人”。单单凭此一点鲁迅就已名垂不朽。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小说,有《呐喊》的狂人,也有《彷徨》的看客。此外,还有茅盾江浙沪《子夜》的民族资本家,巴金《家》里的革命与爱情,老舍北平胡同口的《骆驼祥子》,沈从文湘西《边城》的美丽忧愁,钱钟书忧世伤生的《围城》,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以及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等等。鲁迅用文艺医治国民的精神病,茅盾大规模描写中国的现实,巴金鼓励青年们追求新生活,老舍同情小市民的悲惨遭遇,钱钟书吐露文化人的时运不济,而沈从文偏爱吟唱田园的牧歌。他们的小说给人的大抵感受,有一个调侃的说法:沈从文是迷恋美女的,张爱玲是迷恋美男的,钱钟书是迷恋同侪的,丁玲女士是迷恋自己的。或者换句话说,鲁迅惯于用痛恨来表达爱,沈从文用忧愁来表达美,钱钟书用讽刺来表达清醒,张爱玲的岁月既不静好现世也不安稳,而是笼罩着冷艳的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