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之简介(齐之主要成就)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30 20:13:22 浏览
1、齐之主要成就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摘自《史记·七十列传·酷吏列传》译:用政治法令来引导百姓,用刑罚来约束矫正百姓,那么百姓就可以免于犯罪,但是却没有羞耻之心。如果对百姓用道德加以引导,用礼来加以约束,那么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还会改正错误,走上正道。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子说:“品德高尚,不表现在形式上的德,所以实际上是有德的;品德低下,执着于形式上的德,所以实际上无德的。法令制定的越是严厉,产生的盗贼就会越多。”太史公说:这些话的确可信呀!法令是治之具,并非是导致治之清明或污浊的根源。很早以前天下的法网是严密的,但是奸邪狡诈的事情还是层出不穷,这种情况发展至极之时,官吏和百姓相互钻法律的空子,结果达到了一蹶不振的地步。在这种时候,官吏管理政事就好比抱着柴禾去救火、泼洒沸水来阻止沸腾一样无济于事,如果不用强健有力的严酷的手段,怎么能够胜任职守并且感到愉快呢!如果让宣扬道德的人来做这种事情,一定会失职。所以说“审理案件,吾与别人也,务必让人不要再有诉讼之争才是蕞好的吧!”“愚蠢浅陋的人听到关于道德的谈论,一定会为此大笑”,这些话并不是空谈。汉之创建后,把方正有棱角的酒器改换为圆形的酒器,将法律条文中繁复的删减为简单易行的,就如把器物表面上雕刻的花纹削去而恢复它原来的形貌一样,律法就像一张可以漏掉能吞船那样的大鱼的网那样宽疏,然而官吏的治绩纯厚盛美,不至于做出奸诈之事,百姓也都平安无事。由此看来,国之治的好坏,在于宽仁而不在法律的严酷。《酷吏列传》记述以酷刑峻法为统治工具,集中而概括的描写以凶狠残暴著称的十几个汉武帝时代的酷吏的史历。即宁成、周阳由、赵禹、张汤、义纵、王温舒、尹齐、杨仆、减宣、杜周。酷吏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产物,汉武帝时期喜用酷吏和豪强做对打击豪强,抑制商贾,惩治贵戚奸吏,是为了维护专制之政之威;以强其集权,聚敛财富是强化治安。酷吏不仅“能干”,替主子出头卖命,而且大多相当清廉,因此深得帝王喜爱。 然而诛杀酷吏,也是为了维护专制之政。汉武帝为强化皇权,力保国土统一,颁布酷吏的严刑峻法和应允残酷杀戮,使得各阶层人士特别是普通百姓遭受意想不到的灾难,无辜妄杀,冤狱横生,社会不宁,出现了官逼民反的起义局面。因此太史公写《酷吏列传》来喻义反对酷吏,当中虽然某些酷吏的廉洁奉公的品德品质和治绩是值得称赞,但是本质上还是反对酷吏苛政虐民的思想, 倡导不能以此为榜样。犹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句贤文,出自《孟子·离娄上》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原意是说如果没有规和矩,就无法制作出方形和圆形的物品,后来引申为行为举止的标准和规则。这也旨在教育人们,做人要遵纪守法。

2、必齐之姜简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齐之无盐

《论语》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0161021:向百姓发布和宣传(解释)政令,以刑法来政令的施行。这样做并无不妥,形式上是法治的,追求法治没错。但政令和刑法体现的是民意还是上意?在夫子所处年代没有这个逻辑,所以他也认识到这种体制只能使老百姓畏惧(恐惧)而已,并不能培养“知廉耻”的道德素养。但夫子的期望不止于此,他希望老百姓知廉耻而且能自我磨砺修养、道德进步(君子之道)。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执政者用道德教化百姓、用礼仪规范老百姓的行为,以实现道德水平的提高。这样的前提是要求执政者必须是圣贤(至少是君子),才具有道德感召力。同时,健康的礼乐盛行于世,调和社会风气、民心倾慕。这是理想(空想)主义的,有些书生气。比如史上历朝封太祖的,靠什么获得神一般的影响力?造成的后果则史册可见。即使各宗教创始者和甘地这样的人物,也没有凭一己之力实现理想的。这方面也不是没有样板,当然其形成过程中的波折和代价也是不少。大致上是说,法治必须、但要体现民意,否则哪来合理的执政基础?礼乐和道德教化不能从上而下灌输,只能在民间和社团间滋生和繁衍。要行之有效,我的看法是非得借助于宗教不可。夫子深知问题的症结,他也只能开出那样的药方。他的方子不能说无效,可能仅限于个人或者甚小范围。(乱读)

4、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为政篇》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法律为辅。道:前者道为“治理”,后者道为“引导”。齐:一律平等、约束。免:避免、躲避。耻:羞耻之心。格:自律、致良知。只用法律禁令去治理百姓犯罪,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受惩,却没有羞愧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人人都有知耻良知。使用礼制让百姓讲信用守仁义,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5、

看到一句话,战国时期,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魏武卒天下闻名,训练标准也定的很清楚,那秦锐士究竟比魏武卒厉害到哪里了?体能?训练?战斗意志?#齐之简介#

6、

我读《论语》: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我的学习心得: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人治与法治,是不能割裂的。以法治为红线,以人治为底色。就像一个企业,规章制度必须有,但是更要注重的是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影响力,一个没有人文底色的企业是留不住人才的。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提升认知中成长,在不断地成长中收获。从和自己较劲,和外界较劲,到与自己和解,与外界和解,终从心所欲。年龄大的人总是看不惯年轻人的冲动与轻漫,指手画脚;年青的看不惯年老的唠叨与说教,嗤之以鼻。当我们拿起自己的尺子去衡量别人的时候,要先想想这尺子是不是适合。更有效的是先给自己量量是不是做到了你想要的标准。3.关于“问孝”。就像圣人对不同人有不同解,只要父母欢喜,自己能给予,那就是孝了。#齐之简介#

7、

淄博第一次这么火,还是在齐国。晏子使楚时,说“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淄博第二次这么火,是在清朝蒲松龄时,大家拎着小板凳去听网红小说《聊斋志异》。

8、

论语 为政 第三章原文: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解读:用政治手段让百姓遵守他们制定的施政制度,用法律法规强迫百姓遵行,如不遵行,就加以处罚,百姓被迫服从法律,免去遵守,但心里不服,没有羞愧之心,可能还会以此为豪,久而久之,国将不国,离亡不远矣。如果以道德引导百姓,以礼仪约束百姓,百姓就会有耻辱之心,就会正心,就会不去为恶。法律法规应该是以道德为标准的,而不是用来惩罚为目的,否则人心不服,久而久之,亡国不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