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盉简介(盉介绍)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30 19:52:28 浏览
1、盉介绍

1975年,宝鸡市岐山县董家村,一位村民挖土时,无意间刨出了一个土坑,坑里竟有37件西周青铜器。其中珍贵的是2800年前的法律判决书。这一年2月的一天,岐山董家村10几个村民在土沟里给生产队拉土。就在大家准备回家吃饭时,队长董宏哲的叔父说,他方才挖土时,铁锹碰在了石头上。董宏哲一听,拿起手中的镢头,朝叔父指的方向往下挖,随着“哐当”一声,镢头碰到了尖硬的物体上。他挖开周围的土,物体露了出来,董宏哲的叔父见了喊道:“这是宝!”周围的村民一听,都跑了过来,七嘴八舌的说:“继续挖!”董宏哲拦住在场的村民后,立即将此事上报给了当地文物局。后经考古队发掘,共出土37件青铜器。其中30件铸有铭文,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而这些青铜器中,为珍贵的要属朕匜,它的铭文完整记录了2800年前的法律判决书,是我国早、完整的判决书。朕匜通高20.5cm,腹深12cm,腹宽17.5cm,长31.5cm,重3850g。器形整体像一只羊,盖前端为兽头。宽流直口,口缘饰兽体卷曲纹,平盖面呈琵琶形,四兽蹄足。器物主体部分呈长椭圆形,很像一只瓢,前有流后有鋬,带盖。盖面呈琵琶形,前端突出呈虎头状,虎首覆于流口云上,似猛虎前瞻,与朕匜身口沿下的窃曲纹、凸弦纹相辉映,给器身造型注入了活力与生机。器型为匜,而铭文则为盉,这就说明,西周时期的匜,是由盉演变而来的。目前发现的匜,都是周厉王以后制作的。这件匜,制作工艺讲究,风格偏西周中期。匜是先秦时期礼器之一,用于浇水洗手之礼,它的功能与瓢相似。朕匜的器盖和腹底内壁,共铸有铭文154字。其中器盖有90字,器腹64字。主要记录的是一件奴隶买卖过程中,产生纠纷一波三折的事情,判案依据为当时的刑典,内容为罪名认定,以及处理结果。该铭文具备判词的雏形,是一封完整的民告官诉讼判决书。朕匜上的铭文大致意思为:西周时期的某一天,一个叫牧牛的平民,将他的雇佣者朕告到了官府。官府领导伯扬父,在处理这件民告官的案件时,认为牧牛竟然敢同老板打官司,要将其定罪为诬告,并判决他送5个奴隶给朕。为了惩罚他的诬告行为,除了将其鞭打1000下,在他脸上刺字外,还要牧牛一辈子用黑巾蒙面。后来,牧牛为了减轻惩罚,就送了3000锾给伯扬父。然后,伯扬父就更改了判词为:鞭打减至500下,不用刺字。而3000锾后则做了罚金。判决书后,要求牧牛立下誓言,以后不再上诉。而朕如果要告牧牛的话,将以第一次的惩罚依据。牧牛后立了誓并缴了罚金。这起案件中,朕是赢家。为了纪念此事,他用得来的青铜做了这件水器。因此被命名为“朕匜”。而从判词全文来看,共有两次宽赦,共动用了4种刑罚,除鞭刑和罚金之外,还有黑蔑黑屋和黜黑屋两种刑罚,这两种刑罚都是墨刑中的黑屋刑,即用力割破颧骨处,并在创口填上黑色。这篇铭文反映了当时对断狱、量刑、赦宥等各方面的情况。诉讼是按一定程序进行的。后在有关官吏参加的形式下结案,并有结案文书。这一案件诉讼的全过程十分清楚。从而说明了,西周的法律制度已相当完善。中国青铜文化,以其独有的精湛工艺和娴熟的铸造技术,以及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字内容为世人所珍重。不仅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精华。朕匜是中国发现早,完整的诉讼判决书,被称为中国“青铜法典”。同时,从青铜器上的铭文可以看出,中国奴隶社会时期,诉讼程序已完备。这封诉讼判决在今天看来,是极其不公正的。一个民事案件,到后居然触及了刑法,甚至要动用墨刑,西周法律的严酷性,由此可见一斑。然而站在历史背景上看,牧牛同自己的长官争讼,之所以被视为犯罪并予以刑罚惩治,是与西周奴隶制国家,实行奴隶主贵族等级特权统治分不开。为了使这样的等级制度得以建立和维持,西周统治者制定了礼与法。任何下对上、贱对贵的反抗行为,都被视为对整个统治秩序的破坏,对整个奴隶主阶级的叛逆。所以,即使像牧牛这样的奴隶主阶级的成员,仅仅是因为与其上司争讼,也严惩不贷。这就是所谓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尽管在奴隶社会,奴隶主与贵族之间的诉讼地位不平等,比如,在本判决中,就体现了下级不得对上级提起诉讼,即牧牛对自己的上级朕的诉讼,是违反当时法律规定的。但,因为这种诉讼体现了十分明确的诉讼程序,这与法律产生之初的神明裁判相比,已有十分明显的进步。朕匜现藏于,中国法院博物馆的“古代审判”展厅内。作为中国早的法律判决书,它的铭文意义重大,因此被定为国宝。朕匜中的铭文,对于研究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是当之无愧的“青铜法典”!

2、铜盉介绍

日己觥为西周中期的文物。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齐家村西周窖藏。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觥筹交错”就是这个觥,是喝酒的盛酒器。日己觥,器盖同铭,内容是说此器是作器与西周日己觥同时出土的还有日己方彝、日己方尊及它盘、它盉等器。三件“日己”铭青铜器铭文、纹饰相同,造型各异。

3、陶盉详情

1975年2月,布谷鸟声声啼鸣,正是耕牛遍地走的时节,陕西岐山县董家村,村民白明科一大早就套上老牛去犁地。都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犁着犁着,犁出事儿来了,大事儿!他的犁意外地犁出了宝贝,连带着让专家们发现了一处青铜器窖藏。其实,这种事在陕西太常见了,因为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的历史太厚重了,埋在底下的宝贝和故事也数不胜数。这个窖藏挖出什么来了呢?它出土了从周穆王到周宣王时期的37件青铜器,其中大部分青铜器有铭文。青铜器上有字和没字,这中间差别真的太大了。有字,它的价值噌噌往上窜,因为字可以直接成为研究当时政治、经济、法律、社会风土人情的重要依据,准确了很多,省的人们猜来猜去,没准还猜错了。青铜器中,一簋、一盉、两鼎,这四件铸有长篇铭文的青铜器,都跟一个叫卫的裘官有联系。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裘卫四器”!裘卫是谁呢 ?他到底什么来头?我们一起来在这四件青铜器上找找答案。第一件,是穆王廿七年卫簋。簋是在祭祀中盛放粮食的食器,簋与鼎配合使用。这个簋是在周穆王二十七年制作的,高 23 厘米,重5.7千克,盖和器底共铸铭文7行73个字。记述了卫在这一年受到穆王召见和封赏。卫当时还是个小商人,做着裘皮生意。他觉得好日子就要来了,就制作了这件簋纪念这件事。第二件,是三年卫盉。是卫在恭王三年制作的一件青铜盉。盉,是种带盖的温酒器。这个盉有三足,带流有盖,高29厘米,重7.1千克,器盖里有12 行132个字。从铭文里“裘卫”的称呼可以看出,这时候,卫已经在王室担任司裘一职了。铭文记载了恭王三年三月,举行庆典活动,周王室的贵族矩伯要参加,但缺少必需的礼器和饰物,于是向裘卫买了一件瑾璋,价值80朋。朋是贝币单位,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80朋就是800个贝壳。但是矩伯穷,没钱,于是商定以“十田”抵账。然后,他又买了赤玉的琥、鹿皮披肩、杂色围裙,价值20朋,商定以“三田”土地抵账。因为交换涉及士地转让,裘卫便把此事向几位执政大臣报告,由三司出席公证,在现场主持田地移交仪式。这里卫得到的“十三田”就相当于古时候的1300 亩,大概相当于现在的 390 亩。相当多!从这里也能看出,那几件皮衣皮裤有多贵了,放在今天也是的奢侈品!第三件,五年卫鼎。是恭王五年的时候做了的,高36.5厘米,重11.5千克。鼎是青铜礼器中重要的一种,是用来盛放肉类的食器。这个鼎腹壁内有铭文19 行207个字,记录了卫这一年做的一件得意事儿。这一年,卫包了一个治理河流的大工程。奴隶主邦君厉本来答应给他“五田”,后来却拖欠工资。这谁能忍啊?卫一怒之下把这个“老赖”告到执政大臣那儿,经查证和议,执政大臣做出裁决,判裘卫赢,但估计大臣们也和了稀泥,因为后邦君厉只付给裘卫“四田”。虽然不是百分百满意,但也不错了,就当给他打了个八折吧!裘卫这样的小官,通过官司打败比他身份和地位都高很多的大官,真的是太难得了,所以,裘卫就铸了这个鼎记录这件事。第四件,就是九年卫鼎。恭王九年做的,有铭文19 行195字,通高37.2 厘米,重12.25千克,记录了他在和矩伯的另一次交易中获得的利益。这一年正月,在驹宫举行盛大典礼,接见眉敖的使者肤,眉敖是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矩伯为参加这次典礼,又在裘卫那买了一驾豪华马车和虎皮、长毛兽皮做的车饰,革制的马鞭等,还给他的夫人买了三匹帛。矩伯把自己的一片林地给裘卫作为交换。林地里有一块是颜家林地,裘卫只好另送给颜家主人两匹大马,送给他的夫人青黑色服装一件,送给管家貉皮袍和罩巾。还给其他人员每人一份礼物。上下打点,终于得到了这块林地。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裘卫四器”: 廿七年卫簋、三年卫盉、五年卫鼎、九年卫鼎。说起来,这四样东西,不是装肉的,就是盛酒的,要不就是装粮食的,不就相当于现在的锅碗瓢盆吗?但在那个没有更好的记录保存媒介的时代,这些东西还起到了“备忘录”和“朋友圈”的作用。这是一段辉煌的个人奋斗史和发迹史,小商人裘卫利用自己掌握的手艺,做买卖获得了大片土地,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囤积了大量财富。裘卫的后人,地位一代比一代高,逐渐变得富甲一方。这组青铜器对于夏商周断代工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透过这些青铜器,去感受一个小商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跨越阶级,逐渐走上人生巅峰,并托举了后代,让后代享受到了更好的生活。这些,即使在今天,不也是大多数人在做的吗?#它盉简介#

4、垂囊盉介绍

位于关中平原西垂的宝鸡,以关山坚固与沃野千里成为陇地进入关中的核心之地。周人与秦人都自西寻着这条线路繁衍壮大,并终向东与天下争雄。而他们也在这片土地之间,留下了巨量的青铜文化遗存和文物,晚清四大国宝与何尊皆出土于此。宝鸡青铜博物院正是基于丰厚的周秦青铜文化而成立的,它是我国第一座以青铜器命名的专题博物馆。建筑位于渭河南岸高台之上,暗黄色的外立面厚重而又威严,正中的屋顶犹如一枚巨大的青铜镜面,整体气势恢宏。在基本陈列《青铜器之乡》中展示了大量宝鸡周边出土的窖藏青铜器,其中以眉县杨家村的窖藏文物为精美,包括单五父壶、逨盘、逨盉等,这些器物均与西周的单氏家族有关。3000年前杨家村一带的沃野,作为单氏家族的采邑,也是周王室的养马重地,他们与周天子关系密切,能参与政事与征伐,因此积累起巨量的精美青铜礼器。基本陈列《周礼之邦》正中的何尊是博物院中为重要的文物,也是当之无愧的国宝。它腹足雕刻有精美的浮雕兽面纹,周身散发着神秘凝重的气质。但是其重要的价值在于底部122字的铭文,这篇记录了周成王营建洛邑的文章中出现了“宅兹中国”四字,尽管中国二字意义可能与当代有所不同,但也是目前考古所见早“中国”二字,对于中华民族意义极为重要。博物院身后为中华石鼓园,正门前是陈仓老街美食街,皆可一并游览。陈仓老街一直延伸到渭河岸边,在河上还有一座石鼓文化廊桥,站在桥中心向西能远看陇山与渭河风景,向南也可回望博物院与远处秦岭叠加起来的巍峨。

5、它盉

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时,英国官员哈利·埃文斯抢得青铜器1件。此青铜器名为“虎簋“,“簋“为水器,多用于祭祀,宴飨之类典仪中,据专家考证,"簋"实为“盉”之异称,二者为同一器。2018年3月份,一条新闻让国人为之震惊,流浪在外158年的青铜重器“虎虎生威”将被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拍得稀巴烂,国家文物局随即从多个方面着手追查“虎虎生威”.与此同时,国家文物局发表声明,对拍卖涉嫌非法流失的文物和借战争劫掠文物之名行商业炒作之实表示严厉谴责。有理由认为,高企拍卖行为了能够拍出更高的价格,有意放出的风,博人特别是中国人。拍卖行出示掠夺者哈利·埃文斯留下的图片和书信,以证明这件青铜器是真的,是要为这件青铜器贴上“圆明园“,“中国”等标签。有口皆碑,那此次拍卖当然不会因中国方面的声讨而被撤销,后“虎虎生威”, 41万元人民币被一位海外买家纳入了囊中。中国文物再也不能飘零流离,既然找到就要想办法把它们带回家,在国家文物局不懈地努力下,一个多月之后,海外买家终同意向国家文物局捐献“虎虎生威”。国宝归国在即,但是我们也要鉴别“虎虎有生气”,才能断定它的真伪,才能断定它并非拍卖行花招。受文化和旅游部雒树刚部长、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等领导重视,国家文物局与中国驻英大使馆、国家博物馆共同开展“虎虎”认定受理工作,国家文物局授权国家博物馆专家组奔赴英国开展“虎虎虎”认定工作。“虎”为真,"虎"与商周时期青铜器在器身中铜,锡,铅等元素所占比例相符,如西周晚期青铜器被假作包换,"虎"于2018年11月12日正式进入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虎"成为了佳归宿。“虎”通高25.3 cm、肩宽22 cm、腹深13 cm、盖高9 cm、口径12.5 cm、体重4.22 kg。有款铭文四字铸在器盖内,“自作“与“对“能较好地诠释,第三款存疑。器身宽大矮小、短束颈、宽折肩、肩侧有引流管与今之“壶嘴”相似、另一柄与“把手”等长、收腹、圜底以下有3只脚。作为一种实用器,"对“损失的机会大,盖面素面钮为后配;"对”钮与钮间应有起衔接作用的青铜链而今已遗失;"对“引流管根及外底部还有补铸痕迹等情况表明,“虎对”入土之前常用。为精致的装饰在器盖上,盖顶装饰着盘踞着一只猛虎,这只猛虎外形特别,由虎头,虎前肢,虎身,龙尾等部分构成。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虎虎生威”这个名字。追索到的“虎”还存有器座1件,此器座并非西周时期之物,而是清代宫廷造办处当时专为“虎”而造,此乃清代宫廷造办处常做之事,行家亦据此资料认定“虎”乃清宫旧藏。

6、人面盉简述

葫芦喝水史,西方人学会喝水不到三百年。3000多年前,我们就光为了一喝水就有这么多的器具,那时候外国人还在河边趴着喝水。喝水是人类第一件文明大事。一提起喝水,我们想起来了就是两个东西,一个是壶水壶,一个是杯子。葫芦的壶就是水壶的壶,这两个字是一个字。葫芦早的用途就是装水携带水和把水倒出来喝。在原始社会喝水就是命,水壶就是活路。我们的祖仙后羿有一个传说叫后羿射日,他能打。他为什么要射日?因为就是太热了要渴死了。后羿出去打猎,追了一路当然很渴,那不得喝水吗?水在哪?在河里那河在哪?在10公里之外,那还不得真渴死吗?有了水壶才能出去打猎,不然走不多远,打猎门都没有。所以葫芦曾经是我们祖仙的命根子。谁没有水葫芦谁就活,不过第二季去,谁也不敢不用,谁也不能带个陶罐子满世界跑。人类的喝水史,也就是一部葫芦喝水史。人类是怎么喝水的,也就是怎么和葫芦共同的历史。葫芦喝水用的器具是太多了。葫芦水壶是倒水喝的,葫芦瓢是有水喝的,葫芦罐是存水喝的,葫芦瓶是携带水的,葫芦杯子是喝水喝茶的。葫芦樽是装酒装水,葫芦盆是装牛奶的。葫芦勺子是喝水的,想象不了没有葫芦这种容器。当年的人类可怎么活,可以说盛水的急迫性让我们人类萌发了制造工具的想法。它改造了人类的思维,是一种温柔的革命。中国古代军队里就装备葫芦当水壶用的。那一直到拿破仑的军队也是这么用。壶字是一个葫芦上带个盖子,可以不带把。壶还有扁的,圆形的壶叫钟,书中自有千钟粟那个钟,听着就很值钱。杯子起源于捧,双手合捧的意思。杯子的前身是小葫芦罐,上边加一个把叫值,喝水用的真是一个台子上放一个装水装酒的葫芦罐子。酒是粮食酿造的,它很贵,意思就是尊贵有地位。把葫芦横着切开拐个弯,叫匜,像个大长水瓢。前面有流,后边有个把是倒水用的,就是贵族。洗澡洗脸往脸盆里倒水用的比较豪华。细长的葫芦中间切了,把它立起来叫觚。装酒的也是后世插鸡毛掸子、花瓶它的鼻祖。把小葫芦上边切口。下边接三条腿叫斝,它是喝水的杯子,比这个瓷器的和金杯子贵多了。红楼梦里的说妙玉他们家喝水用的是斑匏斝、点犀盒。什么意思,人家喝水用的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带斑点的葫芦杯子和用犀牛角做的杯子。犀牛角杯子中间一根线是樨牛角的特征,都是文物。说的就是妙玉的身份太高贵,人家闷骚式的的高级,无声的炫富。多说一句妙玉喝的水都不是一般的水,是梅花花瓣上落的雪花,用鹅毛扫下来存到瓷坛子里边泡茶喝的。怎么样是不是很厉害?把一个葫芦罐子加个盖,再加个提梁,它叫卣,装酒装水的。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刘继卣。他的继卣代表是说他要继承祖国的文化传统,给葫芦头上边装一个嘴,旁边再加个把,再加三条腿叫什么,叫盉装水的。总之这种东西太多了,有几十种都跟喝水有关系。我说到这估计大家就明白了,他外国人没有这么多名堂。三千多年前,我们就光为了一喝水就有这么多的器具,那时候外国人还在河边趴着喝水,咱们这才叫文明。所以我都懒得说那玉器,我都嫉妒死他们。喝水的杯子是杯子吗?瓷器就是好看的陶器吗?不是绸之路。瓷器之路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文明的传递和诉讼意味着让洋人开眼,意味着提升他们的文明,让他们不要太野蛮了。喝水的高级形式就是喝茶,他不是喝二锅头也不是喝咖啡。茶具从大到小,从粗到细,还有了喝水的文化就叫茶道。中国人喝茶讲究品,我们不是有一种浅杯子叫茶吗?建盏拿盏叫品,外国人懂什么叫品吗?品是端起来有步骤,轻轻的抿一口那叫品。有人说英国的下午茶那就别提了,他们一开始把茶叶熬成水,把那茶叶渣吃了,把那水扔了,他们根本就不懂喝茶,这喝茶加糖加奶吃糕点,纯属土老帽。红楼梦里有一个词叫:千红一窟,万艳同杯。比喻的是所有女性的悲剧命运。他们西方人的文学有这种比喻吗?累死他们都没有。喝水真的就是文化。其实西方人精神上的毛都还没褪净,真是没法跟他们说话。点赞关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