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的简介(骈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30 20:38:55 浏览
1、骈简介

一得录——读经典,开卷有益(71)一句经典,一缕阳光,敞亮胸膛,快乐思想。【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宁拙毋巧。】——《菜根谭》愆(qian):过失。骈(pian)集:接连而至。訾(zi)议:非议、责难。说十句话有九句话是正确的,未必有人称赞,有一句没有说对,责难就会接连而至;谋划了十件事情,有九件成功了,不一定有人把功劳归功于你,有一件事情没有谋划成功,别人就会纷纷诋毁批评。所以,君子宁可缄默也不急躁多言,宁可看似拙笨也不显露机巧。点评:三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这让我想起了“金人铭背”的故事:周武王灭殷后,把曲阜封给了周公旦,国号为“鲁”,周公让嫡子伯禽接管封国。伯禽赴鲁国就任前,周公担心儿子伯禽有失,就把跟随自己多年的谋臣金人叫到面前,将“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的训诫写在其背上,让金人时刻陪伴伯禽左右,提醒伯禽不忘训诫。伯禽果然不负所望,带领鲁国走向繁荣稳定。周公去世后,伯禽为纪念父亲,修建周公庙作为鲁国的太庙,并在庙内铸金人塑像,金人口上被封三重,背后还刻着铭文。这就是著名的“金人铭背”的故事。孔子当年游太庙,看到塑像及其背后的铭文,极力夸赞,并告诫弟子三缄其口、谨言慎行,以此来立身行事。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说话是一门艺术,把握好了分寸,就会成为人生的赢家。

2、骈的形体结构

我们印象中似乎古人特别是男人出行都是骑马的,其实不然,骑马出行也就在唐代比较盛行而已。我国古代利用的比较早的交通工具是车,相传是夏代奚仲创制的。是不是这个人先不管他,夏代有车了这点在我国考古上已经被证实了。而有些文明,比如美洲,在哥伦布登上新大陆之前一直都没有车,印第安人打仗的辎重还主要靠妇女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或者说大概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前,马是和车连在一起的。就是说,马是专门用来拉车的,没有无车之马。当然,车也可以用其他的动物来拉,比如牛车,不过牛车这速度,也就只能作为辎重车,或者贵族们不急不忙的代步,上不了战场厮杀。所以,那时候的文献里说乘马其实就是乘车,比如《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这里的乘肥马就是指肥马驾的车。再比如,有学者提出我们一直传颂的田忌赛马,实际上赛的不是马,而是马车。因为文中的记载是“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而驷这个字在那个时候是专指驾驶四匹马。《论语·季氏》“齐景公有马千驷”,重点是说齐景公有一千架车的实力,而不是四千匹马,马在那个年代还算不上战斗力。驾四匹马曰驷,驾三匹马曰骖(音同餐),驾两匹马曰骈(音同胼)。如果驾四匹马的话,外侧的称之为骖马,中间的称之为服马,从左到右依次过来就是左骖、左服、右服、右骖。服马是发动机,用来提供前进的动力,左右的骖马则控制方向。驾驶员(御手)通过左右骖马的缰绳牵动转向,骖马连动服马嘴上的衔环,从而牵引服马,带动马车转向。四驱相对两驱的好处有好多,不仅动力增加,而且方向控制和拉力传递上有了双重保险。如果服马身上的牵引在战场断裂,那么骖马也可以提供动力;反过来,如果控制骖马的辔头断裂,那么御手仍然可以用中间的四辔完成对四匹马的控制。我国古代的马车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四轮马车一直没有成为主流,这是因为缺少前轮的转向装置。四轮马车相对两轮马车大的好处就在于平衡性。两轮马车必然不能造的太大。比如我国宋代皇帝的玉辇,就因为造太大了,所以据有关资料记载,行驶起来很麻烦,不仅要靠人拉人推,后面还要有人压辕来保持平衡。而四轮马车在欧洲很早就成了主流的交通工具,据说在瑞典南部公元前两千年的岩画上就出现了前轮转向装置。当然,因为地理位置,文化,气候等方面的原因,每个文明的发展重点都不一样,科技方向也不一样,关键是文明与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才能共同进步。

3、骈同音字

我们这里的“骈”姓,明明在字典中只有一个“pián”音,但是他们祖祖辈辈都说自己姓“biān”。难道这两个姓氏有什么瓜葛。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打开电脑,上网一探究竟。果然找出了答案:河南“骈”字的方言音读为biān,与“边”字的发音一样,因而在河南安阳的“骈”姓人中有这样的说法:“骈”姓人的祖先原姓“边”,在朝廷里为官几代,很有势力。但是,一度遭到佞臣诬陷而招惹了杀身灭门之灾,为了逃难避患,幸存者便把“边”这个字更姓为“骈”,并沿用至今。这一说法虽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但已是历史悠久的说法,当地的“骈”姓人已经认可,成了无法改变的事实。

4、骈的拼音

辞赋知识:中华辞赋,也称“中华词赋”,是当代辞赋汉学的理论称谓,因汉学概念属于世界范围内,因存在中国以外的辞赋学者(如日本、韩国等),故对中国本土辞赋谓之以“中华辞赋”。赋文重要特征:艺术表现注重铺陈,形容外象、内理注重铺叙和形容,语言华美,词藻绚丽——“铺采摛文”讲究声韵美,散文章法句式,诗歌韵律节奏,长短错落句子,灵活多变韵脚,排比对偶调式,散文式铺陈事理,保存一定诗意赋体(辞赋)流变: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骚赋屈原、宋玉为代表的楚辞以及后世模仿楚辞的作品。句中或句尾各用“兮”“些”“只”等语助词调节音韵。散赋指汉代流行的大赋,由枚乘《七发》开其端,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扬雄、班固等。章法上多采用问难对答的形式,句式参差明显,韵文中夹杂散文,诗气大为减弱。骈赋也叫俳赋,孕于汉魏之际,行于两晋二朝——是汉赋变体,骈赋形式华美,内容意义削弱,“三国两晋,征引俳词;宋齐梁陈,加以四六,则古赋之变矣”(《汉文典》)。骈赋特点:⒈骈四俪六,全篇四六对仗组成;⒉丽藻雅辞、络绎奔会、花团锦簇;⒊两句一韵,章节转韵,格式较为固定;⒋平仄协调,富有音乐美;⒌篇幅短小。律赋唐代赋列入国家考试科目,试帖赋叫律赋。律赋比骈赋更注重对仗声律、全篇字句数韵式限制严格、矫揉造作、失去了文学真实生命,利禄之途敲门砖、其式袭至清末。文赋宋古文运动的影响,部分赋由骈俪返回散体,不求对偶音律藻采典故,章法开放流畅、句式错落多变、押韵较自由、成散文气势。杜牧《阿房宫赋》、欧阳修《秋声赋》、苏轼《赤壁赋》。

5、骈的由来

汪中及其他骈文家唐宋的古文运动,打击了骈文的泛滥,开拓了散文的广阔领域,恢复了散文的传统地位。但要知道,骈、散文并没有严格的界线,骈文所以受到非难,根本在于它"饰其词而遗其意"的形式主义倾向,并不是这种形式本身不可以应用。所以骈文虽一再受打击,被排斥于文苑之外,它依然成为官僚文士一种应用文形式。唐宋以来,骈文并未绝迹。明末"复社"作家提倡并写作骈文。清初亦有不少作家写骈文,著名的如陈维崧等。到了清中叶,出现了更多的骈文作家,呈现"中兴"的气象,成为与"桐城派"古文尖锐对立的一个文派。汪中(1744-1794),字容甫,江苏江都人,是这时一个特出的学者和骈文家。他"少苦孤露,长苦奔走,晚苦疾疚",一生"未尝有生人之乐",境遇是很惨的。他早年"私淑顾宁人处士,故尝推六经之旨以合于世用";后来又"为考古文学,实事求是,不尚墨守"(以上引文均见汪喜孙《容甫先生年谱》):终于能从一个书店的学徒,成为一个杰出的学者。他的许多学术论著,合学术与文章为一,别具一格。特别是对先秦诸子的研究,有独创性,实开近代诸子研究的风气。他的思想有显明的进步倾向,"不信释老阴阳神怪之说,又不喜宋儒性命之学,......见人邀福祀祷者,辄骂不休"(江藩《汉学师承记》)。他"生平多谐谑,凌轹时辈,人以故短之"(阮元《淮海英灵集小传》)。实际他"疾恶如风,而乐道人善",与庸俗的官僚士流社会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因此他被目为狂人,一生坎坷不遇。汪中早年即以词赋知名,曾有《麋畯文钞》一册行世。又"尝选《哀江南》以下数十篇为《伤心集》"。他的骈文打破向来形式主义作风,"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悲愤抑郁,沉博绝丽。著名的《哀盐船文》,描写扬州江面盐船失火,"坏船百有三十,焚及溺死者千有四百"的经过及惨状,当时主讲扬州安定书院的杭世骏认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夜漏始下,惊飚勃发。万窍怒号,地脉荡决。大声发于空廓,而水波山立。于斯时也,有火作焉。摩木自生,星星如血。炎光一灼,百舫尽赤。青烟睒睒,熛若沃雪。蒸风气以为霞,炙阴崖而焦爇。始连楫以下碇,乃焚如以俱没。跳踯火中,明见毛发。痛田田,狂乎气竭。转侧张皇,生涂未绝。倏阳焰之腾高,鼓腥风而一吷。洎埃雾之重开,遂声销而形灭。齐千命于一瞬,指人世以长诀。发冤气之蒿,合游氛而障日。行当午而迷方,扬沙砾之嫖疾。衣缯败絮,墨查炭屑,浮江而下,至于海不绝。亦有没者善游,操舟若神,死丧之威,从井有仁,旋仁雷渊,并为波臣。又或择音无门,投身急濑,知蹈水之必濡,犹入险而思济;挟惊浪以雷奔,势若济而终坠;逃灼烂之须臾,乃同归乎死地。......且夫众生乘化,是云天常。妻孥环之,绝气寝床;以死卫上,用登明堂;离而不惩,祀为国殇。兹也无名,又非其命。天乎何辜,罹此冤横?游魂不归,居人心绝。麦饭壶浆,临江鸣咽。日堕天昏,凄凄鬼语。守哭屯,心期冥遇。惟血嗣之相依,尚腾哀而属路;或举族之沈波,终狐祥而无主。......作者带着悲愤的心情,对罹难得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文笔明丽自然,凄婉动人。《吊黄祖文》,借祢衡"虽枉天年,竟获知己"的无辜遭遇写自己的"飞辩骋辞,未闻心赏"的不平感慨,"苟吾生得一遇兮,虽报以死而何辞",是对庸俗的官僚士流社会的尖锐讽刺。《狐父之盗颂》,明目张胆地歌颂"大盗","吁嗟子盗,孰如其仁?用子之道,薄夫可敦":显系无穷愤慨,自鸣不平。《经旧苑吊马守真文》,以被损害的妓女自比,实写"一从操翰,数更府主,俯仰异趣,哀乐由人"的苦衷,"事有伤心,不嫌非偶":是对官僚士流社会的沉痛的控诉。又如《自序》、《广陵对》、《黄鹤楼铭》等,都是传诵一时的名文。汪中的骈文所以特出于当世,不仅在于他有学问、词采,更重要的在于他有真实的思想感情。他的每一篇作品,都不是率意而为,也不是无所为而为,而是经过长期的准备酝酿、发抒其不得不言的产物。他的骈文,确实如刘台拱《遗诗题辞》所说的"钩贯经史,熔铸汉唐,闳丽渊雅,卓然自成一家"。

6、骈怎么解读

今天我回答问题想到了一个字骈,我就想到了婚姻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骈字。骈字来源是:古代两匹马拉车叫骈,三匹马叫骖,四匹马叫驷。超过四匹马拉车很少见,所以也就没创造特定的字。因为四匹马已经不少了,所以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句话。如果骈字的两匹马代表一男一女。女的说我要找一个有钱的,就相当于母马要找一匹汗血宝马,如果你自己是一匹平庸的马。哪怕汗血宝马能够包容你,能够坚持带你一起走,主人也会把你们其中一个换掉,为什么?因为主人买宝马的目的是千里之外,不是漫似闲庭信步。所以婚姻如果是这样,你要不就是长期超负荷的努力,而且还要有进步;要不你对方超常规的付出和包容。如果有一方做不到,你们婚姻的骈,解散就是迟早的事情。所以匹配是婚姻永远的内核。#骈的简介#

7、骈怎么理解

知识苑一一150个姓氏的正确读音(第2辑)●阿,读音为ē(婀);不读ā。●卜,读音为bǔ(补);不读pú。●区,读音为 ōu (讴);不读qū。●干,读音为gān(甘);不读gàn。●折,读音为shé(蛇);不读zhé。●过,读音为guō(郭);不读guò。●丑,读音为niǔ(扭);不读chǒu。●能,读音为nài(奈);不读néng。●参,读音为shēn(深);不读cān。●当,读音为dàng(荡);不读dāng。●曾,读音为zēng(增);不读céng。●便,读音为pián(骈);不读biàn。●应,读音为yìng(映);不读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