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高师简介(北京高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30 19:53:41 浏览
1、北京高师

1974年,梁实秋71岁,妻子因帮他系鞋带突发意外去世,梁实秋悲痛写下了有名的《槐园梦忆》。没想到,妻子去世仅7个月,梁实秋和小他28岁台湾女星的恋情,被曝光了,他们还是在出版途中认识的。1921年,18岁的梁实秋正在清华大学读书,一次周末回家,他发现父亲的桌子上有一张红纸:“程季淑,安徽绩溪人,年二十岁,一九零一年二月十七日寅时生。”梁实秋心下一动,想到这是家人为他挑选的妻子。充满好奇的梁实秋,连忙问向见过程季淑的大姐,大姐亲切地告诉他:“我看她人挺好,蛮斯文的,双眼皮大眼睛,身材不高,腰身很细,好一头乌发,挽成一个髻堆在脑后……。”虽然那个年代自由恋爱的风气还未形成,但他们交往后,迅速进入热恋,北京的公园,电影院和太庙等,都留下了他们浪漫的足迹。1923年,梁实秋公费留学,两人开始了异地恋。为了程季淑,原本5年的学业,他只读了3年就回国了。归来后他们终成眷属,婚礼当天,梁实秋看着头戴茉莉花冠、脚踩缎面高跟鞋的新娘,惊为天人,紧张地把戒指都甩掉了,反而是程季淑安慰他:“没关系,我们不需要这个。”婚后,他们开始恩爱的生活。程季淑曾是北高师的才女,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为了婚姻,毅然放弃自己的事业。程季淑相继为丈夫生下了三女一子,一家人其乐融融。然而1937年战争爆发,北平陷落,作为关心国事的学者,梁实秋上了日军的“黑名单”,梁实秋不得不独自南逃,没想到此去一别,竟是六年。这六年时间里,梁实秋饱受颠沛流离之苦,而在家的程季淑一人挑起了侍奉公婆老母、教育孩子的重担。在那兵荒马乱、食不果腹的年代里,繁重的家务也渐渐拖垮了程季淑的身体。即便如此,他们的书信中从不言苦,只是互报平安和关爱。再次相逢时,梁实秋发誓,他们再也不分离了。于是往后的岁月里,不论是烽烟再起,还是天涯海角,他们都携手相伴。而程季淑对于梁实秋,不只生活上的陪伴,在工作上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时,程季淑常常帮他准备材料、装订书稿。每当梁实秋打退堂鼓时,也是程季淑在一旁鼓励他。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翻译没什么报酬,同样参与翻译的,比如闻一多,徐志摩,叶公超等人,后都放弃了,但梁实秋却在妻子的鼓励和支持下,完成了这部巨作。试想,如果没有程季淑,也许就没有这部巨作的诞生。他们奔波劳累一生,1972年,女儿把他们接到美国西雅图,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可美好总是那么短暂。1974年4月的一天,梁实秋和妻子手牵着手在市场购物,正走在街边,程季淑见丈夫鞋带松了,弯腰替他系上,哪料这时一个铁梯倒下来,不偏不斜,砸中了程季淑!程季淑终被安葬于西雅图的“槐园”内,芳草如茵,林木郁郁。妻子的墓地地号是16,梁实秋还买下旁边15号留给自己,只因他想陪伴在妻子旁边,兑现他们 “生同眠、死同穴”的誓言。“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琼瑶。愧彼赠我厚,愧此往物轻。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梁实秋在悲痛之际写下了有名的《槐园梦忆》,寄托对亡妻的哀思。到此,我以为,痴情如他,余生将在对亡妻的怀念中度过。然而没想到妻子去世仅仅7个月,梁实秋和小他28岁的台湾女星韩菁清的恋情,被媒体曝光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学者和友人都公开反对这对黄昏恋,甚至以“断交”相胁。而为了能得到众人理解,与鲁迅对骂八年的梁实秋,竟直接引用鲁迅书中的话:“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面对亲人的反对,他说:“我只是一个凡人,我有的是感情,除了感情以外我一无所有。我不想成佛,也不想成圣贤。我只想能永远和我的小娃(对第二任妻子的昵称)相爱。人在爱重即是成仙成佛成圣贤!”而梁实秋与韩菁清的相识,竟是源于《槐园梦忆》的出版。也许冥冥之中,程季淑不忍梁实秋一个人在世间孤苦,所以亲自为他牵桥搭线,让另一个女人来替她爱自己的丈夫。梁实秋曾经在信中感叹到,是韩菁清给了他这个垂垂老矣的人,第二次生命让他焕发了生机。婚后,韩菁清尽心照顾梁实秋,梁实秋的创作灵感也越来越多,又出了多部名篇。这对忘年之恋,甜蜜了十几年。梁实秋去世后,韩菁清没有和他的儿女争夺他的遗产,她也没有再婚,而是四处为梁实秋的遗作出版奔走。作家张爱玲曾说:人的一生注定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我们总是希望一生一世一双人,奈何世事总是难料。梁实秋虽然没能,如我们想象的一生只爱一人,但是至少他做到了一次只爱一人。曾看到有网友说:如果我先走了,我希望老公能再找一个人,替我照顾他、陪伴他。爱情是自私的,也是伟大的。如果挚爱离开,是应该从此孤独守候一生,还是另寻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