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樗简介(郑樗所处时代)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30 21:12:08 浏览
1、郑樗所处时代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该画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属文物。

2、无用师郑樗简介

中国名画《富春山居图》赏析现在存于世的《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在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黄公望为其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富春山居图》几经易手,并且因为,焚画殉葬而分成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巜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属文物,在2011年六月前后,两段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壁展出。《富春山居图》原画昰画在六张纸上的,由六张纸接裱而成的一副约700公分的长卷。这“图”可远观,可近看,可移动,重叠,或广角深远,或推进特写,其观看的方式极其自由,角度也可千变万化。《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黄公望,(一二六九到一三五四一年)是中国的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字,子久,:号,一峰,后入全真教,又叫大痴道人。他著有(山水诀)讲解画理,画法及布局,意境等,传世的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溪山雨意图》等。“富春山居图》以描绘富春江两岸景色而著称,作品早已是家喻户晓。富春江位于新安江下游,从桐庐经富阳进入钱塘江,沿江300里风光汇集了悠久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从东汉时代起,经孙吴至唐宋,留下了许多名胜,唐朝初年张许诺的(春江花月夜)更是把这里描述成仙境,由于这些丰厚的文化积淀,使黄公望对富春江两岸的风景,流连忘返,如痴如醉。在这种情况下,他完成了巜富春山居图》。在2011年的6月1日,早年被分成两卷的国画名作《富春山居图》于万众瞩目中在宝岛合壁,这日上午的台北,笼罩在薄薄的雾霾中,十时许,山水合璧,两卷合为一幅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特展在这里拉开了帷幕,来自两岸的数百位嘉宾及媒体记者共同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为了这一刻,这幅命运多舛的古画等了360多年,两岸同胞也等了半个多世纪。当时的中国总理在中外记者会上曾说了一句话,“画是如此,人何以堪”这深情的感叹,早已超越了书画艺术的范畴,而成为两岸人民在历史文化民族层面上的一次心灵相约。笔者认为,温总理的统一台弯的心愿一定会实现。

3、郑樗图片

原创诗词:【定风波 • 看央视春晚忆江南有感】诗 / 铛铛万木青峰烟欲生,千山涧水鸟争鸣。风自东来催柳绿,满目,巧裁锦绣入花屏。倚坐草庐怜夕影,忽听,一江短棹伴歌声。南望故人萧瑟处,别误,何时呼酒喜相迎。•注:1.词牌为定风波,欧阳炯体,词林正韵。2.南望:台湾在中国东南方向,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3.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6月1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富春山居图》的《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如同一对失散了多年的同胞兄弟,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合璧展出。2022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邀请了大陆和台湾的艺人,一道演出了《忆江南》,演员化身渔夫、樵夫、行者和读书人,运用了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穿越进《富春山居图》中,演绎出一幅完完整整的《富春山居图》。一图在手,江山无限。忆古思今,泪目长叹。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郑樗简介#

4、黄公望和郑樗怎么是师兄弟呢

樗,就是臭椿,由于木材脆软,不宜做木器,世人认为是无用之物,如成语樗栎庸材,就是此意。与世人相反,庄子认为樗正因为其无用而能成其大用,成为上天,也就是“道”所中意的“天选之人”,所以古人名字也有叫“樗”的,比如郑樗等。

5、郑樗真迹

【美·古画精选系列】《富春山居图合璧卷(剩山,无用师)》。被誉为"画中之兰亭",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如果这幅画连看都不愿意看一眼的话,说明,你对古画基本毫无兴趣。这幅画,极富传奇。此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 属文物。2011年6月,前后两段在台北故宫首度合璧展出。纸本33x1036.9 。超长、高清欣赏:

6、郑樗字号

1650年,吴洪裕弥留之际,死盯《富春山居图》,吃力地吐出:“烧!”火苗窜进画中,屋内弥漫焦糊味。然而,1746年,这幅画突然出现,但乾隆说是假的,却花2000两银子买下。吴洪裕拖着虚弱的病体,抱着珍藏的画作《富春山居图》,用尽全力把它抛到火盆中,他希望自己去另一个世界时,也能拥有它。看着火苗在画作上跳窜,吴洪裕挪回病床,闭眼安心躺下。说时迟,那时快,房间里窜进一个人影,不顾火势,右手迅速捞出画作,左手顺势抓另一幅字画丢入火中,掩人耳目。他闪到屏风后,掐灭火苗,心疼不已。这个人是吴洪裕的侄子吴子文。他赶紧细看,《富春山居图》起首一段已被烧,整幅作品还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他叹息,仿佛自己的心也被烧了一般。若是自己再早来一步就好了,可惜呀。于是,他重新对这幅画作进行装裱。他仔细地把烧糊的部分揭下,为了掩盖烧焦的痕迹,重新拼接,把《富春山居图》变成两部分:《剩山图》和《无用师卷》。《无用师卷》也就是后来的《富春山居图》。此后,两幅画几经转手,经过很多人的手,被很多人投来惊叹的目光,穿越时空,辗转人间,但两部分天各一方,不能相见。后来,《无用师卷》来到清朝乾隆时期,大学士傅恒的手里。(傅恒就是乾隆皇帝原配富察氏皇后的弟弟,就是《延禧攻略》里的富察氏皇后)傅恒知道乾隆爱好字画,于是就把这幅《无用师卷》介绍给姐 夫乾隆。乾隆一惊,一年前,自己当宝贝把玩的一幅也叫《富春山居图》,平时有事没事还拿出来,来了兴致,还在上面又是作诗,又是提字,还盖上自己的大印。而且他还在大臣们面前炫耀:“朕得了黄公望手迹,这是朕的福气呀。”大臣们纷纷为他点赞,夸乾隆有眼光。现在又出现了黄公望的作品,乾隆坐不住了,把玩着扳指,深思一会儿,发话:“《无用师卷》是假的,不过朕爱惜字画,买下。”于是,乾隆花了2000两银子买下。后来证实,乾隆题满字画的那幅,就是先得到的那幅是赝品,不过上面有乾隆很多诗词、题字、印。而《剩山图》呢,在1930年被浙江省博物馆收入。现在它存在馆里,成为镇馆之宝。而《无用师卷》与2972箱故宫文物一同被运往台 湾,此后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两部分画作又被一湾浅浅地海峡分开,一部分在这头,一部分在那头,隔海相望,继续等待着重聚的日子。而重聚的脚步没有停止,分开360年,《剩山图》和《无用师卷》终于相见。一别行千里,再见是几世。2011年6月1日,《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在台北合璧展出。一家人要在一起,无意间画作被分成两部分,因为有缘它们又见到彼此。其中,《剩山图》是一小部分,长51.4厘米,而《无用师卷》画幅约长636厘米,高30厘米。画这幅作品时,黄公望已是70多岁的老人家,富春山是他50岁就开始隐居的地方,对这里,他深有感情。他把自己的热情倾注于笔下,把对山水的喜爱融入作品中,他完成画作时82岁。而他在 50 岁时,才拜赵孟頫为师。所以,人生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作品完成后,他就送给自己的师弟郑樗(字无用),无用一拿到画作,就说:“顾虑有巧取 豪夺者”。确实没错,这幅神作,太多人渴望得到。这幅画有无用、沈周、董其昌……乾隆……抚摸过的痕迹,也许这就是缘分,画作身上聚集过无数的目光。如果它们会说话,它一定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它们会告诉我们它的经历。好在,现在它们都静静躺在博物馆里,没有流落人间。经历战火,穿梭600多年的奇妙之旅,画作来到现代,它情牵多人,心系众人。同时,期待祖国早日和平统一,希望《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在一起,和和美美,团团圆圆,因为:一家人 重要的就是齐齐整整,那时我们就可以更方便的一睹其芳华。参考资料:《审美:晚明南方士人风雅录》