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寺简介(砀山观音寺)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30 18:13:21 浏览
1、砀山观音寺

宁波阿育王寺(1)禅宗. 阿育王寺中国一个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寺庙供奉佛祖释迦摩尼头骨舍利#砀山寺简介#

2、砀山黄堌寺介绍

兴化禅寺位于江苏徐州城南著名风景区云龙山东麓,为佛教禅宗寺院,该寺缘北魏大石佛修建而成,距现在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3、安徽砀山定国寺

皖北宿州旅游景点星罗棋布: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天门寺,龙脊山,大五柳,秦山寺,老海寺,镇头寺,闵子骞墓,隋唐大运河遗址,磬云山国家地质公园,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虞姬墓,钟馗园,砀山黄河故道梨花,宿州野生动物园,新汴河国家水利风景区,涉故台等等

4、砀山玄庙简介

光山县龙山湖风景区。位于河南省光山县县城西南7公里的潢河龙山。乘西宁铁路的火车或走312国道都可以到达。距鸡公山风景区92公里,湖北武汉230公里。龙山湖风景区已建成一个集观赏自然风光、游览名山、古寺,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龙山湖是为了防洪、灌溉、城市供水、发电,旅游开发的需要而修建的一座人工湖。龙山湖工程20世纪70年代末期动工,1988年建成。湖面宽阔平展,水域面积2万余亩,宽处有两公里,向上游延伸达9公里。湖坝筑于两座山头之间,因坝头有座南龙山,坝中间有座珠山,坝北边有座北龙山,人称为“二龙戏珠”,龙山湖由此而得名。湖的西北方有1座设备齐全,环境优雅的旅游宾馆、网球场、断桥、小木屋、花卉生态园等景点,漫步其间,如临人间仙境。龙山湖风景区位于河南省南部,属淮河流域小潢河水系,地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227天,热月(7月)平均气温28℃ ,冷月(1月)平均气温2℃。年平均降雨量1100.2毫米。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昼夜温差不大,气候宜人。景区内由三条河流入(晏河、泼河、塔沙河),湖周峰峦叠翠,林木苍范,周围集山、水、石于一体。舟船畅驶,夹岸青山相迎,几十座小岛,半岛耸然其间,龙山湖水深清澈,水质优良,是县城用水主要水源地。湖内港叉众多,沙洲点缀其间,由于沙洲平时罕有人至,也就成了鸟类栖息的天堂。近几年通过旅游和经济开发,现为河南省青虾养殖基地,“龙山青虾”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有独特的味美、色鲜、个大,蛋白质含量高,低脂肪等特点。湖两翼各设有千亩垂钓场,鱼场内有野生的鲤鱼、鲫鱼、武昌鱼、草鱼等十多种鱼供垂钓。从湖向南有渔夫村、撞山寺、乳台山、砀山寺、石门坎。湖中心有南龙山、北龙山、虎山、龙山潭、天然浴池等景点。龙山湖风景区紧邻光山县城,交通便利。它不仅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品位高,而且也是旅游、娱乐垂钓的好去处。

5、砀山红山寺图片

砀山是淮北的近邻,砀山也曾经有座山叫“相山”,跟淮北的相山同名,在县城南关外,大概是积土而成,后来平掉了,在此建了石灰窑厂。砀山城现在仍有个“相山巷”。据说,砀山县城周边从前还有土山、红山、泰山等。这些小土山早都已“躺平”,不见踪影了。砀山的得名是因从前境内有“芒砀山”。《水经注》:“秦立砀郡,盖取山之名”;《寰宇通志》:“砀山,在砀山县东南七十里,县之名取此”。历史上有较长时间,砀山县衙、县城就在芒砀山麓。1952年芒砀山划入河南永城境内,砀山境内从此便无山了。砀山酥梨闻名天下,砀山梨花美不胜收。砀山境内,举目四望,“砀山无山”,似有遗憾。其实无山亦好:一马平川,梨都花开,春风得意,游目骋怀!Thousands of trees pear blossom, suddenly like a night of spring breeze.图2,距今300多年前,清代康熙年间绘制的“砀山城图”,城墙右下方能看到模糊的“砀山县”三字,有两个是繁体。此图取自网友“这里是宿州”,致谢!图3、4,≪淮北印象≫55期上的文章≪境内并无山,为何名“砀山”≫

6、砀山寺

盘点中国地理之城市砀山县,中国安徽省宿州市辖县。位于安徽省北部,皖、苏、鲁、豫4省交界处。总面积1193平方千米。总人口73万人。辖13个镇。地处黄泛区内,黄河故道及两岸大堤遗址横亘县境北部,东西长44千米,南北宽28千米,海拔54.8米,高出两侧滩地6.8米。东南部地势较低,海拔40米左右。有多条季节性河流,冬春干涸。年降水量773毫米,年均气温14℃。陇海铁路、310国道、101省道、223省道穿境。郑徐客运专线,济祁高速十字交汇贯穿全境。名胜古迹有李白游砀山宴嬉台(燕喜台)、明代建邵普宅、砀山酥梨自然保护区、碧青庄园、突山文化风景区、天鹅洲、文家河景观带等。砀山素有“世界梨都”美誉,被称为“中国酥梨之乡”。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11)置砀县。隋开皇十八年(598)置砀山县。元至元二年(1265)并入单县,三年析彰县复置砀山县。砀山之名,即由芒砀山的砀字而来。炎黄时期,河南芒砀山的砀汤氏家族就已经进驻安徽境内的砀山地区,并以开凿纹石而闻名于世,因而砀山成为上古时期着名的采石场,黄帝曾到砀山巡视。

7、砀山大觉寺简介

2001年,安徽出土一具清代女尸,尸体皮肤不仅细腻,四肢还可以正常活动。然而在她咽喉部却有一处10厘米的伤口。3月23日,砀山县一工地正在施工,突然机器被一口红色棺椁卡住。他们迫不及待地用挖掘机铁壁撬开棺盖,一刹那,一股异香扑面而来。紧接着,一位穿着清代服装的女子,出现在众人眼前。根据目击者回忆,躺在棺木里的女子,像睡着一样,不仅皮肤白皙,唇上的胭脂还保持完好,每个关节都能活动,如同刚刚下葬。专家对女尸进行了清理,发现她喉部有一处10厘米的“T”型伤口,不仅切开了甲状软骨和颈动脉,而且深达气管。有人提出大胆猜测,认为这具女尸是乾隆的香妃。相传,香妃尾部有个香囊,自幼体带异香。翻开女尸背部,果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东西。经过切片分析,证明这个香囊其实是从魄门脱落出来直肠。人死后,细菌会在腹腔内繁殖腐烂气体,下葬时,会出现这一现象。他们还认为,棺木中的香气,应该是女尸身下中药材释放出的香味,同时,具有防腐杀菌的功效,保持尸身不腐。那她到底是谁呢?令人遗憾的是,在女尸出土后,随葬品被哄抢一空,只剩下身上的衣服。她上身穿龙凤图案的锦缎短袄,下罩罗裙,外套一件长衫,长衫的前胸和后背处,各缝有一块用金线绣成的麒麟补子。补子是清代区分官职的重要标志。文官绣飞禽,武将绣走兽,不同品级,有着严格的区分,麒麟补子是清朝一品武官的图案。女尸所穿正是一品霞帔。但这样一位身份尊贵的女人,当地为何没有任何记载。专家从她的棺木形状判断,她应该是从异地运来的。这位砀山籍的女子,跟随异地丈夫在朝为官。但内心一直怀念着故乡。希望死后落叶归根。至此,砀山女尸的身份,似乎画上一个句号,不过,一个拥有显赫身份的女子,颈部为什么会有一个“T”形伤口?为了找到答案,考古队找到了警官学院伤口鉴定专家。专家的回答让在场的人们毛骨悚然。原来女尸颈部的伤口,是在开棺之后形成的。他推测,女尸出土的下午,一番哄抢后,被弃尸荒野。等到夜幕降临时,有人又回到现场,试图寻找后的宝物。从女尸口唇大张,牙齿残缺不全的状况。我们可以想象,为了寻找口中可能含有的宝物,他们撬开了尸体的嘴巴,割开了她的喉管。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死者为大。更何况盗宝贼毁坏的是一具百年女尸。2006年,警官学院教授,对砀山女尸进行了面部复原,一位美丽的女子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应该珍惜先人留下的文化,措施打击盗墓等非法犯罪行为,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让后人更好地了解和尊重我们的文化遗产。(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